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 [The Wave]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浪潮 [The Wave]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浪潮 [The Wave]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托德·斯特拉瑟 著,于素芳 译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03

商品介绍



出版社: 中国商务出版社
ISBN:978751031983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8724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The Wave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08
字数:108000
正文语种:中文

浪潮 [The Wave]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浪潮》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德国上映后,蝉联国内票房冠军四周,并成功入围“奥斯卡”,但在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放映,竟然戏剧性地没有获得一个奖项。 而在豆瓣电影也以8.7的高分,130555人评价, 40371条短评,157112人看过,74345人想看,稳居TOP150。
2.《浪潮》是20世纪社会心理及校园小说的代表作,作品赢得了当年青少年文学图书奖,被列为美国、德国、以色列公民教育必读本。
3.《浪潮》组织存在的短短5天,竟然让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连组织者罗斯老师也迷失其中,沉浸在权力欲望和他人的崇拜中。
4.《浪潮》是美国一所高中的真实历史课事件,当时发起“浪潮”组织的老师在书中反思:“实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中的很多人孤独、缺乏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心,缺乏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感。即使把这个实验放在今天,也会得出同样的结果……


内容简介

  《浪潮》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高中校园里的一个真实故事。教师本?罗斯本想通过一堂实验课使学生切身明白什么叫德国纳粹。为了实验他成立了“浪潮”组织,提出一系列铿锵有力的组织口号,要求学生们必须遵守组织里的纪律,还专门规定了打招呼的手势,学生因游戏的心态而都自觉、绝对地服从着这些命令,而到了后来这些学生就习惯的会想象出来的一些“命令”,暴力威胁他人加入“浪潮”,并且互相监视和揭发,每个人却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连组织者罗斯老师也迷失其中,沉浸在权力欲望和他人的崇拜中。直到外界施以压力,罗斯老师才意识到事态的失控,马上果断结束了这短短5天的实验。

作者简介

  托德·斯特拉瑟(Todd Strasser),1950年生于美国纽约。他创作了140多部适合年轻人阅读的小说,另外还有多部备受赞誉的非虚构作品。他的作品大多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其中*著名的就是《浪潮》,由《潮浪》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多个国家热映,并均禅联票房冠军榜,荣获多项国际大奖。

精彩书评

  这是“浪潮”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纳粹速成班”的故事。它速成亦速朽,然而一切顺理成章。
  ——熊培云

  这场名为“浪潮”的游戏在短时间内产生了浪潮般的效果,而戛然而止的游戏令所有人感到的不仅仅是震惊,还有不寒而栗的恐惧。
  ——豆瓣网友

  实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中的很多人孤独、缺乏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心,缺乏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感。即使把这个实验放在今天,也会得出同样的结果……
  ——书中老师原型罗恩·琼斯

目录

第一章 / 1
劳里是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子,留着浅棕色的短发,脸上几乎永远挂着微笑……
第二章 / 9
罗斯班上正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天罗斯在班上让同学们看的电影是一部纪录片,讲述纳粹分子在集中营实施的暴行……
第三章 / 17
大卫·柯林斯坐在餐厅的户外就餐处。劳里来到的时候,他已经狼吞虎咽地吃掉了一半午餐,感觉自己又成了一个正常人……
第四章 / 27
本·罗斯心里有事。他说不出是什么,但是他知道,那天历史课上放完电影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激起了他的兴趣,使他想去探究……
第五章 / 31
第二天,学生们和往常一样慢慢悠悠地进教室。有的坐到了位子上,有的站着四处搭讪……
第六章 / 45
对本来说,接下来的这一天所发生的一切绝对是非同寻常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他的学生们并没有拖拖拉拉地进教室……
第七章 / 53
那天晚上,劳里·桑德斯把这两天历史课上的事告诉了父母。桑德斯一家子当时正坐在餐厅桌子旁吃晚饭……
第八章 / 60
大卫和劳里的家离戈登中学都很近。劳里家并非大卫上学的必经之路,可是从十年级起,他一直都走这条路……
第九章 / 71
对于“浪潮”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本·罗斯心里并不太有谱。开始本来很简单的一堂历史课实验已经不胫而走……
第十章 / 82
本·罗斯正在教师休息室喝咖啡,有人进来对他说校长欧文斯在办公室里要见他。罗斯一阵紧张……
第十一章 / 88
第二天,劳里·桑德斯来到校报办公室时,发现地上有一个很普通的白色信封……
第十二章 / 94
“浪潮”集会将在体育馆举行,可是劳里·桑德斯这会儿站在储物柜前,不确定是不是要去……
第十三章 / 104
在过去的三年里,每到橄榄球赛季,在周六下午和艾米一起看比赛对劳里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第十四章 / 109
在报纸出来之前,劳里有一件事情要去做。她要在星期一早上找到艾米,把事情给她解释一下……
第十五章 / 117
克里斯蒂·罗斯那天下午上完合唱课后就急匆匆地往家赶。那天半道时本就消失了……
第十六章 / 134
第二天早上,校长欧文斯的办公室里,本正从口袋里掏出手绢,擦着额头的汗……
第十七章 / 144
本·罗斯往大礼堂走的时候,心里想这一切真是难以置信。在他前面,他的两个学生坐在大礼堂门前的小桌子旁,检查会员卡……

