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1

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曲黎敏 著
图书标签:
  • 健康养生
  • 中医养生
  • 健康饮食
  • 疾病预防
  • 家庭医学
  • 健康讲座
  • 曲黎敏
  • 养生保健
  • 健康生活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648562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0836
包装:软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字数:205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从头到脚说健康》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中医文化这座美丽的殿堂,领略传统中医的独特魅力。

本书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健康问题入手,从头到脚地讲解人体、分析人性,从病症、病因到养生方法,进行多角度、跨文化、图文并茂式的讲解,书中指出,“现在很多人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运动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单纯地把健康寄托给医生是软弱的,真正的健康源于自我对本性的觉悟”……

本书一改健康养生类图书的艰涩难懂、高深莫测,以一种严谨、博大的的文化魅力征服读者。字里行间指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但不为人注意的生活恶习、养生误区,为大家指出了一条看似平常但不简单的健康养生之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多做运动,不生气。新版《从头到脚说健康》除了对前一版进行了认真修订以外,还在书中增加了曲黎敏教授讲座内容二维码,读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相关内容的讲座,更方便,更直观,更易懂。


作者简介

曲黎敏:中国著名中医养生专家,《健康时报》评选“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健康教育专家”,《孕味》杂志顾问,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传统医学等。多年来,曲黎敏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华医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多次受邀在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等著名高校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主讲《黄帝内经》,创下养生类栏目收视奇迹。她的其他著作《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字到人》《生命沉思录》《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等均雄踞销售排行榜。

