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 [It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with Calculus]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 [It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with Calculu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哈尔·R.范里安 著,费方域,朱保华 等 译
图书标签:
  • 微观经济学
  • 经济学
  • 中级经济学
  • 微积分
  • 范里安
  • 市场分析
  • 价格理论
  • 消费者行为
  • 生产者行为
  • 博弈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4322836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430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师的经济学课
外文名称:It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with Calculu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9
字数:8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称得上微观经济学的“典范”教材,被很多高校和社科院长期用作核心教材,深受师生们的欢迎。全书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作为全书的主体详细展开,简洁明快地将微观经济学的全部历史发展进行了完整的逻辑展开,同时更准确地重新表述了经济学的各种命题,并且紧随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前沿,不断修订以增补微观经济学的新理论和新发展。书中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地介绍了适宜中级水平的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技巧和分析工具,在文字阐释之外,运用数学符号、图表说明,用简易的运算和分析,深入浅出地推导出通常由高深奥秘的现代数学证明的结论,同时不失论证的严密性和一般性。除了逐步放松假定,让理论不断逼近现实外,《范里安微观经济学》还非常注重应用,大量列举具体例子,生动说明理论和方法如何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启发读者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怎样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转换为能用标准的微观经济学方法处理的形式,再通过图形分析和代数求解,找出量化了的并被赋予了经济含义的答案。

作者简介

  哈尔·R.范里安Hal R.Vari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管理和系统学院、哈斯商学院和经济系教授。
  自2007年起,担任谷歌(Google)首席经济学家,是“谷歌经济学”的奠基者。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哈尔·R.范里安堪称谷歌经济学(Googlenomics)这门新学科的亚当·斯密。
  ——Steven Levy,美国《连线》杂志
  
  ★我使用它的理由是,这本教材内容严谨准确,又反映新内容。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更是完美无缺。
  ——Jeffrey Miron,哈弗大学
  
  ★我决不再使用其他教材了!
  ——Kevin Balsam,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
  
  ★范里安的教材在世界各地都是畅销书。教材的写作格式和表述的清晰性非常出色,而且章节内容的安排简洁适宜……没有任何不足之处。
  ——Babu Nahata,路易斯维尔大学

目录

1 市场
1.1 建立模型
1.2 最优化与均衡
1.3 需求曲线
1.4 供给曲线
1.5 市场均衡
1.6 比较静态分析
1.7 配置住房的其他方法
1.8 哪种方法最好
1.9 帕累托效率
1.1 0配置住房的不同方法的比较
1.1 1长期均衡
小结
复习题

2 预算约束
2.1 预算约束
2.2 通常只需考虑两种商品
2.3 预算集的性质
2.4 预算线如何变动
2.5 标准商品
2.6 税收、补贴和配给
2.7 预算线的变化
小结
复习题

3 偏好
3.1 消费者偏好
3.2 关于偏好的几种假设
3.3 无差异曲线
3.4 偏好的实例
3.5 良态偏好
3.6 边际替代率
3.7 边际替代率的其他解释
3.8 边际替代率的性态
小结
复习题

4 效用
4.1 基数效用
4.2 构造效用函数
4.3 效用函数的几个例子
4.4 边际效用
4.5 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
4.6 通勤车票的效用
小结
复习题

5 选择
5.1 最优选择
5.2 消费者需求
5.3 若干例子
5.4 估计效用函数
5.5 边际替代率条件的含义
5.6 税收类型的选择
小结
复习题

6 需求
6.1 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
6.2 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缎
6.3 几个实例
6.4 普通商品与吉芬商品
6.5 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6.6 几个例子
6.7 替代和互补
6.8 反需求函数
小结
复习题

7 显示偏好
7.1 显示偏好的概念
7.2 从显示偏好到偏好
7.3 恢复偏好
7.4 显示偏好弱公理
7.5 检验显示偏好弱公理
7.6 显示偏好强公理
7.7 如何检验显示偏好强公理
7.8 指数
7.9 价格指数
小结
复习题

