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嚮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圖書
一本熱銷十年的少兒科普書
從身邊物品的由來認識科學
★ 榮獲加拿大諾瑪弗萊剋圖書奬(少年非虛構類)
★ 入選美國全國自然科學教師協會(NSTA)推薦書目
★ 榮獲英國學校圖書館協會(SLA)知識圖書奬
★ 榮獲中國齣版工作者協會引進版社科類優秀圖書奬
自2006年齣版以來纍計印刷 20次!
2017年全新改版!硬殼精裝,全新翻譯,開本更大,紙張更優!
你知道嗎?
生産CD的原料是從沙子裏提取的;肥皂是用脂肪做的;
從樹上采來的乳膠可以製成口香糖;粉筆源自微小的海洋生物……
你使用的每一樣東西都源自大自然!那麼——
它們是怎麼來的?
這本書將帶領我們探索69種常見物品從大自然中轉變而來的過程。
每一頁都采用分步圖解的方式,將復雜的工業生産流程簡化為孩子容易理解的科普語言。化繁為簡,直觀生動,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
在插畫圖解中,科普與創意交匯,啓發孩子觀察和思考。
這本活潑有趣的科技啓濛讀物,展現瞭一幅現代製造業的迷人畫麵,啓發性地迴答瞭那些孩子們常常問到、而大人們卻往往忽略瞭的有意思的問題。印製精美,便於收藏。
想成為瞭不起的科學傢或工程師嗎?快用這本書把自己武裝起來吧!
作者的話 .............................................. 8
娛樂與遊戲................................10
棒球 .................................................... 12
激光唱片 ............................................ 14
玩具娃娃 ............................................ 16
橄欖球 ................................................ 18
吉他 .................................................... 20
彈珠 .................................................... 22
霓虹燈 ................................................ 24
塑料恐龍 ............................................ 26
瓶子裏的船 ........................................ 28
足球 .................................................... 30
衝浪闆 ................................................ 32
泰迪熊 ................................................ 34
哨子 .................................................... 36
屋裏屋外....................................38
鋁箔 .................................................... 40
書 ........................................................ 42
貓砂 .................................................... 44
蠟筆 .................................................... 46
餐具 .................................................... 48
牙綫 .................................................... 50
寵物乾糧 ............................................ 52
橡皮擦 ................................................ 54
火柴 .................................................... 56
鏡子 .................................................... 58
鉛筆 .................................................... 60
保鮮膜 ................................................ 62
陶瓷 .................................................... 64
肥皂 .................................................... 66
創可貼 ..........................................68
牙膏 .................................... 70
蠟燭 ......................... 72
金屬絲 ............74
吃的喝的....................................76
麵包 .................................................... 78
麥片 .................................................... 80
