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公务员联考中公内部讲义:申论》由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院潜心研发,总结教学经验,在深入研究历年公务员联考真题的基础上,以能力为导向,为考生还原真实的培训课堂,讲解独到,内容科学,打造公考领域别具一格的“讲义式”教材,实现课本和课堂的有效结合!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
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公务员联考中公内部讲义:申论》包括中公教你学能力、中公教你学方法、中公教你学热点三大部分,帮助考生培养申论作答基本能力、梳理作答方法、掌握考试热点。中公教你学能力,为考生详细解答申论大纲要求的基本能力;中公教你学方法,内容涵盖申论常考的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文章论述等五大题型,并配以现场训练,帮助考生巩固作答;中公教你学热点,批注式讲解为考生学习热点提供了新方法,便于考生加强对热点的理解,夯实申论基础,科学合理备考。
目录
第一篇中公教你学能力
第一章阅读理解能力2
第一节能力的奥秘2
一、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2
二、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2
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3
四、揭示(事实)所反映的本质问题3
第二节阅读理解能力与申论作答的关系4
一、考查形式4
二、阅读理解能力与归纳概括题5
三、阅读理解能力与其他题型11
第三节能力的培养11
一、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11
二、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14
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16
四、揭示(事实)所反映的本质问题18
第二章综合分析能力20
第一节能力的奥秘20
一、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20
二、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20
三、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21
第二节综合分析能力与申论作答的关系22
一、考查形式22
二、综合分析能力与综合分析题23
三、综合分析能力与其他题型25
第三节能力的培养26
一、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26
二、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30
三、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31
第三章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35
第一节能力的奥秘35
一、发现和界定问题35
二、作出评估或权衡35
三、提出方案或措施36
第二节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与申论作答的关系36
一、考查形式36
二、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与提出对策题37
三、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与其他题型41
第三节能力的培养41
一、发现和界定问题41
二、作出评估或权衡43
三、提出方案或措施49
第四章贯彻执行能力51
第一节能力的奥秘51
一、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51
二、遵循依法行政原则52
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53
四、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53
第二节贯彻执行能力与申论作答的关系54
一、考查形式54
二、贯彻执行能力与贯彻执行题55
三、贯彻执行能力与其他题型58
第三节能力的培养59
一、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59
二、遵循依法行政原则61
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63
四、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66
第五章文字表达能力68
第一节能力的奥秘68
一、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68
二、用语准确规范、简明畅达69
三、表述思想观点70
第二节文字表达能力与申论作答的关系70
一、考查形式70
二、文字表达能力与文章论述题71
三、文字表达能力与其他题型75
第三节能力的培养76
一、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76
二、用语准确规范、简明畅达78
三、表述思想观点80
第二篇中公教你学方法
第一章归纳概括题84
第一节评分标准84
一、全面84
二、准确87
三、客观89
四、简洁90
第二节解题关键91
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91
二、归纳概括主要问题93
三、归纳概括部分内容95
四、归纳概括语段95
第三节现场训练96
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96
二、归纳概括主要问题102
三、归纳概括部分内容108
四、归纳概括语段118
第二章综合分析题124
第一节评分标准124
一、条理清晰124
二、观点明确125
三、分析合理125
第二节解题关键127
一、词句理解阐释127
二、启示型分析128
三、关系型分析131
四、评论型分析132
五、正反论证分析133
第三节现场训练134
一、词句理解阐释134
二、启示型分析139
三、关系型分析144
四、评论型分析149
五、正反论证分析155
第三章提出对策题165
第一节评分标准165
