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人生五大問題》是一部風靡全世界的經黃名著,曾改變過許多人的命運。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安德列.莫羅阿以以睿智、幽默、精彩的話語解讀每個人不得不麵對的婚姻和傢庭、友誼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藝術,經濟和政治這人生五大問題。
內容簡介
《人生五大問題》是法國著名猶太作傢安德列.莫羅阿的一部代錶作,內容涉及婚姻和傢庭、友誼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藝術、經濟和政治等每個人的一生不得不麵對的問題。他以小說傢的獨特視角,傳記傢敏銳的洞察力,對人生常見的諸多難題討論得鞭闢入裏,深入淺齣。既顯示瞭實際的明智,又不乏理論的智慧和斐然的文采。他主張為人注重情操,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麵對人生,而又不尚空論,不說假話……這些都是值得關心人生問題的讀者思索和細細品味的。
作者簡介
安德烈?莫羅阿
(Andre Maurois,1885-1967),又譯莫洛亞,法國著名作傢。為法國兩次大戰之間登上文壇的重要作傢。齣生於工廠主傢庭,早年省在該廠主持廠務。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應徵服役,奉派至蘇格蘭第九師,擔任英軍與法國炮隊之間的翻譯聯絡官。其時根據軍旅生活所見所聞,寫成《布朗勃爾上校的沉默》(1918)一書,一舉成名。戰後離開工廠,潛心文學創作。其傳記作品資料豐富,嚴謹有據,具學術價值;同時文字優美,生動細緻,具高度的藝術性與文學性。1939年入選法蘭西學院,成為四十名“不朽者”之一。
精彩書評
《人生五大問題》作者安德列.莫羅阿以以睿智、幽默、精彩的話語解讀每個人不得不麵對的婚姻和傢庭、友誼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藝術,經濟和政治這人生五大問題。 這是一部風靡全世界的經黃名著,曾改變過許多人的命運。是傅雷推薦給兒子傅聰的人生書。它會改變你對人生的看法。
目錄
目 錄
譯者弁言
序
論婚姻 / 1
論父母與子女 / 37
論友誼 / 63
論政治機構與經濟機構 / 91
論幸福 / 117
精彩書摘
論婚姻
在此人事劇變的時代,若將人類的行動加以觀察,便可感到一種苦悶無能的情操。什麼事情都好似由於群眾犯瞭一樁巨大的謬誤,而這個群眾卻是大傢都參加著的,且大傢都想阻止,指引這謬誤,而實際上終於莫名其妙地受著謬誤的行動的影響。普遍的失業呀,災荒呀,人權剝奪呀,公開的殺人呀,生長在前幾代的人,倒似乎已經從這些古代災禍中解放齣來瞭。在五十年中,西方民族曾避免掉這種可悲的災禍。為何我們這時代又要看到混亂與強暴重新抬頭呢?這悲劇的原因之一,我以為是由於近代國傢把組成縴維的基本細胞破壞瞭之故。
在原始的共産時代以後,一切文明社會的母細胞究竟是什麼呢?在經濟體係中,這母細胞是耕田的人藉以糊口度日的小農莊,如果沒有瞭這親自喂豬養牛飼雞割麥的農人,一個國傢便不能生存。美洲正是一個悲慘的例子。它有完美的工廠,新式的機器,結果呢?一韆三百萬的失業者。為什麼?因為這些太復雜的機器變得幾乎不可思議瞭。人的精神追隨不上它們的動作瞭。
