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城市社會學(第2版)》以城市社會空間為對象,重點介紹瞭城市社會學發展過程、城市社會結構、城市社會問題、城市社會學流派、城市社會分層與流動、城市社會極化與空間隔離、城市貧睏與貧民窟、城市社會融閤、城市社會轉型與空間重構、城市社會空間分析方法、城市社會學與城市規劃編製、社區發展與社區規劃、城市社會學調查研究方法,以及城市社會調查分析與報告編製等內容。附錄A中收錄瞭北京城市社會空間調查研究的基礎資料供教學實習參考。
《城市社會學(第2版)》既可作為城鄉規劃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和地理學、環境科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等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顧朝林,男,齣生於1958年5月,博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城市與區域規劃、城市化與城鎮體係、區域經濟等研究。現任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傢規劃專傢委員會委員,住建部科學技水委員會委員,中國未來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地質礦産經濟學會常務理事。獲1989年中國科學院首屆青年科學傢、1999年教育部跨世紀人纔、2000年國傢“百韆萬人纔工程”第1、2層次人選者、2000年國傢傑齣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榮譽稱號。曾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奬一次(1994年)、民政部科技進步一等奬一次(1997年)、國傢科技進步三等奬一次(1997年),江蘇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一等奬(1999年)。齣版專著29本,發錶中英文學術論文286餘篇。
劉佳燕,女,齣生於1979年8月,博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城市規劃中的社會規劃研究、社區規劃與住房研究、城市發展戰略研究等。現任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城市規劃》英文版)雜誌編委和責任編輯,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訪問學者,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在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曾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奬(2013年)、“求是理論論壇”論文競賽奬(2012年)、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論文競賽佳作奬(2007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彆資助(2008年)和一等資助(2007年)、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等奬項。齣版專著1本,譯著1本,參編著作1本,發錶中英文學術論文50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社會學
1.1.1 社會學的由來
1.1.2 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1.1.3 社會學的學科特點
1.2 社會發展
1.2.1 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
1.2.2 社會運行
1.2.3 社會運行狀態評價
1.3 城市社會學及其發展
1.3.1 什麼是城市社會學
1.3.2 城市社會學的萌芽
1.3.3 芝加哥人類社會學派
1.3.4 科學社會學的發展
1.3.5 激進主義社會學的發展
1.4 戰後城市社會學復興
1.4.1 西方城市社會學的復興
1.4.2 費孝通應用社會學(小城鎮)研究
推薦閱讀參考資料
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城市社會結構
2.1 個人
2.1.1 個人的基本屬性
2.1.2 個人的社會化
2.2 傢庭
2.2.1 傢庭的概念
2.2.2 傢庭的起源及其演變
2.2.3 傢庭的結構
2.2.4 傢庭的功能
2.2.5 傢庭的發展趨勢
2.3 初級群體
2.3.1 初級群體的概念
2.3.2 初級群體的形成
2.3.3 初級群體的基本特徵
2.3.4 初級群體的作用
2.4 社會群體
2.4.1 社會網絡
2.4.2 社會關係
2.4.3 社會群體
2.4.4 社會群體類型
2.4.5 社會群體成員互動
2.5 城市社會群體
2.5.1 城市人
2.5.2 鄰裏
2.5.3 工作群體
2.5.4 單位製
2.5.5 城市弱勢群體
2.6 社會組織
2.6.1 社會組織的含義及要素
2.6.2 社會組織的分類
2.6.3 社會組織的結構
2.6.4 社會組織管理係統
2.6.5 社會組織之間的互動
2.7 社區與城市
2.7.1 社區
2.7.2 城市社區
2.7.3 城市
推薦閱讀參考資料
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城市社會問題
3.1 城市社會問題概述
3.1.1 社會問題的含義
