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海報:
1、傢庭教育中,媽媽因何焦慮?爸爸為何“缺席”?
心理學大師親述親子教育中的19個痛點解決方案,你想知道的傢庭成長心理學。
2、李中瑩、武誌紅、張怡筠、賴佩霞、林紫、簡·尼爾森、蘇珊·佩羅等19位國內外心理學大師、專傢觀點集結。
3、《婚姻與傢庭》雜誌“愛·成長”書係。
4、世間萬物,做錯的事都可以重來,唯獨孩子的教育不能。成長隻有一次,錯過就無法再挽迴。養育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
內容簡介
會在浩瀚的書海中注意到這本書,你一定也是為人父母者,帶著一些對親子教育的睏惑與期待而來: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
要不要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
自己的教育觀念與傢裏的老人有衝突,怎麼辦?
你可能對此感到迷茫,甚至焦慮。好在,有這樣一群資深心理學專傢,他們有專業的知識、豐富的人生閱曆,可以告訴我們如何做更好的父母,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愛。
作者簡介
劉萍 主編
筆名子魚,婚姻與傢庭雜誌社總編輯、常務副社長,中科院心理所婚姻與傢庭專業研究生,中國婚姻傢庭研究會理事,中國傢庭教育學會理事。
李中瑩 口述
華人世界國際級NLP(神經語言程序學)大師。已齣版著作《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麵技巧》,讓百萬孩子受益,被譽為父母寶典。
武誌紅 口述
資深心理谘詢師,國內知名心理專欄作傢。著有《為何傢會傷人》等書,作品銷量超過百萬冊。
張怡筠 口述
著名心理學者,情商教育專傢,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心理學博士。曾擔任央視《開學*課》等節目的心理顧問/嘉賓主持。
賴佩霞 口述
資深心理谘詢師,身心靈導師,作傢,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代錶作有《我要心動一輩子》。
精彩書評
我們陪伴父母,父母陪伴孩子。願更多的父母讀到此書,願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長。
——林紫
親子情緣深,值得好好經營。
——邱麗娃
讓我們通過這本書,一同在孩子的心裏飛翔!
——許添盛
一個生命通過父母親的身體來到世界,這是何等神聖的安排;祝福天下的父母都能從養育兒女的過程中看見自己“愛”的能力,而且日漸成長……
——賴佩霞
傢長*該做的,是要讓孩子能愛你,讓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能想起父母。
——林昆輝
目錄
序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 劉萍
*章 中國*需要治療的不是孩子,而是傢長
中國*需要治療的不是孩子,而是傢長 /王健
中國親子關係的*大問題之一是媽媽焦慮 /劉華清
孩子都是老靈魂 /許添盛
第二章 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傢
放下父母的不快樂 /賴佩霞
母嬰關係決定孩子一生 /武誌紅
中國爸爸為何“缺席” /[美]喬·凱布雷
第三章 當衝突發生時,如何做父母
你是那種容易被孩子激怒的父母嗎 /[美]勞拉·馬卡姆
孩子我愛你,但答案是“不” /[美]簡·尼爾森
中國父母都需要這三場和解 /黃淑文
第四章 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
做瞭父母,彆忘記自己也是小孩 /邱麗娃
父母*欠缺的是換位思考 /蔡仲淮
中國父母需要係統的養育觀 /林紫
第五章 給孩子愛和自由
哪個生命不希望自己成長 /董燕
把孩子的人生還給他們 /李中瑩
給孩子愛與自由 /李雪
每一個生命都該被挽留 /林昆輝
第六章 陪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情商教育的三堂必修課 /張怡筠
故事總是有辦法 /[澳大利亞]蘇珊·佩羅
曼陀羅繪畫陪伴孩子成長 /陳燦銳
精彩書摘
孩子我愛你,但答案是“不”
人物 [美]簡·尼爾森
教育學博士,傑齣的心理學傢、教育傢、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傢庭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麵管教協會”創始人。著有《正麵管教》等18本親子書籍,其中《正麵管教》在全球發行量超過600萬冊。
觀點
正麵管教的基本概念是,在糾正孩子的行為之前,先建立情感聯結。因為孩子隻有先感覺好,纔會做得好。
麵對孩子,我曾手足無措
今年76歲[2013年5月,簡·尼爾森接受《婚姻與傢庭》雜誌采訪時76歲。]的我是7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祖母、2個孩子的曾祖母。我時常開玩笑說:“因為有一個龐大的傢庭,所以我有很多機會來實踐正麵管教!”
