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父母爱子女是人之天性,然而爱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教育更不是简单的我说你听。真正的爱是春风细雨,是尊重天性,要遵循发展心理学的规律并结合实际。真正的爱是温柔接纳,是深情包容,要倾听孩子心灵的歌咏并报之以赞赏的笑容。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做父母,不是所有的爱都是雨露阳光。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养分,而不是倾囊相授。愿意学习的父母才是真心爱孩子,望子成龙不如尊重天性。
作者简介
李媛媛,心理、情感、女性、教育、亲子专题撰稿人,关注婚恋家庭问题、压力释放与情绪管理、青少年教育等。 已出版《完美婚姻魔法书——36堂幸福选修课》《幸福婚姻策略书——30条保家卫婚攻心计》《谁是你的Mr.Right——60个婚恋心理学法则》《好色男女》《好妈妈的快乐放养》《懒妈散养学前娃》《陪孩子走过中学六年》《你可以更幸福》等书籍。
云舒,心理行为训练专家,企业培训师、催眠治疗师、NLP专业执行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圣象管理学院、卡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院校及机构特约专家。曾荣获“企业管理培训专家”“创新教育策划专家”等荣誉称号。十余年培训授课经验,曾为上千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服务。主讲“压力管理与情绪调控”“亲子教育”“教练型管理”等课程。
目录
第一部分 不会爱, 学习爱
一、向羞辱式批评说“ 不”
二、不做“ 两面派”
三、莫让孩子在家庭矛盾中左右为难
四、重要的事情说两遍
五、大锅饭缺的小灶补
六、和孩子站在一边
七、严厉的家长是焦虑投射
八、家长凭什么逼迫孩子“ 有出息”
九、父母双全的“ 孤儿” 该怪谁
十、越深爱越放手
第二部分 如果爱, 请真爱
十一、规矩粗线条, 细节自把握
十二、男孩女孩都是宝
十三、给孩子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
十四、少讲道理多做榜样
十五、认真倾听, 微笑注视
十六、教育理念的坚持与进步
十七、启蒙教育离不开爱与赞赏
十八、怎样做好家校沟通
十九、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二十、向孩子表达你的爱
第三部分 学会爱, 付出爱
二十一、游戏是学习方式之一
二十二、艺术教育的兴趣比考级重要一百倍
二十三、受尊重的孩子更有主动性
二十四、帮孩子交朋友
二十五、鼓励孩子对困难说“看我的”
二十六、与同伴相处, 需要同理心
二十七、帮孩子合理看待负面评价
二十八、欺负与被欺负
二十九、生活能力培养不可缺
三十、帮孩子提升情商
后记 你是天空最亮的星
精彩书摘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阳性强化法是行为矫正中最基本的方法,又称正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简单来说,就是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则会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
阳性强化法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人的行为形成与矫治的一种重要方法。当某一行为在某种情况出现后,即时得到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同样或类似情景下,这一特定行为的出现概率会升高。通俗地说,阳性强化法即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及时奖励,对坏的行为予以漠视和淡化,促进正确的行为更多地出现。
举例说明,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当发现孩子能对感兴趣的事物集中精力五分钟、十分钟的时候,提出表扬,给予奖励,这就是“阳性强化”,可以用物质奖励,也可以同时辅以精神赞赏,学校里经常用的小红花、小红旗就类似精神赞赏,家长奖励一块巧克力、一个铅笔盒则属于物质奖励。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况,可尝试采取不同的奖励方式。孩子得到肯定、得到鼓舞,则会有意地再次重复之前受到赞赏的行为,以求得到更多奖励,然后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戒除之前存在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比如注意力集中五分钟又走神了,对“走神”不要惩罚,我们只把注意力集中到值得肯定的正强化方式上就好了。为什么有的家长委屈地表示“孩子不听话”“说多少遍都没用”?恰恰是因为说得太多了,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孩子“你做得不好”,然后孩子的注意力就转移到“做得不好”上去了。忽略、淡化偶尔出现的反复,减少对“闲不住”的关注,孩子更容易慢慢地积累起自信和自觉,形成“集中注意力”的新的行为习惯。
不会爱,学习爱,从现在开始,向羞辱式批评说“不”!尝试采用阳性强化的方式帮孩子建立良性行为机制,积跬步以致千里,同时也有助于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
前言/序言
做父母,难不难?不难。有正常生育能力的男女,生养个孩子,自然就成了父母。
做父母,难不难?难!父母不仅仅是给予孩子生命那么简单,还要将其抚养成人。人类的亲子依附期相较其他动物而言是最漫长的,孩子在独立生活之前,至少有十多年的时间是在父母身边,一边获取生活所需的生活必需品,一边要得到生活能力的培养。这个生活能力比羚羊学吃草要复杂得多。学校教育给予学科知识的积累,而家庭教育给予人格品质的养成。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孩子成绩出色、性格积极,将来有个好前程,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大部分家长并没有专门学习过教育学和心理学,对如何养育孩子几乎完全是“自学成才” 的,“自学”是真的,“成才” 却未必。我们的自学来自哪里?看别人怎么教养孩子?回忆父母是怎么教养我们?出于本能地给予物质满足?将普遍道德标准灌输给孩子?三岁之前吃饱喝足好好玩,三岁之后全靠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这就是很多家长的摸索之路,结果怎样呢?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有没有独立的思想呢?是否感受到生活之美好、生命之珍贵呢?能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方式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与挫折呢?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能量去跨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艰难险阻呢?还是我们只凭一句“树大自然直”就可以自我安慰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反问一下自己是合格的父母吗?是真的爱孩子吗?真的爱孩子,该怎么做?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学习点什么,然后可以给孩子多一点积极的帮助与支持呢?
