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应用能力(D类)》适用于事业单位统考改革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综合应用能(D)类的考试。本书有如下特色:
本书特色一:立足真题。本书立足于真题,结合考纲和真题考点,在编写过程中力求涵盖真题考点的知识内容,契合考纲要求,针对性强。
本书特色二:把握考情。本书单独设置一篇内容对考试情况进行解读,方便考生从形式到内容,从题型到考点进行直观了解,做到复习有方向。
本书特色三:体例实用。本书严格依照考试大纲设置了三个模块的内容。在正文讲解部分以考前预测试题的形式,为考生提供自我检测和训练的机会,满足考生备考要求。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应用能力(D类)》严格依照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大纲编写,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能力(D类)——中小学教师类教材。本书共包含4篇内容,第一篇为综合应用能力考试解读,是从考情和题型两个角度对考试情况做出详细的阐释,第二篇至第四篇依据大纲要求架构起的知识体系,即师德与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核心能力,教师自主发展能力三大模块。
目录
第一章考情分析(2)
一、考试特点分析(2)
二、备考指南(3)
第二章题型解读(5)
第一节辨析题(5)
一、题型简介(5)
二、考点例析(5)
三、答题策略(11)
第二节案例分析(13)
一、题型简介(13)
二、考点例析(13)
三、答题策略(25)
第三节教育方案设计(27)
一、题型简介(27)
二、考点例析(27)
三、答题策略(44)
第一章职业理念(50)
第一节素质教育(50)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50)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51)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51)
四、素质教育的实施误区(52)
五、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53)
六、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54)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54)
一、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54)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54)
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55)
四、课程结构的变革(56)
五、课程内容的改革(56)
六、课程资源的变革(56)
第三节教育观念(57)
一、学生观(57)
二、教师观(59)
三、教学观(60)
四、学习方式(61)
五、教育评价(61)
考前预测试题(63)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66)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66)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66)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66)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67)
四、教师职业道德范畴(68)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70)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70)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70)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72)
考前预测试题(73)
第三章教育法律法规(76)
第一节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7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7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7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82)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84)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86)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87)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89)
八、《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93)
九、《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95)
第二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97)
一、教师的权利(97)
二、教师的义务(99)
第三节学生的权利与义务(100)
一、学生的法律地位(100)
二、学生的基本权利(101)
三、学生权利的保护(102)
考前预测试题(104)
第一章学生发展指导(108)
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108)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08)
二、认知过程(108)
三、情绪与情感(115)
四、意志过程(116)
五、个性心理(118)
第二节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122)
一、个体身心发展概述(122)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25)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28)
四、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理论(130)
五、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31)
第三节学生学习指导(133)
一、学习与学习理论(133)
二、学习动机(137)
三、学习策略(140)
四、学习习惯(141)
五、学习兴趣(143)
六、学习迁移(144)
七、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45)
第四节德育(148)
一、德育的含义(148)
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49)
三、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49)
四、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150)
五、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150)
六、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151)
七、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153)
八、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54)
九、德育的原则(155)
十、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57)
第五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60)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60)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60)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61)
四、学生心理辅导(162)
考前预测试题(163)
第二章教学设计与实施(167)
第一节教学设计(167)
一、教学目标设计(167)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168)
三、教学过程设计(168)
四、作业布置(170)
五、板书设计(170)
第二节教学实施(171)
一、教学概述(171)
二、教学过程(172)
三、教学原则(174)
四、教学方法(176)
五、教学组织形式(179)
六、课堂教学实施(182)
考前预测试题(186)
第三章教育组织与管理(189)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189)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189)
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89)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90)
四、班主任工作的原则与要求(193)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194)
一、班级概述(194)
二、班级管理概述(195)
三、班级管理的模式(196)
四、班级管理的原则(196)
五、班级管理的方法(197)
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199)
七、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199)
第三节课堂管理(202)
一、课堂管理概述(202)
二、课堂人际关系管理(203)
三、课堂气氛(203)
四、课堂纪律管理(205)
第四节班级活动组织与管理(209)
一、班级活动的概念(209)
二、班级活动的功能(209)
三、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210)
四、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210)
五、班级活动的方法(211)
六、常见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11)
考前预测试题(220)
第四章教育教学评价(225)
第一节教育教学评价概述(225)
一、教育教学评价的概念(225)
二、教育教学评价的内容(225)
三、教学评价的功能(226)
第二节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原则(226)
一、教学评价的类型(226)
二、教学评价的原则(228)
第三节教学评价的步骤及方法(229)
一、建立评价目标(229)
二、收集评价信息(229)
三、报告评价结果(230)
第四节教学评价的常见问题及对策(230)
一、现存问题(230)
二、新的教学评价理念(230)
三、教学评价改革的对策(231)
考前预测试题(232)
第五章沟通与合作(235)
第一节人际沟通概述(235)
一、人际沟通的含义(235)
二、教师人际关系的含义和特点(235)
三、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235)
第二节人际沟通(236)
一、教师的几种重要人际关系(236)
二、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协调(240)
考前预测试题(241)
第一章教师专业发展(244)
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概述(244)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244)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244)
三、教师的角色扮演(244)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245)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247)
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248)
七、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249)
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250)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250)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252)
考前预测试题(252)
第二章教师的心理健康(255)
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255)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定义(255)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255)