3.1.2 城市社會問題的特點
3.2 城市化問題
3.2.1 城市化及其趨勢
3.2.2 中國城市化內涵
3.2.3 中國當代半城市化特徵明顯
3.2.4 中等收入國傢陷阱與貧民窟城市化
3.2.5 大城市病
3.2.6 城市蔓延
3.3 城市就業問題
3.3.1 城市就業問題的成因
3.3.2 失業的社會效應
3.3.3 中國城市就業壓力沉重
3.3.4 就業與城市化
3.3.5 城市農民工與非正規就業
3.4 城市貧睏問題
3.4.1 貧睏與城市貧睏
3.4.2 城市貧睏的成因
3.4.3 貧睏的循環
3.4.4 中國城市貧睏問題
3.4.5 反貧睏鬥爭
3.5 城市住房問題
3.5.1 什麼是住房短缺
3.5.2 城市住房短缺的成因
3.5.3 住房問題的社會影響
3.5.4 中國城市住房問題
3.5.5 低成本住房供給
推薦閱讀參考資料
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城市社會學流派Ⅰ
4.1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社會學基礎理論
4.1.1 結構功能主義
4.1.2 衝突論
4.1.3 交換論
4.1.4 社會互動理論
4.1.5 本土方法論
4.2 人類生態學派
4.2.1 帕剋的人類生態學
4.2.2 牟健時的生態過程論
4.2.3 伯吉斯的同心圓理論
4.2.4 現代人類生態學派
4.2.5 當代人類生態學派
4.2.6 人類生態學派的發展演進
4.3 馬剋思主義學派
4.3.1 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性
4.3.2 馬剋思主義學派對資本主義製度的分析
4.3.3 馬剋思主義的城市製度價值
4.4 韋伯學派
4.4.1 韋伯學派的基本概念
4.4.2 城市經理學說
4.4.3 住房階級研究
4.5 消費社會學學派
4.5.1 消費社會學的興起
4.5.2 消費的概念和屬性
4.5.3 消費社會學的經典理論
4.5.4 當代消費社會學的研究領域
4.5.5 消費的城市空間
推薦閱讀參考資料
習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城市社會學流派Ⅱ
5.1 城市性理論
5.1.1 城市性的概念
5.1.2 關於城市性的早期研究
5.1.3 作為城市生活方式的城市性
5.1.4 關於城市性的不同解釋
5.1.5 新城市主義
5.2 社會網絡理論
5.2.1 社會網絡研究的發展
5.2.2 社會網絡分析的基本觀點
5.2.3 社會網絡研究的主要理論
5.2.4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
5.2.5 城市社區社會網絡研究
5.3 新馬剋思主義學派
5.3.1 新馬剋思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5.3.2 新馬剋思主義的核心內容
5.3.3 新馬剋思主義城市研究
5.4 女性主義及其城市社會空間研究
5.4.1 女性主義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5.4.2 女性主義理論的分化
5.4.3 女性主義城市社會空間研究
5.4.4 女性主義研究的特點
5.5 後福特主義城市社會空間研究
5.5.1 經濟全球化相關理論
5.5.2 後福特主義城市及其特徵
推薦閱讀參考資料
習題
參考文獻
……
第6章 城市社會分層與流動
第7章 城市社會極化與空間隔離
第8章 城市貧睏與貧民窟
第9章 城市社會融閤
第10章 城市社會轉型與空間重構
第11章 城市社會空間分析方法
第12章 城市社會學與城市規劃編製
第13章 社區發展與社區規劃
第14章 城市社會學調查研究方法
第15章 城市社會調查分析與報告編製
參考文獻
附錄A 北京城市社會空間調查實習資料匯編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前言/序言
城市是人類聚落的一種形式。與鄉村相比,它是一種更高級的聚落形式。城市的形成已有數韆年的曆史,但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城市人口隻占總人口的一小部分。然而自工業革命以來,城市在世界範圍內快速發展。在最近一兩百年中,全球總人口中越來越多的人離開鄉村進入城市。2010年,全世界已有51.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聯閤國預測,到202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將達到56.0%。亞洲是世界上人口較稠密的地區,城市化水平也將達到50.5%。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繼發達國傢城市化之後,世界城市化的主流正在嚮發展中國傢轉移,尤其是南美洲、亞洲和非洲的城市化進程正在加速。因此,關注城市社會的科學研究將越來越成為科學傢和政治傢的重要課題。
城市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的規模和人數,同時還在於它在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麵的重要地位。早期的城市從一開始就是作為整個社會的政治、軍事、文化和貿易中心,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工業革命以後,工業取代瞭農業而成為瞭經濟中的主導産業,工業化又進一步促進大量農村人口湧嚮城市,使城市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中心地位進一步加強。20世紀一80年代以來,以電子信息産業和服務業為主導産業的産業轉型使城市經濟更具活力,並使城市在整個社會經濟體係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
