内容简介
《轻松学唱歌/轻松学音乐》隶属于”轻松学系列”,旨在以简单、轻松的方式教会业余爱好者歌唱的基本常识和演唱的技巧,从而达到随心所欲演唱自己喜爱歌曲的目的。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章节的形式,介绍了发声的基本原理、唱歌的基本姿势、气息与共鸣、唱歌的方法和技巧、嗓音的保护等知识;第二部分为歌曲精选,并且分为五线谱和简谱两种形式,为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谱面参考。
作者简介
谢元,男高音歌唱家,星海音乐学院美籍声乐专家,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美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其歌声被美国纽约The Post—Star著名评论员史蒂芬一雷噢纳得称为为舒服的演唱。
1981年就读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歌剧表演专业,师从声乐教育家张畴和李维勃教授。毕业后在中国广播艺术团任独唱演员,曾在第一届中国艺术节等重大演出中担任独唱。北京电台“北京之夜”栏目任独唱,并录有《夏日好时光》及《往日的歌》等专辑。1988年获全额奖学金到美国迈阿密大学音乐学院攻读音乐硕士学位并任助教,毕业后受雇于美国大学Miami—Date Cornmunity College任声乐教师。1990年接受美国新闻人物电视台采访,并为美36电视频道歌剧故事专题节目演唱。1993年获全额奖学金到美国音乐研究生院排名一的伊斯曼音乐学院歌剧系,跟从世界著名声乐家汤姆保罗深造歌剧硕士(及任助教),而后定居美国新泽西州,从事演出及教学工作。
2006年回国任星海音乐学院美籍声乐专家,同时在全国各地演出。在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演唱主题歌《更快,更高,更强》,指挥兼导演了广州军区司令部代表队在《广州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歌咏大会》中夺得金奖。2007年被聘为“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2011—2014年,每年在北京音乐厅、中山公园音乐厅等新年音乐会中任独唱,2014年在北京国家剧院音乐会中任独唱,及在全国各地的音乐会演唱。
歌剧演唱生涯:1992年在著名经纪人布朗什的帮助下开始歌剧和音乐会的演出。先后与沸洲歌剧院、夏威夷歌剧院、亚利桑那歌剧院、罗切斯特歌剧院、乔治湖歌剧院、北部歌剧院、金海岸歌剧院、棕榈树歌剧院等歌剧院合作演出了《塞尔维亚理发师》中的伯爵,《弄臣》中的公爵,《茶花女》中的阿尔浮莱德,《绣花女》中的鲁道夫,《姜尼一斯基奇》中的里怒奇奥,《托斯卡》中的马里奥一卡瓦拉多希,《燕子》中的鲁杰罗,《修女院的对话》中的骑士等主要角色,并在亨德尔《弥赛亚》,威尔第《安魂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任领唱。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唱歌的基本常识
一、唱歌的几种常用方法
二、唱歌的姿势
三、气息、发音与共鸣
四、声音的走向
五、真假声及转换
六、声音的集中(明暗搭配)
七、声部的划分
第二章 声音技巧训练
一、发声练习
二、咬字吐字训练
第三章 歌曲演唱实际操练
一、运用具体几首歌曲为范例学习歌唱
二、关于麦克风的使用
第四章 唱歌中常见问题解答
第五章 关于嗓音保护
一、声带损伤及嗓音损坏的几种常见现象
二、运用声乐练习来发现声带水肿问题
三、声带问题的解决办法及注意事项
四、保持嗓音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
第六章 常用歌谱(五线谱)
1.嘎哦丽泰
2.长城谣
3.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4.祖国,慈祥的母亲
5.桥
6.父亲
7.燕子
8.红豆词
9.一抹夕阳
10.思恋
11.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12.你来了
13.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
14.问
15.嘎达梅林
16.鸿雁
17.天边
18.满江红
10.思乡曲
20.渔光曲
21.大海啊,故乡
22.月光泪
第七章 常用歌谱(简谱)
1.嘎哦丽泰
2.长城谣
3.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4.祖国,慈祥的母亲
5.桥
6.父亲
7.燕子
8.红豆词
9.一抹夕阳
10.思恋
11.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12.你来了
13.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
14.问
15.嘎达梅林
16.鸿雁
17.天边
18.满江红
19.思乡曲
20.渔光曲
21.大海啊,故乡
22.月光泪
前言/序言
随着朋友们对精神食粮的追求,唱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在公司的年会上,还是大家聚餐后的卡拉OK,都可以高歌一曲,既可以舒发情怀,又能烘托气氛。但是经常因为不大掌握唱歌的要领,总觉得唱不好,于是我就写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更像一个工具,可以用最简单的几个步骤教你唱好歌,同时又能明白一些歌唱道理,与此同时,也可以为有声乐基础的朋友们解答一些长期困扰的问题。这本书不是一部文学作品,我会尽量用最普通的语言,简练的文字来表达,直击要点并伴有配图让大家更容易理解。
本书虽有连贯性,但也适合各种目的学习声乐的朋友,也就是说,可以单独拿出来某章节学习并解决问题。例如:有的朋友想直接进入学唱阶段,就可以从第二、三章开始学习,为了方便初学者,我把这两章写得非常简单,一目了然,跟着做就有效果。如果有的人已经有了一些歌唱经验,而想学习一些理论知识的话,就从第一章开始学习;如果想直接解决一些经常混淆的问题就在第四章找;如果有嗓音保健的问题就直接读第五章;同时第六章和第七章有分难度等级的大量五线谱与简谱的歌谱可作为教材使用。这是一本有独立见解、理论清楚、实用性强、简单易懂的书,同时也是我三十年来从事世界性的声乐演唱和教学的总结。声乐看上去极为复杂,但路子对了做起来很容易。