一、角色意识165
二、有针对性167
三、有可行性167
四、有可操作性168
第二节解题关键169
一、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169
二、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175
第三节现场训练176
一、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176
二、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181
第四章贯彻执行题186
第一节评分标准186
一、内容186
二、身份187
三、格式188
四、语气190
第二节解题关键190
一、一般性应用文190
二、法定公务文书194
第三节现场训练196
一、一般性应用文196
二、法定公务文书214
第五章文章论述题223
第一节评分标准223
一、观点明确223
二、联系实际224
三、结构完整225
四、思路清晰227
五、见解深刻228
六、论证有力229
七、语言合理230
第二节解题关键232
一、文章立意232
二、文章论证237
三、标题的写法250
四、开头的写法254
五、文章结构262
六、结尾的写法265
第三节现场训练268
一、分析问题型结构268
二、解决问题型结构271
三、评论型结构273
四、驳论型结构275
五、论证A与B型结构278
附录常考公文写作20例281
第三篇中公教你学热点
第一章热点的奥秘296
第一节你从热点中看到了什么296
一、现状297
二、问题298
三、影响300
四、原因302
五、经验303
六、对策307
第二节如何运用热点中的知识308
一、分析主题308
二、提出对策311
三、判断观点313
四、充实论据315
第二章热点透视318
第一节服务型政府318
一、新闻链接318
二、热点怎么看321
三、热点怎么用322
第二节共享经济324
一、新闻链接324
二、热点怎么看328
三、热点怎么用329
第三节多元就业331
一、新闻链接331
二、热点怎么看334
三、热点怎么用335
第四节媒体融合336
一、新闻链接336
二、热点怎么看340
三、热点怎么用341
第五节垃圾分类342
一、新闻链接342
二、热点怎么看347
三、热点怎么用348
第六节工匠精神350
一、新闻链接350
二、热点怎么看353
三、热点怎么用354
第七节健康中国356
一、新闻链接356
二、热点怎么看360
三、热点怎么用361
第八节IP经济363
一、新闻链接363
二、热点怎么看367
三、热点怎么用368
第九节精准扶贫369
一、新闻链接369
二、热点怎么看374
三、热点怎么用375
第十节经济新常态376
一、新闻链接376
二、热点怎么看381
三、热点怎么用382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84
精彩书摘
第一篇中公教你学能力
第一章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即要求考生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进而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一、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
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于给定资料内容的全面把握,其重点在“全面”二字上。也就是说,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对于资料中所涉及的事实、问题、原因、对策、影响等方面要有通盘的了解和掌握。
材料:“喂,我是逃犯,我正在家中,我要自首。”2016年1月14日19时左右,颍上县耿棚派出所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对方说话含糊不清,报警的原因让人哭笑不得——跟妻子吵了一架,一气之下索性投案自首。
2013年3月29日,颍上县耿棚镇居民祁某某参与聚众斗殴后畏罪潜逃,被颍上县公安局上网追逃。近三年来,民警多次对他组织抓捕,同时到他家中宣讲政策法规,并做其亲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规劝祁某某早日投案自首,但祁某某始终没有投案。
2016年1月14日,祁某某秘密潜回家中,没想到当天晚上就因为琐事跟妻子吵了一架。
“在外天天提心吊胆,回家还和妻子生气,不如投案自首,争取从轻处罚。”独自在家喝闷酒的祁某某越想越气愤,喝完酒就拿起电话报了警。
民警赶到时,祁某某满身酒味,语无伦次,正抱着被子和衣服,拎着鞋子准备去派出所。
问题:这段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
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于给定资料中字词、语段的准确理解,关键点在“准确”二字上。它要求考生不但要能理解其字面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要能对其指代义、隐喻义、引申义理解到位。
材料:改革,无异于政府的自我革命。要大幅度减少审批事项,它必然触及政府及其部门的既得利益,有些相关人员难免会感觉不适应。但是,“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有的地方搞数字游戏,把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合并成一项,以达到减少审批事项的目的;还有的改头换面,将行政审批改成“登记”“核查”等,换汤不换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问题:为什么说“改革,无异于政府的自我革命”?
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
本考点要求考生就给定资料中的事实进行提炼,并明确列举此事实的目的、通过该事实想要揭示什么问题,最终得出事实想要表达的观点。
材料:零下5摄氏度的寒冷天气,环卫部门的洒水车依然“辛苦”工作,造成多条道路结冰,导致路人摔跤不断,引发数十起交通事故。虽然当地环卫部门负责人就此向市民道歉,但多次“洒水肇事”暴露的问题,值得反思。
环卫部门不会不明白洒水遇寒结冰这一常识,冒着严寒作业也算是坚守岗位。可结果何以如此讽刺?往轻里说,反映了相关部门僵化的管理手段,不问效果、不讲科学、一味盲干;往重里讲,是在提供公共服务时,眼里心中少了“人”。如果相关信息掌握更准确、为群众考虑更周全,何至于成事不足反肇事?
