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工程地质学》共15章,系统介绍了土的组成、成因类型、组织结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土的工程地质分类、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区域稳定性、水的工程地质作用、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等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新研究进展。书中赋予了南京大学工程地质研究的特色。工程岩土学方面新增了水-土-盐和水-土-气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土体结构方面新增了层次性划分与分析;边坡稳定性和区域稳定性研究方面体现了优势面控制作用,介绍了优势面理论;在岩溶发育机理研究方面引入了压性构造控制作用的新理念;在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方面,介绍了分布式监测技术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工程地质学》可作为地质工程、岩土工程与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大学生教材,也可供大学和科研单位研究生与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地质学及其任务
1.2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1.3 工程地质学的学科地位
1.4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机遇与挑战
1.5 工程地质学中的科学问题
1.6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2章 土的物质组成
2.1 土的基本特征
2.2 土的成因与演化
2.3 土的粒度组成
2.4 土的矿物组成
2.5 土中的水
2.6 土中的气
思考题
第3章 土的工程性质
3.1 土的物理性质
3.2 土的水理性质
3.3 土的力学性质
思考题
第4章 土体工程地质研究
4.1 土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因素
4.2 土体结构系统
4.3 土体结构系统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4.4 土体结构系统层次分析
4.5 土体稳定性破坏的因素
4.6 土体工程地质研究方法
4.7 主要土体类型的基本特征
思考题
第5章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5.1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的基本类型及应用
5.2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标准
5.3 我国土的工程分类
5.4 特殊土工程性质
思考题
第6章 岩石的工程性质
6.1 岩石基本类型及矿物组成
6.2 岩石的物理性质
6.3 岩石的变形及强度特征
6.4 岩石的强度理论
6.5 岩石的流变特性
6.6 岩石的工程分类
思考题
第7章 岩体工程地质研究
7.1 结构面的概念和分类
7.2 结构面力学性质
7.3 岩体结构控制论
7.4 岩体工程分类及岩体质量评价
7.5 岩体地质强度
7.6 特殊岩体工程性质
思考题
第8章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导论
8.1 自然地质作用
8.2 工程地质作用及其方式
8.3 工程地质作用的基本特征
8.4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分类
8.5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8.6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研究的基本原则
8.7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第9章 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
9.1 区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9.2 区域稳定性分析原理与方法
9.3 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9.4 地震作用工程地质研究
9.5 地应力工程地质研究
9.6 中国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分区
思考题
第10章 水的工程地质作用
10.1 河流作用的工程地质研究
10.2 海洋作用的工程地质研究
10.3 泥石流
10.4 岩溶的工程地质研究
10.5 地下水的工程地质作用
思考题
第11章 边坡工程地质研究
11.1 基本概念
11.2 边坡稳定性优势面分析方法
11.3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11.4 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
11.5 滑坡物理地质作用
11.6 边坡防护
思考题
第12章 地基工程地质研究
12.1 地基稳定性问题与研究内容
12.2 地基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12.3 特殊性土及岩质地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
12.4 地基的抗震特性研究
12.5 地基的处理方法
思考题
第13章 地下工程的工程地质问题
13.1 地下工程围岩应力计算
13.2 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13.3 影响围岩稳定的因素和稳定性评价
13.4 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思考题
第14章 工程地质勘察
14.1 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与原则
14.2 工程地质测绘
14.3 工程钻探
14.4 工程坑探
14.5 工程物探类型及原理
14.6 工程地质勘探的布置
14.7 工程地质原位试验与测试
14.8 工程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4.9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工程地质勘察
14.10 岩溶工程地质勘测
14.11 铁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14.12 水电建设的工程地质勘测
思考题
第15章 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环境评价
15.1 工程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
15.2 工程地质灾害监测设计的基本原则
15.3 工程地质灾害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15.4 工程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15.5 工程地质环境评价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词条
前言/序言
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近30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这归因于大规模的基础工程建设中遇到了大量的工程地质问题;归因于国家在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工程地质学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工程地质学”作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主干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本教材是在罗国煜和李生林作为主编的南京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教研室1982年编写的《工程地质学》和1990年编著的《工程地质学基础》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本教材是南京大学《工程地质学》教材的第三版,有多方面继承和发展。南京大学工程地质学教材的显著特点是地质与力学的结合、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优势互补,因而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应用。
由于本教材第二版已出版26年,工程地质学无论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还是在研究对象、内容和工程实践上,这期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本教材的撰写过程中,对前面二版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均作了大量修订、删改、调整和补充,尽可能地反映工程地质学的最新进展,增加了南京大学本学科的特色成果。在章节安排上,将第二版中的18个章节压缩为15个章节,删减了专门工程地质和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部分研究内容,增加了地下工程、地基工程和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的章节。教材内容作了大幅度的更新和增减。在土的基本性质方面,补充了水-土-盐(离子)相互作用,以及水-土-气相互作用机制,新增了非饱和土的研究进展;在土的物理性质方面新增了物理性指标测量方法;在水理性质方面新增了胀缩和崩解机理的描述;增加了岩体基本特性内容,细化了岩石与岩体工程地质研究;在水的工程地质研究方面,增加了压性构造控制岩溶发育的新认识和地下水工程地质作用;在区域稳定性研究方面增加了地震和地应力工程地质研究,完善了区域稳定性优势面分析的内容;将第二版中土的组织结构和土体工程地质研究两章有机合并,增加了本学科在土体结构系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赋予了岩土体优势面理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优势面理论的技术内涵、研究思路、工作方法等相关内容;在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方面,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工程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设计的基本原则、监测的内容与方法、地质灾害预测的理论与防治措施等,其中,包括了本学科在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
本教材由施斌、阎长虹主编,罗国煜和李生林两位先生作为顾问。各章节编写者是:第1章(施斌),第2章(王宝军),第3章(王宝军),第4章(施斌),第5章(唐朝生),第6章(许宝田、赵晓豹),第7章(阎长虹、许宝田、赵晓豹),第8章(施斌),第9章(阎长虹),第10章(阎长虹),第11章(阎长虹、许宝田、朱鸿鹄),第12章(赵晓豹),第13章(施斌、唐朝生),第14章(许宝田),第15章(张丹、施斌),中英词条(唐朝生)。全书结构和内容由施斌、阎长虹修改定稿。唐朝生在教材组织撰写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科学出版社周丹女士为确保本书出版质量作出了贡献。
最后,本教材第三版编写组,特别向前二版教材主编罗国煜先生和李生林先生以及相关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没有前辈们打下的前二版基础,很难成就第三版的顺利面世。感谢罗国煜、李生林两位先生对本书编写工作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和同事对本教材的出版在经费和条件上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要感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有关领导和老师给予的合理建议和支持。
由于工程地质学发展很快,涉及面很广,编写者较多,因此,在教材的内容、文字和图件等方面,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工程地质学 [Engineering Geology]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工程地质学 [Engineering Geology]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