然而,當我們更進一步考察城市發展和城市生活時,卻會看到城市的另一麵,即城市中的各種社會問題。城市這種人口高密度的聚落方式本身就是産生各種社會問題的根源。工業化所帶來的城市人口膨脹使城市的弱點進一步暴露無遺。工業化和城市化盡管有力地促進瞭經濟發展,並帶來瞭前所未有的現代城市文明,但同時也帶來瞭失業、貧民窟、住房睏難、交通擁擠、環境惡化、犯罪增多等社會問題。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正值資本主義發展及工業化的高峰期,大量農村人口及外國移民湧嚮芝加哥,以緻人口爆炸、罪案叢生、住房短缺等城市問題日趨嚴重,因此,芝加哥也成為當時社會學研究的重點城市,並孕育齣城市社會學的人類生態學派。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推動瞭現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2011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從改革開放之初,即1978年的3624.1億元上升到397983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城市化水平也從當時的17.9%上升到51.2%,城市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可以說,中國進入瞭城市化的世紀,也同時進入瞭一個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麵轉型的發展時期。
中國過去的30年是一個巨變的年代。作為經濟、社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無疑是醞釀、促進和導緻這些巨變的核心所在。在這一時期的變化,城市正是國傢改革和發展的縮影。西方學者曾經公認,在社會主義國傢,社會空間結構差距已經在逐步縮小。但自1978年改革開放,尤其是1984年城市改革實施以來,受城市功能結構轉變、外國直接投資和流動人口的影響,中國城市的社會結構正在經曆巨大的轉變。而且,毫無疑問,從現在起到21世紀中葉,在中國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徵程中,城市是先鋒,是中心,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城市社會問題也將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尖銳、復雜和嚴重得多。
我們正處在變傳統農業國為現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強國的重大轉型發展時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快速的城市化可以說既是曆史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從中國國情來看,巨大的城鄉社會轉型和日益緊張的人口一資源一生態環境關係,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重大的研究課題。如何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同時解決好幾億農民從農村到城鎮的地域流動?如何解決好幾億新城市居民的安居樂業?如何塑造21世紀和諧繁榮的中國城市社會空間?無疑,這些都需要城市社會學的課程建設和越來越多的城市規劃師參與到城市社會空間的研究之中。
本書第1版是在中國科學院“九五”重點項目(K295Z-Jl-206)、國傢傑齣青年基金項目(40025102)扣教育部跨世紀人纔基金項目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9831030)等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著而成,於2001年在東南大學齣版社齣版。在這11年間,約有40所大學院校使用本書作為教材,閤計印刷超過兩萬冊。本書在2006年曾被作為中國“兩會”(政協和人大)指定調閱書籍,在學術界、教育界和社會研究領域産生瞭一定的影響。2012年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計劃麵嚮建築學、城鄉規劃學本科生開設城市社會學課程,為本書再版注入動力,並順利列入清華大學“985”三期名優教材建設項目,同時在研的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40971092)“中國城市化多維視角研究框架研究”也近於尾聲,為本書的再版提供瞭很好的研究基礎。我的同事劉佳燕老師幫助我進行修編準備,重慶大學的黃瓴老師、鄭州航空學院的硃曉娟老師和王峰玉老師積極參與瞭修編過程,我昔日的學生如華南理工大學的劉玉亭、中國人民大學的鄶艷麗、中山大學的李誌剛和何深靜、南京大學的黃春曉、湖南大學的周愷、山東大學的李少星,他們有的長期從事城市規劃的教學和研究,有的已經是國際著名的城市社會空間研究專傢,也花費瞭寶貴時間參與本書的修編工作,這讓我非常欣慰和自豪。
真誠感謝清華大學齣版社及該社的周莉樺老師為本書的編輯齣版付齣的巨大努力和貢獻。也特彆感謝東南大學齣版社的徐步政老師為本書第1版的齣版付齣的辛勤勞動和傑齣貢獻。最後,還要感謝我的妻子李傑,正是她對我工作的長期支持,悉心照顧三位年邁的老人以及對傢庭的默默奉獻,纔使本書得以完成齣版。
城市社會學(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城市社會學(第2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