並非美國沒有人,但它的巨大無比的農莊不受主人支配。堆積如山的麥和棉,教人怎能猜得到這些山會一下子變得太高瞭呢?在小農傢,是有數韆年的經驗和眼前的需要安排好的,每一群自給自食的農人都確知他們的需要,遇著豐年,齣産賣得掉,那麼很好,可以買一件新衣,一件外套,一輛自由車。遇著歉收,那麼,身外的購買減少些,但至少有得吃,可以活命。這一切由簡單的本能統治著的初級社會,聯閤起來便形成穩重的機軸,調節著一個國傢的行動。經濟本體如此,社會本體亦是如此。
一般改革傢,往往想建造一種社會,使彆種情操來代替傢庭情操,例如國傢主義,革命情操,行伍或勞工的友誼等。在或長或短的時間距離中,傢庭必改組一次。從柏拉圖到奚特(André Gide,今譯作紀德) ,作傢盡可詛咒傢庭,可不能銷毀它。短時期內,主義的攻擊把它壓倒瞭,精神上卻接著起瞭恐慌,和經濟恐慌一樣不可避免,而人類重復嚮自然的結閤乞取感情,有如嚮土地乞取糧食一般。
凡是想統治人類的人,無論是誰,必得把簡單本能這大概念時時放在心上,它是社會的有力的調節器。新的世界,必須建築於飢餓、願欲、母愛等等上麵,方能期以穩固。思想與行動之間的聯閤難確立。無思想的行動是非人的 。不擔承現實的重量的思想,則常易不顧睏難。它在超越一切疆域之外,建立起美妙的但是虛幻的王國。它可以使錢幣解體,可以分散財富,可以改造風化,可以解放愛情。但現實沒有死滅得那麼快。不論是政治傢或道德傢,都不能把國傢全部改造,正如外科醫生不能重造人身組織一樣。他們的責任,在於澄清現局,創造有利於迴復健康的條件;他們都應得顧及自然律,讓耐性的、確實的、強有力的生命,把已死的細胞神秘地重行構造。
在此,我們想把幾韆年來,好歹使人類不至墮入瘋狂與混亂狀態的幾種製度加以研究。我們首先從夫婦說起。
拜侖有言:“可怕的是,既不能和女人一起過生活,也不能過沒有女人的生活。”從這一句話裏他已適當地提齣瞭夫婦問題。男子既不能沒有女人而生活,那麼什麼製度纔使他和女人一起生活得很好呢?是一夫一妻製麼?有史以來三韆年中,人類對於結婚問題不斷地提齣或擁護或反對的論據。拉勃萊(Rabelais,1493?—1553,今譯作拉伯雷) 曾把這些意見匯集起來,在巴奴越(Panurge)嚮邦太葛呂哀(Pantagruel)徵詢關於結婚的意見的一章中,邦太葛呂哀答道:
“既然你擲瞭骰子,你已經下瞭命令,下瞭堅固的決心,那麼,再也不要多說,隻去實行便是。”
“是啊,”巴奴越說,“但沒有獲得你的忠告和同意之前,我不願實行。”
“我錶示同意,”邦太葛呂哀答道,“而且我勸你這樣做。”
“可是,”巴奴越說,“如果你知道好還是保留我的現狀,不要翻什麼新花樣,我更愛不要結婚。”
“那麼,你便不要結婚。”邦太葛呂哀答道。
“是啊,但是,”巴奴越說,“這樣你要我終生孤獨沒有伴侶麼?你知道蘇羅門(Solomon,今譯作所羅門)經典上說:孤獨的人是不幸的。單身的男子永遠沒有像結婚的人所享到的那種幸福。”
“那麼天啊!你結婚便是。”邦太葛呂哀答道。
“但,”巴奴越說,“如果病瞭,不能履行婚姻的義務時,我的妻,不耐煩我的憔悴,看上瞭彆人,不但不來救我的急難,反而嘲笑我遭遇災禍,(那不是更糟!)竊盜我的東西,好似我常常看到的那樣,豈不使我完瞭麼?”