精彩书摘

  对本·罗斯老师来说,接下来的这一天所发生的一切绝对是非同寻常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他的学生们并没有拖拖拉拉地进教室,迟到的反而是他。很不凑巧,那天他把关于日本的讲义和书都落在了车上,只好在上课之前赶到停车场去取。跑进教室的那一刻,他以为屋子里一定会乱糟糟的,可是进门之后他呆住了。
  教室里,桌子被整整齐齐地摆成5排,每排7张。每张桌子旁都笔直地坐着一名学生,完全按照本·罗斯老师头一天教给他们的姿势。教室里静悄悄的,本·罗斯老师不能置信地看着学生们,心想这不是开玩笑吧?尽管他时而能看到几张憋不住想笑的脸庞,但是这些人明显是少数,没有那些神情庄重、直视前方、精神集中的人多。有几个学生神情疑惑地望着他,等着看他接下来会怎么办。该继续下去吗?这场实验是如此特别,如此不同寻常,激发了他的兴趣。学生们可以学到什么?他可以学到什么?一切都是未知的。综合种种,本认为很值得继续下去。
  “好吧,”本说着,把讲义放到了一边,“大家这是怎么了?”
  学生们疑惑地看着他。
  本把眼光投向教室尽头:“罗伯特?”
  罗伯特·比林斯很快在座位旁站定。他的衬衣掖在裤子里,头发也梳理过。“罗斯先生,是在遵守纪律。”
  “是的,是纪律,”本先生表示赞同,“可这并不是全部。还有更多的东西。”说完,他转向黑板,在前一天写的大写的“纪律铸造力量”下面又加上“团结”这个词。
  他转身对着学生们:“团结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的人们之间的一种联结方法。比如和邻人们一起修建谷仓。”
  教室里有几个学生轻声笑了笑。可是大卫知道罗斯先生的意思。这就是他昨天下课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老师所说的就是橄榄球队所需要的团队精神。
  “团队意识是一种感觉,认为自己是团体的一分子,而团体远比自身重要。”罗斯对学生们讲:“你们就是一场运动,一个团队,一项事业,你们致力于—”
  “我认为我们绝对应该结盟。”有人轻声接了一句,可是旁边的同学赶紧示意他闭嘴。
  本继续说:“和纪律一样,要完全理解团结,你们就必须去经历,去投身其中。从现在起,我们有两个口号,‘纪律铸造力量’和‘团结铸造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喊出我们的口号。”
  整个教室里,学生们都站起身,立在桌子旁,大声喊着:“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
  包括劳里和布拉德在内的几个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当罗斯先生让同学们站起来再次重复喊出口号时,他们却坐在座位上,不过样子很不自在。最后,劳里站了起来,接着布拉德也站了起来。现在,所有的学生都站在了课桌旁。
  “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给我们全新的团队定一个标志。”罗斯先生对大家说。他转向黑板,想了一会儿,就在上面画了一个圆圈,里面画上表示波浪的线条。“这就是我们的标志,处于变化中的浪潮,有运动,有方向,有冲力。从现在起,我们的团队就叫‘浪潮’,我们的运动定名为浪潮运动。”他停下来,看着全班同学,他们笔直站立着,一个个洗耳恭听的样子。“这就是我们的问候礼。”说着,本的右手握成杯状,拍打左肩膀,然后直立起来。“同学们,我们来行问候礼。”本命令道。
  于是大家开始行问候礼。有的击打的是右肩而不是左肩,有的完全忘记了击打肩膀。“再来一次。”本说着,自己也做起来。他不断重复地做着这个动作,直到所有人都做对。
  “好了。”当看到学生们都已掌握了的时候,本又发话了。同学们再一次感受到前一天征服他们的那种力量和团结精神的复苏。“这是我们的问候礼,仅属于我们的问候礼,”本告诉大家,“浪潮组织成员碰面时,要互行问候礼。罗伯特,行礼并喊出我们的口号。”
  罗伯特笔直地站在座位旁,行了问候礼,然后喊道:“罗斯先生,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
  “很好,”罗斯赞赏地说,“皮特,艾米,还有埃里克,和罗伯特一起行问候礼,然后喊出我们的口号。”
  这四个学生很听话地行了问候礼,然后喊道:“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
  “布莱恩,安德莉亚,还有劳里,”罗斯先生又命令,“加入进来,一起喊。”
  现在喊口号的同学是7个,接下来是14个,然后是20个,最后全班同学一起行问候礼,异口同声地喊着:“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本不由想,真像是一群战士,真像。
  ……