奶酪 .................................................... 82
巧剋力 ................................................ 84
可樂 .................................................... 86
簽語餅 ................................................ 88
冰激淩 ................................................ 90
豆豆軟糖 ............................................ 92
番茄醬 ................................................ 94
甘草棒 ................................................ 96
牛奶 .................................................... 98
意大利麵 ..........................................100
花生醬 ..............................................102
薯片 ..................................................104
鹽 ......................................................106
自來水 ..............................................108
袋泡茶 ..............................................110
酸奶 ..................................................112
口香糖 ..............................................114
服裝和紡織原料......................116
牛仔褲 ..............................................118
棉紗 ..................................................120
聚酯縴維 ..........................................122
人造絲 ..............................................124
跑鞋 ..................................................126
蠶絲 ..................................................128
羊毛綫 ..............................................130
工作手套 ..........................................132
基礎材料..................................134
鋁 ......................................................136
磚 ......................................................138
水泥 ..................................................140
玻璃 ..................................................142
鐵和鋼 ..............................................144
木材 ..................................................146
紙 ......................................................148
石油 ..................................................150
塑料樹脂 ..........................................152
橡膠 ..................................................154
資源迴收 ..........................................156
詞匯錶 ..............................................158
早在17世紀初期,歐洲人就開始使用鉛筆瞭(見第60頁“鉛筆”)。那時,如果他們需要擦掉字跡改正錯誤,可以利用的最好的工具竟是一片麵包!後來,18世紀的科學傢們興奮地發現瞭一種富有彈性的新物質——美洲人稱之為生橡膠。一個叫約瑟夫·普裏斯特利的英國人發現,生橡膠非常適閤用來擦掉鉛筆字跡。他稱之為橡皮。於是,橡皮擦誕生瞭。
今天,電腦鍵盤上的“刪除”鍵可以幫助我們刪除許多錯誤,但我們仍然需要使用鉛筆和橡皮擦。
1.粉末狀或液態的閤成橡膠(見第154頁“橡膠”)被送到橡皮擦製造廠。如果要使用天然橡膠做原料,那麼運來的將是結實的大塊兒,工人們必須先將其粉碎或溶解。
2.將橡膠原料與研磨過的浮石粉(可以使橡膠變得略微硬些)、氧化鐵(可以讓橡膠呈粉色)、植物油、硫和其他物質混閤起來。
3.加熱混閤物,使硫與橡膠充分混閤,以增加橡膠的強度,讓它更耐用。
4.將柔軟的、熱乎乎的原料通過一個機器擠成又長又細的圓柱狀橡皮棍。把橡皮棍切成小段兒,等它們冷卻後,再運送到鉛筆製造廠。
5.單獨使用的塊狀橡皮擦是將熱的橡膠混閤物注入模具做成的。等到混閤物冷卻後,打開模具,橡皮擦就成型瞭。
嚇人的橡皮擦
作者的話
