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融媒體·新視聽研究叢書 融閤與重構:中國廣電媒體發展新道路》通過對中國主要省級廣電媒體的深入調研,在從“全媒體”到“融媒體”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中,對廣電融媒體“何以相融”的創新發展實踐,與“何以難融”背後的機製體製瓶頸和掣肘進行實證研究,梳理瞭在視聽新媒體技術環境下,中國廣電媒體如何通過體製改革、組織架構重構、技術迭代和內容業務創新,打造新環境下具有傳播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視聽媒體轉型的場景與動力
第一章 渠道突圍與機構再造:廣電融媒體傳播平颱
第一節 廣電融媒體平颱的曆史演進與現狀特徵
一、廣電融媒體平颱建設的曆史階段性發展
二、廣電融媒體平颱發展特徵
第二節 從經驗到模式:廣電融媒體平颱發展案例分析
一、芒果經驗:芒果TV再造湖南衛視
二、上海經驗:多平颱生態化發展
三、央視經驗:國傢電視颱的融閤與創新
第三節 睏境與突圍:廣電融媒體平颱發展的關鍵掣肘
一、體製機製改革是融媒體發展的基礎
二、從平颱建設到人的融閤是關鍵
三、轉型開放升級是趨勢
第二章 本領恐慌與話語權重塑:廣電融媒體新聞資訊傳播
第一節 誰是主流?廣電融媒體新聞資訊傳播能力發展現狀
一、突發應急事件情境下的資訊融媒體傳播能力考驗
二、頂層戰略設計下的在地化實踐:來自省級衛視的案例經驗
第二節 從“相加”到“相融”:新聞資訊融媒體傳播特徵及難點
一、融媒體新聞資訊內容特徵
二、融媒體新聞資訊傳播主體特徵
三、融閤的製度設計與難點
第三章 泛娛樂化與逆生長:廣電融媒體綜藝娛樂內容傳播
第一節 渠道泛在與路徑耦閤:融媒體轉型中綜藝娛樂內容傳播方式變革
一、傳播渠道泛在化,融媒體傳播成新常態
二、與商業視頻網站的內容競閤
三、傳播路徑、營銷模式急劇變化
第二節 “不負青春不負卿”:融媒體轉型中綜藝娛樂內容本體變革
一、年輕化、網絡化成為明顯趨勢
二、類型、題材注重話題性和多元傳播的可能性
三、颱網互動特徵明顯
第三節 開放性製播分離:融媒體轉型中綜藝娛樂內容生産方式變革
一、新媒體渠道和技術元素為內容生産帶來創新和變革
二、內容生産團隊嚮新媒體轉型
三、開放性的製播分離成大勢所趨
四、融媒體綜藝娛樂傳播案例分析
第四章 價值增益與品牌鍛造:廣電融媒體營銷傳播
第一節 融媒體營銷變現的主要途徑
一、廣告:從硬廣投放,到“一攬子”整閤營銷
二、版權分銷:多平颱分發實現價值增益
三、用戶付費:後嚮收費到前嚮收費的轉變
四、增值業務:羊毛齣在豬身上
五、IP衍生:打通産業鏈條的任督二脈
第二節 融媒體營銷變現的主要特徵
一、紅海精耕細作,藍海多點開花
二、明晰用戶畫像,營銷更加精準
三、版權增值“全球化”,服務增值“區域化”
四、機製尚未理順,內容與經營脫節
第三節 融媒體營銷推廣
一、對重點項目的宣傳推廣
二、對平颱的品牌塑造
結語:這一代廣電人的麵孔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際新聞傳播全英文碩士項目主任:清華大學一麻省理工學院聯閤培養博士,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科技傳播學會副秘書長,中央人民廣播電颱“中國之聲”新聞評論員,第六屆全國廣播影視“十佳百優”理論人纔。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傢和省部級網絡視聽發展、廣電融媒體轉型和網絡輿論傳播研究課題。
曾任鳳凰衛視《冷暖人生》《鳳凰大視野》欄目策劃、編導、記者。由其擔任策劃與撰稿的鳳凰衛視電視專題紀錄片《冷暖人生》(Life's Mix Fortunes)在第45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上榮獲電視紀錄片類“藝術與人文貢獻銀雨果奬”,這是近年來中國電視紀錄片在海外獲得的榮譽之一。由其擔任執行總編導的大型曆史人文紀錄片《走進和田》獲得2015年“五個一工程奬”,已分彆在中央電視颱綜閤頻道、電影頻道、鳳凰衛視、北京衛視等電視颱播齣。
在國內外SSCI、AHCI、CSSCI核心學術期刊發錶中英文論文數十篇,主要研究方嚮包括:視聽新媒體傳播、視覺傳播等。譯著《群體性孤獨》(Alone Together)獲得2014年度文津圖書奬。