前言/序言

  人性没有终结
  “浪潮”实验及同名电影评论
  世界离独裁有多远?
  35岁的德国导演丹尼斯·甘赛尔(DennisGansel)透过他杰出的电影《浪潮》(DieWelle)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
  1.纳粹速成班
  汽车摇摇摆摆,车外人来人往,影片《浪潮》在一片轻松而热烈的摇滚音乐中开场。这是一所普通的德国中学,主人公赖纳·文格尔(RainerWenger)是该校一位老师。不巧的是,今天他被告知自己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老师抢先一步,而且事情已毫无回旋余地,文格尔只能硬着头皮在接下来的“国家体制”主题活动周上主讲他并不喜欢的“独裁统治”。
  故事就这样围绕着接下来的一周展开:
  星期一。文格尔来到教室时,教室里一片自由散漫的气氛。显然,文格尔并不适应这个课堂以及他将要讲的课。“如果我是你们,会去上无政府主义的课,而不是听这倒霉的独裁统治。”这是他的开场白。当他将“Autokratie”(独裁统治)写在黑板上时,学生们仍在看闲书,发短信,东倒西歪,以至于文格尔不得不停下来希望大家“给点反应”,“好歹这一周要打发过去。”然而,就在大家七嘴八舌、漫不经心地讨论独裁统治时,文格尔陷入了深思。显然,他并不相信学生们所说的“纳粹已经远离我们了,我们德国人不必总带着负罪感。”或“独裁统治不可能发生在今天,因为没有民众基础。”课间休息后,文格尔让学生重排桌椅和座次,他准备做一个试验,让学生们体会独裁的魅力。文格尔说,独裁的主要特征就是“纪律性”。通过口头投票,最后文格尔成为课堂上的“元首”。接下来他要纠正大家的坐姿,而且发言时必须站立,必须尊称他“文格尔先生”,不服从者可以退出。
  星期二。文格尔再次走进教室时,正襟而坐的学生们向他齐呼“早安,文格尔先生”、“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这节课,文格尔要求大家站起来像军人一样踏步,“感觉所有人都融为一体,这就是集体的力量。”而且,踏步的另一个目的是,一起将楼下的“无政府主义课”踩在脚下,“让我们的敌人吃天花板上的灰。”显然,通过这种集体行动,文格尔试图给“独裁班”的学生们一种优越感—“无论表现怎样,我们这个班也比楼下的‘无政府主义班’要好。”接下来,文格尔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是否需要穿统一的服装,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将一种廉价的白上衣与牛仔裤定为他们的“制服”。
  星期三。课堂上,只有女生卡罗继续穿着她的红上衣,其他学生都如约穿上了白衬衫。制服使卡罗陷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她仿佛不属于这个集体。上学路上,她的男友在说她“自私”,而现在文格尔几乎无视她的存在,同学们也不和她讨论,并视之为异类与不合作者。有人建议给班集体取个名字,最后“浪潮”从“恐怖小组”、“梦想家俱乐部”、“海啸”、“基石”、“白色巨人”、“核心”等名字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红衣女生被冷落,她提出的“变革者”无人响应。这节课还定下了“浪潮”的标志。当晚,“浪潮”成员开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张贴他们的浪潮标志。
  星期四。在“浪潮”组织中获得归属感的成员们的创造力也被激发出来。课上有人动议,既然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手势,浪潮也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手势。这是一个右手在胸前划波浪的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浪潮”,并以是否做这个手势与他人划分界线。甚至连卡罗年轻而玩世不恭的小弟弟也加入进来,甘愿为“浪潮”把门,凡不能做“浪潮”手势的人,都不许进学校。卡罗越来越觉得情况不妙,她奉劝文格尔立即中止这个游戏,因为他“已经控制不住局势了”。
  星期五。课程接近尾声,文格尔希望大家将参与“浪潮”的体会写下来。文格尔激进的教学方式同时受到来自校方与家庭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情绪失控而掌掴女友卡罗的马尔科后悔不已,乞求文格尔能中止这一切,并指责这所谓的“纪律性”不过是法西斯的一套。文格尔知道,一切该结束了。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如期漂亮的结尾。当晚,所有“浪潮”成员都收到文格尔发来的一条短信:事关“浪潮”的将来,周六12点务必在学校礼堂开会。
