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欧亚备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08
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欧亚备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以元代管理吐蕃地方的行政体制问题为中心,纠正了前人的某些疏失,或对旧说提出质疑,另立新说,使相关诸问题得以通解,为元代吐蕃地方政治史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元代是藏族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西藏地方结束了四百余年的混战与分裂,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直接行政管辖之下,成为元代中国行政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就以元代管理吐蕃地方的行政体制问题为中心,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制约吐蕃地方行政事务的三股势力:出镇宗王、帝师和白兰王的地位与作用,并对其下辖机构一一作以考证。纠正了前人的某些疏失,或对旧说提出质疑,另立新说,使相关诸问题得以通解,为元代吐蕃地方政治史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丛书简介:
“欧亚备要”丛书所谓“欧亚”指内陆欧亚(CentralEurasia)。这是一个地理范畴,大致包括东北亚北亚、中亚和东中欧。这一广袤地区的中央是一片大草原。在古代,由于游牧部族的活动,内陆欧亚各部(包括其周边)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内陆欧亚常常被研究者视作一个整体。
由于内陆欧亚研究难度大,早期的研究者要克服的障碍往往多于其他学科。本套丛书选择若干较优秀、尤急需者,请作者修订重印。这些原来分属各传统领域的著作(专著、资料、译作等)在“欧亚”的名义下汇聚在一起,有利于读者和研究者视野的开拓。
张云,男,1960年7月生,陕西省周至县人,历史学博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985”三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化与边疆史地哲学与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985工程"南亚与中国藏区研究创新平台特聘教授,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大学等校客座教授,西藏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元史研究会理事。
目录
导 言...... 1
第一章 元代制约吐蕃地方行政的三股势力...... 7
第一节 分封与出镇的宗王...... 7
第二节 八思巴及历任帝师的统领权...... 25
第三节 恰那朵儿只与白兰王...... 44
第二章 元代管理吐蕃地方的中央机构...... 51
第一节 总制院...... 51
第二节 都功德使司...... 59
第三节 宣政院...... 65
第三章 元代的乌思藏宣慰司...... 90
第一节 有关乌思藏宣慰司的几个问题 ...... 92
第二节 乌思藏宣慰司的下属机构...... 101
第三节 元代乌思藏地区的十三万户...... 110
第四节 乌思藏十三万户的变化...... 134
第四章 元代的吐蕃等处宣慰司...... 141
第一节 有关吐蕃等处宣慰司的几个问题...... 141
第二节 吐蕃等处宣慰司的下辖机构...... 155
第五章 元代的吐蕃等路宣慰司...... 170
第一节 与吐蕃等路宣慰司有关的几个问题...... 170
第二节 吐蕃等路宣慰司的下辖机构...... 177
第六章 元代的吐蕃与周边诸地的关系...... 190
第一节 北庭都元帅府...... 190
第二节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191
第三节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194
第四节 四川行省与云南行省...... 202
结 语...... 206
附录一 论元代在西藏地方建政立制的基础...... 212
附录二 答失蛮其人及其经略吐蕃考实...... 224
附录三 Stod hor考辨...... 231
附录四 Chol kha考述...... 241
附录五 释“萨斯迦本钦”...... 248
附录六 释“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 256
附录七 藏文史书中的成吉思汗...... 265
附录八 藏文史书中的忽必烈皇帝...... 273
附录九 元代康区的“gtso mdo bsam vgrub ”(卓多桑珠)和
“dre mandhala”(哲曼达)今地考...... 289
附 表...... 300
中文专名索引...... 313
专有名词索引...... 331
主要参考史料...... 353
后 记...... 369
再版后记...... 373
后 记
1990 年9 月,我考上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师从陈得芝教授学习蒙元史。陈老师根据我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兴趣所在,让我继续从事藏族古代史的专题研究,并从中确定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遵从师命,我首先从目录学入手,广泛搜集资料,汇编成一部《藏族古代史论著目录》(40 余万字),掌握了完整的信息情报和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在征得导师的同意后,我以《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为题,开始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著工作。