目录

目录


再版序

序 从头到脚,一次对生命的新的阅读

引子 人为什么会生病


第一章 头部


第一节 头发/8


�s头发的功能8


�s头发疾病12


�s头发的养护与保健15



第二节 头部经脉循行/18



�s头上的经脉18


�s脑19


�s脑部的保养22



第三节 头部疾病/24


�s头痛24


�s头晕25


�s健忘症26


�s高血压26


�s中风、脑溢血、脑血栓28


�s情志病31


�s忧郁症33



第四节 睡眠/37


�s人为什么要睡觉?37


�s睡眠的问题37


�s做梦是怎么回事?40


�s如何治疗失眠?43


第二章 五官


第一节 五官为五脏之官/45


�s鼻为肺之官45


�s目为肝之官45


�s口唇为脾之官46


�s舌为心之官46


�s耳为肾之官46


�s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47


第二节 眼睛/48


�s目为心之使48


�s眼病49


�s人为什么悲伤时会哭泣?50


�s眼睛的保养方法50



第三节 鼻子/52


�s鼻祖之源52


�s鼻子的循行经脉53


�s鼻子常见疾病与预防54


第四节 口/63


�s口水多63


�s口热舌干63


�s口苦64


�s口臭65


�s口甘65


第五节 舌头/67


�s舌本强,舌本痛67


�s舌抖67


�s咬舌67


�s错语68


�s谵语68


�s唠叨68


�s人为什么叹息?69


�s人为什么打哈欠?69


第六节 牙/70


�s对牙齿的感悟70


�s牙病70


�s取穴合谷71


第七节 耳朵/72


�s耳朵的经脉循行72


�s耳鸣与耳聋73


�s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肾相交法75


第八节 人活一张脸/77


�s脸上循行的经脉77


�s面色78


�s眉毛80


�s颧骨82


�s脸颊83


�s人中84


�s嘴唇86



第三章 咽喉


�s咽喉要道90


�s咽喉病93



第四章 颈椎


�s颈椎经脉循行95


�s颈椎养生之道——龟息法95



第五章 两臂两手两腋两胁和两肩


第一节 两臂/98


�s两臂的经脉运行98


�s两臂的保健方法——拍心包经101


第二节 两手/104


�s手心与五指经脉104


�s手指的锻炼方法106


第三节 两腋与两胁/109


�s两腋109


�s两胁109


�s少生气是避免两腋两胁得病的最好方法110


�s拍胆经一定不能忘了拍两胁110


第四节 两肩/111


�s缺盆的经脉循行111


�s肩背痛112


�s肩部的保健与注意事项112



第六章 胸腔


第一节 腠理/114


�s何为腠理?114


�s腠理常见病114


�s腠理养生125


第二节 乳房/128


�s女人为什么长乳房?128


�s乳房疾病130


�s乳房保健131


第三节 五脏六腑之心/136


�s心为君主之官136


�s心脏疾病与心脏养生法137


第四节 五脏六腑之肺/142


�s肺主气,司呼吸142


�s肺的疾病143


第五节 五脏六腑之脾/149


�s脾的功能149


�s脾病151


�s脾的养生注意事项155


�s营养过剩可导致疑难杂症155


第六节 五脏六腑之胃/156


�s胃为后天之本156


�s胃病157


�s服药的注意事项158


第七节 五脏六腑之肝/159


�s肝的功能159


�s肝病与养生保健162


�s酒文化与肝脏保健165


第八节 五脏六腑之胆/167


�s胆主生发之机167


�s胆病167


第九节 五脏六腑之肾/169


�s肾的功能169


�s肾病与肾的保健170


第十节 五脏六腑之大小肠/173


�s为什么看病时大夫都问大小便如何?173


�s大小肠病173


�s大小肠养生法177


�s葱、姜和大蒜的妙用178


第十一节 腹/183


�s腹部183


�s腹部病183


�s腹部养生方法184



第七章 后背


�s力气从哪儿来?186


�s后背疾病187


�s后背的养生方法190




第八章 前阴


�s男女的不同193


�s男性病与女性病200


�s男性、女性生殖养护法207




第九章 肛门


�s肛门即魄门211


�s肛门疾病211


�s肛门疾病治疗212




第十章 腿


�s腿部经脉循行214


�s腿部疾病214


�s腿部保健217



第十一章 脚


�s脚的经脉循行220


�s脚的疾病221


�s脚部养生:外国人天天洗澡,中国人天天洗脚222



附一 中医治病的四种方法


�s肌肤腠理层面的治疗225


�s经络层面的治疗225


�s五脏层面的治疗226


�s厥阴层面的治疗227



附二 五行对应关系表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头部


第一节头发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

头发的功能


◆保暖与散热

头发有什么用呢?一是可以保暖,二是可以

散热。散热的功能容易被我们忽略了,其实头一直被我们视为整个身体中被认为最阳的部分,即它的阳气最足,所以需要头发来散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来看一张汉代的画像——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这张图非常有趣,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礼仪规范。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我们都知道埃及有“狮身人面像”,底下是狮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实际上就代表着人的理性层面,因为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维的,有头脑的。思维、理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而蛇身则代表本能的层面,代表人还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这张图非常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的双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


为什么他们的头发看上去很“规矩”?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是不能赤身裸体的,这是礼貌性的问题,我们尽量用服饰来遮盖身体,同时我们的文明程度要在头发上表现。所以在头发上做足了功夫。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中伏羲和女娲手中分别拿了什么。左边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规矩的“矩”。右边女娲手中拿的是“规”。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绘图工具,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用来画方形,一个用来画圆形)。男人为什么要拿矩?因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不会生病。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保护。


古代钱币

我们顺带看一下中国古代的钱币,钱币的形状上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钱道”:用钱之道外要圆融,内要方正。人的内心要方正,不可以歪着、斜着,这就是钱道。古代人在制作钱币这么一个小问题上,都要守“外圆内方”之道,可见中国文化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很注意人性的规范。


1953年,现代科学家发现了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是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而这种双螺旋的结构形式竟然与人类始祖形象——“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非常相似。这是一个世界之谜。

◆及笄(jī)和冠礼

在古代,男子满20岁要行冠礼,女子满14岁要行及笄之礼,就是通过发式的改变来标示一个成熟阶段的到来。

古人认为女子到14岁的时候会来月经,从来月经的那一天起就标志着女孩儿成长为女人,这一天为女性生命的真正开始。从这时起女孩儿就不再留刘海,而要把头发盘起来,这就说明她已成人了,具有生育能力了,媒婆一看就知道可以给这个姑娘定亲了。


女性成人多久可以通过“数齿”来计算,“数齿”不是数牙齿的意思,而是数头上的簪子数。来月经的第一年是插一根簪子,第二年是插两根簪子,第三年则是插一把小梳子、三根齿,等头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簪子、齿子的时候,就说明这是老姑娘了,该“开花结果”了。

“夫”字甲骨文男子在20岁的那一年会集体行冠礼,就是把头发梳上去,并插一根簪子,头上还要戴个冠,就是帽子。所以这就是古代文字中丈夫的“夫”字。而古人认为,男子20岁时虽已成年,但还体弱、单薄,不可以过性生活,所以叫“弱冠”。

行冠礼和及笄礼的时候,都是要把头发梳理起来,梳理头发就代表人由感性向理性的迈进,其内涵之意是,你已经长大成人了,要开始约束自己了,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任性胡为了。

◆经典励志发型——“削平四夷,定鼎中原”

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在刑法刚刚设立的时候,髡(kūn)刑是最严厉的刑罚之一,就是剃光犯人的头发。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剃光犯人的头发,就是警戒和提醒犯人,你是一个不行孝道的人,现在头发没了,在牢里好好呆着思过,改正了错误,长出了头发,才能重获自由。