但是在學習相關的親子教育理念之前,我隻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和所有人一樣。和丈夫結婚的時候,我還非常年輕,正在上大學,從來沒想過怎麼去養育他們。在懵懵懂懂中,我生下瞭大兒子泰雷爾,當時我差10 天滿19 歲。孩子齣生後,有個朋友建議我一學期隻修一門課,這樣就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照顧孩子,而到我畢業的時候,孩子正好長大。但誰能想到,這個決定*後導緻我花瞭11 年纔拿到本科學位,因為在大學期間,我又陸續生瞭5 個孩子。
作為新手媽媽,我遇到瞭很多睏難。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哄孩子讓我有多睏擾,如果不哄,孩子就會哇哇大哭,不能自己入睡。泰雷爾齣生後,我的丈夫在軍隊服役,我和父母住在一起。我特彆害怕兒子的哭聲會把父母吵醒,因此沒有睡過一個整覺,纍得筋疲力盡。在養育前5 個孩子時,我都有類似的睡眠問題。
隨著孩子們陸續齣生,我麵對的問題越來越多。我對孩子們的教育方式也不太固定,時而嚴厲,時而驕縱,孩子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自律與閤作,經常吵鬧、打架。5個精力充沛的孩子把傢裏搞得一團糟,每天早上不肯起床,不肯按時吃飯,不肯乖乖地齣門上學;放學迴到傢,不寫作業,不做傢務,不收拾玩具;晚上不洗澡,不好好睡覺……那時的我麵對這些混亂手足無措,隻會威脅、吼叫,不停地大吼著:“快點兒去睡覺”“快點兒吃飯”“快點兒去做傢務”……當這些辦法無濟於事時,我一度沮喪地認為自己是一個笨蛋,一個失敗的母親。
*讓我痛苦的,還是我和大兒子泰雷爾之間的矛盾。14 歲時,泰雷爾因為好奇,在傢裏的後院種瞭大麻。我知道後非常生氣,因為不懂得策略,我對孩子說瞭很多難聽的話,深深傷害瞭他。泰雷爾一氣之下離傢齣走,搭車遊遍美國,還找到瞭一個工作,自此之後很少迴傢。在我學到正麵管教的理念、修補母子關係之前,他已經長大成人瞭。雖然,我和泰雷爾後來成瞭*好的朋友,但是曾經有很多年,母子之間的關係非常惡劣。
正麵管教
在教育孩子感到很艱難的那些年,我非常感謝丈夫的閤作。很早以前,我們兩個人就達成瞭一個共識:當其中一個人控製不住自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可以插手,這是閤作,而不是“乾涉”。每當憤怒的我開始對孩子喋喋不休地說教時,丈夫就會主動走過來,溫柔地說:“親愛的,你為什麼不齣去散散步呢?”於是,一場可能的“戰鬥”就這麼被化解瞭。當丈夫控製不住自己時,我也會提議他去做一些輕鬆的事情。不過,這樣的機會非常少,因為他的性格很溫和,很有耐心,極少有需要我介入、幫忙的情況。
可即使有丈夫的幫忙,我依然很睏惑:到底要怎麼讓孩子學會自律與閤作,怎麼能夠讓自己從與孩子的爭鬥與吵鬧中解脫齣來呢?
我大學本科讀的是兒童發展專業,這些課程讓我知道,孩子是可愛的天使,但並沒有教會我如何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幸運的是,在有瞭第五個孩子麗薩時,我*次接觸到瞭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傢魯道夫·德雷剋斯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在此理論基礎上,我結閤自己的實踐經驗,提齣瞭“正麵管教”的親子理念。正麵管教的基本概念是:在糾正孩子的行為之前,先建立情感聯結。因為孩子隻有先感覺好,纔會做得好。“讓孩子感覺好”,並不是說媽媽要對孩子有求必應,而是學會對孩子說“我愛你,但答案是‘不’”。
雖然中國和美國的文化不同,但作為媽媽,我們都愛孩子,都希望給他們*好的。如同中國父母相信“棍棒底下齣孝子”,很多美國父母也相信對孩子用懲罰和羞辱的方式纔有效。但懲罰和羞辱的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很糟糕,甚至喪失自尊和信心。
大約30 年前,我在美國自費齣版瞭《正麵管教》,*版的2000 冊很快就銷售一空。我姨媽看完《正麵管教》後,含著眼淚給我打電話,說:“我曾經確信,幫助女兒*好的方法,就是批評她。結果,女兒現在非常沒有自信。如果我要是早知道正麵管教就好瞭!”姨媽有好幾個兒子,但隻有這麼一個女兒,可想而知,她看見心愛的女兒變成這樣,心中是多麼的痛苦和悔恨!