论文题目确定后,我进一步搜集、阅读、分析和勘比资料。在汉文资料方面,我仔细地阅读了《元史》,并从中辑录出有关吐蕃的史料,同时对元代的金石碑刻、相关人物文集、地方志等,予以特殊的关注;在藏文资料方面,我对赏竹监藏的《朗氏世系史》(rlangs kyi po ti bse ru)、达仓宗巴·班觉藏卜的《汉藏史集》(rgya bod yig tshang)、班钦·索南查巴的《新红史》等书,以及元代藏文帝师法旨资料最为重视,参考时贤的译文,一一认真阅读。在此基础上,开始阅读国内外学者的专著论文。在外文论著方面,我重点阅读了意大利藏学家图齐(G.Tucci)教授的名著《西藏画卷》(Tibetan Painted Scrolls, Rome, 1949)、毕达克(L.Petech)教授的《中藏与蒙古》(或作《乌斯藏与蒙古》,Central Tibet and the Mongols: theYüan-sa-Skya Period of Tibetan History, Rome, 1990)和日本学者野上俊静先生的《元史释老传的研究》(京都,1978 年)等书,以及其他学者的大量卓有识见的相关论文,并翻译了《中藏与蒙古》一书(25 万余言);在国内学者中,韩儒林、王森、东嘎·洛桑赤列、蔡美彪、陈得芝、陈高华、邓锐龄、王尧、黄颢、王辅仁、陈庆英、仁庆扎西、沈卫荣等先生的专著和相关论文,使我受益良多。
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对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更系统和更为深入的研究,形成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语言的学习是我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除了多种外语的学习与提高之外,陈老师开设的“审音与勘同”等课程,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在研究方法上,使我受惠不尽。我还得到陈老师和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支持,来京半年,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黄颢研究员研读藏文文献,黄先生的悉心指教,增强了我阅读藏文文献的信心与能力。我十分服膺唐代史学史家刘知几有关史家三长,即才、学、识缺一不可的论断。而且认为:从基本上说,“才”和“识”是一个相对而言的“定量”,而“学”则是一个“变量”,前者固然可以在后天的学习与训练中获得提高,但更多地来自禀赋,后者则完全是靠个人按正确的方法勤奋积累起来的,用力愈勤,收获愈大。基于这一种认识,我把更多的注意力用在勤奋努力方面,也希望“勤能补拙”“不我欺也”。1993 年7 月,我通过学位委员会的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并来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宗教所工作。在这里工作的4 年间,我应命参加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以来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史研究》一书的撰稿工作(撰写10 万余言)和《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与西藏历史的本来面目》(民族出版社,1996 年)一书的藏译汉工作等。独著出版了《丝路文化·吐蕃卷》(28 万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年)等书,发表了多篇有关唐代吐蕃史、元代吐蕃史及西夏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译文。唯独没有想到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能够出版,理由很简单: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大背景下,我不敢奢望有哪家出版社愿意贴钱出版这本过于专门化的学术著作。受朋友们的怂恿,1995年下半,我投稿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博士文库”,很荣幸地得到负责编辑和丛书编委们的垂青,入选其中。随后,我即对原作做了增补与修改工作:利用藏文帝师法旨增补了部分内容;把我过去发表的几篇相关论文和首次发表的几篇论文作为附录,列于书后;增补了结语、职官译名、大事纪年表和人名地名索引等,力图使本书丰富和完整一些。现在,凝聚我多年心血、标志我人生重要里程的博士学位论文就要出版了,回顾这一段漫长却又感到短促的求学与研究工作历程,我的心情难以平静。
我首先要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双亲,他们现在已年过花甲,却依然在田间辛勤地劳作着。我的父亲只上过5 年学,我的母亲从未进过学校的大门,但他们以自己的正直、善良、仁慈、明理、勤劳和乐于助人,赢得了乡邻的交口称赞;他们支持我们兄弟几人都考上大学,把孤独留给自己而无怨无悔。这种人格力量,一直在鼓励我珍惜每一刻时光,刻苦努力,不断进取。我想,也许正是千千万万个像我的父母那样平凡而又普通的人们,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我的学术研究生涯是从做硕士生时期开始的,我感谢带我跨入学术研究之门的周伟洲教授和王宗维教授,他们让我从想当诗人的残梦中清醒过来,严格调教,使我成为西北民族史(包括藏族史)研究队伍中的一名新兵。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生导师陈得芝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陈老师博学多识、严谨敬业的精神和元史研究室扎实务实的学风给我以巨大的影响,也使我时刻感念于心,不能忘怀。