所以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做父母吧。我们是孩子的监护人,是孩子生命的缔造者,孩子完全信赖我们,我们有责任将其养大,帮助其融入这个社会。我们有责任将孩子抚养成不但身体健康心灵也健康的人,不但有学科知识积累也有生存能力的人,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品德,滋养一颗善良而感恩的心,我们要让逐渐长大的孩子理解纪律与责任,有勇气有信心去追求理想,我们也有责任教育孩子诚实正直,不做亏心的事。
身为父母的我们,自己做得怎么样呢?我们忙于工作、生活,养育孩子,奉养老人,我们自己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艰辛求索,时而茫然着,我们的压力也不小。可是,我们还是会早晨起来准时出门去,因为我们很清楚,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我们有爱有责任。家庭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奋斗的目的之一。我们迈出门去,是为了带着果子回来。外面的世界在变化,我们的能力和知识也需要跟进,否则带回的就真的只有果子了,还未必够用呢。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要有一点谦卑之心、敬畏之心,那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美好的小生命,难道我们不该珍惜这份上天赐予的礼物,努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吗?当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出色的家长,我们才可以心安理得地说:“孩子,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不要怕,不要担心,我们会照顾你、陪伴你,会带你去冒险和旅行,因为我们做好准备了,我们爱你,并且,真的知道如何去爱你!”
做家长,学什么?学会爱,学会有效沟通,学会亲切鼓励与积极肯定,学会引导与教养。
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曾经像很多爸爸一样,以为自己只要飞来飞去做超人,赚到足够的钱交给太太就可以了。我奔波于各种知名的大公司做培训,讲企业管理、职场策划、国学、个人成长,我冥思苦想的都是与培训课程有关的事。可是,当我在奔波路上暂时停歇的时候,当我在宾馆里换上睡衣准备入睡的时候,我很清楚那一刻我最想的就是对我最重要的、我最爱的、最珍贵的家庭——我的儿女、我的妻子。每次出差之后回到家,孩子们远远地朝我飞奔而来,扑进我的怀抱,眼睛里满是喜悦,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他们是为了要礼物吗?不是。他们是有多崇拜我这个知名讲师吗?不是!他们要的是爸爸,因为他们爱爸爸。难道我除了给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就行了吗?我错了,我要给的应该是他们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不是我自以为他们需要的。
妻子除了要照顾一双儿女,还要兼顾双方的老人,自己还当瑜伽教练,她对家庭付出的比我多得多,但她性格温柔,宽容大气,尽可能承担一切家庭责任支持我的工作。她对我只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在时间容许的情况下,多陪陪孩子。她说,爸爸所提供给孩子的东西和妈妈是不同的,就像一棵植物需要不同的营养成分。
我与多年好友李媛媛老师谈及这一问题,她热情地邀约我:“不如一起写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让家长们了解一些教育心理的基本原理,也提供一些针对热点问题的建议。”她还说:“在写作的过程中梳理下自己的教育理念,对今后教养孩子会很有帮助,我们和孩子一样,都在学习的路上。”
我怕自己写得不够专业,贻笑大方,她说:“这就和我们教养孩子的过程一样啊,问题会有, 我们随时纠正,只要我们确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千沟万壑挡不住真心求索的脚步啊!”
OK!就让我们这些深爱孩子的家长,一起踏上这趟学习之旅吧!