问题:这则评论想要表达什么观点?
四、揭示(事实)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和分析给定资料中所反映事实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问题表象下所要揭示的本质问题,区分问题现象、原因、本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2016年央视的“3·15”晚会,曝光了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食物制作现场“污水横流”,厨师“尝完的菜扔回锅里”,平台引导商家虚构地址、虚假宣传,甚至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虽然北京食药监局在节目刚播出就查处了“饿了么”五店合一食品加工点,上海食药监局也约谈了“饿了么”相关负责人,但习惯叫外卖的年轻人还是吐槽,感觉“像吃了一只苍蝇”。
从当前的市场行情来说,外卖行业方兴未艾,市场格局只是初定,“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平台正在激烈厮杀。在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的情形下,眼下的商业模式大多是以高补贴商家和用户等“烧钱”方式为主。所以,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饿了么”等平台难免焦虑,而一旦缺乏有效监管,焦虑之下就难免作恶。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阅读理解能力主要要求考生通过对申论题目及给定材料的理解,把握题目所问的主要内容及其含义,把握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及主旨,在二者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关要点进行作答。这种能力在申论考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考生作答题目的基础,是确定作答方向的指南针。故此,读懂材料、理解材料是申论作答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一、考查形式
申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一般以给定资料为载体,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当前社会上求快风气形成的主要原因。(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给定材料2”提到,老字号“既要心怀过去,也要活在当下,还要面向未来”,请根据“给定材料1~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给定资料2描述了目前国内综艺节目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请根据给定资料2,指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30分)
要求:针对性强、简明,建议合理、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假如你是某大学校报的一名编辑,根据给定资料3、4,针对目前部分年轻人精神生活状况,以“充实学习生活,明确人生方向”为题,写一篇短评。(30分)
要求:针对性强,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300字。
结合给定资料,以“平衡”为主标题,自拟副标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立意明确,认识深刻;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分析】
以上真题分属于申论常考的五大题型: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和文章论述题。题干中皆出现了“根据给定资料”“结合给定资料”等字眼,并根据不同的材料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能力与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顾名思义,即归纳概括题干所要求的内容,其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现状、问题、经验/教训、影响、对策、原因等,命题形式可以是概括其中的一方面,也可以针对多方面加以归纳,具体内容完全由题目与给定资料决定。
在申论考试中,最直接测查阅读理解能力的题型就是归纳概括题,作答归纳概括题,考生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从材料阐述的事实中,理解命题者的出发点和倾向,提炼出事实包含的观点,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申论:深度解析与实战演练》 引言: 在日益激烈的公务员招录竞争中,申论作为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核心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份优秀的申论答卷,不仅能体现考生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能展现其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逻辑思维和精准的语言驾驭能力。本书旨在为广大备考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申论学习指南,帮助考生理清申论的本质,掌握核心的应试技巧,从而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第一部分:申论的本质与考察要义 申论,顾名思义,是对材料进行“申”述和“论”证。它并非简单的归纳概括,而是要求考生在深入理解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或见解。 1. 核心考察目标: 阅读理解能力: 准确、快速地抓住材料的核心信息、关键观点、隐含意义,理解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判断能力: 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辨析问题的根源、影响及发展趋势,提出客观、深入的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 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体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 语言流畅、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观点鲜明、条理分明,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 申论的“申”——材料解读的艺术: 精读与略读的结合: 掌握快速浏览材料,抓住主题句、关键词、数据等关键信息的方法。 