8 斯勒茨基方程
8.1 替代效应
8.2 收入效应
8.3 替代效应的符号
8.4 需求的总变动
8.5 变动率
8.6 需求法则
8.7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例子
8.8 另一种替代效应
8.9 补偿需求曲线
小结
复习题
附录

9 购买和销售
9.1 净需求和总需求
9.2 预算约束
9.3 禀赋的变动
9.4 价格变动
9.5 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9.6 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
9.7 斯勒茨基方程的应用
9.8 劳动供给
9.9 劳动供给的比较静态分析
小结
复习题

10 跨时期选择
10.1 预算约束
10.2 消费偏好
10.3 比较静态分析
10.4 斯勒茨基方程和跨时期选择
10.5 通货膨胀
10.6 现值:更仔细的研究
10.7 跨时期的现值分析
10.8 连续时间的现值
10.9 现值的应用
10.1 0债券
10.1 1税收
10.1 2利率的选择
小结
复习题

11 资产市场
11.1 收益率
11.2 套利与现值
11.3 对资产差异的调整
11.4 具有消费报酬的资产
11.5 对资产收益征榄
11.6 市场泡沫
11.7 应用
11.8 金融机构
小结
复习题
附录

12 不确定性
12.1 或有消费
12.2 效用函数和概率
12.3 期望效用
12.4 为什么期望效用是合理的
12.5 厌恶风险
12.6 资产多样化
12.7 风险分散
12.8 股票市场的作用
小结
复习题

13 风险资产
13.1 均值一方差效用
……
14 消费者剩余
15 市场需求
16 均衡
17 测度
18 拍卖
19 技术
20 利润最大化
21 成本最小化
22 成本曲线
23 厂商供给
24 行业供给
25 垄断
26 垄断行为
27 要素市场
28 寡头垄断
29 博弈论
30 博弈论的应用
31 行为经济学
32 交换
33 生产
34 福利
35 外部效应
36 信息技术
37 公共物品
38 不对称信息
数学附录
各章复习题答案
英汉名词对照表

