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大学者,小故事,从三皇五帝写到民国时期
高品位,低姿态,历史学家们合讲中国故事
上百个历史人物,五百多个历史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中国历史全貌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编
著名历史学家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胡厚宣、何兹全、戴逸等审定
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佳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编的关于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的著作。为了宣传介绍中国历史,吴晗于1963年至1965年间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包括著名历史学家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人,编写了这部《中国历史常识》,从北京猿人一直写到北伐战争,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著名人物、典章制度、文史常识、文物古迹、艺术创造。本书内容扼要,通俗易懂,是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专攻明史,1937年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1940年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代表作有《朱元璋传》、《明史简述》、《读史札记》、《历史的镜子》等。
目录
第一编
中国猿人 / 3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 4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 6
黄帝 炎帝 蚩尤 / 7
尧 舜 禹 / 9
夏 商 / 10
殷墟 甲骨文 / 12
文王 姜子牙 / 13
周 公 / 14
春秋战国 / 15
五霸 七雄 / 16
管 仲 / 19
子 产 / 19
卧薪尝胆 / 20
商鞅变法 / 2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23
苏秦 张仪 / 24
火牛阵 / 26
完璧归赵 / 28
将相和 / 30
毛遂自荐 / 32
信陵君救赵 / 34
图穷匕首见 / 35
端午节 / 37
诸子百家 / 38
四书 五经 / 41
孔子 孟子 / 43
老子 墨子 韩非 / 45
孙武 《孙子兵法》 / 47
班门弄斧 / 49
屈 原 / 50
都江堰 郑国渠 / 52
第二编
秦灭六国 / 57
秦始皇 / 57
灵 渠 / 59
孟姜女哭长城 / 60
陈胜 吴广 / 62
约法三章 鸿门宴 / 64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 66
汉初三杰 / 68
汉武帝 / 71
司马迁《史记》 / 73
赵 过 / 75
苏武牧羊 / 76
昭君出塞 / 77
王 莽 / 78
绿林 赤眉 / 80
党锢之祸 / 82
佛教 道教 / 83
《论衡》 / 85
班 昭 / 86
张衡 张机 / 87
扁鹊再世 华佗重生 / 89
黄巾起义 / 91
赤壁鏖兵 / 92
曹 操 / 94
文姬归汉 / 96
三顾茅庐 / 97
晋朝的建立 / 99
石崇、王恺斗富 / 100
八王之乱 / 101
南北朝 六朝 / 103
闻鸡起舞 / 104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 105
魏孝文帝 / 107
葛荣起义 / 108
王羲之 / 109
顾恺之 / 110
祖冲之 / 111
范 缜 / 113
《文选》 《文心雕龙》 / 114
《齐民要术》 / 115
《水经注》 / 116
云冈、龙门石窟 / 117
第三编
隋朝的建立 / 121
隋朝的崩溃 / 123
隋末农民起义 / 124
贞观之治 / 126
魏 徵 / 127
文成公主 / 128
武则天 / 130
唐代的长安 / 131
安史之乱 / 133
黄巢起义 / 134
刘知几 杜佑 / 136
李白 杜甫 / 137
元稹 白居易 / 141
唐代著名书法家 / 142
唐代著名画家 / 143
唐代著名的雕塑家、音乐家、舞蹈家 / 144
孙思邈 / 146
玄奘取经 / 147
敦煌艺术 / 148
五代十国 / 149
周世宗柴荣 / 151
陈桥兵变 / 152
杯酒释兵权 / 153
杨家将 / 155
澶渊之盟 / 156
范仲淹 / 157
包 公 / 158
王安石 / 159
《水浒》描写的梁山好汉 / 161
方腊起义 / 162
契 丹 / 163
女 真 / 164
宋代临安 / 165
八字军 / 166
黄天荡之役 / 167
岳家军 / 168
郾城大捷 / 169
秦 桧 / 169
唐宋八大家 / 171
宋初四大类书 / 172
《资治通鉴》 / 173
《梦溪笔谈》 / 175
李清照 / 176
辛弃疾 陆游 / 177
宋朝四大书法家 / 178
宋朝著名的画家 / 179
第四编
元朝 忽必烈 / 185
文天祥 / 186
元 曲 / 188
郭守敬 / 190
黄道婆 / 191
红巾军 / 192
朱元璋 / 193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
加强 / 194
明初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195
靖难之变 / 197
迁都北京 / 198
土木之变 / 198
于 谦 / 199
戚继光 / 201
澳门被占 / 202
反税监、矿监的斗争 / 203
东林党 / 205
《永乐大典》 / 206
李时珍 / 207
