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长言雅音论昆曲》中于对昆曲音乐性、演唱的审美传统的研究以及曲唱理论的梳理,此外还从净末丑等脚色的演变、剧本的当代改编和昆剧生态环境的重建几个方面探讨昆曲该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长言雅音论昆曲》在昆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有特别的意义,对喜爱昆曲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思索的空间问。
作者是香港著名的学者和文学评论家,曾任《汉声》和《明报月刊》等杂志主编,_十余年中沉迷于昆曲的欣赏、习唱及研究,近年来更参与昆剧的创编、舞台制作和推广,2004年他参与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公演引发了相当的反响,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喜欢上昆曲。
作者简介
古兆申(1945~),笔名古苍梧。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文学硕上。香港大学哲学博士。早年活跃文坛,曾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及赴法国进修现代文学。曾任台湾《汉声》杂志主编、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学术总监。近年致力昆曲研究及推广,曾任香港大学昆曲研究项目研究员,为浙江昆剧院改编《牡丹亭》、《暗箭记》及为上海昆剧团改编《蝴蝶梦》,著有昆曲美学论文多种。现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名誉讲师。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序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昆曲演唱的审美观
徐大椿的曲唱理论
昆曲曲音的当代探讨
曲音理论的形成
曲唱的秘密
中国音乐的美国辩护士——乐维思
《牡丹亭》的净、末、丑
昆剧剧本的改编与求变自存
昆剧生态环境的重建;青春版《牡丹亭》的珍贵经验
我们需要阿甲这样的戏曲编导
精彩书摘
三、守卫曲音就是保护曲唱遗产
从上面各家的论述,可知曲音在当代的应用,与其在草创期的策略已有很大的差别。在今天,南北曲已不是当时所说的“时曲”,而是经几百年发展形成的“古曲”;曲音的应用策略重点不应再是“雅音”或“通四海”,而是其有关艺术遗产的保存与继续累积。换言之,如何保存曲唱艺术的声腔之美,才是考虑的首要。
在文献上保存最多曲谱的《九官大成南北词官谱》收南北曲共四千四百六十六曲。这几千首南北曲的唱腔,都是依据由传统曲音(主要是由《韵学骊珠》所代表的明清曲音)所形成的格律而编制的。这些曲作,虽标明了工尺、板眼,分别正衬,详举曲牌体式,却仍然要通过实际演唱体现它的音乐效果,把口法、腔格的转音之妙加以发挥,才算是整个曲唱遗产的承传。可以想象,如果用当代的普通话来演唱这些南北曲,在审美价值上,一定会大打折扣。
举例来说:普通话没有入声字,而南曲曲音保留入声,南曲人声字的“断腔”口法和节奏,普通话就唱不来;普通话并无南、北音字读之异,曲音针对南北曲调不同而有之,用普通话音唱曲,不但字不应调,也无法体现南北曲不同的字声之美;又如愈振飞先生所说的,曲音上、去两声调值刚好和普通话相反,用普通话音唱曲便无法把上声的“晖腔”,去声的“豁腔”唱好。诸如此类,当代某些主张曲音普通话化的做法,对曲唱遗产所造成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对昆曲艺术所起负面作用也是必然的。
曲音在曲唱艺术上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已成为昆曲遗产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今天谈曲音,应该讨论的不是它的改造问题,而是它的保存问题。曲音的保存,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字音读法的保存。读音的保存在今日的技术及科学条件下,比过去应更为容易,标音也可能更准确。事实上已有现当代曲家及学者用汉语拼音符号及国际音标整理曲音,辑而成书。当然,某些韵类或字音的标法,仍有不一致之处,这些都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讨论加以修订。更困难而复杂的,应该是曲音在实际曲唱中的保存。
……
前言/序言
大学本科修戏曲史的时候,在文献上读到关于昆曲演唱的描述:“今又有昆山(腔)……一字之长,延至数息。”(顾起元《客座赘语·戏剧》)又说:“当是时……魏良辅转喉押调,度为新声……跌换巧掇,恒以深邈助其凄泪。”(余怀《寄畅园闻歌记》)“甚矣!吴音之微而婉,易以移情而动魄者也。”(潘之恒《叙曲》)心向往之,但怎样唱法,只能想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机会听到许多清曲家及优秀演员的演唱,果真如文献所述。乃为之着迷。并不自量力,以不惑之年学唱,至今二十余载矣,仍乐此不疲,难怪友人以“沉迷声色”四字相责。
