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絲綢之路的音樂文化,是一條曆史的長河,從涓涓細流到波瀾壯闊,其中無數創造者用智慧構成心靈的和聲。絲路沿綫的音樂文物以其豐富性、連續性和典範性,積澱著中華民族的藝術精神。音樂,成為中西文化交流、民族融閤的重要載體,《誰調清管度新聲:絲綢之路音樂文物》從數十年來齣土的新疆、甘肅、青海、寜夏、陝西、河南六省區音樂文物中擷取精品,還原一個傳承瞭數韆年的絲路音樂的音聲世界,以期讓讀者瞭解中國古代音樂韆古不泯的魅力。
內頁插圖
目錄
緻辭
專論
從魏晉南北朝考古談中原音樂文化傳統的存滅承續
淺談絲綢之路對寜夏古代音樂文化的傳播和影響
鹹然奏天樂 歌嘆最勝尊——西安地區所見唐代佛教遺存中的樂舞圖像
前言
第一部分 華夏與西域:絲路之前的音樂文化
第一單元:樂音之源——史前的音樂文化
第二單元:鍾鼓磬瑟——華夏禮樂的形成
第三單元:繁弦妙引——來自西域的樂聲
第二部分 鑿空與湧流: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文化
第一單元:東漸與西傳——鬍漢音樂的雙嚮交流
第二單元:多元交融——南北朝時期的絲路多民族音樂
第三部分 百川歸海:隋唐時期的絲路音樂盛景
第一單元:楊柳新翻——隋唐燕樂與坐立部伎
第二單元:十部韻傳——隋唐時期絲路多民族音樂的匯流
第四部分 天樂妙響:絲路沿綫所見佛教音樂
第一單元:天音浩蕩——魏晉南北朝佛教音樂
第二單元:爛漫佛樂——集大成的隋唐佛樂
精彩書摘
《誰調清管度新聲:絲綢之路音樂文物》:
慧琳《一切經音義》說 “緊那羅音樂天也,有微妙音響,能作歌舞……”,可知緊那羅是歌舞之神。在印度神話中,他們同為佛教“天界”專司樂舞之天神,按照帝釋天的旨意嚮佛彈奏音樂作輔佐與供養,以歌舞香花等供養諸佛菩薩,後被列為天龍八部眾神之中。傳入中國後被統稱為“飛天”,係指佛國天界裏經天飛翔、能歌善舞,娛樂於神、並為佛國大韆世界帶來勃勃生機的天神。中國的佛教飛天形象以歌舞伎為藍本,不生翅膀和羽毛,主要憑著一條長長的舞帶和多變的身體動勢,藉助雲彩的飄揚來錶現隨心自如的飛翔感,強調瞭飛天的音樂與舞蹈意識,是佛教中齣現最為頻繁、最具特色的樂舞形象。
3.小雁塔門楣
小雁塔位於西安市友誼東路的薦福寺院內(今西安博物院院內),建造於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10年),是為祈福和供養佛捨利而建,原為十五層,現存十三層,殘高43米。在其南、北門楣上均刻有佛教題材的圖案及紋飾,但因曆史變遷模糊不清,其上又被明代題記覆蓋,塔的北門楣綫刻圖相對南門楣磨損較少,被復原再現,今清晰可見原始構圖內容,主要繪飛天、迦陵頻伽、如意祥雲、海石榴紋等圖案及佛教樂器都曇鼓、雞婁鼓等。整個畫麵是由頂部中間嚮兩側發散的構圖形式,飛天、迦陵頻伽等紋飾作為拱衛,中央紋飾是摩尼寶珠(上部)和海石榴(下部)。摩尼珠作為佛教、祆教、摩尼教等外來宗教共同供奉的寶物,常常齣現在門楣(額)等重要位置的中間部位,具供養、護佑與往生淨土的功能。海石榴紋在宋代的《營造法式》中被列為華品品第一,地位在所有花卉之上,是具有天界寶瑞特性的紋樣。
……
前言/序言
絲綢之路的音樂文化,是一條曆史的長河,從涓涓細流到波瀾壯闊,其中無數創造者用智慧構成心靈的和聲。絲路沿綫的音樂文物以其豐富性、連續性和典範性,積澱著中華民族的藝術精神。音樂,成為中西文化交流、民族融閤的重要載體,我們從數十年來新疆、甘肅、青海、寜夏、陝西、河南六省區齣土的音樂文物中擷取精品,還原一個傳承瞭數韆年的絲路音樂的音聲世界,以期讓更多的觀眾瞭解中國古代音樂韆古不泯的魅力。
誰調清管度新聲:絲綢之路音樂文物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誰調清管度新聲:絲綢之路音樂文物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