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圖說中國傳統節日》首先是編給全球華人閱讀欣賞的,因此在序言、目錄和節日簡介方麵我們均采取中英文對照方式;
《圖說中國傳統節日》為集中展現中國傳統節日豐富的內涵,特輯錄由國傢文化部頒布的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的七個中國傳統節日:
為瞭便於廣大讀者形象、深入體味中國傳統節日的發展演變及文化內涵,我們采取以圖為主、以文為輔的圖說形式。比起已齣版的同類書,無論是在讀者的擴展麵、閱讀的興趣化、理解的形象化等方麵都有所探討與創新;
《圖說中國傳統節日》特邀中國民俗研究學會副理事長宋兆麟先生作為《圖說中國傳統節日》的主編,其中珍貴的圖片文獻不但豐富多樣,而且有許多都是一次齣版麵世。
內頁插圖
目錄
春節Spring Festival
忙年Preparation for Spring Festival
迎年Eve of Spring Festival
拜年Happy New Year
驅疫Driveout Plague
娛樂Entertainments
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
來曆Source
太一神Heaven God
燈火Lantern
元宵Sweet Dumplings
大儺Ddveout Ghost
送燈Lantern Gift
娛樂Entertainments
清明節Pure Brightness Festival
寒食Cold Food
祭祖Worship at Ancestral Graves
清明飲食Food for Pure Brightness
踏青Outing
插柳戴柳Insert and Wear Willow Brancheo
蠶花會Offer Sacnfices to Silkworm God
遊戲Games
七夕節Double Seventh Festival
牛郎織女Herd-boy and Weaving-girl
乞巧Cleverness-begging
種生Pray for Pmgnancy
飲食娛樂Food and Entertainments
中鞦節Mid-autumn Festival
祭月Offer Sacrifices to MoonGod
拜月Pay Homage to MoonGod
其他活動Other Activities
月餅Moon Cake
兔爺Rabbit God
土地神Ocal God of Land
送瓜Melon Gift
遊戲Games
重陽節Double Ninth Festival
登高Climbing
插茱萸Inserting Comel
賞菊Watch Chrysanthemum
祭海神OfferSacdficestoSeaGod
吃重陽糕Eat Glutinous Rice Cake
飲菊花酒Drink Chrysanthemum Wine
娛樂活動 Entertainments
參考書目 References
後記 Afterword
前言/序言
當前,我國正在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程,即對中國傳統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有效的保護,如頒布中國非物質文化保護法、設立中國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國傢、省市和縣市三級)、建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製度等。對上述文化進行田野調查,以文本、錄像和搜集實物等手段,進行有效的保存和保護,並且進行科學的開發和利用,讓民族民間文化在創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齣光和熱。這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舉措,必將在中華民族的復興中産生深遠的影響。
要想保護好我國的民族民間文化,首先必須瞭解、掌握我國的民族民間文化。就以我國歲時節慶來說,它無疑是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既有一定的文化空間、場所,又有許多口頭文學、節慶儀式、飲食、娛樂,幾乎涉及中國民間文化的方方麵麵。盡管過去齣版過一些相關方麵的書籍,但是比較零散,還需要進行田野調查。在一些方麵我們做得還不夠,研究得還不夠深入,宣傳得還不夠廣泛。當然,進行田野調查不是從零開始,必須掌握前人已經做過的工作,在文化積纍的基礎上開展科學調查。
《圖說中國傳統節日》運用比較生動的語言和大量的文物圖像,亦文亦圖,集中描述瞭中國傳統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鞦節和重陽節的活動。節日從何而來?在曆史上經曆瞭哪些變化?各種節日有什麼儀式和內容?它們的發展走嚮又如何?本書的作者都用史實和文獻資料迴答瞭這些問題。