我的学习与学术研究经历不乏坎坷与曲折,但我有幸得到许多前辈学者的关怀与指教,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蔡美彪研究员,历史研究所的陈高华研究员、余太山研究员,民族研究所的黄颢研究员、史金波研究员、照那斯图研究员、常凤玄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的王尧教授、已故的王辅仁教授,宁夏社会科学院的李范文研究员,杭州大学的黄时鉴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陈振教授,南京大学的卞孝萱教授、丁国范教授、刘迎胜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姚大力博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邓锐龄研究员、胡坦教授、陈庆英研究员等。本书能够出版,我要感谢“博士文库”编辑委员会的各位编委和本书的审稿人,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领导和本书责任编辑冯广裕先生。冯先生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在此深表谢意。
我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我、鼓励我的长辈、老师和朋友。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杨玲女士,在我南京求学最为艰难的日子里,她独自一人养育着我们的儿子,让我得以潜心读书,完成学业。我对元代吐蕃史的研究,时间不长也不精,我的能力和水平都很有限,本书中难免会存在不足甚至错误之处,热切欢迎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节选)
一
元代是藏族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西藏地方结束了四百余年的混战与分裂,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直接行政管辖之下,成为元代中国行政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中央政府在吐蕃地方括户、置驿、征兵、征税、驻军并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行政体制与制度,以实施统治,这一点已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尽管还有一些论者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宣扬西藏地方在元朝时期的独立性,但是没有一个人能举出一件确凿的事实来说明当时的西藏地方不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统辖之下,或自成体系。因此,此类主张,除了其政治煽动性之外,并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从而也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本书不予辩驳。元代藏族史,尤其是有关元朝中央管理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的研究,时间并不太长。
若从20 世纪初印度学者达斯(S.Ch.Das)利用藏文史书《汉藏史集》等探讨元代在吐蕃地方括户、置驿的论著算起,至今还不到一百年,然而,所取得的成就已颇为可观。国外以意大利藏学家图齐(G.Tucci)的集大成著作《西藏画卷》和毕达克(L.Petech)的《中藏与蒙古》为代表。前者利用藏、汉文献对元代在西藏地方的置驿、设立十三万户、确立帝师统领等,进行了全面探讨,并对十三万户的内部组织体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是当时元代西藏地方史研究的一部划时代的学术专著,颇受学术界推重。后者则是作者毕达克多年研究元代藏族史的成果结集,对于元朝在乌思藏地方设立行政机构,以及帝师、本钦的地位,括户,置驿,划分十三万户诸措施均予论列,十分引人注目。尽管此二部著作均有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但其在元代西藏史研究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前者尤甚。野上俊静对《元史·释老传的研究》,取得了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其中关于功德使司、宣政院等机构,桑哥、杨琏真加等人物,以及释道之争等事件的探讨,多超出前人。相关的重要成果,还有伯希和(P.Pelliot)关于蒙古语Colgel即汉文的“路”的研究,罗列赫(Roerich)关于13—14 世纪蒙古与西藏关系的研究,魏里(T.V.Wylie)对蒙古初次入藏的研究,冈田英弘对早期蒙藏关系的研究 ,费拉丽(A.Ferrari)对《卫藏圣迹志》的笺注与研究 ,麦克唐纳夫人对《汉藏史集》(rgya bod yig tsang)的研究,陆宽田(L.Kwanten)对元代蒙藏关系的研究 ,弗兰克(H.Franke)对胆巴的研究,魏里对白兰王恰那朵儿只的研究,史伯岭(E.Sperling)对必里公官巴(sgom pa)及吐蕃与宋蒙关系,以及旭烈兀(hu la hu 或hu la )与吐蕃封地关系的研究,毕达克(L.Petech)对吐蕃与宋蒙关系,以及元代藏族宰相桑哥的研究,佐藤长对元末明初西藏地方形势的研究,福田洋一、石滨裕美子对西藏佛教宗义的研究,石泰安(R.A.Stein)对西藏文化的研究均令人注目。国内对元代西藏地方制度史的研究起步稍晚,韩儒林关于元代对西藏地方实施管理的论文,是第一篇有影响的专论。嗣后,王忠撰文全面探讨了中央王朝管理西藏地方制度的发展过程。 1965 年,王森《关于西藏佛教史的十篇资料》油印面世,这是一部学术水平很高的专著,从而把有关元代西藏地方行政制度史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可惜“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一工作被中断。