昆曲演唱艺术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因为有大量文人参与了声腔的改造及唱法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文献。这些文化遗产,可以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汉语作曲及声乐理论——从审美到演唱,而其渊源,可上溯至《诗经》时代。事实上,历代音乐家及文人对此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探讨和贡献。但就演唱的技术层面而言,元、明、清三代,由于曲唱活动的盛行,体验丰富,成果尤为骄人。我自习唱昆曲,开始注意前人留下的宝藏,并想用较宏观角度作系统性的整理,希望可应用于今日的曲唱。本集所收论文,有一大部分是这方面的探讨。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注意到音乐和语言的关系,并作了简明的原理性论述。如《尚书·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就把情思与语言,语言与歌声,歌声与乐律的相连性,都讲得清清楚楚,成为后世作曲与演唱的金科玉律;其具体的应用与理论的发展完成,更是历代音乐家努力的方向。在西方则要到18世纪末,有关语言与音乐关系的论述才引起注意,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学(musicalogy)的兴起,方成为热门话题。
长言雅音论昆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长言雅音论昆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据了解,京东为顾客提供操作规范的逆向物流以及上门取件、代收货款等专业服务。已经开通全国360个大中城市的配送业务,近1000家配送站,并开通了自提
评分
☆☆☆☆☆
古兆申(1945 -),广东高州人,现居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文学硕士,香港大学哲学博士,现为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讲师。早年活跃於香港文坛,以「古苍梧」笔名,在中、港、台三地报刊杂志发表创作及文艺评论;与友人创办《盤古》、《文学与美术》、《文美月刊》及《八方文艺丛刊》等刊物;曾任香港《大公报?中华文化周刊》主编、台北《汉声杂志》主编、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著有诗集《铜莲》(香港素叶,1980年)、诗文集《备忘录》(香港牛津,1995年)、文集《书想戏梦》(香港牛津,1998年)、评论集《一木一石》(香港三联,1988年)、研究专著《今生此时今世此地—张爱玲蘇青胡兰成的上海》(香港牛津,2002年)等多种。早年学术活动著重於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和中国新诗的研究。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对中国电影特别是戏曲电影产生极大兴趣,先後撰写论文多篇,如〈写实的电影观与戏曲电影创作〉、〈试谈费穆对戏曲电影的思考和创作〉、〈从戏曲电影化到电影戏曲化─朱石麟的电影探索之一〉等。近年热心於昆曲推广及研究,并习曲唱、曲笛。1991年,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成立「昆剧研究及推广小组」,即加入负责策划各项研究、出版、推广及演出活动。2000年,为浙江京昆艺术剧院改编昆剧《牡丹亭》上下本,2001年又为该院创编昆剧《暗箭记》;2004年,参加蘇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制作,担任顾问;2005年为上海昆剧团改编昆剧《蝴蝶梦》。2002年─2004年与同事余丹在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开展明清昆曲演唱理论文献整理、注释、语译及英语译注的研究计划,研究成果2006年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英对照的《昆曲演唱理论丛书》,内含《曲律》、《方诸馆曲律》、《度曲须知》及《乐府传声》。
评分
☆☆☆☆☆
不错
评分
☆☆☆☆☆
从策划到完成装帧远远领先目前市场上同类书,秉承了桐华一贯出产精品的风格,将唯美精致做到极致,整体装帧精致唯美,绝对值得珍藏。啊,我最爱的《长言雅音论昆曲》
评分
☆☆☆☆☆
好。。。。。。。。。。。。
评分
☆☆☆☆☆
评分
☆☆☆☆☆
不错
评分
☆☆☆☆☆
评分
☆☆☆☆☆
别的何止是最纯真的一段唯美, 而是我曾经无往不胜的天真青春啊。请允许吧,那时的少年,尽情言情。一直言情,不要去打扰他们,他们总有一天会醒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