學習正麵管教,你至少得掌握三點
正麵管教的內容非常豐富,光是幫助孩子學習自律與閤作的方法,就有日常慣例錶、傢庭會議、特彆時光等。其中,我特彆強調瞭三點:和善與堅定並行的態度、積極暫停的辦法和專注於解決問題的原則。
和善與堅定並行
當你想去糾正孩子的某些行為前,一定要讓他明白,你很愛他。隻有先贏得孩子的心,他纔會願意與你閤作。成功建立情感聯結後,管教孩子時,必須堅持和善與堅定並行的態度。和善,是要尊重孩子,允許孩子錶達自己的情緒,也可以進行有限製地選擇;堅定,是尊重傢長自己的原則,哪怕孩子哭鬧,也絕不屈服。這也是正麵管教與傳統的嚴厲管教或嬌縱孩子不同的地方,嚴厲管教缺乏“和善”,嬌縱孩子缺乏“堅定”。
我要分享一個中國媽媽的故事,這是常住深圳的正麵管教傢長講師甄穎的親身經曆。我是甄穎的直屬導師。曾經,甄穎因為4歲的女兒不好好吃飯而頭疼。學習正麵管教後,她決定要采用和善與堅定並行的態度麵對女兒。有一次,女兒又不肯好好吃飯,甄穎做的是麵包,她卻非要吃餛飩。甄穎就按照我教給她的辦法說:“我不會重新做餛飩的。我們必須把麵包吃完,然後去坐校車。”
女兒一下子就炸瞭!她跑到房間的另一邊,隔著整個餐廳對媽媽尖叫:“媽媽我恨你,我要殺死你!”當時甄穎很生氣,可是她突然想到我一再強調,要告訴孩子“我愛你”,於是她努力控製脾氣,溫和地說:“即使這樣,我也愛你。”類似的對話重復幾次後,女兒走過來抱住媽媽的腿,說:“媽媽我好生氣,我覺得我現在不愛你瞭。可是我不喜歡這樣,我也想愛你!”媽媽說:“沒關係,雖然生氣,但是你對媽媽的愛還在。媽媽一直都愛你!”*後女兒抱住媽媽說:“媽媽,我愛你!”媽媽又問:“你是願意坐在我的腿上吃,還是坐在我身邊吃呢?”女兒*後坐在媽媽的腿上,高高興興吃瞭半片麵包,然後上學去瞭。
在這個故事裏,媽媽一遍遍告訴女兒“我愛你”,是“和孩子建立情感聯結”;不給孩子重新做早飯是“堅定”;允許孩子用不傷害媽媽的方式錶達生氣的情緒是“和善”;讓孩子自己選擇吃不吃早餐、坐在哪裏吃早餐,就是“給孩子有限製的選擇,讓孩子既有規矩,也有自由”。
積極暫停
在正麵管教中,“積極暫停”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它的目的不是懲罰孩子,而是給孩子一個積極的體驗,讓大人和孩子都感覺更好。具體做法是:由孩子布置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當他情緒失控時,就去那個地方待一會兒,直到他平靜下來。
舉個例子,媽媽和5 歲的兒子一起布置瞭一個暫停角—一個塞滿玩具的藍色帳篷。當孩子違反約定好的規則時,媽媽問他: “現在什麼對你*有幫助呢?是去帳篷裏待一會兒,還是把問題寫在傢庭會議日程錶裏?”兒子選擇去帳篷裏待一會兒。他在帳篷裏玩瞭一會兒奧特曼,情緒很快就平靜下來。等他從帳篷裏爬齣來時,已經把之前不愉快的事扔在一邊瞭。
我建議,傢長也可以在傢裏給自己布置一個暫停角,譬如沙發。如果孩子“積極暫停”後,依然堅持違反規則,那麼傢長可以到自己的暫停角待一會兒。不過離開孩子之前,一定要記得告訴孩子:“媽媽去暫停角待一會兒,等冷靜下來,咱們再繼續討論這個問題。”沒有孩子喜歡生氣的大人,他一聽媽媽會冷靜下來,就能耐心地等著你,而不會感覺自己被媽媽拋下。
專注於解決問題
“專注於解決問題”是正麵管教裏解決孩子間紛爭的一個重要原則。在多子女傢庭中,孩子之間一旦發生矛盾,媽媽總會努力找齣誰是犯錯方,然後懲罰犯錯的孩子,同時安慰無辜的孩子。但是這種做法會導緻一個結果:被安慰的孩子,會在媽媽看不到的時候挑起爭鬥,以便再從媽媽的保護中享受那種特殊感,於是孩子們就會爭鬥不斷。專注於解決問題,就是要媽媽平等地對待孩子,不偏袒任何一方;隻關注問題的解決辦法,而不去追究責任。
孩子吵架,就和夫妻吵架一樣,雙方都有責任。在發生爭吵時,我會把孩子們各自帶到不同的房間冷靜一下,或者,將問題寫入傢庭會議日程錶中,在傢庭會議時,大傢一起找齣解決問題的方案。當我們能夠平等對待他們時,當他們學會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解決問題時,打鬧就減少瞭80%。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中國的多子女傢庭。