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比较情绪化的人在自我惩罚的时候,都喜欢剃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就采取了剃光头发和纹身等一系列极端的行为来惩罚自己,他通过对肉体的摧残,达到精神能量的提升,激励自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后,他打败了夫差,一雪前耻。很多人说这不是自虐吗?的确就是自虐,但达到目的了。有的女性朋友说,老公很长时间都不看我一眼了,那给你出个好主意,去理发店理个特别古怪的发型,你老公一定立刻就注意到你了。道理很简单,头发是人体最重要的标志,一改变就马上引人注目。要是你郁闷了也一样,可以去理发店理发,理完发心情就会好很多。

清朝人的发型

还有一个我们都知道的励志发型,就是清朝人的发型,它是把四周的头发都剃光,只留中间一点点,然后梳一根大辫子。这是什么含义呢?其实这就代表着清朝人的一种志向,叫做“削平四夷,定鼎中原”。就是把四周的敌人全都打败,雄霸中原。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发型来表达志向的方式,所以清朝人的发型堪称经典励志发型。

现代西方曾出现过一批所谓“现代派”的人,专门把两边的头发剃光,中间留一绺,他们觉得这样的发式很酷,招摇过市。其实这样的发型自古就有,中国原来“萨满”的发型、大巫师的发型、浪荡子弟的发型都这样,因为这个发型的外在表现最飞扬跋扈、最霸道、最嚣张。孔子有个非常有名的弟子叫子路,子路在拜孔子为师前也是这种发型,生怕人不知道他是地痞。后来孔子一顿拳脚降伏了子路,才使其改邪归正,建立了千古功名。

今天,我们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正月不理发,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时才理发,号称正月理发死舅舅,搞得理发店在正月里生意极其萧条。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误传,完全是口耳相传发错了音。“二月二,龙抬头”时理发原意是古人认为二月二之前不剃头是为了“思旧”,就是我们在这一段时间不理发是为了怀念过去一年中的种种经历,这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结果传着传着“思旧”慢慢地就变成了“死舅舅”。所以大家都不去理发,都怕家里的舅舅死了。

我们中国人管原配夫妻叫“结发夫妻”,缘由何在?这缘起于古代男女结婚的仪式,双方在喝交杯酒之前要各剪一绺头发,挽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这么做的含义是什么呢?首先,头发在古人心目中相当重要,头发代表着文明社会的礼仪风范,所以那时人一生也不会轻易地剪头发,除非有特别重大的事情。结婚算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要剪一绺头发表示婚姻的重要性和荣辱与共。此外,头发是肾之精华,心之血余,从生理上讲,男女的第一次结合就是精血的结合,所以把双方剪下的头发挽在一起就象征着血脉相融。再有就是头发是人体当中永不腐烂的东西,是一种关于爱情永恒、白头到老的美好期望。

头发疾病

◆发白与脱发

中医认为,头发跟人体内两条经脉的气血最为相关,即肾气和肝血。故有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之说。

头发黑不黑、是否润泽跟肾气相关。发为肾之华,就是说头发是肾的花朵,是肾的外现。肾又是主黑色(见五脏与五行、五色对应关系表),所以头发是否乌黑靓丽,实际上跟肾的好坏密切相关。头发是否滋润也跟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肾主收敛,如果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特别强的话,头发就滋润,还不容易脱发。反之,如果肾虚的话,肾精收藏的力量不够,就容易脱发。


五脏与五行、五色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色白青黑赤黄

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相关,因为肝主生发。头发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血余,即发为血之余。所以肝血不足,头发就会变白和干枯,并最终导致脱发。

中国古代有一味药就叫血余,血余是一味很好的止血良药。这里我提供一个很方便的急救止血的小方法。比如我们带小孩子出去玩儿的时候,如果孩子不小心把头磕破了,在没有急救药品的情况下,可以先用清水把伤口清洗好,然后再把伤口周边的头发剪下来,拿打火机点着,烧成炭状,糊在伤口上,就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秃顶是一种典型的脱发疾病。俄罗斯的女性比较喜欢嫁给秃顶的男人,因为她们发现秃顶的男性普遍性欲比较旺盛,原因何在?其实从中医的理论上来讲,秃顶属于肾气发散过度,肾气的过度耗散就意味着人的性欲会比较强。


有的人掉头发只掉头顶的,这一是与前面提到的肝血有关,二是跟脾胃有关。这种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无端思虑过多,而且常想些没有用的,用中医的话来说,“思则气结”,人想得多了就会把气机结住,这叫做“思伤脾”,同时还会伤血,于是就造成了头顶掉发。