多维度的理解: 从背景、现状、原因、影响、对策、趋势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材料。 信息提炼与概括: 学会筛选、整合、归纳材料中的零散信息,形成有价值的观点。 理解材料的“潜台词”: 关注材料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深层含义、隐含的立场和倾向。 题旨挖掘: 准确把握题目要求,明确作答的重点和方向,将材料与题目要求紧密结合。 3. 申论的“论”——逻辑构建与观点论证: 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申论答卷的逻辑性是其生命线。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构建清晰、严谨的逻辑框架。 观点与材料的关联: 论点必须源于材料,且紧密围绕材料展开,不能脱离材料凭空捏造。 论证方法的运用: 运用分析法、比较法、类比法、例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文章结构的优化: 学习如何搭建“总—分—总”或并列式、递进式等多种有效的文章结构。 语言的精炼与生动: 掌握使用准确、恰当的词语,句式灵活多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第二部分:申论核心题型深度解析与解题技巧 本书将围绕公务员联考中常见的申论题型,进行逐一深入的解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题策略。 1. 概括题: 题型特点: 要求对给定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核心信息。 解题要点: 明确概括范围、角度,学会使用“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影响”、“怎么办”等思维框架。 技巧传授: “三步法”概括(读懂材料、提炼要点、精炼成文),“四要素”概括(主体、客体、关系、评价)。 实例演练: 提供大量历年真题及模拟题,进行逐题分析,指导考生如何快速准确地完成概括。 2. 分析题(包括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关系分析等): 题型特点: 要求深入剖析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找出其深层原因,或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解题要点: 区分表层原因与深层原因,考虑宏观与微观、直接与间接、历史与现实等多重因素。 技巧传授: “找症结”法(从材料中的现状、现象入手,层层深入挖掘),“析根源”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宏观角度分析)。 案例研究: 详细解读不同类型分析题的答题思路,如何构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分析框架。 3. 对策(建议)题: 题型特点: 要求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解题要点: 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系统性,并符合政策导向。 技巧传授: “五位一体”对策法(宏观指导、微观落实、部门协同、创新驱动、风险防范),“三层递进”法(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 框架设计: 学习如何根据问题性质,设计不同层级、不同方向的对策建议。 4. 应用题(包括应用文写作,如通知、公告、宣传稿、讲话稿等): 题型特点: 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题目要求,写作特定类型的应用文。 解题要点: 准确把握文体特点、格式要求、语言风格,内容要切题、充实。 技巧传授: 针对不同文体,提供详细的写作模板和注意事项,例如: 通知/公告: 明确发布主体、事由、时间、地点、内容、要求、落款。 宣传稿: 突出主题、亮点,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呼吁性强。 讲话稿: 结构清晰,语言庄重、得体,体现领导力。 范文赏析: 精选优秀范文,分析其写作亮点,帮助考生模仿和借鉴。 5. 综合分析题/论述题: 题型特点: 通常要求结合材料,就某一现象或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价,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解题要点: 既要概括材料,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形成鲜明的观点。 技巧传授: “材料分析 + 理论升华 + 观点提出 + 论证支持”的答题模式。 论证结构: 学习如何构建严谨的议论文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分论点)、结论。 第三部分:申论写作的实战指导与提升 除了掌握题型技巧,优秀的申论写作能力更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升。 1. 审题与立意: 审清题意: 准确理解题干的核心要求,明确作答的限制条件和侧重点。 确立观点: 基于材料和题目要求,提炼出鲜明、深刻、有高度的中心论点。 2. 结构设计: 谋篇布局: 学习根据题型和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文章结构,做到层次分明,逻辑递进。 段落安排: 掌握如何将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分论点,并为每个分论点分配恰当的篇幅。 3. 语言表达: 词语选用: 学习使用准确、生动、有力的词语,避免陈词滥调。 句式变化: 运用长短句结合,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公文语体: 掌握申论写作应有的正式、规范、严谨的公文语体。 4. 素材积累与运用: 时事热点: 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发展、重大事件,积累相关素材。 理论知识: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将其融入分析和对策中。 经典案例: 积累国内外成功的实践案例,为论证提供支撑。 5. 模拟演练与考场策略: 限时训练: 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模拟演练,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考场心态: 掌握在考场上保持冷静、专注,高效完成答卷的策略。 审题技巧: 考场上如何快速准确地审题,避免跑题、偏题。 检查反馈: 考后认真回顾,分析得分点与失分点,总结经验教训。 结语: 申论的备考之路,既需要理论的学习,更需要实战的锤炼。本书将以严谨的逻辑、深刻的解析、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技巧,陪伴每一位有志于投身公务员队伍的考生,共同攻克申论难关,最终在考场上挥洒自如,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系统学习和反复练习,相信每一位考生都能掌握申论的精髓,成为一名优秀的申论答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