《融閤與重構:中國廣電媒體發展新道路》——探尋轉型時代的廣電脈絡與未來圖景 在中國廣電媒體邁嚮深度融閤與創新發展的曆史節點,一部名為《融閤與重構:中國廣電媒體發展新道路》的學術專著應運而生。本書深刻洞察當前中國廣電行業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嚴謹的學術視角,剖析瞭廣電媒體如何在新媒體浪潮的衝擊下,經曆一場深刻的“融閤與重構”,並為探索中國廣電媒體發展的新道路提供瞭係統性的思考與實踐指引。 本書的誕生,恰逢中國廣電媒體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媒體的傳播格局被徹底打破,內容生産、傳播渠道、用戶互動等各個環節都發生瞭顛覆性的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廣電媒體作為國傢意識形態的重要傳播陣地,其生存與發展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然而,壓力也往往伴隨著機遇。融閤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如何在堅持主流價值觀的前提下,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模式,實現內容的創新、渠道的拓展、用戶關係的重塑,是擺在中國廣電媒體麵前的重大課題。 《融閤與重構》一書,正是聚焦於這一核心議題,展開瞭一場全麵而深入的學術探索。本書的研究主體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緊密結閤中國廣電媒體的實際發展進程,對近年來湧現齣的各種融閤模式、創新實踐進行瞭細緻的梳理與分析。它不僅僅是對“融媒體”這一概念的簡單解讀,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瞭“融閤”背後的內在邏輯和實現路徑,以及“重構”過程中所涉及的組織變革、技術升級、人纔培養、內容策略等多元維度。 一、 時代背景與理論溯源:審視廣電媒體的戰略轉型 本書的開篇,首先為讀者構建瞭一個清晰的時代背景。它詳細梳理瞭全球新媒體發展的大趨勢,以及這些趨勢如何深刻影響瞭中國廣電媒體的生態。從數字化、移動化到智能化,技術的每一次迭代都為媒體傳播帶來瞭新的可能性,同時也對傳統媒體提齣瞭嚴峻的挑戰。在這一宏觀背景下,中國廣電媒體的轉型並非是被動的應對,而是主動的戰略選擇。 理論上,本書藉鑒瞭媒介融閤、議程設置、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滿足與用途理論)、框架理論等多種傳播學理論,為理解廣電媒體的融閤與重構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它並非簡單套用現有理論,而是將這些理論與中國廣電媒體的特殊語境相結閤,提煉齣具有中國特色的媒介融閤發展範式。例如,在探討內容融閤時,本書不僅僅關注信息的疊加,更深入分析瞭不同媒介形態在信息傳播中的優勢互補,以及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內容的二次開發與多元呈現,以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 二、 融閤實踐的深度透視:從內容到渠道的全麵革新 本書的核心章節,是對中國廣電媒體融閤實踐進行的細緻描摹與深入剖析。作者們深入一綫,走訪瞭眾多地方廣電機構和中央媒體的融閤創新項目,收集瞭大量一手資料。 在內容融閤方麵,本書重點探討瞭如何打破內容生産的壁壘,實現“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發布”。這包括: 內容IP化開發: 探討瞭如何將優質的電視節目、紀錄片等轉化為具有長尾效應的內容IP,並通過電影、電視劇、動漫、遊戲、短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延伸開發,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用戶導嚮的內容生産: 分析瞭傳統廣電媒體如何從“內容生産者”嚮“內容服務者”轉變,如何通過用戶數據分析,瞭解用戶偏好,從而生産更具吸引力、更符閤時代潮流的內容。 跨平颱內容敘事: 研究瞭如何運用短視頻、直播、互動H5等新媒體手段,以更加生動、直觀、互動的方式講述故事,增強用戶黏性。例如,一些地方衛視的節目,已經成功地將電視端的內容製作成短視頻在抖音、快手等平颱傳播,並取得瞭良好的傳播效果。 在渠道融閤方麵,本書強調瞭“渠道為王”在新媒體時代的演變。 構建全媒體傳播矩陣: 分析瞭廣電媒體如何從單一的電視頻道,拓展到PC端、移動端APP、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平颱、IPTV、OTT等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傳播網絡。 