前言/序言

  本书是在我的经典教材《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增加了数学描述而形成的,将以前分属于各章附录的数学描述重置于相应各章的正文。这样有助于掌握初等微积分方法的学生更好地适应本书的分析思路。
  写作《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的初旨是阐述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使学生能自己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而不是被动地吸收书中描述的简化示例。我觉得实现这个目的的最好办法,是强调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提供基本概念的具体应用案例,而不是尝试提供一本充满术语和轶事的百科全书。
  我希望,使用微积分的描述有助于具备适当数学背景知识的学生。然而,应该记住,只要知道一些关于线性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及初等代数的简单知识,也能成功地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即使没有过多地使用数学知识,也完全可能实现分析性的要求。
  值得强调的是,经济学分析方法是使用严密的逻辑推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使用高深的数学方法。尽管数学语言必然有助于保证分析的严密性,尽可能地使用数学语言无疑也是最好的分析方法,但数学语言未必适合于所有的学生。这也是本书为何有两个不同版本的理由所在。
  微积分提供了更深刻地研究相同问题的方法,当然,我们也能使用文字和图表探讨同一问题。稍微使用数学,就能使得许多论证变得更简单,所有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都应该知道这点。我发现,在很多场合,受适当的动机及有趣的经济实例的驱动,学生们将更有兴趣从分析角度观察事物。
  本书还尝试了一些其他创新。首先,本书的章节一般都很简短。大部分章节同“讲义的篇幅”大致相当,从而可以一次读完。我遵循了先讨论消费者理论,再讨论生产者理论的标准顺序,使用了比正常篇幅更多的章节讨论消费者理论。这并不是因为我认为消费者理论必然是微观经济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是我发现学生觉得消费者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最神秘的部分,从而希望能更详细地阐述消费者理论。
  其次,我力图列举应用本书所述理论的大量实例。学生可在许多教科书中看到大量描绘曲线移动的图表,很少看到关于这些问题的代数或微积分表述。实际是使用代数知识在求解问题。曲线图给人们以直觉,而经济分析的真正实力体现在能定量解答经济问题。每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都应该能将经济故事转换成方程或数值,却常常忽视培养这种技能。因此,我还提供了可与教材完整配套的练习册。这本练习册是我和同事TheodoreBergstrom合编的,我们也竭力使练习中的问题具有趣味性和指导性。我们相信练习册将为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学生提供非常有用的帮助。
  最后,我相信本书对各种专题的论述比常见的其他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论述更为准确。诚然,在难以分析一般问题时,我有时也选择特例进行分析,但在选择特例进行分析时,我将尽量如实地加以说明。总之,我尽力详细阐明每个论证的具体步骤。我相信,本书的论述比其他常规论述更为完整和准确;注重细节使得本书的论述能比其他许多书籍松散的论述更容易理解。使用说明
  本书内容较多,一学期也许不能从容地教完,因此,应该仔细选择你想深入讨论的章节。如果你从本书的第一页开始,按章节的顺序进行,那么,教完全书需要太多的时间。本书的模块结构赋予指导教师在选择如何演示本书内容方面以很大的自由度,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利用这种自由度。下图显示了各个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
  黑色方框内的章节是“核心”章节——它们应该出现在每一种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白色方框内的章节是“选择”章节:在每个学期,我都会兼顾其中的一些但不是全部的章节。灰色方框内的章节通常不会出现在我的教程中,但它们很可能轻易地在其他教程中出现。一条从A章至B章的实线意味着,在阅读B章之前你应该先阅读A章。而一条虚线则是指阅读B章需要了解A章的一些内容,但其依赖程度并不显著。
  通常,我会先介绍消费者理论和市场理论,然后直接过渡到生产者理论。另一种流行的路径是在消费者理论之后,先介绍生产者理论;许多教师喜欢这种方式,我也是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后才确信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有些人喜欢在消费者理论之前先讨论生产者理论,在本书的框架下,这是可行的,但如果你选择这条路径,你需要对本书的结构作出补充。例如,在讲授等产量线时,学生必须事先了解无差异曲线。
  有关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法律和信息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在课程的早期介绍。我对这些内容的安排,使你可以很轻松地在你希望的任何地方介绍它们。
  类似地,公共物品可以作为埃奇沃思方框图分析的一个例子来介绍。对外部效应的讨论可以排在成本曲线之后,而信息专题可以在学生熟悉经济分析方法后再引入。
《经济学原理:核心概念与应用》 导言:构建理解现代经济的基石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实用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重点关注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我们相信,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理解当代社会复杂运行机制、做出明智个人决策以及参与公共讨论的关键能力。不同于侧重于高度抽象的数学建模,本书将理论框架与直观解释、真实案例紧密结合,确保读者不仅理解“是什么”,更能领悟“为什么”以及“如何做”。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个体决策的逻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生产者、厂商)如何在稀缺资源的约束下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相互作用形成市场均衡的学科。 第一章:稀缺性、选择与经济模型 本章开篇阐述了经济学的根本问题——稀缺性。资源(时间、资本、劳动力)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迫使我们做出选择。我们将介绍“机会成本”这一核心概念,它是所有经济决策的衡量标尺。同时,我们将探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实证分析(Descriptive Analysis)与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并建立最基础的分析工具——供需模型(Supply and Demand Model)。我们将详细解析需求曲线的构成,解释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如何塑造消费者的偏好,以及供给方的成本结构如何决定供给意愿。 第二章:市场均衡与价格的形成 本章聚焦于供需模型的动态过程。通过分析市场出清(Market Clearing)的状态,我们理解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如何达成的。我们将深入探讨价格弹性(Elasticity)的概念,区分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与交叉价格弹性,并分析这些弹性如何影响企业的定价策略和政府的税收负担(税负归宿)。此外,本章还将扩展至市场效率的分析,引入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并初步探讨市场失灵的可能原因。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深度剖析 本章将构建严谨的消费者选择模型。我们从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和预算约束线(Budget Constraint)出发,阐释消费者如何在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下做出最优选择。本章将详细介绍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和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的分解过程,解释价格变动如何通过这两个效应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对于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的讨论,将进一步拓宽读者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 第四章:厂商理论与生产决策 本章转向供给方,分析企业的行为目标——利润最大化。我们将区分短期和长期生产的不同特征。短期内,至少存在一个固定要素(如厂房),因此核心概念是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和边际报酬递减。