“那麼你不要結婚便是。”邦太葛呂哀迴答。
“是啊,”巴奴越說,“但我將永沒有嫡親的兒女,為我希望要永遠承繼我的姓氏和爵位的,為我希望要傳給他們遺産和利益的。”
“那麼天啊,你結婚便是。”邦太葛呂哀迴答。
在雪萊的時代,有如拉勃萊的時代一樣,男子極難把願欲、自由不羈的情操,和那永久的結閤——婚姻——融和一起。雪萊曾寫過:“法律自命能統禦情欲的不規則的動作:它以為能令我們的意誌抑製我們天性中不由自主的感情。然而,愛情必然跟蹤著魅惑與美貌的感覺;它受著阻抑時便死滅瞭;愛情真正的原素隻是自由。它與服從、嫉妒、恐懼,都是不兩立的。它是精純的完滿的。沉浸在愛情中的人,是在互相信賴的而且毫無保留的平等中生活著的。”
一百年後,蕭伯訥重新提起這問題時說,如果結婚是女子所願欲的,男子卻是勉強忍受的。他的《鄧?璜》(Don Juan,今譯作《唐?璜》 說:“我對女人們傾訴的話,雖然受人一緻指責,但卻造成瞭我的婦孺皆知的聲名。隻是她們永遠迴答說,如果我進行戀愛的方式是體麵的,她們可以接受。我推敲為何要有這種限製,結果我懂得:如果她有財産,我應當接受,如果她沒有,應當把我的貢獻給她,也應當歡喜她交往的人及其談吐,直到我老死,而且對於一切彆的女人都不得正眼覷視。我始終爽直地迴答,說我一點不希望如此,如果女人的智慧並不和我的相等或不比我的更高,那麼她的談吐會使我厭煩,她交往的人或竟令我不堪忍受,我亦不能預先擔保我一星期後的情操,更不必說終生瞭,我的提議和這些問題毫無關係,隻憑著我趨嚮女性的天然衝動而已。”
由此可見反對結婚的人的中心論據,是因為此種製度之目的,在於把本性易於消滅的情緒加以固定。固然,肉體的愛是和飢渴同樣的天然本能,但愛之恒久性並非本能啊。如果,對於某一般人,肉欲必需要變化,那麼,為何要有約束終生的誓言呢 ?
也有些人說結婚足以減少男子的勇氣與道德的力量。吉伯林(Kipling)在《凱芝巴族的曆史》(l’Histoiredes Gadsby)中敘述凱芝巴大尉,因為做瞭好丈夫而變成壞軍官。拿破侖曾言:“多少男子的犯罪,隻為他們對於女人示弱之故!”白裏安(Briand)堅謂政治傢永遠不應當結婚:“看事實罷,”他說,“為何我能在艱難的曆程中,長久保持我清明的意誌?因為晚上,在奮鬥瞭一天之後,我能忘記;因為在我身旁沒有一個野心勃勃的嫉妒的妻子,老是和我提起我的同僚們的成功,或告訴我人傢說我的壞話……這是孤獨者的力量。”婚姻把社會的癇狂加厚瞭一重障蔽,使男子變得更懦怯。
即是教會,雖然一方麵贊成結婚比蓄妾好,不亦確言獨身之偉大而限令它的傳教士們遵守麼?倫理傢們不是屢言再沒有比一個哲學傢結婚更可笑的事麼?即令他能擺脫情欲,可不能擺脫他的配偶。人傢更謂,即令一對配偶間女子占有較高的靈智價值,上麵那種推理亦還是對的,反對結婚的人說:“一對夫婦總依著兩人中較為庸碌的一人的水準而生活的。”
這是對於婚姻的攻擊,而且並非無力的;但事實上,數韆年來,經過瞭多少政治的宗教的經濟的騷亂劇變,婚姻依舊存在,它演化瞭,可沒有消滅。我們且試瞭解它所以能久存的緣故 。
生存本能,使一切人類利用他人來保障自己的舒適與安全,故要馴服這天然的自私性格,必得要一種和它相等而相反的力量。在部落或氏族相聚而成的簡單社會中,集團生活的色彩還很強烈,遊牧漂泊的本能,便是上述的那種力量。但疆土愈廣,國傢愈安全,個人的自私性即愈發展。在如此悠久的曆史中,人類之能建造如此廣大如此復雜的社會,隻靠瞭和生存本能同等強烈的兩種本能,即性的本能與母性的本能。必須一個社會是由小集團組成的,利他主義方易見諸實現,因為在此,利他主義是在欲願或母性的機會上流露齣來的。“愛的主要優點,在於能把個人宇宙化。”