本書文圖結閤,通俗易懂,符閤當今讀圖時代廣大讀者的要求,是一本中國傳統節日的實用讀本。同時,也是一本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者提供重要參考的節日文化書籍。
穿越時光的煙火,品味古韻今風——《圖說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一個擁有五韆年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其文化的根脈深深地紮在節日的土壤裏。每一個節日,都是一首凝固的詩,一幅流動的畫,一段鮮活的曆史。它們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訴說著先人的智慧與情感,也凝聚著我們當下的生活與期盼。《圖說中國傳統節日》正是這樣一本帶您穿越時光,深入體味中華傳統節日精髓的典籍。它並非僅僅羅列節日的名稱與日期,而是以一種身臨其境的視覺與文字結閤的方式,為您徐徐展開一幅幅生動的節日畫捲,讓您在欣賞精美插畫的同時,觸碰到節日的靈魂。 一、 節日的起源與演變:追溯曆史的脈絡 本書並非枯燥地陳述曆史事實,而是通過詳實考據與生動解讀,帶您探尋每一個傳統節日的源起。您將瞭解到,許多節日的習俗並非憑空産生,而是與古代的農耕文明、天文曆法、神話傳說、宗教信仰乃至曆史事件緊密相連。 春節(農曆新年): 這個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其核心意義在於辭舊迎新、祈福納祥。您將看到,從古代的“歲首”祭祀,到“臘八”的粥,再到“小年”的掃塵,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本書將深入淺齣地解析“春節”名稱的由來,以及它如何從一個單純的季節性慶典,演變成凝聚傢庭情感、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從古人祭拜天地、祈求豐年的儀式,到年夜飯上傢傢戶戶圍爐而坐的溫馨場景,再到爆竹聲聲辭舊歲的熱鬧氛圍,每一個細節都將被生動地描繪齣來。您會發現,貼春聯、放鞭炮、舞龍舞獅、拜年等習俗,都承載著驅邪避災、祈求吉祥的寓意,是對生命力旺盛、生活美滿的追求。 元宵節: 作為春節的延續,元宵節以其獨特的“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而著稱。本書將追溯花燈的起源,可能與古代的火祭、祈福活動有關;探討燈謎的文化內涵,它既是娛樂,也是智慧的較量;解析“元宵”的來曆,可能與祭祀活動或當時的食物有關。您將看到,元宵節的浪漫色彩,不僅體現在“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詩意場景,更在於其開放與包容的精神,男女老少皆可參與,共同慶賀。 清明節: 這個既承載著思念,又飽含著生機的節日,其核心在於“祭掃”與“踏青”。本書將深入挖掘清明的起源,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與春耕生産息息相關,又融入瞭對祖先的追思。您將瞭解到,古人如何通過掃墓、祭拜等儀式錶達對先人的敬意,同時,踏青、放風箏等活動則展現瞭春天到來的勃勃生機和人們對生命的熱愛。 端午節: 這個充滿愛國情懷與民俗風情的節日,最廣為人知的便是紀念屈原。本書將為您講述屈原的故事,以及“包粽子、賽龍舟”等習俗的由來。您將看到,粽子從最初的祭祀品,演變成如今人人喜愛的美食,而龍舟競渡則不僅僅是一項競技活動,更象徵著團結拼搏、奮勇爭先的精神。 中鞦節: 這個象徵著團圓與思念的節日,其核心在於“賞月、吃月餅”。本書將探討月亮的文化意涵,古人如何將月亮視為傢庭團聚的象徵,以及“嫦娥奔月”等神話傳說如何為節日增添浪漫色彩。您將品味到,月餅從最初的祭月之物,演變成如今傳遞思念、錶達祝福的佳品,而中鞦節的靜謐美好,恰恰契閤瞭中國人“但願人長久,韆裏共嬋娟”的深遠情感。 重陽節: 這個以登高、賞菊、飲酒、賞楓等為主要習俗的節日,其核心在於“敬老”與“養生”。本書將解析“重陽”的由來,以及古人為何在這一天登高避災、祈求長壽。您將瞭解到,賞菊、飲菊花酒等習俗,都與古人對健康的追求和對生命的珍視有關,而如今,重陽節更成為弘揚孝道、關愛老人的重要日子。 二、 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圖文並茂的視覺盛宴 《圖說中國傳統節日》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便是其豐富的插畫內容。這些插畫並非簡單的點綴,而是經過精心設計,力求真實還原節日場景,展現傳統文化的韻味。 精美的手繪插圖: 書中收錄瞭大量精美的手繪插圖,風格多樣,或細膩寫實,勾勒齣古代節日慶典的恢弘場麵;或寫意傳神,捕捉到人物情感的細微之處。每一幅插圖都如同穿越時空的窗口,讓讀者仿佛置身於節日之中,感受當時的氛圍。您將看到,春節時,傢傢戶戶門前貼上紅彤彤的春聯,孩子們手提燈籠,大人忙碌著準備年夜飯;元宵節時,彩燈高掛,人們在燈海中穿梭,臉上洋溢著喜悅;端午節時,江麵上龍舟競渡,鼓聲震天,岸邊人聲鼎沸…… 古代繪畫與現代藝術的融閤: 本書在插畫風格上,巧妙地將古代繪畫的韻味與現代藝術的錶現手法相結閤。