长期内,所有要素均可变,我们将探讨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与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成本结构是厂商决策的关键,本章将细致区分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并说明它们如何共同决定最优产量水平。 第五章: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竞争与策略 本章是微观经济学的高潮,分析不同竞争程度下的市场表现。 1. 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 探讨利润最大化条件($P = MC$),短期和长期均衡的实现,以及该市场结构的帕累托最优效率。 2. 垄断市场(Monopoly): 分析垄断者如何通过控制产量来最大化利润($MR = MC$),无政府干预下的社会福利损失(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以及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的类型与实施条件。 3. 寡头市场(Oligopoly): 引入博弈论(Game Theory)的基本工具,如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通过古诺模型(Cournot)和伯特兰模型(Bertrand),分析少数大企业间的战略互动。 4. 垄断竞争市场(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结合了垄断的特征(产品差异化)与竞争的特征(自由进出),分析其短期超额利润的消失和长期无效率的来源。 第六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并非总是完美的。本章探讨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低效的几种主要情况: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如国防、街道照明)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以及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针对这些失灵,我们将评估政府干预的各种工具,包括税收补贴、规制、皮古税(Pigouvian Taxes)和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的应用前景。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全局视野——国民经济的运行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的表现,研究国民收入、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总量问题。 第七章:衡量经济活动总量 本章建立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工具——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详细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核算,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并引入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通货膨胀。我们还将探讨国民收入核算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地位。 第八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本章引入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分析框架——简单(古典)和扩展(凯恩斯)的总需求(AD)与总供给(AS)模型。我们将分析决定总需求的关键因素(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及其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中的相互作用。接着,分析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由来,并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通过AD-AS框架影响产出和价格水平。 第九章:财政政策与政府预算 本章专注于政府支出的力量。我们探讨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区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深入讨论政府预算赤字、国债积累的长期影响,以及“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如何削弱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第十章:货币、银行与中央银行 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功能至关重要。本章解释货币的职能,剖析商业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和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乘数)。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中央银行的角色及其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和贴现率,并分析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总需求。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后果 本章探讨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我们将对比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同时,分析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包括菜单成本、鞋底成本,以及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的深远影响。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的短期和长期取舍关系也将在此得到详细阐述。 第十二章:经济增长与长期发展 本章将视角拉长至跨越数十年的时间跨度。我们将研究决定一国经济长期生产力水平的要素,如资本积累、劳动力的增长与质量(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我们将介绍索洛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的基本框架,探讨技术进步作为持续经济增长最终动力的核心地位,并简要讨论制度和政策对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 结语: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种严谨的经济学思维。通过对上述原理的系统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好地解读经济新闻报道,评估公共政策的潜在影响,并在个人理财和商业决策中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经济学的力量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框架,本书正是这座通往深刻理解的桥梁。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这本《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的时候,看到那些公式和图表,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的。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讲解风格,简直是太棒了。作者的逻辑非常清晰,他不会一下子抛出太多信息,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他的思想世界。我特别喜欢他讲解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部分,他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这些概念的经济学含义,而且他还会告诉你这些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应用。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并没有把微积分当成一个吓人的工具,而是将其巧妙地融入到经济学理论的讲解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如何运用它。我之前对很多经济学模型都感到很抽象,但通过这本书的图解和讲解,我能看到它们是如何从最基本的原理推导出来的。特别是关于一般均衡理论的那部分,虽然内容很深奥,但作者的阐述让整个过程变得清晰易懂,让我看到了不同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我真的觉得,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方式的培养,它教会我如何用经济学的逻辑去分析问题,去理解世界。

