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自在 找到生活的好感觉

家的自在 找到生活的好感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本X-Knowledge 出版社 著,李晓蕾 译
图书标签:
  • 生活美学
  • 居家生活
  • 心灵成长
  • 幸福感
  • 慢生活
  • 情绪管理
  • 自我提升
  • 生活方式
  • 治愈
  • 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229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808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4
字数: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 普通装修业主、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及设计师、开发商
想要装修新屋从此开启新家的舒适生活吗?想让家人住得舒适、安心吗?还是想要改善居住环境,为家人打造更温馨舒适的居所?《家的自在 找到生活的好感觉》可以通通满足你的需求!《家的自在 找到生活的好感觉》跳脱一切装饰风格、样板间的束缚,专为满足不同家庭的居住需求而生!同时,这也是一本让人感到温馨、舒适的家居规划书,丰富的家庭实例图片更贴近你的家庭生活。配以案例解析、布局法则和装饰技巧等,随时让你成为打造优质居家生活的能手,让家成为休闲娱乐、乐享天伦的地方,让它更加温馨舒适!

内容简介

客厅、餐厅、厨房、卧室、洗漱间,这些凑在一起的房间组成了一个家。那么如何让这一个个的房间住起来更加方便、舒适又赏心悦目呢?《家的自在 找到生活的好感觉》为你提供zui优方案!
《家的自在 找到生活的好感觉》以18个家庭居所为例,结合丰富的配图和文字,介绍设计师如何以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居住需求为首要考虑因素,打造适合不同家庭、又满足每个家人需求的zui佳居所!结合居住者们的居住体验,此书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有zui舒适的房间布局法则,还有让家保持干净、利落的便捷收纳秘诀!此外针对居住者对不同空间场所的需求,本书对室内风格、装饰技巧、色彩搭配等也有详细的应对方案!
用《家的自在 找到生活的好感觉》中的方法打造你的居所,再也不用担心生活家务与休闲娱乐无法分离,合理的布局和收纳方法不仅让大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安静的修养身心,还可以乐享更多亲子时光,孩子们也能有更多学习和自由玩耍的空间!对新装修的或者想改善居住环境的业主们,《家的自在 找到生活的好感觉》都是你打造温馨居所的zui佳参考宝典!

作者简介

株式会社X-knowledge是日本知名建筑设计的出版社,出版涉及建筑、住宅、艺术等领域,拥有庞大的专业读者群体。

目录

04 PART 1
家人舒心、居住便捷的房间布局法则
06 案例 01
中庭也是一个房间 亲近自然的平房之家
松原知己/松原建筑设计工作室
12 案例02
像平房一样宽敞的家
杉下均+出口佳子/杉下均建筑工房
16 案例03
适合聚会的咖啡屋一样的家
中佐昭夫+田中知博/Naf Architect & Design
22 案例04
多人齐聚,面向庭院开放的大客厅
芦泽启治/芦泽启治建筑设计事务所
28 案例05
流淌着悠闲时光,与庭院融为一体的住宅
伊礼智/伊礼智设计工作室
32 案例06
大窗户里的绿意盎然,装饰品的无穷乐趣
河口佳介/河口佳介+K2-DESIGN
36 案例07
尽情摆设中意的家具
河口佳介/河口佳介+K2-DESIGN
42 来自手塚贵晴、手塚由比的“布局理论”
46 不同空间的便捷居住布局法则
66 比较的趣味 不同大小的布局图鉴
70 PART 2
无须特意收拾也干干净净的收纳术
72 来自建筑设计师的超便捷收纳术
与物品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
八岛正年+八岛夕子/八岛建筑设计事务所
78 青木律典的袖珍之家
青木律典/DESIGN LIFE设计室
82 案例01
隐藏的收纳,使窗外的风景成为主角
杉浦英一/杉浦英一建筑设计事务所
88 案例02
与墙壁相连、“看得到书”的9m收纳柜
富永哲史/富永哲史建筑设计室
92 案例03
集中收纳、减少家具,打造开放式的生活方式
森清敏+川村奈津子/MDS、番佑贵子/有限会社HATTA YUKIKO
96 案例04
白色收纳橱让家里更加明亮、干净
村田淳/村田淳建筑研究室
102 案例 05
墙面收纳多多的复式房
柏木学+柏木穗波/Kashiwagi Sui Associates
108 如何打造一个整洁的家
收纳的烦恼Q&A;
114 PART 3
风格室内装饰启示录
116 案例 01
杂货与旧家具让家的表情丰富起来
内海智行/Milligram Studio
122 案例 02
轻松自在 玩转艺术
井上洋介/井上洋介建筑研究所
126 案例 03
适合北欧家具的厨房中心之家
若松均/若松均建筑设计事务所
130 案例 04
品味光于色的融合,功能与美观兼收
浅利幸男/Love Architecture一级建筑事务所
不同空间的室内装饰技巧
134 客厅风格
138 餐厅风格
142 厨房风格
146 浴室设计
150 照明设计
152 墙壁色彩
156 玩转色彩的三大法则