《黄帝内经》里讲,女子到了35岁的时候,额头就会出现白发,这是因为此时的女性胃脉开始衰落。胃脉走前额,所以女性这时还容易长抬头纹和鱼尾纹。男子的头部除了头发外还有胡须,那么就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的男人是胡子白了,头发没白;有的却是头发白了,胡子没白。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冲脉示意图

男人长胡须是由冲脉所主。冲脉起于会阴,对于男子来说,联系的是两个睾丸;对于女子来说,联系的是卵巢。冲脉沿着人体正中线任脉的两边慢慢上来,对于女子来说,女子的阳气不足,所以冲脉就散于胸中,故女子长乳房;对于男子来说,男子阳气足,冲脉不会停留在胸部,而是继续往上走,停留在下巴、嘴唇边、人中这些地方,于是男子在这些地方长胡子。

张飞的胡须关羽的胡须

《黄帝内经》把冲脉归为奇经八脉一类,与十二正经是不一样的一套系统。奇经八脉是元气流溢的系统,十二正经是我们人体正常的生理系统。所以头发和胡须,恰恰是表明了我们人体两个方面的一个问题。肾虚就会头发白,任脉、督脉、冲脉虚的话就会胡子变白。如果人头发白胡须不白,说明你肾虚,但任脉、督脉和冲脉不虚;如果人头发不白胡子白,说明肾没有虚,任脉、督脉和冲脉虚。

男人的胡须长得也很不一样,通过胡须的样子可以看出一些性格特点。比如张飞的胡须呈张开状,这种炸开长的胡须都属于生发过度之象,气太冲了,像这种人性格比较粗犷、豪放,理性不足,比较情绪化。关公号称为美髯公,胡须很长很漂亮,这种人先天元气很足,气血非常足,性格特点是比较柔顺,比较忠厚,特别地义气、善良,不会过度地争强好胜,比较可靠。《黄帝内经》里还提过一种天生不长胡须的人,叫做天宦,这种人的气没冲到脸上来,说明他收敛的功夫特别强,这种人的性格特点是心计比较多,比较老谋深算,什么东西都藏得比较深。


◆头皮屑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被头皮屑的问题所困扰,使用了很多种去屑洗发液仍不见本质性的好转。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阴盛阳虚所以导致头皮屑的问题。就是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总在上面飘着,时间一长,头皮上的精血慢慢变少了,于是头皮得不到滋润,产生了头皮屑。

◆出头油

还有很多人头油特别多,总是呼呼地出油,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脾输布太过的缘故。人的脾是输布四方的,如果脾气输布太过(按五行的说法叫做土不生金,人的脾为土,肺为金,而肺气是主肃降的),肺气往下降的功能就会不够,人体的油脂就往上面飘,导致头部总出油。所以,头油过多实际上是脾和肺两脏的病。

◆斑秃

斑秃俗称鬼剃头,就是突然哗哗地掉头发,导致头部的某一块地方不长头发。斑秃实际上跟我们的情志有很大关系。如果过度焦虑,或者生一口大气的话,心结不开,就有可能造成斑秃。

头发的养护与保健

前面说了不少头发的问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百姓该如何对头发进行护理和保健,又该避免哪些常犯的错误呢?

◆给生活减压

自古我们的头发就有一个别称,叫做烦恼丝,就是说头发的病都跟烦恼有关。佛教认为人的身心被贪欲所困扰,就会产生烦恼。烦恼的“烦”字为“火”字边加一个“页”。“页”在古代读作“xié”,凡是从“页”部的字都是跟头有关。那么一个“火”字加一个“页”字组合在一起,意思就是指人的虚火上炎,老在头上飘着,生出烦恼。

烦恼可导致多种疾病,头部的尤其多,所以我们要想做头发和头部的养护和保健,首先就要袪除烦恼。

自古中国有君子和小人的评判问题。君子讲究向内追求,不会向外攀比;那么,小人正相反,重身外之事,就会产生攀比之心,有了攀比心,人就会有烦恼。所以,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人要做君子或淑女,就是教人把心收回来,把心态摆好,这样就会减少烦恼,修身养性。具体到方法,古人讲究从小就去学琴棋书画,这些技能是解决我们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可以让人生的境界得以提升。进,可为天下苍生服务,树立功德;退,可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很好的养护,使人少生烦恼,少得疾病。

现代人太重科技,而轻文化,这就容易产生烦恼。那么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减压,让生活简简单单一些,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这样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十分强大,疾病就无从入体,自己还可以得到一头乌黑浓密的靓发,何乐而不为呢!