但在那麼容易更換對象的性本能上麵,如何能建立一種持久的社會細胞呢?愛,令我們在幾天內容受和一個使我們歡喜的男人或女子共同生活,但這共同生活,不將隨著它所由産生的願欲同時消滅麼?可是解決方案的新原素便在於此。“婚姻是係著於一種本能的製度。”人類的遊牧生活,在固定的夫婦生活之前,已具有神妙的直覺,迫使人類在為瞭願欲 之故而容易發誓的時候發瞭誓,而且受此誓言的拘束。我們亦知道在文明之初,所謂婚姻並非我們今日的婚姻,那時有母權中心社會,多妻製及一妻多夫製社會等。但時間的推移,永遠使這些原始的形式,傾嚮於擔保其持久性的契約,傾嚮於保護女子之受彆的男人欺淩;保幼、養老,終於形成這參差的社會組織,而這組織的第一個細胞即是夫婦。
蕭伯訥的鄧?璜說:“社會組織與我何乾?我所經意的隻是我自身的幸福蓋於我個人人生之價值,即在永遠有‘傳奇式的未來’之可能性;這是欲願和快樂的不息的更新;故毫無束縛可言。”那麼,自由的變換是否為幸福必不可少的條件?凡是享有此種生活的人,比他人更幸福更自由麼?“造成迦撒諾伐(Casanova,1725—1798,今譯作卡薩諾瓦) 與拜侖的,並非本能。而是一種惱怒瞭的想象,故意去刺激本能。如果鄧?璜之輩隻依著願欲行事,他們亦不會有多少結閤的瞭。”
鄧?璜並非一個不知廉恥的人,而是失望的感傷主義者。“鄧?璜自幼受著詩人畫傢音樂傢的教養,故他心目中的女子亦是藝術傢們所感應他的那一種,他在世界上訪尋他們所描寫的女人,輕盈美妙的身體,晶瑩純潔的皮膚,溫柔綺麗,任何舉止都是魅人的,任何言辭都是可愛的,任何思想都是細膩入微的。”換一種說法,則假若鄧?璜(或說是太愛女人的男子)對於女子不忠實 ,那也並非他不希望忠實,而是因為他在此間找不到一個和他心目中的女子相等的女子之故。拜侖亦在世界上尋訪一個理想的典型:溫柔的女人,有羚羊般的眼睛,又解人又羞怯,天真的,賢淑的,肉感的而又貞潔的;是他說“聰明到能夠欽佩我,但不緻聰明到希望自己受人欽佩”的女子。當一個女人使他歡喜時,他誠心想她將成為他的愛人,成為小說中的女主人、女神。等他認識較深時,他發現她和其他的人類一樣,受著獸性的支配,她的性情亦隨著健康而轉移,她也飲食(他憎厭看一個女人飲食),她的羚羊般的眼睛,有時會因瞭
前言/序言
譯者弁言
本書論題,簡單明白,譯者毋須更贅一辭。論旨之中正和平,態度之無黨無私,與我國固有倫理學說之暗閤,洵為晚近歐美齣版界中不經見之作。前三講涵蓄夫婦父子兄弟朋友諸倫之義,第四講論及政治經濟,第五講泛論人生終極目的,似為結論性質。全書要以明智之說(sagese)為立論中心,故反復以不忘本能不涉空洞為戒。作者更以小說傢之豐富的經驗,傳記傢之深沉的觀察, 旁徵博引,剖析綦詳,申述古訓,加以復按,尤為本書特色:是蓋現世之人本主義論,亦二十世紀之道德論也。丁此風雲變幻,舉國惶惶之鞦,若本書能使頹喪之士萌蘖若乾希望,能為戰鬥英雄添加些少勇氣,則譯者所費之心力,豈止販賣智識而已哉?
再本書原名《情操與習尚》(Sentiments et Coutumes),第四講原題“技藝與都市”(Le Métier et la cité),似嫌暗晦,故擅為改譯今名,冀以明白曉暢之標題,益能引起讀者之注意雲耳。
二十四年七月譯者誌於上海
序
本書包括五個演講,愚意保存其演辭性質較更自然。竊欲以具體簡單的方式,對於若乾主要問題有所闡發。人類之於配偶於傢庭於國傢究竟如何生活,斯為本書所欲探討之要義。顧在研求索解時,似宜於事實上將人類在種種環境中之生活狀況先加推究。孔德(Auguste Comte)嘗言:“理論上的明智(sagesse théorique)當與神妙的實際的明智(sagesse pratique)融會貫通。”本書即奉此旨為圭臬。
安德烈?莫羅阿
André MauroisAndré Maurois
人生五大問題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人生五大問題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