精彩书摘

在松原家,各个房间将庭院围绕,是一栋带院平房。庭院“虽说是庭院,却更像是‘外面的房间’”。在这里,可以给孩子们支一个帐篷,供他们玩耍,也可以坐在檐廊仰望天空;在这里,你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真切感受近在身边的自然的魅力。
这块大约314平方米的土地,位于名古屋市郊外住宅地的西北角,日照通风很好。门前马路的另一侧是生产绿地和公园预留地,周围并没有什么高的建筑,在庭院中就可以随意拥有一整片天空。房屋围绕庭院展开,外侧的不同位置上开了一些小窗户。通过客厅角落的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如果打开靠近庭院那边的窗户,就能有效通风。
围绕庭院展开的建筑呈“コ”形,实际是开放的形态。从玄关到餐厅、厨房,都是一整片水泥地面,这个地面只有330毫米高,方便孩子们从室内跑到院子里去。从水泥地面的餐厅上去三个台阶,是一个铺着复合木地板的客厅。从餐厅、厨房、起居室和孩子的房间,到多功能室,都自然连为一体,但是由于地板的高度与使用的材料各不相同,各个场所又得到有效划分。
每个场所恰到好处的大小安排,给平房住宅带来一种安定感。庭院的面积只有40平方米,除草与保养都比较省事。从室内就可以看到在庭院中玩耍的孩子们,这一点非常让人安心。家人们的声音从庭院对面的房间里传出,在这里,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到生活的各种表情。
接近大地的生活悄悄地融入了你的身体和心情中。例如,孩子房间前面延伸的像檐廊一样的木板台,在每个场所,你都可以坐下来静下心享受生活。