◆做头部按摩

我们日常要多梳头。梳头也有讲究,不能用太密的梳子去梳,选择粗一点的,而且最好是木梳。在没有梳子的情况下,用手梳头也可以。

梳头就是头部的按摩,那么按摩就有按摩的规则,不能乱来。头部按摩法一定要先从前额开始,从阳明胃经走到少阳胆经,然后再走到后边的太阳膀胱经。我们可以采取五指梳的方法,就是用五根手指按上面的规则在头上捋,捋的时候手要稍微重一点,通过指尖来按摩头皮,这对头发的养护非常有好处。

◆春天散发,睡觉散头卧

在春天的时候,我们不要约束头发,比如不要梳马尾辫,一定要把头发散开,这样才能提起头发的生机,让它的生发之机起来。再有,睡觉的时候要注意,要散头卧,就是把头发披散开来,不要把头发再梳紧,这也是一种对头发的很好的养护方法。

◆不湿卧

现在很多人越来越不注意的一点是湿卧,洗完头发或洗完澡没有把头发弄干就马上去睡觉。这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说头痛、眩闷、两眼发花,乃至脱发、脸也发黑,甚至会造成齿痛或耳聋等疾病,有时还会头上生白屑。所以,要特别注意湿卧的问题,洗完头以后不要马上睡觉,一定要等头发干了再睡。再有,不要常用吹风机吹干头发,那样会造成头发的干燥,最好让它自然晾干。





第二节头部经脉循行


头上的经脉

首先是督脉。督脉位于人体后部的正中线,它是人体阳气最足的一条气脉。督脉上行于头顶的百会穴(百会穴的位置可以按如下的方法找到:将我们的两耳挝过来,顺着两只耳尖向上走,在头顶的交会处为百会穴),下至会阴。当年扁鹊救治虢(ɡuó)太子的时候,虢太子因气机被憋而“死”,扁鹊一针下去,虢太子立刻被救活,扎的就是百会穴。如果我们平时觉得脑子想事想不清楚的时候,可以按压百会穴,就可达到提神醒脑的目的。开个玩笑,要是你打牌打了一夜,特别迷糊了想睡觉,可牌局的其他人都不让你撤,你如果会扎针的话,就可沿着百会穴的四个边,横着在头皮的地方刺一针。正好是四个方向,也叫“四神聪”,针一扎下去,就能够直接调神、调元气上来,人马上就清醒了,就可以继续“战斗”下去,这是赢牌“秘籍”。

督脉示意图

百会穴是人体督脉、肝经、膀胱经相合的穴位,所以说百会穴就是人体的一个诸阳之会,意为人体所有的阳气全都汇聚在这里。人的膀胱经起于“睛明穴”,它偏于人体正中线的督脉一点。胆经又偏于膀胱经一点,偏头痛就属于胆经的问题。

前额,从眉棱骨这部分走下来的是胃经,前额疼都是胃经的病,属于湿气过重引起的病。

最严重的头痛是“巅顶痛”,就是百会穴这里疼,这跟肝血大虚有关,也跟纵欲过度有关。后脑疼痛就是属于阳虚。

◆脑为奇恒之府

中医里把脑叫做奇恒之府。古语有: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传统医学认为,人的脊髓是先天的,而大脑是后天的,所以有“脑为髓之海”之说。我们常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抱小女孩儿的时候觉得很轻,而即使抱很瘦的小男孩儿,也觉得很沉,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就是跟骨头和脊髓有关,小男孩儿沉就沉在骨头上。从这一角度来讲,也可以解释一般男性比较理性、女性偏感性的现象。

孔子像

道教把人的大脑分为九宫,正中间的叫做“泥丸夫人”。既然起名字叫“夫人”,就是认为脑是阴性的。而《黄帝内经》却认为“脑为诸阳之会”,脑部是所有阳经都汇聚的地方,所以脑为阳。这是中医和道教在认识大脑上的一个不同之处。

◆人为什么要学习?

我们人的大脑有一个先天的特性,就是好学,这就涉及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学习?归根结底,人的学习是为了克服本能,解除烦恼。

我们平时都该学些什么知识,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格局,远离烦恼呢?古代的圣人孔子就规定了几点:

首先,一定要学《诗经》。①学习《诗》,可以“兴”;《诗经》中运用了大量“兴”的手法,“兴”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②学习《诗》,可以“观”,“观”指的是洞察天地万物、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变化的本领,并由此领悟人体内的小宇宙与天地这个大宇宙是如何相合相生的;③学习《诗》,可以“群”,就是要学会合群,懂得如何跟别人相处,建立稳定、长久的关系;④学习《诗》,可以“怨”,“怨”在古代是讽刺的意思,“讽”在古代是“暗示”的意思,就是有话不明说,不要让其他人生厌,其实就是人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⑤学习《诗》,可以“言志”,诗是可以言志的。“志”字在古代的写法为上边是一个“之”字,下面是一个“心”字,“之”代表到了什么地方,“之”加“心”就表示你的心的动向在哪里。所以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志向。