例如,在描繪古代祭祀場景時,可能會藉鑒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構圖,營造齣莊重肅穆的氛圍;在描繪節日市集時,則可能運用更具色彩感和動態感的現代插畫技巧,展現齣熱鬧非凡的場麵。這種融閤,既保證瞭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視覺的衝擊力。 細緻入微的場景還原: 插畫不僅僅是人物和景物的簡單堆砌,而是對節日習俗的細緻入微的還原。例如,在描繪春節的年夜飯時,餐桌上擺滿瞭琳琅滿目的菜肴,每個人物都有著生動的錶情,傳遞齣傢庭團聚的溫馨;在描繪中鞦賞月時,圓月高懸,一傢人圍坐在庭院中,輕聲交談,月光灑下,意境悠遠。這些細節的描繪,讓讀者對節日習俗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 民俗用品的生動展現: 書中還通過插畫,展現瞭與傳統節日相關的各種民俗用品,例如,春節的年畫、剪紙、燈籠,元宵節的花燈、燈謎,端午節的粽子、香囊,中鞦節的月餅、燈籠,重陽節的菊花、茱萸等。這些器物的描繪,不僅具有觀賞性,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讓讀者對這些物品的功能、寓意有更深入的瞭解。 三、 節日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寄托:觸摸民族的靈魂 《圖說中國傳統節日》不僅僅是一本圖冊,它更是一本關於中國文化、中國情感的書。通過對節日習俗的解讀,本書深入挖掘瞭每個節日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寄托。 傢庭團聚的意義: 無論是春節的“迴傢過年”,還是中鞦節的“團圓”,都深刻體現瞭中國人對傢庭的重視。本書將通過生動的描寫和插畫,展現傢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讓讀者感受到親情的可貴。 祈福納祥的願望: 許多節日都帶有祈求平安、健康、豐收的願望。本書將解讀這些習俗背後的宗教、民俗觀念,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例如,春節的拜年、貼春聯,都是為瞭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清明節的祭掃,既是對先人的緬懷,也包含著祈求祖先庇佑的願望。 愛國情懷與民族精神: 端午節紀念屈原,更是中華民族愛國情懷的象徵。本書將深入解讀屈原的故事,以及龍舟競渡所代錶的民族精神。 對自然的敬畏與和諧: 許多節日與農耕時節、天象變化相關,體現瞭中國人對自然的敬畏與和諧相處的理念。例如,清明節與春耕,中鞦節與月亮,都體現瞭這種關係。 智慧與樂趣的傳承: 許多節日也充滿瞭智慧與樂趣,例如元宵節的燈謎,既考驗智力,又增添瞭節日的趣味性。本書將通過生動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傳統節日的魅力。 四、 現代傳承與發展:讓古韻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圖說中國傳統節日》並非僅僅停留在對曆史的迴顧,它也關注著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與傳承。 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本書會探討如何在現代生活中,依然保留和傳承傳統節日的精髓。例如,在現代都市中,如何營造春節的年味?如何在中鞦節感受到團圓的氣氛? 節日的創新與融閤: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傳統節日也齣現瞭一些新的慶祝方式和融閤現象。本書會對此進行客觀的呈現和解讀,展現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生命力。 文化自信的體現: 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瞭解和傳承傳統節日,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本書希望通過其內容,讓讀者更加熱愛和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 結語: 《圖說中國傳統節日》是一本凝聚心血、圖文並茂的文化盛宴。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節日的書,更是一扇瞭解中國曆史、文化、情感的窗口。翻開它,您將跟隨作者的筆觸和畫師的妙筆,穿越時空的界限,親身感受每一個節日的熱鬧、溫情與深邃。無論您是初次接觸中國傳統節日,還是希望更深入地瞭解,本書都將是您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它將帶您品味古韻,感受今風,讓您在流光溢彩的節日圖景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歸屬和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