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代戏曲脸谱研究,世推三大家:齐如山、翁偶虹、刘曾复。在齐氏“搜集类化”和刘氏“舞台实用”之间,翁老以“钩奇探古,构筑体系”的风格特色,承上启下,蔚为大观。《钩奇探古话脸谱》一书,为翁氏毕生脸谱研究精华的萃集,不仅记述了其搜集和摹绘过程,更写出了提升凝结戏曲脸谱开创性理论的心路历程和结构框架;并对杨小楼、郝寿臣等京剧大家的脸谱艺术进行了解析和总结。
特別是《偶虹室脸谱撷萃》一章,洵为珍秘的脸谱奇文,虽为对脸谱源流原理的阐述,其中蕴含着对诸多名剧戏理剧情的缕析;并随着这些剧目的湮没消亡,愈发凸显其不能再得的文献价值。翁老写作此文之际,恰值编写《锁麟囊》《玉壶冰》《鸳鸯泪》等剧之时,文笔赡美,锦绣怡人……
该书为翁氏脸谱文章首次结集出版,允称叹止。
作者简介
翁偶虹(1908---1994),著名戏曲作家、理论家、教育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人。原名翁麟声,笔名藕红,后改偶虹。翁偶虹青年时期就读于京兆高级中学,业余常以票友身份登台。毕业后致力于戏曲研究,常与黄占彭、程茂亭、关醉禅等名票同台。1930年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建立,翁被聘于该校兼课。1934年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编剧和导演。1949年以后在中国京剧院任编剧。1935年被聘任为中华戏剧专科学校戏曲改良委员会主任委员,1974年退休。1994年6月19日病逝于北京。
张景山,翁偶虹入室弟子。
内页插图
目录
(一)脸谱艺术
(二)杨小楼的脸谱艺术
(三)郝寿臣的脸谱艺术
(四)钩奇探古一梦中——收藏脸谱琐记
(五)漫谈“十盗”脸谱
(六)戏曲脸谱上的龙
(七)影印《脸谱大全》前言
(八)偶虹室脸谱撷萃
精彩书摘
当人们观赏京剧的时候,会看到许多花脸人物,用各种颜色勾画出各种面貌形象,这就是戏曲中独特的化装艺术——“勾脸”。勾画出来的各种形式,叫作 “脸谱”。脸谱是戏曲里统一风格的化装的一种,它给人的印象,虽然是五颜六色,似乎脱离生活,但是它的基本风格,与其他行当的化装,仍然是统一的。生行的抹彩,旦行的拍粉、晕胭脂、画眉毛、画眼圈、画口形,主要是为了加重肤色,突出眉、眼、鼻、口各个器官部位。脸谱的勾画,基本也是夸张肤色,夸张眉、眼、鼻、口各个器官部位,突出面部的骨骼、筋络、肌肉、纹理。按脸谱一般应用的范围来说,它属于净、丑两行。按脸谱的戏剧性能来说,不论是哪一个行当的人物,需要特殊夸张面貌形象的,都可以勾画脸谱。例如京剧里生行的关羽、赵匡胤都画红脸,武生行的高登要勾油白脸,金钱豹要勾黑金豹子脸。晋剧里老生扮演的《反徐州》的徐达、《出庆阳》的李广都勾红脸。旦行扮演的《美人图》的丑姑姑要勾蓝脸,老旦扮演的《串龙珠》的花婆、《琥珀珠》的虎婆要勾红脸。昆曲里旦行扮演的《棋盘会》的钟无盐,也要勾画出牡丹、莲花、绛桃三种不同流派的脸谱。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概念,那就是脸谱是戏曲里化装的一种,勾画脸谱的角色与不勾画脸谱的角色在舞台上同时出现,不但不显得别扭,反而在互相衬托之中,展示出戏曲化装艺术的丰富多彩。
脸谱的形成,主要是根据生活,夸张人物的肤色及各个器官部位,同时也可以代替面具。但是,脸谱在戏曲艺术中定型之后,面具并未废除,以前演吉祥戏和神话戏,还有“加官脸子”“财神脸子”“魁星脸子”“雷公脸子”,这些面具也和脸谱同时出现在舞台上。可以说,脸谱的产生,主要是从生活而来。所以最早的脸谱,只有黑、红、白三种颜色。在一般生活中,有些人的面色黑一些,红一些,白一些,是极普通的现象。脸谱最早的用色,就是以黑、红、白三色为主。后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文化生活逐渐扩展,戏曲节目也繁盛起来,舞台上出现了许多新的人物。为了夸张或区别这些新的人物,原有的黑、红、白三色不够用了,聪明的戏曲艺术家从古典小说的描写和评书艺人的讲述中吸取了发展脸谱的资料,把那些“面如重枣”“面似乌金”“面似油白”“面色姜黄”“绿脸红须”“红胡子蓝靛脸”以及“豹头环眼”“凤眼蚕眉”“狮子鼻”“笤帚眉”等形象,通过艺术的创造,用颜色和线条形象地表现于戏曲人物的面部。同时又以说明性、象征性、评议性、性格性、象形性为指导思想,组织成各式各样的面形图案,为每一个人物制定了一个固定的谱式,所谓“花”而有“谱”,这就是“脸谱”二字的由来。
脸谱艺术的五性,是从创造中国汉字的“六书”中吸取而来。形成汉字的“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脸谱艺术的五性,虽不与“六书”一一吻合,而指导思想却是一致的。
钩奇探古话脸谱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钩奇探古话脸谱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