“文化大革命”后,元代西藏地方行政制度史的研究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东嘎·洛桑赤列(dung dkar blo bzang vphrin las)《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专著;黄颢译《新红史》,旁征博引,间以辨析,时有新意,这些都为元代西藏制度史研究的发展,给予推动之力。陈得芝《元代乌思藏宣慰司的设置年代》,提出并论证了萨斯迦本钦即乌思藏宣慰司为首宣慰使,还对吐蕃三路宣慰司的设置时间加以论断,把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纵深。同一作者还撰有关于元代入内地藏僧事迹的论文,创获良多。王辅仁、陈庆英的《蒙藏民族关系史略》,内有专章探讨两族关系,颇为可观。此后相关的重要论文有:陈庆英关于元代在西藏所封的白兰王的论述9 ,陈庆英、史为民关于蒙哥汗时期的蒙藏关系的探讨,洛桑群觉、陈庆英、祝启源等关于元代在吐蕃置驿的考释与论述,苏晋仁关于藏汉佛经总目对勘的研究, 黄颢关于元代在西藏括户的论述,陈高华关于杨琏真加与杨暗普父子族属事迹的论述,沈卫荣关于元代十三万户的系列研究,以及元代在西藏实施统治的探讨 ,陈庆英关于帝师、宣政院、本钦和吐蕃三区(cholkha gsum)行政建置的论述,任乃强、泽旺夺吉关于元代朵甘思行政机构的论述3 ,仁庆扎西关于西平王府今地等的论述,都有一定的价值。邓锐龄的《元明两代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是有关这一领域十分精审的论述。此外,王辅仁、索文清的《藏族史要》,蔡美彪等的《中国通史》第七册,黄奋生著《藏族史略》,藏族简史编写组所编《藏族简史》 ,韩儒林主编《元朝史》,均占用笔墨论述了元代西藏地方的历史与制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藏文史籍的整理出版方面,东嘎·洛桑赤列、恰白·次旦平措等藏族学者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郭和卿、黄颢、陈庆英等对于藏文史书之汉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这些为我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藏文史书提供了方便。在汉文史书有关藏族史料的辑录方面,苏晋仁、陈燮章等做了不少工作。前人的研究成就卓越,但是存在问题依然很多,诸如:宣政院的权限如何?它与功德使司的关系怎样?元代在吐蕃建立了什么样的行政机构?究竟由谁来掌管吐蕃地方?宗王、帝师、白兰王在吐蕃的权力及互相关系如何?为什么本钦即是乌思藏宣慰使?十三万户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的构成如何?三路宣慰司的建立年代、治地、范围及下辖机构是怎样的?等等,都需要研究。
本书即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藏汉文史书,第一次全面探讨元代统治吐蕃地方的行政体制。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探讨了影响元代在吐蕃施政的三股势力:宗王、帝师、白兰王,对于他们在吐蕃地方行政中的权限与地位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肯定了他们对吐蕃所具有的行政权力,同时也说明,在元朝建立后,吐蕃不是帝师的封土、宗王的封地或白兰王的领地,而是由宣政院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并对帝师的生卒年,帝师制度,宗王早期在吐蕃分封的年代,领地范围及历任白兰王事迹,进行了新的探讨。第二章主要讨论元代管辖吐蕃地方的中央机构,较为详尽地考察了总制院、功德使司和宣政院的建立、沿革、职能与历任长使的事迹。说明宣政院是管理吐蕃地方的真正的权力机关,在其下设置有一整套行政机构,以实施统治。第三章以《元史·百官三》“宣政院”条所记“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及下辖诸机构为线索,探讨了元代设立在乌思藏地区的行政建置的职能,对乌思藏十三万户的建立及沿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宣慰司的治地、范围等予以探索。进一步证明本钦即乌思藏宣慰使。第四章以《元史·百官三》“宣政院”条所记“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为线索,全面探讨了该宣慰司的建立年代、管辖范围、治地及几任长使,并对其下辖机构一一考订。第五章以《元史·百官三》“宣政院”条所记“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为纲,对该宣慰司的建立年代、治地、辖区范围及长使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其下辖机构一一考订。第六章主要论述设立在吐蕃周邻地区的相关机构,及其与吐蕃的联系。本书通过以上六章的论述,试图勾勒出元代管理吐蕃地方的行政体制之轮廓,为全面深入地研究元代吐蕃史奠定基础,并用具体而微的史实说明元代对吐蕃实施统治之毋庸置疑,以及统治体制之一元特征。
本书后附录为作者已经发表和首次发表的、有关元代吐蕃地方制度史的9篇论文,即《论元代在西藏地方建政立制的基础》、《答失蛮其人及其经略吐蕃考实》、《Stod hor 考辨》、《释“萨斯迦本钦”》、《释“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等,是本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体补充了书中应有的一些重要细节。
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欧亚备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欧亚备要)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欧亚备要)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欧亚备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欧亚备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