前言/序言

说起如何打造舒适的房间布局,可以说一言道不尽。对于房间布局,多数情况下都被表达为“起居室、餐厅、厨房+ 单人间”。而实际上,房间布局会随着家族构成、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土地大小、周边环境的变化而不同。
手先生认为,影响房间布局的基本因素是“家族构成及其生活方式”。以生了孩子的30岁夫妇的家为例,假设夫妇两人寿命是80岁,也就是说他们在这个家里要生活50年。另一方面,孩子上大学之后就会离开家,在家里生活的时间不足20年也就是,在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的不足10年的时间里,此宅中需要有孩子的房间。因此,设计房间布局时最好以夫妇两人的生活为基础。
另外,没有必要按照孩子的人数来安排单独的房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一个宽敞的房间,在必要的时候做隔断即可。如果房屋面积不够的话,取消玄关和走廊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设计师手塚夫妇甚至正在着手把屋顶也设计为房间的一部分。
乍一看很大胆的房间布局方案,却得到了业主一家的一致好评:“在家里度过的时间真的很开心。”这些好评正是来自让大为惊喜的布局设计。人们难得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家,这个时候就应该打破既有观念,构思出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生活的布局方案。在这里,以手先生负责的几个案例为基础,向大家介绍五个房间布局法则,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家:心之归处,灵之栖所》 生活,是一场细水长流的旅程,而“家”,便是这场旅程中,最温暖、最坚实的港湾。它不仅仅是一栋承载物理空间的建筑,更是情感的羁绊、记忆的沉淀、精神的寄托。《家:心之归处,灵之栖所》并非要探讨那些浮于表面的居家装修技巧,或是流于俗套的生活指南,而是希望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家”的真正意义,以及如何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小天地里,寻觅到那份触动心灵深处,久违的好感觉。 这本书,将从“家”的多元维度出发,拂去日常生活的尘埃,去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却又至关重要的生活细节。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布置”家,而是教你如何“感知”家;不是一本告诉你“什么”是好的生活,而是引导你发现“属于你”的好生活。 第一章:家的形而上——它不只是墙壁和屋顶 家,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是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源自我们与生俱来的对安全、温暖和被爱的渴望。在本章中,我们将抛开对“家”的物质化认知,回归到情感的原点。我们会探讨,是什么让我们在某个地方,产生“这里是我的家”的强烈感受?是熟悉的气味?是某个角落的物件?还是与所爱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 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家庭环境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家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份认同和世界观。那些童年时期在家中留下的印记,无论深浅,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生活选择和情感模式。我们会借由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家庭描写,或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片段,来阐释“家”在精神层面所扮演的角色。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是能够让我们卸下伪装,坦然做自己的地方;是能够让我们在疲惫时得到慰藉,在迷茫时获得指引的精神支柱。 第二章:生活的光影——捕捉日常中的微小确幸 “生活的好感觉”,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它就隐藏在最平凡的日常之中,等待我们去发掘。本章将聚焦于那些容易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却能点亮心情的细微瞬间。 想象一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床榻上,唤醒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是新的一天的希望;或是傍晚时分,结束一天辛劳回到家中,闻到熟悉的饭菜香,那一刻的踏实与满足;又或者是,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天的趣事,空气中弥漫着温馨的笑声。这些,都是“家”赋予我们的,最真实、最动人的幸福感。 本书将引导读者审视自己的生活节奏,学会放慢脚步,去留意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美好。或许是烹饪一顿简单的晚餐,感受食材在手中变化的温度;或许是读一本心爱的书,沉浸在另一个世界;或许是静静地坐着,听着窗外的雨声,任思绪飘远。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构成我们生活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启发性的视角,帮助你重新认识并拥抱这些“微小确幸”,让它们成为你生活中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 第三章:共筑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化学反应 家,不仅仅是属于个人的私密空间,更是与家人、伴侣、朋友共同生活的场域。在这个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家的灵魂。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在一个共享的空间里,创造更和谐、更温馨的人际关系。 我们会讨论,有效的沟通是如何成为家庭和谐的基石。那些坦诚的交流,适时的倾听,以及对彼此感受的尊重,都能让家成为一个充满理解和支持的环境。同时,我们也将触及到“个人空间”与“共同空间”之间的平衡。如何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既能满足每个人的独立需求,又能促进彼此的亲近感?这需要智慧,更需要爱。 书中将穿插一些关于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建立共同回忆的讨论。那些一起旅行的足迹,一起庆祝的节日,一起克服的困难,都将成为凝聚家庭力量的纽带。我们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家中营造仪式感的建议,让平凡的日子也闪耀着特别的光芒。毕竟,家,是爱的孵化器,是情感的交流站,是共同成长的乐园。 第四章:灵魂的栖息地——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焦虑、迷茫,内心难以获得真正的宁静。《家:心之归处,灵之栖所》相信,家,是疗愈心灵的最好场所。本章将引导读者,如何将家打造成一个能够滋养灵魂、恢复活力的“避风港”。 我们将探讨,环境对心情的影响。一个整洁、有序、充满自然元素的家,能够有效地舒缓我们的神经,减轻压力。但这并非意味着要追求极简或完美,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让自己感到舒适和放松的居住方式。从布置一个角落,到摆放一盆绿植,再到选择柔和的灯光,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能为内心带来一份宁静。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关注“内在的家”。当我们能够处理好内心的情绪,接纳真实的自我, quel que soit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我们都能在内心找到一片宁静之地。书中将包含一些关于冥想、正念练习的建议,以及如何通过与自然的连接,来重拾内心的力量。家,不仅是身体的住所,更是心灵的栖息地,是我们得以沉淀、反思、重拾力量的场所。 第五章:家的温度与传承——让爱在空间里流淌 家,是爱的载体,更是情感与价值观的传承之地。本章将带领读者思考,如何让家充满“温度”,并将这份爱与美好的记忆,传递给下一代。 “家的温度”,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温暖,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关怀和连接。这体现在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扶持,每一次温暖的拥抱,每一次由衷的赞美。我们会探讨,如何通过日常的点滴,去塑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被珍视和被爱。 同时,我们也将触及“家的传承”。这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传递,更是关于家庭的故事、家族的智慧、以及代代相传的价值观。那些祖辈留下的物件,口口相传的故事,以及家庭成员共同经历的岁月,都构成了家的独特记忆。本书将鼓励读者去发现和记录这些属于自己家庭的“宝藏”,让家的根基更加稳固,让爱的力量得以绵延。 《家:心之归处,灵之栖所》是一场关于“家”的深度对话。它邀请你暂时放下外界的喧嚣,回首审视那个承载你生活痕迹的地方。在这里,你不需要追求浮华的表象,只需要用心去感受,去聆听,去发现。相信通过这本书的陪伴,你定能重新点亮对“家”的认知,并在那个属于你的温暖空间里,寻觅到那份久违的、触动心灵深处的生活好感觉。它将带领你明白,真正的“自在”,不是逃离,而是懂得如何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安顿好身心,找到生活的初心与方向,让每一次呼吸,都充满着踏实与欣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觉得这本书与众不同,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制造“金句”或者“爆款”式的金言,而是娓娓道来,让那些道理自然而然地融入读者心中。书中关于“告别社交媒体的喧嚣”的部分,尤其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曾经也沉迷于社交媒体,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求认同和关注,却发现这让我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作者坦诚地分享了她如何逐渐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转而投入到阅读、写作、或者只是简单的发呆,结果却发现了更广阔的内心世界。