在我着手写这本书时,星海音乐学院教育学院的副院长辛笛教授,就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对书稿的内容还是联系出版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此外,星海音乐学院的诸位领导在得知我撰写此本书时,也都非常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爱好唱歌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放松心情享受唱歌吧。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与您提到的“轻松学唱歌/轻松学音乐”无关。 --- 书籍名称:《数字时代的设计思维与实践》 图书简介 《数字时代的设计思维与实践》 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现代设计方法论、工具运用与落地实施的权威指南。本书旨在为设计师、产品经理、技术开发者以及所有关注用户体验与创新流程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知识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数字产品开发环境。 在信息爆炸与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传统的瀑布式开发与“美学先行”的设计模式已显露出局限性。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优秀的设计不再是孤立的美术创作,而是以用户为中心、跨学科协作、快速迭代的系统工程。我们着重剖析了如何将“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融入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确保每一次决策都有数据和用户洞察作为支撑。 第一部分:设计思维的基石与哲学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设计思维的五个核心阶段:共情(Empathize)、定义(Define)、构思(Ideate)、原型(Prototype)和测试(Test)。我们不仅介绍了这些步骤的理论基础,更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研究,展示如何在实际项目中运用这些方法克服僵局。 共情:超越问卷的深度访谈技巧。我们探讨了定性研究(如人种志观察、情境访谈)如何帮助团队挖掘用户未被言明的深层需求和痛点。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有效的用户画像(Persona)和用户旅程地图(Customer Journey Map),确保设计方向的准确性。 定义:从信息噪音中提炼核心问题。如何将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转化为清晰、可操作的问题陈述(Point of View, POV)是成功的关键。本章提供了“How Might We”(HMW)提问法的多种变体及应用场景。 构思:激活团队创意的多样化工作坊。我们介绍了一系列激发团队创造力的工具,包括SCAMPER法、六顶思考帽以及非正式头脑风暴的组织技巧,强调鼓励“量大于质”的初期探索。 第二部分:从概念到实体的设计流程 本书将理论与实操紧密结合,详细介绍了在敏捷开发(Agile)和精益创业(Lean Startup)背景下,如何高效地进行设计迭代。 低保真到高保真的原型构建艺术。内容涵盖了从纸质原型、线框图(Wireframing)到交互原型(Interactive Prototyping)的进阶路径。重点介绍了主流原型工具(如Figma、Sketch)的高效使用技巧,特别是组件化设计(Component-based Design)和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的搭建与维护。 交互设计:信息架构与用户心智模型。深入探讨了信息架构(IA)的构建原则,如何设计出符合用户心智模型的导航结构。内容包括卡片分类法、树状测试等验证IA有效性的方法。 视觉设计:品牌一致性与情感化设计。本章超越了纯粹的审美,关注视觉元素如何传达品牌价值和建立用户信任。详细讲解了色彩心理学在数字界面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动效设计(Motion Design)增强用户体验的流畅性。 第三部分:跨职能协作与设计系统 在现代产品开发中,设计不再是孤岛。本书将大量篇幅用于探讨如何实现设计团队与工程、市场、运营团队的无缝对接。 设计系统:规模化设计的效率引擎。这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之一。我们详细解析了设计系统不仅是UI组件库,更是一种集成的设计语言和协作框架。内容包括设计系统的治理结构、Tokens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自动化工具确保设计与代码的同步性。 数据驱动的设计决策。如何科学地使用A/B测试、热力图分析、会话回放等量化工具来评估设计效果。书中提供了如何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s)并将其转化为设计目标的方法论,避免陷入“只看点击率不看用户价值”的误区。 可用性测试的实战策略。区别于传统的实验室测试,本书侧重于如何在快速迭代中组织有效的远程可用性测试、五秒测试,以及如何客观地分析测试结果,区分“噪音”与“信号”。 第四部分:前沿趋势与未来展望 最后一部分着眼于设计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设计师应如何保持竞争力。 无障碍设计(Accessibility)的责任与机遇。全面讲解WCAG标准的核心要求,以及如何将无障碍设计融入常规流程,确保产品对所有用户友好。 AI与设计协同工作流。探讨生成式AI在草图绘制、内容填充和初步原型设计中的应用潜力,以及设计师在人机协作中的角色转变。 复杂系统设计与伦理考量。面对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等高风险领域的设计挑战,如何构建可信赖、透明且负责任的产品系统。 适合读者: 初中级/资深UX/UI设计师:系统性提升方法论,掌握前沿工具与协作技巧。 产品经理与项目负责人:学习如何更有效地整合设计资源,将设计思维转化为商业价值。 软件工程师与前端开发者: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实现更精准的像素级还原,并参与设计系统的建设。 设计院校学生及跨界学习者:获取一套结构化、与业界接轨的实战知识体系。 本书的价值: 《数字时代的设计思维与实践》 不仅是一本“如何做”的工具书,更是一本“为何做”的思维指南。它强调设计流程的透明性、协作的必要性以及对用户长期价值的承诺。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够跳出孤立的界面美化工作,真正成长为能够驱动产品创新与商业成功的系统性思考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