评分

我必须说,《范里安微观经济学》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之前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候,总是感觉那些模型和公式像一堵墙,我怎么也跨不过去。但是,这本书的作者,简直就是一位沟通大师。他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概念分解开来,让我能一点点地消化。我特别欣赏他对每一个理论的逻辑推演,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把每一步都讲得明明白白,让你知道“为什么”。比如,在讲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是均衡价格时,他会从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和生产者的成本约束入手,一步步引导你理解为什么市场会朝着这个方向运动。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经济学中的“悖论”和“例外”,也有非常精彩的分析。我记得有一章讲到了“寻租”的现象,我之前一直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读完之后,我才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了它的根源和影响。这本书的习题也非常有价值,有些题目甚至能让我思考好久,但每次解决一个题目,都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之前以为微观经济学是枯燥的,但这本书让我发现了它的魅力,它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能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世界的运行规律。

评分

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找一本能让我真正“啃”得动微观经济学的书。毕竟,很多教材都过于理论化,或者讲解得让人云里雾里。《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给了我惊喜。它的内容组织得很巧妙,从最基础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开始,一步步深入到生产者行为、市场均衡、博弈论等等。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总会引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彩票的购买行为、医疗保险的选择等等,这些例子贴近生活,让我觉得微观经济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生活的一个学科。而且,这本书在数学方法的运用上也做得非常恰当,微积分被用作一种工具,而不是障碍。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数学推导时,都会先告诉你这个推导的经济学意义是什么,然后再一步步展示如何得出结论。这让我感觉不是在做数学题,而是在用数学工具来理解经济学原理。我之前对博弈论一直感到很困惑,觉得它很抽象,但这本书对囚徒困境、纳什均衡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通过非常简单的场景,就把复杂的人类互动和策略分析阐释得淋漓尽致。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非常好的向导,它带领我在微观经济学的复杂丛林中,找到了一条清晰的路径,让我能自信地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微观经济学听起来很吓人,尤其是看到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总以为自己永远也搞不懂。但是,当我翻开《范里安微观经济学》时,我发现自己错了。作者的讲解方式简直是神来之笔,他用非常清晰、循序渐进的方式,一点点地剖析每一个概念。就算涉及到微积分,我也能跟着他的思路理解,因为他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给出最直观的解释,甚至会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理论。比如,在讲到效用最大化的时候,我之前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数学问题,但范里安教授却用了一个买苹果和香蕉的例子,让我们很容易就能代入到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中。而且,书中的习题也设计得非常有针对性,既有巩固基础的,也有挑战思维的,让我能够真正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我特别喜欢他讲解的那部分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章节,虽然内容很深入,但他处理得非常巧妙,让我们这些非经济学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茅塞顿开,明白为什么市场会出现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现象。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且知识渊博的导师,它没有把我抛进知识的海洋里自生自灭,而是耐心地牵着我的手,一步步地探索微观经济学的奥秘。我真的太庆幸当初选择了这本书,它让我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觉得学习这件事本身是一件充满乐趣的挑战。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书抱持着一种“走过路过,看看能不能捡点知识”的心态,毕竟微观经济学在很多人眼里是“高冷”的代名词。但《范里安微观经济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直击要点,让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生产者行为的那部分,讲到成本函数和利润最大化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图示,每一个图形的变化都对应着理论的讲解,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太多了。我甚至可以用纸笔跟着画图,然后在脑海里模拟整个过程。而且,书中对一些经典经济学模型的推导,虽然用了微积分,但作者的处理方式让我感觉并不费力。他会先给出直观的经济学解释,然后再引入数学工具,这样两者就互相印证,加深了理解。我之前在其他地方学到的东西,总觉得很零散,但这本书却将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微观经济学体系。特别是关于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的那几章,我之前一直对这些概念模糊不清,但读完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政府需要干预市场,以及在哪些情况下市场是无法有效运作的。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每一步都顺理成章,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复杂的概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