开启育儿新视界:一本写给每位家长的成长指南 您是否曾感到,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却依然感到力不从心?是否曾困惑于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或是常常因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与孩子产生隔阂?您是否渴望更深入地理解孩子内心的世界,掌握真正有效的沟通与引导方法,从而建立起更加和谐、充满爱的亲子关系? 这并非您一个人的困境。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洪流中,每一位家长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渴望将最好的给予孩子,却往往在信息爆炸和各种育儿理念的夹击下迷失了方向。我们习惯性地套用自己的成长经验,或是盲目模仿他人的方法,却忽视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的需求、特质和成长轨迹都与众不同。 这本书,正是一本为所有渴望成为更优秀父母的您而精心打造的成长指南。它不提供一套僵化的“标准答案”,也不贩卖那些虚无缥缈的“育儿秘籍”。相反,它将引领您踏上一场深入探索孩子心灵世界的旅程,通过专业的教育心理学视角,帮助您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发现那些阻碍亲子关系和谐的潜在障碍,并为您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富含智慧的建议,让您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不再迷茫。 这是一本关于“看见”的书。 它鼓励您放下对孩子“应该如何”的刻板印象,学会真正地“看见”您的孩子——看见他们隐藏在行为之下的真实需求,看见他们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看见他们每一次成长的努力和进步,哪怕微乎其微。我们将一同探讨,如何摆脱“期待的滤镜”,以一种更加开放、接纳的态度去观察和理解孩子。这包括,理解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了解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是如何驱动学习的,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探索和试错来建立自我认知。 这是一本关于“理解”的书。 我们常常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却忽略了探究错误背后的原因。这本书将带您深入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为什么孩子会撒谎?为什么他们会发脾气?为什么他们会沉迷于电子游戏?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深入剖析,您将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孩子的行为往往是他们内心需求、情绪状态或环境影响的直接体现。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孩子的情绪信号,如何区分“问题行为”与“需求表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非仅仅治标不治本。 这是一本关于“连接”的书。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然而,许多家长在忙碌的生活中,与孩子的情感连接正在悄然减弱。本书将重点阐述,如何建立起深厚、牢固的亲子依恋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为孩子注入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们将学习到,有效的沟通并非仅仅是“说话”,更是“倾听”与“回应”。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如何引导孩子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如何通过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内在动力?这些都将是本书将要触及的核心内容。 这是一本关于“赋能”的书。 为人父母,我们既是孩子的引导者,也是他们的榜样。这本书将帮助您认识到,您在孩子心中的力量远比您想象的要强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包办一切?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并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如何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应对挫折和挑战?这些都是关于如何“赋能”孩子,让他们能够独立、自信地走向未来。 具体而言,本书将涵盖以下几个关键的方面,并为您提供详实的指导: 洞察孩子的心灵密码: 深入浅出地解析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例如依恋关系的建立、情绪发展的里程碑、认知能力的演变等。您将学会识别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典型行为和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世界。 看见孩子的内在需求: 探讨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真实需求,例如对关注、安全感、自主性、被认可的需求。您将学会如何通过观察和倾听,捕捉这些潜在的需求,并以积极的方式予以回应。 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沟通技巧,包括积极倾听、同理心表达、“我”信息的使用等。您将学会如何避免冲突升级,如何引导孩子清晰地表达自己,以及如何在对话中传递尊重和理解。 驾驭孩子的情绪风暴: 帮助您理解孩子情绪的产生机制,学习如何引导孩子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您将掌握如何应对孩子的愤怒、沮丧、恐惧等负面情绪,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的韧性。 培养孩子的自主与责任感: 探讨如何通过适度的放手和引导,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您将学会如何设定合理的界限,如何鼓励孩子承担责任,以及如何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解析影响孩子学习动机的各种因素,并提供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兴趣的方法。您将学会如何将学习融入生活,如何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塑造健康的自我认知: 探讨如何通过积极的反馈、恰当的赞美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您将学会如何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如何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 化解亲子冲突的艺术: 提供处理亲子矛盾和冲突的有效策略,包括如何冷静处理争执,如何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在冲突中修复关系。您将学会将冲突视为成长的契机,而非破坏关系的原因。 理解并应对孩子的“问题行为”: 针对孩子常见的“问题行为”,如撒谎、顶嘴、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困难等,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引导和教育方法。 家长自身的成长与力量: 强调家长自我关怀和成长的必要性。您将认识到,一个成熟、积极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并学会如何在育儿的旅程中,保持自我,获得力量。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手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成长的契机。它希望通过理性而温暖的笔触,帮助您拨开育儿的迷雾,看见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渴求,找到与孩子最和谐的相处之道。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无限的潜能,而每一位家长,都有能力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种方法,能够让您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让您的育儿之路更加顺畅,让您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那么,这本书将是您不容错过的选择。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充满发现与爱的旅程,开启属于您和孩子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