你生活在一個神秘的世界裏,你對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許知之甚少。
作者的話
你生活在一個神秘的世界裏,你對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許知之甚少。
就拿普通的一天來說吧。早晨你匆忙套上牛仔褲(它們是怎麼做成的?為什麼它們是藍色的?);在學校,你和你的朋友們投擲橄欖球(橄欖球怎麼會擁有這麼完美的橄欖形?);迴到傢裏,你給自己做瞭個花生醬三明治(花生是如何被碾碎然後跟醬混閤到一起的呢?)??
與現在相比,幾個世紀前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是一個生活在17世紀的普通孩子,你會很瞭解你的衣服、食物以及玩具是怎麼來的,因為你每天都會看到大人製作它們。如果住在鄉下,你會見到村民們手工製作每一樣東西。你傢自己種糧食,你媽媽把羊毛紡成紗再編織成毛衣,你的玩具甚至就是用一塊兒木頭和幾截繩子做成的。
自從史前時代的采獵者開始漫步地球以來,人類就開始運用雙手和想象力,利用身邊的植物、動物、岩石以及其他自然材料製造自己需要的物品。然而,到瞭18世紀,這一切徹底改變瞭。
工業革命使工廠的機器生産代替瞭傳統的傢庭手工生産。最早用這種方式批量生産齣來的産品是棉布。過瞭不久,許許多多其他産品也這樣從工廠裏生産齣來瞭。新型機器和快捷的生産方式使製造業蓬勃興起。蒸汽機的發明是一個巨大進步,因為有瞭它,復雜的大型機器纔有瞭驅動力。
隨後而來的是大規模生産。美國發明傢伊萊·惠特尼想齣瞭一個辦法:先用機器批量生産齣産品的零件,然後雇用非技術工人進行組裝。以滑膛槍的製造為例:製造一杆滑膛槍,采用機器批量生産齣零件再組裝的方式,花費的時間隻是純手工製造所花時間的零頭。
20世紀,亨利·福特發明瞭流水綫,用於小汽車和大貨車的生産。車輛在流水綫上緩慢移動,每個工人負責裝配一個或幾個零件。從那時候起,成韆上萬的産品由工廠生産齣來,
而生産它們的工人隻瞭解自己負責的部分,對産品的其他部分是如何製造的,以及所有零件是如何組裝在一起的幾乎一無所知。
今天,計算機的使用又一次大大地改變瞭製造業的生産方式。在很多工廠裏,計算機控製的機器和機器人不僅能獨立地完成整個産品的組裝,還能將它們打包到集裝箱,最後運往
商店。
對於幾個世紀前的村民來說,現代製造業創造瞭一個奇跡般的世界。他們會被我們覺得司空見慣的數不清的事物震驚——從玉米片、跑鞋到電腦遊戲、數字光盤??然而,無論這些産品多麼復雜,它們仍然來源於大自然。
製造業是從原材料采集開始的,比如對蘊藏在海洋、大地和森林中的石油、礦産和木材等資源進行開采。用這些原材料製造産品通常要經過
兩個階段:初加工時,原材料被轉化為規格一緻的木料、鋼材、塑料、玻璃或黏土;再加工時,這些材料可能被熔化、切割、鍛壓,而且時常會被加熱、加壓,以及進行化學處理,使其發生分子結構上的變化。人們最後將各種零件組裝起來,製造齣最終産品。
在這本書裏,我們將嚮你展示你所熟知的69種物品的製造過程。在此,你不會看到電腦遊戲和手機這樣的高技術産品。它們的製造過程太復雜,無法在有限的篇幅內講清楚。但是你能找到一些老朋友。你將揭開自己身邊的一些秘密,比如:岩石是如何變成可樂罐的,樹木是怎樣變成吉他的,牛仔褲為什麼是藍色的。
我非常欣賞這本書在知識的趣味性與嚴謹性之間找到瞭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它不像一些成人科普那樣嚴謹到枯燥,而是用瞭很多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有趣的例子來講解科學原理。比如,關於“人類是怎麼來的”這一部分,它並不是直接拋齣復雜的進化論,而是從“生命的種子”開始講起,用“ DNA”這個神奇的“指令碼”來解釋生命的延續和多樣性,這種解釋既有科學依據,又富含童趣,讓孩子能更容易接受。同時,它也沒有為瞭追求趣味性而犧牲科學的準確性,每一個知識點都經過瞭嚴謹的考證,確保信息的可靠性。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真的非常適閤孩子們閱讀。大開本的設計,讓畫麵和文字都顯得很舒展,不會讓孩子覺得擁擠。而且,字體大小適中,清晰易辨,孩子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最重要的是,它在一些關鍵的詞匯和概念上,會用不同的顔色或者加粗來強調,這樣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會更容易抓住重點。我兒子有時候會指著某個詞問我:“媽媽,這個‘光閤作用’是什麼意思呀?” 然後我再引導他看書裏的解釋,他就能理解得更快。這種貼心的設計,真的讓親子共讀變得更加順暢。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是,它並沒有局限於講述“是什麼”,而是著重於“怎麼樣”和“為什麼”。這種“過程性”的講解方式,對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非常有幫助。例如,在講解“火是怎麼來的”時,它不會停留在“火可以取暖、可以煮飯”的層麵,而是會一步步解釋從最初的摩擦生火,到後來的鑽木取火,再到現代的打火機,這個過程中人類的智慧是如何一步步發展的。這種對“過程”的梳理,讓孩子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
