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科举停废是近代社会重要的变动之一,作者在充分挖掘史料特别是使用大量媒体史料的基础上,将科举停废与晚清整个社会变革联系起来考察,细细探究,纠正了过去认识的一些偏差误解,使读者对科举停废与近代社会关系的认识更加清晰,研究证实制度变动并非孤立, 必须将立停科举的过程,与清末民初社会的整体变动联系考察,才能正本清源。
作者简介
关晓红,汉族,广东开平人,1957年出生于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广东文史馆馆员。从事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研究。曾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公室颁发的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六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近年曾主持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主体项目“清史·学政表”、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子课题等多个国家科研项目,应邀到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等机构做访问学者。目前研究领域为近代政治制度、近代教育与文化、晚清史等。
目录
绪 论/001
一 先行研究/003
二 取径与做法/015
第一章 老树新枝:晚清科举改革的取向/021
第一节 变常科与开特科/022
第二节 纳洋学于科目/027
第三节 甲午战后的书院变革/034
第四节 议开经济特科/042
第五节 妥议科举新章/046
第六节 《辛丑条约》与癸卯乡试/057
第七节 一波三折的经济特科考试/086
第八节 老树难以接新枝/092
第二章 立停科举与清末政情/097
第一节 新政初督抚的变科举/098
第二节 疆臣、枢机的分歧与合谋/109
第三节 科举与学堂并存的两难抉择/119
第四节 议修京师贡院与科举制的终结/135
第三章 停罢科举的善后措施/163
第一节 宽筹出路的科举善后/163
第二节 举贡优拔生员的考试与任用/173
第三节 学堂及社会对旧学士子的接纳/194
第四节 请复科举与开考特科/208
第四章 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220
第一节 举业生涯与社会变动/221
第二节 科举由改至停的反响与调适/237
第三节 科举停废后乡村士子命运的变化/247
第五章 立停科举后的抡才与培才/267
第一节 合并科举于学堂/269
第二节 学堂的抡才措施/278
第三节 任用资格考试的多种尝试/297
第四节 新式学堂的培才及问题/304
第五节 用人方针的变化/326
第六章 停罢科举的连锁反应/337
第一节 科举与官制改革/338
第二节 铨选制改革/346
第三节 新学分科催兴百业/358
第四节 开民智与近代文化事业的兴起/370
余 论/379
一 立停科举之情非得已/379
二 放不进学堂的科举考试/384
三 科举改革的“围城”心态/388
四 立停科举与近代社会/390
五 文化道德之殇:后科举时代的难题/398
参考文献/413
索 引/431
后 记/442
再版后记/444
精彩书摘
《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修订版)》:
从理论上说,举办新政宪政事业所需人员自然以国内外新式学堂毕业生为宜,可是一则高层次的学堂毕业生人数太少,缓不济急,二则为数众多的旧学士子,虽缺少系统科学知识的训练,然毕竟中学已有根底,可以为接受新学的凭借。后者或许不是理想选择,却是最具可行性的条件。就世界范围而言,具备这种条件的国度并不多,其对于接受西洋近代的知识与制度,并非只是消极抵拒,更有着积极的吸收。更重要的是,既往默写经义、读圣贤书的旧学士子,在夯实“做人”之根底与学问基础之后再学做事,比直接受专业知识训练的新式学堂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社会,故而在官场颇受欢迎。广西巡抚张鸣岐拟定整顿吏治条规时,“饬府州县办理学堂、警察、团练等事选用正绅,其选法分三级:一、产业富而纳税多者;二、举贡附生无劣迹者;三、中学堂毕业及外洋留学一年半以上者。凡被选之人皆须有三等资格,选定后地方官隆以礼貌,相助为理”。“更以工艺、垦牧、水利与凡有益于地方者附之(正绅),统名曰议事所,四乡分设,绅曰议长,副以董事,研究一切公益,绅议官定妥议论章程,立将来议院之基,为目前乡官之导。所内附设排解社,遇有细故词讼,顾名思义,准其排难解纷。”由此,旧学功名士子并未在立停科举及新教育发展后受到歧视,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地位亦并未“边缘化”。
……
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修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修订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