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55)
第二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调适(256)
一、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调适(256)
二、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调适(257)
三、教师的情绪问题与心理调适(258)
四、教师人际关系的调适(259)
考前预测试题(259)
第三章教学反思(263)
第一节教学反思概述(263)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263)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263)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264)
四、教学反思的原则(264)
第二节教学反思的过程和方法(264)
一、教学反思的过程(264)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265)
考前预测试题(266)
全国事业单位招聘分类统考辅导课程体系(D类)(26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68)
精彩书摘
公共科目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社会科学专技类、自然科学专技类、中小学教师类和医疗卫生类五个类别。这五个类别的笔试的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其中综合应用能力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所设置的题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中公教育研发团队对该科目的考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考试特点分析
(一)考试性质和目标
根据大纲规定,综合应用能力(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
根据大纲规定,综合应用能力(D类)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师德与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师德与职业认知: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正确认知,能够按照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问题,依法施教。
教育教学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能够主动学习和反思,自主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能够在各种压力情境下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三)试卷结构
综合应用能力(D类)试题均为主观题,通过对考试大纲和全国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D类)试题的分析,试卷结构基本稳定,包括辨析题、案例分析和教育方案设计。
历年真题中各个题型考查的题量、知识点、字数要求和分值汇总见下表。
(续表)
注:表中总结的“考查的知识点”为基本点,由于主观题具有主观性强、灵活性强的特点,考生需要在知识点外进行适当阐述和解释。对于一个问题涉及多个知识点,本表所列为主要知识点。
2018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指南:中小学教师类 精准备考,赢在起跑线 本教材专为参加2018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报考D类(中小学教师类)岗位,且考试科目为“综合应用能力”的考生量身打造。我们深知,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其综合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本教材紧密围绕考试大纲,以“全面、深入、实用”为原则,力求为广大考生提供最权威、最科学、最高效的备考方案,帮助考生精准把握考试方向,有效提升综合应用能力,最终顺利通过考试,实现教书育人的梦想。 内容精炼,全面覆盖考试要点 本教材紧扣2018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D 类(中小学教师类)综合应用能力考试的最新要求,对考试范围内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提炼。教材内容涵盖以下核心模块: 模块一:教育理论基础与政策法规 教育学原理精讲: 深入剖析教育的本质、功能、基本原理,包括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原则等。详细讲解教育的各种理论流派,如唯心主义教育思潮、唯物主义教育思潮、实验主义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批判教育学等,并重点阐述其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 教育心理学核心内容: 聚焦学习心理、认知发展、动机、情绪、意志等关键概念,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系统讲解皮亚杰、维果茨基、埃里克森等著名心理学家的发展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等学习理论,并指导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探讨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理论的发展演变、课程改革的趋势与方向。详细阐述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价等关键环节。重点分析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性,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并指导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组合。 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 深入解析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系统介绍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与方法,包括班级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心理健康教育、家校沟通等。讲解预防和处理学生违纪行为的策略,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规则教育、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政策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强调依法执教,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维护教师职业尊严。 模块二: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 中小学各学科核心知识回顾: 根据 D 类(中小学教师类)的岗位要求,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主要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突出重点、难点和常考点。本部分内容并非 exhaustive 的学科教材,而是侧重于考查教师对所教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教学的能力。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授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详细讲解教学目标(认知、技能、情感)的陈述要求,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导入、新课讲授、练习巩固、小结、布置作业等),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评价与反思: 介绍多种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以及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指导考生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并强调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考生学会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课堂管理与沟通技巧: 教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有效管理课堂秩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处理课堂突发状况,以及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模块三:教育热点与时政分析 教育改革前沿动态: 关注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如新高考改革、素质教育的深化、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分析其背景、目标、主要内容和实践意义。 教育发展趋势展望: 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如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教育公平问题等,培养考生的前瞻性思维。 相关时事政治解读: 梳理与教育事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热点事件,帮助考生理解教育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提升分析和解读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色,助力高效备考 体系化构建,逻辑清晰: 教材按照考试内容进行科学划分,各模块之间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考生理解和记忆。 精讲精炼,直击考点: 摒弃冗余信息,突出考试重点和难点,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核心概念和理论,帮助考生快速掌握考查要义。 案例分析,学以致用: 结合大量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引导考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名师点拨,经验传授: 专家团队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教学和考试指导经验,为考生提供关键性的解题思路和备考策略。 仿真演练,查漏补缺: 提供与真实考试形式一致的模拟试题,帮助考生熟悉考试流程,检验复习效果,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盲点。 备考建议,事半功倍 1. 通读全书,建立整体框架: 首次阅读时,重点把握各模块的知识体系和核心概念,对整体知识结构形成初步认识。 2. 精读细研,深入理解: 对重要理论、政策法规、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学习,务必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并结合案例进行思考。 3. 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笔记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4. 多练多思,提高应用能力: 积极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巩固所学知识,并注意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关注时事,拓展视野: 积极阅读与教育相关的报刊杂志、官方网站信息,了解教育热点,培养分析和评论社会现象的能力。 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本教材旨在为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备考指导。我们相信,通过认真研读本教材,辅以持之以恒的练习和深入的思考,你一定能在2018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D 类(中小学教师类)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