評分我真的要特彆誇贊一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活潑,充滿童趣,而且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書中的很多問題,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或者會好奇的。比如,“為什麼會有彩虹?”“打雷閃電是怎麼迴事?”“我們的身體是怎麼運作的?”等等。作者用一種非常親切的口吻,就像一個有趣的長輩在給孩子講故事一樣,把這些科學知識娓娓道來。沒有那些枯燥的專業術語,即使有,也會立刻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解釋清楚,讓孩子覺得學習科學就像在聽故事一樣有趣。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是一本激發孩子探索欲的“火種”。我兒子看完這本書的“交通工具是怎麼來的”那一章後,突然迷上瞭研究各種交通工具的設計原理,甚至會拿起紙筆畫齣他想象中的“新型汽車”。這種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轉變,正是我們傢長最希望看到的。它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飛機是怎麼飛的”,而是引導孩子去思考“是什麼讓飛機能夠飛起來”,然後通過書中的解釋,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甚至激發他們去進一步探索。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在講解每一個主題的時候,都會引用很多真實的案例和曆史故事,這讓原本抽象的科學原理變得更加生動具體。比如,在講到“眼睛是怎麼看見東西的”時候,它會穿插一些關於古代人們如何觀察星象、如何製作眼鏡的小故事,將科學知識與人文曆史巧妙地結閤在一起,讓孩子在學習科學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這種跨學科的融閤,無疑會極大地拓寬孩子的視野,讓他們認識到知識之間的聯係。
評分這本書的問答形式設計也很有吸引力。它不是簡單地列齣知識點,而是通過“孩子會問什麼,書會怎麼迴答”的模式來展開。這種“提問-解答”的結構,非常符閤孩子的認知習慣。他們會更容易帶著自己的疑問去閱讀,並在書中找到答案。我兒子經常會指著書中的問題問我:“媽媽,你看,這裏問‘月亮為什麼有時候圓,有時候是彎的?’,這本書是怎麼迴答的呀?” 然後我們一起找答案,他會特彆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在“解謎”一樣。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評分說實話,我剛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對“少兒科普百科全書”這個定位有點擔心,畢竟市麵上的同類書籍太多瞭,有些要麼內容太淺,要麼太深奧,很難找到一本真正適閤7-10歲孩子,又能引起他們興趣的。但《它們是怎麼來的》這本書,真的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它選取的知識點都很貼近孩子的生活,但又挖掘得很深入,用一種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去解釋。比如,關於“雨水是怎麼來的”,它沒有直接講蒸發、凝結、降水,而是通過“雲朵媽媽”和“水滴寶寶”的故事,讓孩子明白雨水的循環過程,是不是很有趣?
評分我真的要為這本書的插畫點個大大的贊!太精美瞭!每一頁都像是一幅幅小小的藝術品,色彩鮮艷但不刺眼,細節描繪得非常到位。我兒子尤其喜歡關於“動物是怎麼來的”那一部分的插圖,每次看到那些可愛的卡通形象,他都能哈哈大笑。比如,裏麵畫的“小雞破殼而齣”的畫麵,用瞭很柔和的黃色和粉色,把小雞那種努力掙脫蛋殼的萌態描繪得淋灕盡緻。還有關於“植物是怎麼生長的”那一章節,那些細緻的植物生長過程圖,甚至能看到根係是如何嚮下延伸,莖葉是如何嚮上舒展的,這種視覺化的呈現方式,比文字描述要直觀得多,也更能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我傢孩子最近的“心頭好”!自從這本書到傢,他簡直像裝瞭什麼“好奇心發射器”一樣,每天捧著不撒手,問題也變得五花八門。以前問他“今天學校怎麼樣”,他總是簡短地迴答“還行”,現在呢?他會滔滔不絕地給我講書裏看到的“小秘密”。比如,那天他突然指著桌子上的水果,一本正經地問我:“媽媽,你知道蘋果是怎麼從一顆小種子變成這麼多甜甜的果子的嗎?書裏講瞭,它們會先長齣根,然後是莖,接著開花,最後纔能結果子,而且還需要陽光、水和養分……” 聽著他一本正經地科普,我簡直哭笑不得。 這本書的優點真的太多瞭,我真的很難在一篇評價裏說完。首先,它的內容編排非常巧妙。不是那種枯燥的“是什麼,為什麼”,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引人入勝的方式去解釋各種事物是如何形成的。比如,書中關於“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這一章節,不是簡單地說“因為光的摺射”,而是通過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故事,講述瞭太陽光穿過空氣時,那些微小的空氣粒子是如何“捉弄”光綫的,把藍色的光散射得到處都是,所以我們看到的便是藍色的天空。這種“講故事”的方式,比直接的科學解釋更容易被孩子們理解和接受,也更能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很愉快的購物,服務好
評分孩子喜歡,價格實惠,好好!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質量不錯,還會購買。
評分不錯,孩子很喜歡
評分這本書一直想看,這次就買迴來瞭。還是很有啓發的,算是打開瞭一扇認識的門
評分挺好的,適閤小學生
評分今天,電腦鍵盤上的“刪除”鍵可以幫助我們刪除許多錯誤,但我們仍然需要使用鉛筆和橡皮擦。
評分很有意思的書,有些小朋友感興趣的東西可以慢慢開始解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