其次,要学《礼》。学《礼》就是要学会对人的感官进行制约和调养。传统医学认为:礼是养人之欲的,就是制约和调养人的欲念。古代认为:五味是用来养口的,人吃的东西是用来养嘴的;芳香用来养鼻;美景文章是用来养目的,自古没有说看美女是养目的,都是美景文章可以养目,可以提高人的情操、情怀;音乐是用来养神的,中医认为,五脏皆有神明,只有音乐可直接作用于神,所以我们要从小培育小孩子的音乐修养。

拨浪鼓


在中国传统的庙会上,我们做家长的都喜欢给小孩子买个拨浪鼓玩,可是这个传统的缘由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其实鼓是主生发的。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先敲鼓,鼓能振奋士气。等要收兵的时候要鸣金,就是敲击金属物,叫鸣金收兵,因为金是主肃降之气。战事要停,就要偃旗息鼓,鸣金收兵。对于小孩子来讲,如果脾弱的话,就会经常昏昏欲睡,这时其实不用吃药,就用拨浪鼓在孩子身边常摇晃摇晃,就能慢慢地使孩子体内的气机生发起来。这也属于音乐养神的一个方面。

最后还有床笫几筵可以养体,就是人要学会休息。就拿房事来说,古人认为适当的房事可以颐养身体。现代很多女性出现肩背痛的情况,不少是由于性压抑造成,实际上房事可以通背部的膀胱经,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一点我们后面在肩背那章还会详细说。

◆入脑的经脉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里讲,五脏六腑之精气,随眼系入于脑。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是我们五脏六腑神明的外现,是脑力最外散的一个部分。现在社会上有网虫一族,整天盯着电脑,没日没夜地看,实际上是在过度地消耗脑力和眼神。

入脑的经脉共有六条。

第一条为督脉。督脉入于髓海,就是入于脑。

第二条是膀胱经,它从巅顶入络脑,膀胱经是主阳气的,现在有很多人得健忘症,其实健忘症就是阳气虚弱的病,阳气不能随膀胱经入脑,导致人经常丢三落四,遗忘事情。

在我们人体当中,脑、心、肾这三脏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缺血的,上脑的主血的经脉就是肝经。肝主藏血,它交巅顶,入络脑。

奇经八脉中的阳、阴都是入后脑的,后脑主我们人的运动协调性。

胃经也入脑。我们吃的营养物质要通过胃经上输于心、肺,同时也要上输于脑。胃经也是循目系入络脑的。这也是我们饿得发慌时,头脑就会不清楚的原因。

脑部的保养

了解了入脑的经脉,就让我们明白了要想养护好我们的大脑,就需要好好吃饭,好好养血,好好养阳气,这样就会精力充沛,思维敏锐。

◆道教三丹田学说

道教有一个三丹田学说。道家认为脑部为上丹田,是精髓的聚集处;心为中丹田,是神能的聚集处;少腹(小腹)为下丹田,是精气的聚集处。“田”为何意?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对土地的认识很深刻,认为田是可以耕耘播种的,就是种下了种子就能生长发芽的地方。那么三丹田就是可以生发出精、气、神的地方。精是生于下丹田,气是生于中丹田,神是生于上丹田;而中丹田还是精、气、神三个能量转换之所。

道教非常重视三丹田,尤其重视上丹田脑部的保养。现在我们都讲延年益寿,可是如果得了老年痴呆,活得再久又有什么意思呢?道教养生术认为真正的长寿是“长生久视”,就是眼睛要特别的好,头脑特别清楚。用现代话讲,就是长寿要有质量。道教养脑的方法就是练静坐,通过练习静坐,让心神安定。现代医学发现,心神安定时人的脑电波非常地稳定且有节律;此外,静坐还可以减少能量消耗,降低乳酸浓度,使人减少疲劳。所以我们应该每天静坐十分钟,来让自己心神安定,养护大脑。而静坐时,最好双手合十在胸前,掌根正对膻中穴一拳距离,掌尖向外倾斜30度,两眼低垂敛神,这样做收心、静心很有效果。其实我们在拜庙时,或在老师面前时都应该这样做。当这个动作做好了,心就澄静安定了。

◆锻炼大脑从动手开始

如何锻炼大脑呢?真正的秘密在于动手。俗话说心灵手巧,锻炼手的灵活性是锻炼大脑的最好方法。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明白这个道理,练习书法、绘画、弹琴、打算盘,甚至包括老人手里玩的核桃等,都是在通过锻炼手来达到锻炼脑的目的。而且这些运动还是一种让大脑、身体乃至心灵相结合的平衡运动,所以非常之好,我们不该扔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其他保养事项