潘季驯 / 208
徐光启 / 209
明朝著名画家 / 210
李自成 / 211
张献忠 / 213
努尔哈赤 / 214
吴三桂 / 215
史可法 / 216
江阴人民抗清斗争 / 218
郑成功 / 219
康熙皇帝 / 220
达赖喇嘛 班禅额尔德尼 / 222
文字狱 / 223
马戛尔尼率团来华 / 224
嘉庆年间的秘密结社 / 225
《四库全书》 / 226
《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 / 227
洪昇 孔尚任 / 228
第五编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正式
纪年 / 233
我国历史上的朝代 / 233
我国的民族 / 235
首都北京 / 236
六大名都 / 237
天干地支 / 238
我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 239
我国历史上的赋税制度 / 241
我国古代兵役制 / 243
世卿政治 官僚政治 / 245
从秦汉到明清的中央官制 / 246
从秦汉到明清的地方官制 / 248
古代选拔制度 / 250
科举制度 / 252
三教 九流 / 254
我国古代主要的农作物 / 256
四大发明 / 258
弓箭 弩 / 260
养蚕缫丝 / 261
六 畜 / 263
船 舶 / 265
瓷 器 / 267
砖 瓦 / 269
漆 器 / 271
煤 石油 / 272
酿 酒 / 274
糖 / 276
茶 / 277
汉 字 / 279
少数民族文字 / 281
文房四宝 / 282
书 / 284
报 纸 / 285
锅 灶 / 286
家 具 / 287
跪 拜 / 289
穿衣打扮 / 291
音 乐 / 295
舞 蹈 / 299
第六编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305
鸦片战争 / 306
林则徐 虎门销烟 / 309
关天培 陈化成 / 311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 314
《南京条约》 / 316
《望厦条约》 / 317
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 / 319
拜上帝会 / 321
金田起义 / 323
《天朝田亩制度》 / 325
太平天国的北伐 / 326
杨韦事件 / 328
石达开 / 329
曾国藩湘军 / 331
帝国主义对太平天国的镇压 / 333
陈玉成 李秀成 / 335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 / 337
《资政新篇》 / 338
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化 / 339
小刀会 / 340
大成国 / 342
捻 军 / 344
张秀眉、杜文秀和李文学 / 346
宋景诗 / 347
第二次鸦片战争 / 349
圆明园 / 351
北京政变 / 352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354
浮动地狱 / 356
租 界 / 357
中国海关 / 358
第七编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 363
洋务运动 / 364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 365
天津教案 / 367
中法战争 / 369
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大规模的
反帝斗争 / 371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 372
邓世昌 / 374
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 / 375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 377
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的势力
范围 / 378
门户开放 / 380
公车上书 / 381
强学会 保国会 / 383
《时务报》 / 384
严 复 / 385
百日维新 / 387
戊戌六君子 / 389
《大同书》 / 390
19世纪后期的反教会斗争 / 391
义和团运动 / 393
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 / 395
八国联军 / 397
《辛丑条约》 / 398
东南互保 / 399
扫清灭洋 / 400
颐和园 / 401
慈禧太后 / 403
赫 德 / 405
李提摩太 / 407
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的银行 / 408
退款兴学 / 410
第八编
新政 预备立宪 / 415
派遣留学生 / 417
日俄战争 / 418
英国侵略西藏 / 419
1905年的反美爱国运动 / 421
中国同盟会 / 423
三民主义 / 424
保皇会 / 426
《革命军》《警世钟》《猛回
头》 / 427
苏报案 / 429
秋 瑾 / 431
中国最早的铁路 / 432
保路运动 / 434
长沙抢米风潮 莱阳抗捐斗争 / 436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438
文学社 共进会 / 440
武昌起义 / 441
中华民国的成立 / 44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445
袁世凯 / 447
宋教仁 / 449
二次革命 / 450
袁世凯的皇帝梦 护国运动 / 452
张勋复辟 / 455
北洋军阀 / 457
护法运动 / 460
京 剧 / 461
现代话剧 / 463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 / 465
精彩书摘