  星期六。学校礼堂。文格尔让学生关闭了礼堂。在选读了几篇学生们关于“浪潮”的体会后,文格尔发表了一番振奋人心的演讲,并煽动学生们将其间提出异议的马尔科揪上台来。在一片“叛徒!叛徒!”的高呼声中,马尔科被争先恐后的学生们举到了台上,以接受惩罚。事情本来到此为止,接下来文格尔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法西斯当年做的,”并宣布独裁实验结束,“浪潮”从此解散!然而,不幸的是,事情并没有按着文格尔的意愿发展下去。狂热分子蒂姆拔出了从网上购得的手枪,乞求文格尔不要解散“浪潮”。“浪潮”是他的第二生命,他绝不允许背叛,即使文格尔也不成。电影由此进入高潮,蒂姆枪杀了一位同学并在绝望中吞枪自尽,重重地倒了下去。
  这就是“浪潮”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纳粹速成班”的故事。它速成亦速朽,然而一切顺理成章。
  2.蒂姆是一个隐喻
  《浪潮》是根据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克柏莱(PaloAltoCubberley)高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那是在1969年4月的一节历史课上,一位学生向老师罗恩·琼斯(RonJones)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声称,对于屠杀犹太人不知情?为什么无论农民、银行雇员、教师还是医生都声称,他们并不知道集中营里发生的惨剧?”对此,琼斯不知道如何回答。之后他决定,大胆地进行一项实验。他要重建纳粹德国,一个微型的纳粹德国,就在他的教室里。他想让他的学生们亲身体会法西斯主义,不仅体会其恐怖,也体会其魅力。而且,不出琼斯所料,正如《浪潮》所表现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实验中,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狂热,而且告密成风。五天以后,当几百名学生在礼堂里伸出手臂向琼斯致以崇高的“浪潮”问候礼时,你首先能想到的,或许正是里芬斯塔尔在《意志的胜利》(1934)中记录的德国人向希特勒欢呼的场面。不过一切还好,琼斯最后控制了局势,戛然而止—“我们差一点就成为了优秀的纳粹。”在最后的聚会上,琼斯接下来给学生们播放了一部关于第三帝国的影片:帝国党代会、集体、纪律、服从,以及这个集体的所作所为:恐怖、暴力、毒气室。琼斯看着一张张不知所措的脸。最初的那个问题得到了回答。
  相较琼斯的教学实验来说,电影《浪潮》的结局显然更富戏剧性,残酷的陡转让你不得不认为导演甘赛尔从《死亡诗社》的结尾中获得灵感。尽管这种剧烈的冲突招致一些批评。但在我看来,狂热者蒂姆(Tim)的出场,恰恰是《浪潮》区别乃至超越琼斯教学实验之关键所在。我甚至认为,从影片所要达到的思想高度来说,《浪潮》的主人公与其说是文格尔,不如说是蒂姆。
  蒂姆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少有成就感,在学校更是经常被人欺负,被人称作“软脚虾”。也许是这个原因,他一直希望周围能有几个“兄弟”。为此,他经常给其他男生送些小恩小惠,并在后者近乎鄙夷的目光中讨好说:“是送你们的,我们是兄弟。”然而,事实上,没有人把他这个窝囊鬼当兄弟。
  对于为什么加入“浪潮”,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理由。显然,对于蒂姆来说,“浪潮”更意味着一种梦寐以求的力量,就像他后来握在手里的手枪一样。文格尔的介入与“浪潮”的成立,显然给一直处于“校园底层”的蒂姆的生活带来转机。而且,他竟是那样全心全意,甘于冒险犯难。为了制服,他焚毁了家里所有名牌上衣。制服的确给蒂姆带来一种神奇的力量感。当他被欺负时,他开始试着反抗,而与他同穿制服的“浪潮”成员也走过来保护了他。因为“浪潮”的存在,蒂姆感觉自己不再是一条虫,而是一条龙的一部分。在喷涂“浪潮”标记时,他不顾危险爬上市政府大楼。他不仅用假手枪吓退了寻衅斗殴者,甚至自告奋勇要当“元首”文格尔的保镖,弄得文格尔莫明其妙。蒂姆诚心诚意地想维护“浪潮”的坚固,要光大它的荣耀。在他看来“浪潮”就是他梦想中的帝国,而文格尔先生就是能为他引领未来的领袖。
  了解了蒂姆的这种近于迷狂的心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最后会拔枪。从中也不难发现,在类似“浪潮”的组织中,加入组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互相绑架的过程。它提倡以组织的名义消灭异类,却不允许成员主动退出,因为主动退出对于组织而言是一种不可控的行为。文格尔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浪潮”的利益代言人。当他像赵匡胤一样被手下皇袍加身,他只能应允,而不能主动退出。