日常我们养护大脑有几点重要的原则:①吃饭只吃八分饱,不要吃撑着了,我们老百姓经常骂人的时候说“你满脑子油啊”,其实道理就是吃得太多了,油脂把脑髓都给糊住了,这对脑是有坏处的;②要好好睡觉,睡眠好才能真正地养脑;③要经常让脑做运动,就是要勤思考,这里所说的思考有个原则,就是要动脑不动心,让心保持安静,这样对大脑非常有好处;④食补要适度,我们很多老百姓一提养生,就爱问,吃什么能补,然后逮到一样东西使劲地吃,吃恶心了才罢休。就拿补脑食品来说,要是说吃核桃一类的坚果有好处,恨不能砍光二亩核桃园来吃,这样做就太过了,吃任何东西都要适度,过则有害,所以食补也要注意控制量的问题。



《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1》 探寻身体的智慧,解码生命的原动力 人生如旅,健康是旅途中最宝贵的行囊。在繁杂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与我们朝夕相伴、最了解我们内心需求的身体。它是一台精密的仪器,默默承载着我们的喜怒哀乐,维系着我们的生老病死。然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却往往停留在表面的症状,而未能触及那深藏的根源。 这本书,将引领您踏上一段深入探索身体智慧的旅程。它并非一本枯燥乏味的医学教科书,也不是一套冰冷的养生指南,而是一位深谙中国传统智慧的智者,用通俗易懂、娓娓道来的语言,为您揭示身体运作的内在规律,唤醒您沉睡的健康意识。 中医的视角,古老的智慧 本书的核心,在于以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视角,审视人体的奥秘。中医,这门传承千年的瑰宝,并非仅仅关注疾病的表象,而是强调“治未病”的理念,追求身心合一的和谐状态。它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认为身体的各个部分相互关联,息息相通,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衡,都可能引发全身的连锁反应。 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国学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将中医理论中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如“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案例,一一解读。您将了解到,所谓的“气”,并非简单的空气,而是维持生命活动最根本的能量;“血”,不仅仅是流淌在血管中的红色液体,更是滋养身体、承载精神的重要物质;而“津液”,则是身体濡养百骸、保持湿润的关键。 从头到脚,细致入微的观察 本书的结构,严谨而富有条理,从我们身体最顶端的头部,一路向下,细致入微地审视身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头部:我们的“总司令部”,智慧的载体,也是五官的聚集之地。头部的问题,常常预示着全身的某些失衡。“发为血之余”,头发的枯荣、脱落,与身体的气血盛衰有着密切关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肝脏健康的晴雨表。耳朵的形状、色泽,甚至耳鸣、听力下降,都可能与肾脏的虚实、身体的寒热相关。大脑的运作,更是牵动着全身的神经系统。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日常的保养,让头部保持清晰、敏锐,让五官发挥其最佳功能。 面部:一个人最直观的“健康名片”。面部皮肤的色泽、光泽、弹性,以及出现的各种斑点、痘痘、皱纹,都是身体内部状况的真实写照。中医认为“面部望诊”,能够从脸上看到脏腑的盛衰。例如,鼻头泛红可能与脾胃湿热有关,眼袋过重可能提示肾气不足。本书将引导您学会观察自己的面部变化,并理解其背后的身体语言。 颈部与肩部:连接头部与身体的重要枢纽。长期低头、不良的坐姿,常常导致颈椎的压力过大,引发颈肩僵硬、疼痛,甚至影响到头部的供血。本书将揭示颈肩问题的根源,并提供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帮助您舒展经络,缓解僵硬,让脖子和肩膀重获轻松。 胸部与腹部:身体的“核心地带”,承载着重要的脏腑。胸部,不仅是呼吸的起点,也与心脏、肺部的健康息息相关。心悸、胸闷,常常是情绪或气血不畅的表现。腹部,被誉为“第二大脑”,汇集了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关键器官。腹部的胀气、疼痛、便秘,都可能提示消化道的失调。本书将深入解析腹部的奥秘,教您如何通过按摩、饮食等方式,调理腹部,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 四肢:身体的“行动手臂”。双臂的灵活、双腿的有力,是我们探索世界、实现梦想的基石。手臂的酸麻、手指的僵硬,可能与肝胆经的郁滞有关。腿部的肿胀、膝盖的疼痛,则常常与脾、肾、肝等脏腑的失衡相关。我们将一同探寻如何通过伸展、按摩,让四肢保持舒展,精力充沛。 皮肤与毛发:身体的“保护层”和“健康信号灯”。皮肤是我们与外界环境的最后一道屏障,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反映了身体内部的湿热、寒凉、虚实等问题。毛发,从头顶的发丝到身体的体毛,都承载着丰富的健康信息。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调养,让皮肤光滑细腻,让毛发乌黑浓密。 睡眠与情绪:身心健康的“风向标”。睡眠不足、失眠多梦,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困扰,它不仅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更会长期损害身体健康。情绪的起伏,同样对身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肝郁化火、思虑伤脾,这些都是情绪失调可能带来的身体后果。本书将探讨睡眠与情绪的深层联系,并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您改善睡眠质量,平和心境。 理解身体的语言,找回健康的主动权 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它将“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预防”,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升华为“整体调理,溯本求源”的智慧。它鼓励您去倾听身体发出的每一个细微信号,去理解这些信号背后的含义,而不是简单地压制或忽略。 您将学会如何通过观察身体的变化,来判断自身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您将了解到,许多看似小毛病,实则预示着更深层的身体失衡。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绪,以及一些简单的运动和按摩,您就能逐步改善身体的状况,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不止是知识,更是生活方式的启迪 《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1》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启迪。它倡导的是一种顺应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活态度。它告诉我们,健康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蕴藏在我们对身体的关怀和对生命规律的遵循之中。 无论您是初次接触中医养生,还是已经对健康话题有所了解,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全新的视野。它将帮助您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理解身体的智慧,并最终掌握找回健康的主动权。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探索身体奥秘的旅程,点亮生命的健康之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对中医养生类的书籍有些敬而远之,总觉得理论性太强,不容易理解,而且很多方法听起来也很复杂,不容易坚持。但是,曲黎敏老师的讲解风格完全不一样,她总能把那些看似高深的医学知识,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讲出来,让人一下子就能明白。这本书光是听名字《从头到脚说健康》就觉得非常接地气,感觉不会是什么晦涩难懂的大部头。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从我们身体最熟悉的部位开始,比如头部的各种不适,眼睛、耳朵、鼻子的问题,然后一路往下,说到颈椎、肩膀,再到胸腔、腹部,最后到四肢和脚。每一个部分,她可能都会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具体症状,然后给出中医的解释和调理建议。我特别好奇,比如我们常说的“脱发”问题,在中医看来是怎么回事?还有“失眠”,“腰酸背痛”,这些都是我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困扰,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答案和解决的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教会我一些简单易学、可以在家自己操作的养生小技巧,比如按摩、食疗、穴位点按等等,让我能够轻松地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评分