正麵管教,讓全球數百萬個傢長和孩子終身受益。因為正麵管教,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好。我們傢有許多美好的“特彆時光”,比如,大傢一起吃飯的時間,固定的傢庭會議時間。我們還經常一起野外露營(這是我丈夫的*愛),共同度過瞭許多令人享受的假期。有時候,我還會安排與每個孩子單獨的“約會之夜”……更重要的是,孩子們非常肯定我的工作。當*小的兩個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全傢曾經開瞭一個傢庭會議,我告訴孩子們,我打算辭掉工作,做全職媽媽。孩子們當即抗議:“我們不想你停止工作,我們很為你自豪啊。”
直到今天,想起那一刻,我的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靜。
沒有完美的傢長,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沒有完美的傢長
既然正麵管教的理念這麼好,那是不是學會瞭正麵管教,就能夠成為不犯錯的完美傢長呢?答案是否定的。哪怕是我自己在教育孩子時,也常常會動搖。因為當傢長真的很不容易,要麵對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那麼多的耐心和愛。所以,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和傢長強調一點:“世上沒有完美的傢長。正麵管教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錯誤是*好的學習機會。”
在我的影響下,小女兒瑪麗也開始從事正麵管教的教育工作。有一天,瑪麗問我:“媽媽,我齣生的時候,您在做正麵管教嗎?” 我迴答:“對啊!”瑪麗問:“那麼,您記不記得,您曾經拿著皮鞭追著我滿屋子跑?”我當時非常震驚,因為我對這件事毫無印象。我問:“你確定?”瑪麗迴答:“是的,我記得我跳過沙發逃避您的追逐!”我笑著說:“看來,你當時一定把我氣瘋瞭!”後來,無論我還是瑪麗,都喜歡和傢長們分享這個小故事。因為它可以幫助傢長認識到:世上沒有完美的傢長,哪怕是創立或推廣正麵管教的人也不例外。
還有一次,瑪麗沒給4歲的兒子他想要的東西,兒子打瞭她,而她也“失去瞭控製”。瑪麗非常沮喪,哭著說:“媽媽,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繼續做正麵管教,我都失去信心瞭。”我當即問她:“你在生活中使用正麵管教的頻率有多少呢?”瑪麗迴答說:“98%的時間都在用。”我哈哈大笑起來:“我從來沒有超過80% !”瑪麗聽瞭這句話便很快平靜下來,然後和兒子一起解決瞭問題。我真驕傲,瑪麗現在做媽媽,比我當年齣色得多。
兩代育兒
在中國,有的傢長因為自己不完美而焦慮、自責,有的傢長認為自己足夠完美,對其他傢庭成員的教育方式進行批評、指責。*明顯的例子是隔代長輩教育孩子的問題。很多學習瞭正麵管教的年輕媽媽,認為自己的理念比老人先進,所以老人必須聽自己的,因此兩代人之間經常會發生衝突。事實上,正麵管教的核心是改善自己、影響自己。我們要尊重老人,就像我們不能對孩子進行說教一樣,我們也不能對老人說教。但是,我們可以用行動來嚮老人展示新方法的效果。
比如,早上孩子磨磨蹭蹭不肯去幼兒園,老人的辦法是嚇唬—“你再不走,警察就來抓你瞭”,或者利誘—“寶寶,你如果乖乖齣門,奶奶就給你買好吃的”。那是因為老人隻會這些方法,不會彆的。媽媽不要硬邦邦地批評老人的辦法,而是可以和孩子一起製定日常慣例錶(規定孩子起床、穿衣服、刷牙、吃飯、齣門的時間),並且畫齣來貼在牆上。因為慣例錶是孩子自己製定的, 他會樂於遵守。早晨起床、上學的問題解決瞭,老人感到輕鬆,也就容易接受媽媽的新方法。
和老人溝通時,也彆忘記要先建立情感聯結。我舉個例子,爺爺給孩子買瞭很多玩具,媽媽認為這樣不好,需要和爺爺溝通這件事情。媽媽首先要感謝爺爺對孩子的愛,然後再和爺爺、孩子三個人一起商量,什麼時間買玩具、去哪兒買玩具、買什麼玩具、買多少玩具這些具體問題,這樣,問題就很容易解決。如果沒有先建立情感聯結,急於解決問題,那麼爺爺就可能會直接拒絕:“有什麼好商量的呀?我給自己孫子買玩具,還需要經過你們同意?”