打通數據壁壘,實現精準傳播: 探討瞭如何通過建立統一的用戶數據庫,打通不同渠道的用戶數據,實現對用戶畫像的精準描繪,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精準的內容推薦與廣告投放。 與新興平颱的閤作與博弈: 研究瞭廣電媒體如何與互聯網平颱展開閤作,如內容分發、聯閤推廣等,同時也分析瞭在閤作中可能麵臨的挑戰,以及如何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三、 重構的內在邏輯與關鍵要素:組織、技術與人纔的協同 “重構”不僅是形式上的改變,更是內在機製的重塑。本書深刻揭示瞭廣電媒體重構過程中幾個關鍵的要素: 組織架構的再造: 探討瞭如何打破原有的部門壁壘,建立更加扁平化、項目化的組織架構,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融閤發展需要打破“條塊分割”,建立能夠快速響應、協同作戰的團隊。 技術賦能與平颱建設: 強調瞭技術在融閤發展中的核心驅動作用。本書詳細分析瞭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5G等前沿技術如何賦能內容生産、傳播、運營等各個環節。同時,也探討瞭建設統一的技術平颱,為融閤發展提供支撐的重要性。 人纔隊伍的建設與培養: 指齣人纔是融閤發展最核心的資源。本書關注如何吸引、培養和留住既懂傳統媒體業務,又熟悉新媒體傳播規律的復閤型人纔。這包括跨界人纔的引進,以及對現有員工的技能再培訓。 商業模式的創新: 融閤發展必然伴隨著商業模式的轉型。本書探討瞭從廣告收入為主的單一模式,嚮內容付費、直播電商、付費社群、IP授權、文創産品等多元化商業模式的探索,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 挑戰與前景:中國廣電媒體的未來之路 任何偉大的轉型都伴隨著挑戰。《融閤與重構》一書並未迴避廣電媒體在融閤過程中遇到的睏難與障礙。 體製機製的束縛: 傳統體製下的廣電媒體,在決策效率、資源配置、用人機製等方麵可能麵臨一些挑戰,需要進一步的改革。 內容創新與版權保護: 在內容生産過剩的時代,如何生産齣真正優質、具有社會價值的內容,並有效保護知識産權,是廣電媒體需要長期思考的問題。 用戶習慣的改變與競爭加劇: 用戶注意力被大量分散,信息獲取習慣也在不斷變化,廣電媒體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新贏得用戶。 技術更新迭代的壓力: 新技術的齣現速度越來越快,廣電媒體需要持續投入,纔能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 盡管存在挑戰,本書依然對中國廣電媒體的發展前景錶達瞭審慎的樂觀。作者們認為,憑藉其在意識形態引導、國傢政策支持、優質內容資源、品牌公信力等方麵的獨特優勢,廣電媒體在融閤發展中依然擁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空間。關鍵在於能否真正實現“融閤”與“重構”,構建起一個適應新時代傳播規律的現代媒體體係。 本書價值與啓示 《融閤與重構:中國廣電媒體發展新道路》一書,為學界、業界以及對中國媒體發展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瞭一個全麵、深入的視角。它不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本實踐指南,為廣電媒體的從業者提供瞭寶貴的經驗藉鑒與理論支持。 對學術界而言, 本書是對當前媒介融閤理論在中國實踐中的一次重要梳理與深化,為媒介融閤研究提供瞭新的案例和理論視角。 對廣電媒體從業者而言, 本書係統性地分析瞭轉型路徑,指齣瞭關鍵環節,有助於他們理解當前麵臨的挑戰,並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對政策製定者而言, 本書的研究成果可以為製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引導廣電媒體健康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融閤與重構:中國廣電媒體發展新道路》是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它深刻地記錄瞭中國廣電媒體在轉型浪潮中的探索與實踐,並為指引未來的發展方嚮提供瞭寶貴的智慧。本書的齣版,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中國廣電媒體的當下,更能幫助我們洞察其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