  伏尔泰说:“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荷尔德林说:“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一个人信仰乌托邦并非恶,真正的恶是这种乌托邦被赋予魔力,从而具有进攻性。显然,在《浪潮》中,蒂姆更像是一个隐喻,被革命唤醒的怪兽,被科学家创造的弗兰肯斯坦,抑或其他。“浪潮”使蒂姆获得了“新生”,他的成长远远超出了文格尔所能控制的范围。组织之我的成长,同时意味着个体之我的消亡。
  3.通向奴役之路
  “纳粹速成班”不仅为观众展示了一个微缩的纳粹德国,也清晰地呈现了这些学生如何通向奴役之路。与之同时进行的是个体如何被集体异化。
  在第一节课上,当被问及“独裁统治的基础是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包括意识形态、控制、监视、一位元首等等。不过,这都是一些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当这一切变成一种日常的和风细雨时,“浪潮”成员们似乎都失去了警觉,而是沉醉于他们的同志友爱和共同理想。
  “浪潮”不仅是一个平等的集体,也是一个健康的集体,站起来回答问题首先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星期六的会场上,当文格尔指责马尔科是受女朋友唆使的“叛徒”时,旁边一位女生称马尔科“已经被传染了”。在他们看来,谁反对“浪潮”谁就是瘟疫,只有拥护“浪潮”的人才是健康的。为了维持这种健康,文格尔在演讲中指责德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成为输家,政治家根本是经济的傀儡。“当我们把自己的星球一步步推向毁灭的时候,那些富人却在一旁摩拳擦掌,建造空间站,还想从高处来欣赏这一切。此时此地,我们要创造历史。从现在开始,‘浪潮’将席卷全国,谁阻止它,‘浪潮’就将他吞噬。”也正是这个原因,觉醒者马尔科被当作敌人要被“浪潮”清除、吞噬。
  关于为什么加入并沉醉于“浪潮”,文格尔选读了学生们的部分感想:“这几天的生活十分有趣,谁最漂亮,谁成绩最好都不重要,‘浪潮’让我们人人平等。出身、信仰、家庭环境都不重要,我们都是一场运动的一分子,‘浪潮’让我们的生活重新有了意义,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从前我总是惹事生非,‘浪潮’让我投身于一件有意义的事,这就足够了。”“如果我们能够相互信任,可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愿为此重新做人。”
  正如文格尔最后打开谜底时所说的:“你们还记得我曾经问过的问题吗,独裁统治是否会实现,而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法西斯主义。我们自以为高人一等,比别人优秀,我们将所有反对我们的人排除在这个集体之外,我们伤害了他们,我们不知道还会发生多么严重的事情。”“浪潮”本

浪潮 [The Wave]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浪潮 [The Wave]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浪潮 [The Wave]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浪潮 [The Wave]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浪潮 [The Wave]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

评分

人气销量,价格合适,此评论仅供参考。

评分

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

评分

书特别好,快递速度还不错?

评分

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

评分

虽然小众,但绝对是好书!

评分

现在书籍大多在京东买 质量好 快速到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nnnnnnnnnnnnn

浪潮 [The Wave]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浪潮 [The Wave]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