關於兩代育兒,我們要感激長輩的付齣和愛。他能夠幫助我們帶孩子,是因為他愛我們。他愛的是兩代人,而我們愛的其實隻是一代人。
*後,我想告訴大傢一件事:我們都不完美。在這個世上,沒有完美的傢長,也沒有完美的孩子。正麵管教的目的,不是讓孩子變得完美,而是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律與閤作。孩子在挑戰我們,我們同樣也在挑戰他們。作為傢長,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學習和嘗試,盡力做到自己的*好。而所有的努力,都是因為我們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
前言/序言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
這本書,是由《婚姻與傢庭》雜誌《心理會客廳》欄目的文章結集而成的。
《婚姻與傢庭》雜誌作為“中國傢庭情感幫助全媒體平颱”,多年來關注國人情感生活的方方麵麵,既有可讀性又有實用性,文風清新活潑,深受廣大讀者特彆是女性朋友的喜愛,是老百姓的情感危機顧問、幸福生活指南。
而《心理會客廳》是我們雜誌的主打欄目,雖然開辦的時間並不長,隻有短短的4年,相較雜誌32年的曆史來說,顯得很年輕,但這個欄目卻成為*受讀者歡迎的名牌欄目之一。
開辦這個欄目的初衷,是因為我們發現:伴隨著每個人成長腳步的是一個接一個的人生睏惑,很多時候我們隻能自己艱難摸索。然而,有這樣一個心理谘詢師群體,他們有專業的知識,有豐富的人生閱曆,更擁有智慧和柔軟的心。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每期邀請一位著名心理谘詢師,聊聊他們經曆過的事情,告訴我們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如何給彆人帶去幸福。
事實上,後來接受我們欄目采訪的不僅僅是心理谘詢師,更多的是心理學界的大傢,比如:李中瑩、蔡仲淮、劉華清、張怡筠等等。他們的講述,將心理學方麵的專業知識轉化為讀者聽得懂、看得懂的內容,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瞭解處理問題的原則與方法。
現在,我們應中信齣版社之邀,精選瞭其中19 位心理學大師對於親子關係問題的獨特見解結集齣版,每一篇文章讀起來,都讓人大有收獲。
會在浩瀚的書海中注意到這本書,我想您也一定是為人父母者,帶著一些對親子教育的睏惑與期待而來。
不久前,我和一位新媽媽聊天,她的寶寶一歲多,已經開始“不像小時候那麼好帶”瞭。尤其*近,總是在吃飯的時候,把碗和勺子往地上扔。你撿迴來,他扔齣去,大人越生氣,他越高興,一邊扔一邊咯咯咯地笑。
這位媽媽知道寶寶的行為是因為他喜歡聽東西掉在地上的聲音,在這個年齡段很正常,所以也沒有訓斥寶寶,反而和他一起玩兒。但傢裏的老人很生氣,說她慣著孩子,這樣孩子長大瞭,會沒規矩。時間長瞭,這位媽媽覺得老人說的好像也有道理,便對自己的育兒方式産生瞭懷疑,不知道如何做纔是對的。
類似的觀念衝突與睏惑,父母常常會遇到,比如,孩子哭的時候該不該馬上抱?給孩子喂奶應該定時定點,還是孩子餓瞭就喂?何況,隨著孩子長大,會有更多的問題冒齣來。該不該幫孩子檢查作業?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要不要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
我也是一個媽媽,也曾有過迷茫、焦慮和壓力。那個時候的我對育兒類的書如飢似渴,但每本書上說的觀點又常常相悖,讓人無所適從;孩子身上齣現一點小問題,我就開始貼標簽,甚至擔心她會不會一輩子就是這樣瞭;我還常常用父母對待我們的錯誤方式教育孩子,試圖改變卻又無力掙脫。
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以及自己的學習與成長,我發現,與所有的育兒技巧比起來,媽媽心態的放鬆纔是**重要的。為人父母,不必要求自己完美,我們不可能做對每一件事情,有些事情,即使做錯瞭,也不會對孩子産生太大的負麵影響。而且,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慢慢就沒事瞭,反而是父母越關注,便可能越嚴重。
這樣做父母就對瞭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這樣做父母就對瞭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