本编从中国猿人讲到战国末年,包括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华民族的形成,夏、商、周的更替,春秋战国争雄,诸子百家的兴起,这是中华文化的奠基和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时期。第一编中国猿人
从人的形体上讲,儿子总是像父亲的,不过又不完全像父亲;父亲总是像祖父的,不过又不完全像祖父。照此往上推,我们的远祖,以至人类的祖先,一定有些地方是和我们现代人相像的,也一定有很多地方是和我们现代人不相同的。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192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五十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古代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有一种牙齿和下牙床化石,既像人的,也像猿的,到底是什么动物的呢?这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注意。后来经过研究,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猿人”的化石。“猿人”,是界于人和古猿(古代的猿)之间的一种原始人类。考古学家们把在周口店发现的这种猿人称作“中国猿人北京种”,或者简称为“中国猿人”,俗名叫作“北京人”。192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同一地区再次发掘,发现了一块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牙齿、下颚骨、躯干骨化石,另外还有猿人制造和使用过的许多石器。解放后,继续发掘,新的发现也很多。这样,就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北京人”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大约有五十万年(也有人推定为四十万年)。现在让我们看看,“北京人”和我们今天的人,在外貌上究竟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相像。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我们知道:“中国猿人”的上肢骨和现代人的极其相似,下肢骨虽然也具备了现代人的某些特征,可是还保留了明显的原始性质。至于其头部保存的原始性质,则更为显著,像低平的前额,隆起的眉脊骨,高高的颧骨,上下齿喙向前突出,没有下颏(kē),脑壳比现代人厚一倍,脑髓的重量只有现代人的80%,等等。但是,从肢骨发达的情况来看,可以肯定,“中国猿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同时根据发现的石器,还可以肯定,它们能够制造工具。直立行走,这是从猿转变到人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能制造工具,这是人和一般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使人从普通动物中区分出来的原因是什么?是由于劳动。猿人进化到脱离动物的范畴,进入人类的领域,首先就是从双手得到解放,成为劳动的器官,能够劳动、创造工具这一点开始的。“北京人”的上肢骨和现代人的上肢骨极为相像,就是劳动的结果;下肢骨的进化比上肢骨落后,头部的进化相对比较缓慢,这正是说明下肢和脑部是随着手足的分工而进化的。“中国猿人”体质形态的变化,正好证实了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真理。
四五十万年前,我国华北的气候要比今天温暖得多,那时周口店附近,林深草密,莽莽榛榛,到处是各种飞禽野兽出没的场所,也是“北京人”生活活动的地方。在这块原始的土地上,谁是真正的主人呢?毫无疑问,是“北京人”。
“北京人”成群地居住在龙骨山边的洞穴里,过着比野兽稍强的、极其简单的原始人群的生活。他们从离自己住处不远的河滩上,拣来了各种大小不同的鹅卵石,打砸成各式各样的砍斫器、刮削器和尖状器,用它来作为围捕野兽、采集植物果实和根茎的工具,或者作为防御猛兽袭击的武器。这种工具,只是经过初步加工,还相当粗糙,科学家们把它叫作“旧石器”。所谓“旧石器”,是和人类进步了以后的石器——“新石器”比较而言的。“北京人”不但能制造石器,而且还能利用吃剩下来的兽骨,制成各种用途的骨器。考古学家们在他们居住过的洞穴里,还发现有用火烧过的石块、骨骼,还有木炭和深浅不同的灰烬堆积。由这些可以断定,“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知道了用火烧熟食物,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管制火的能力。火的使用,在人类生活上有着极重大的意义。由于用火,肉类可以熟食,这样便大大缩短了胃肠的消化过程,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由于用火,人类便增加了防御猛兽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总之,“中国猿人”为了迫使自然界服务于自己的生存目的而付出的各种劳动,已经在他们居住的环境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大致了解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生活的粗略概况,主要就是因为这些遗留下来的劳动印记(包括他们所创造的劳动工具在内),给我们提供了不少令人信服的证据和科学的线索。
(桂琼英)
……
中国历史常识:著名历史学家们合讲中国历史故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历史常识:著名历史学家们合讲中国历史故事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