评分

我最近偶然翻阅到一本名为《家的自在 找到生活的好感觉》的书,当时只是被这个名字吸引,觉得它充满了温暖和治愈的气息,像是藏着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读完之后,我必须承认,这本书比我预期的还要触动人心。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说教,也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堆砌,更多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像是一位老朋友在与你娓娓道来,分享她对生活最真挚的体悟。 书中的很多章节,我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比如,关于“整理”的部分,我一直以为整理只是把东西摆放整齐,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整理是心灵的整理。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腾挪,更是将那些不再需要、不再喜爱、甚至带来负面情绪的物品一一告别,为新的可能性腾出空间。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讲述了她如何从堆积如山的书籍、永远穿不上的旧衣服,到逐渐清理出内心真正渴望的平静。我读到她描述在清理完一个旧抽屉后,那种久违的轻松感,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那种释然,我太能体会了。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富有感染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它就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过我疲惫的心灵,带来滋养和洗涤。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探讨,作者并没有回避负面情绪,而是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引导我们去理解、去接纳,而不是压抑。她讲述了自己如何通过冥想、写作等方式,与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和解,最终找到内心的平静。这种真实的力量,让我觉得她就像是身边一位非常理解你的朋友。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在于,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感受。作者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她如何从一个焦虑、迷茫的人,蜕变成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珍惜当下的人。我尤其喜欢她对“感恩”的阐述,她认为感恩不仅仅是感谢别人,更是感谢生活给予的一切,包括那些看起来不那么美好的经历,因为它们都是让我们成长的一部分。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她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感悟,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接纳不完美”的章节。我们总是渴望成为那个“完美”的自己,但现实往往是充满瑕疵和意外的。这本书教会我,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生活的不完美,才是通往真正自在的关键。作者分享了她曾经因为一次失败而陷入低谷,但最终如何从中学习,并重新找回自信的过程。这种真实而有力量的叙述,让我感到无比慰藉,仿佛也在告诉我,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和修正。

评分

我会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名字中“自在”二字。在现代社会,我们被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似乎很难真正做到“自在”。这本书则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种在规则之外,找到属于自己呼吸空间的可能性。作者分享了她如何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在生活中拒绝不必要的社交,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这种追求内在自由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评分

《家的自在 找到生活的好感觉》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的“慢下来”的生活哲学。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都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向前,匆忙赶路,却忘记了欣赏沿途的风景。作者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每一个当下,去体会生活带来的细微之处。她描述了如何在一个雨天,放下手边的工作,静静地坐在窗边,听雨声滴落,感受雨水洗涤后的清新空气。那一刻,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和放松。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愉悦,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重塑。它让我明白,生活的好感觉,并不需要多么宏大的背景,也不需要多么耀眼的成就,它就藏在每一个微小的瞬间,藏在我们对生活最真诚的凝视中。我合上书本,内心充满了平和与力量,感觉自己仿佛也找到了那把通往“家的自在”的钥匙,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实践,去体验,去拥抱属于自己的生活好感觉。

评分

《家的自在 找到生活的好感觉》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定义。我一直以为家只是一个居住的场所,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家更是心灵的港湾,是让我们卸下所有伪装,回归真实自我的地方。作者分享了她如何将自己的小空间打造成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自在角落”,通过细致的布置,让每一个物件都承载着情感和记忆。读到这里,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居住空间,是否也能够传递出同样的能量。

评分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日常”的解读。我们常常追求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认为只有完成伟大的成就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却忽略了那些平凡微小的瞬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幸福往往就隐藏在这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里。从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到一杯热茶的温度,再到与家人闲聊的片刻,这些看似琐碎的点滴,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基石。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如何在一个普通的下午,发现一朵不知何时悄然绽放的小花,那种因为“看见”而产生的喜悦,让我反思自己是否也常常因为忙碌而错过了生活中的美。

评分

图书很新,塑料封装,赶上优惠,非常实惠,每年618必买一些比较好的图书,就当为了知识投资。现在的人越来越多不看书了,玩电脑多了,阅读就少了。我要重新阅读起来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

评分

还行

评分

好书,打折后入的,学习一下

评分

还是蛮不错的一本书,值得看看。

评分

很好,不错,推荐购买。

评分

准备明年装修,先做功课,京东自营还是挺放心的

评分

比较简单,里面的风格比较喜欢,不错的书

评分

准备明年装修,先做功课,京东自营还是挺放心的

评分

挺好的,开卷有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