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延安是母親 她用小米和延河水把我們哺養
延安是熔爐 她用思想的火焰把我們鍛煉成鋼
延安是燈塔 她的光芒指引我們走嚮勝利和解放
延安是聖地 是我們永遠崇拜和嚮往的地方
內容簡介
延安是母親,延安是熔爐,延安是燈塔,延安是聖地。來自四麵八方的革命者、愛國青年衝破重重阻力,跋山涉水奔嚮延安。他們學習瞭革命理論、文化知識,也見證r那段崢嶸歲月……
《延安風尚》藉助一個個延安時期真實的曆史畫麵和圖像記錄,通過闡釋一段段曆史記憶和情景故事,多側麵展示延安時期的時代風貌、社會風尚,以及從中所體現的令人神往的精神狀態。
作者簡介
王紀剛,副研究員。陝西省閤陽人。現為中國延安乾部學院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擔任中國延安乾部學院培訓部副部長。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在延安,物質生活雖然簡樸、艱苦,上作與勞動雖然緊張,但我們精神上的愉快,是生活存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可能體會到的。使人想起李白的佳句:“此麯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迴聞。”
——魯藝美術係學員 古達
★我們的全體成員有一種同樣的感覺,好像我們進入瞭一個不同的國度和遇見瞭不同的人民。在共産黨那裏,有一種生機勃勃的氣象和力量。
——駐延安美軍觀察組成員 約翰·S·謝偉思
目錄
奔嚮延安
抗大,抗大
大魯藝
歌聲中的延安
《黃河大閤唱》
《遊擊隊歌》
《延安頌》
延安晚會
看電影
延安交誼舞
文化俱樂部
延安的體育活動
南泥灣開荒
崢嶸歲月
韆群一傢
延安勞模
深入群眾不尚空談
張聞天《齣發歸來記》
文化掃盲
理論學習
馬列主義的最高學府——延安馬列學院
延安電波
延安中山圖書館
毛澤東的演講範兒
投豆豆——延安選舉
生活檢討會
改造二流子
新秧歌運動
文藝傢下鄉
雙擁運動
精兵簡政
日本八路的搖籃:延安日本工農學校
中外記者團在延安
美軍觀察組在延安
第三隻眼看延安(代後記)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有一個地方,地處西北荒原,條件艱苦,交通不便,卻如同磁石一樣吸引和召喚著全國各地以及海外的備方人士、青年學生、愛國僑胞紛至遝來。她以不可思議的“魔力”感染甚至動員瞭來自國內外的記者、民主人士、軍政官員,有人感嘆:我要是在這裏繼續待下去,可能也會變成一名共産主義者,而有的人則義無反顧地留在這兒一起戰鬥,甚至在抗戰前綫獻齣瞭寶貴的生命……
有一個地方,從來是作為精神的傢園,靈魂的聖地,給瞭無數生長於斯、生活於斯、戰鬥於斯的人們巨大的精神動力和情感寄托,令他們牽腸掛肚、難以忘懷;也令更多的人心懷崇敬,真誠嚮往……
這個地方,就是一延安!
“深厚堅實的黃土,傍城東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聳入雲的古寶塔,以及那一層層、一排排錯落有緻的窯洞,這一切都使我感到新鮮。特彆是這裏的人們個個顯得十分愉快,質樸,人們之間的關係又是那麼融洽。我看到毛主席、硃總司令等人身穿粗布製服齣現在延安街頭,和戰士、老鄉嘮傢常,談笑風生,……我被深深地感動瞭。我覺得我已經到瞭另一個世界,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理想所在。”
——說這段話的,是著名攝影傢吳印鹹。他剛來延安時,隻是應邀拍攝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並且是抱著拍完片子就迴上海的態度。在延安,他享受著共産黨人對外來知識分子的特殊禮遇:每個月120元的生活津貼。須知,當時作為中共領袖的毛澤東、硃德每月也就隻有5塊錢。一年多後,片子拍攝即將結束,時年40歲的吳印鹹毅然做齣瞭留在延安的決定,參加八路軍!並按照八路軍的標準拿著每月1塊錢的津貼。
作為第一個來到陝北采訪的外國記者,美國人斯諾迴顧自己四個月的采訪,“是一段極為令人振奮的經曆。我在那裏遇到的人們似乎是我所知道的最自由最幸福的中國人。在那些獻身於他們認為完全正義的事業的人們身上,我強烈地感受到瞭充滿活力的希望、熱情和人類不可戰勝的力量,自那以後,我再也沒有過那樣的感受瞭。”
不光是斯諾,後來帶著“誰,什麼是中國共産黨?”疑問的不少外國記者、外國政要、外軍將官,也都在與延安接觸之後,不約而同地主動發聲,嚮外界錶達自己對延安的由衷敬意。用美國記者愛潑斯坦的話來說,現在我能夠做的,就是將我們知道的告訴全世界人民。
而那些在延安長期生活的人,對延安的體會尤為深刻:
在延安,真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管你學問多少,本事大小,總能找到你能乾的工作,發揮你的長處。隨著形勢變化,工作崗位也經常變化。今天你當班長,說不定過幾天就讓你當連長;今天你領導他,不久他又領導你;變來變去倒把人變聰明瞭。懂得瞭崗位的變化,職務升降,都是形勢需要、工作需要,一般人很少計較。而且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人,往往發展得比計較得失的人更好。延安人在這方麵受到的教育,是終身受用的。
——這是先後在延安抗大、馬列學院等學校學習,後來長期在延安工作的王仲方的肺腑之言。
難怪有人感慨:在延安,物質生活雖然簡樸、艱苦,工作與勞動雖緊張,但精神上的愉快,是生活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人都不可能體會到的。情不自禁地聯想到瞭李白的佳句:“此麯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迴聞。”並由衷誇贊:延安的水是甜的,延安的小米是香的,延安的人是親的。
曆史,是最客觀的存在。
曆史,值得記錄,更值得記憶。
延安所體現的無處不在的紅色記憶,在新時代的今天,尤其值得珍視。
更不用說,紅色中國正是從這裏一步步穩健地走來。
習近平同誌指齣:“曆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每到重大曆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瞭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瞭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延安時期的十三年,是我們黨以及中國革命不斷發展、成熟、壯大的十三年,也是中國共産黨局部執政取得傑齣成就的十三年。深入挖掘延安十三年的紅色文化,傳承延安記憶中的紅色基因,對於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弘揚革命傳統,意義重大而緊迫。
延安風尚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延安風尚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