最近几年,我越来越意识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出现的小毛病也越来越多。我一直对中医的整体观很感兴趣,觉得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很多问题。曲黎敏老师的名字,在健康领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她的讲解总是那么富有启发性。这本书《从头到脚说健康》听起来就非常系统,感觉像是把人体从上到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和“梳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我们身体各个部位的生理功能,以及可能出现的病症。比如,关于“头部”的健康,除了我们常说的头痛头晕,是否还包括了发质、发量的问题?还有“眼睛”的健康,视力下降、干涩,这些中医又是如何看待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比如针对不同部位的按摩手法,或者一些简单的食疗方,能够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就预防和改善这些问题。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学会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让身体保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

评分

这本书我一直想找个时间好好拜读一下,毕竟曲黎敏老师在健康领域的讲解总是那么深入浅出,而且带着一股温和的力量。我记得上次听她讲关于“脾胃”的文章,就觉得豁然开朗,很多生活中困扰我的小毛病,原来都可以从脾胃上找到根源。这本书听名字就知道,是从我们身体最基础的“头”到“脚”来展开,这简直太符合我们普通人的阅读习惯了。我想,读完这本书,我不仅能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更能知道如何通过日常的饮食、作息,甚至是一些简单的调理方法来预防和改善。尤其是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很多健康问题都和身体的内在循环息息相关,相信这本书里一定会有不少实用的建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呵护自己。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女性健康”部分的讲解,比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症状等等,曲老师的解读总是那么有针对性,而且不落俗套,不像市面上很多书那样泛泛而谈。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居家必备的健康宝典,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科学、更自信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少走弯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

评分

我一直觉得,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健康,再多的财富和名利也都是空谈。而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实现健康的第一步。这本书的名字《从头到脚说健康》听起来就充满了一种由表及里的探究精神,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曲黎敏老师的讲解,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她那种温婉而充满智慧的风格,总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很多知识。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带领我们一步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从我们最外在的皮肤、毛发,到我们身体内部的脏腑器官,每一个部分她都会一一细致地解读。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皮肤问题”的解读,比如各种色斑、痘痘,在中医看来是否都有内在的原因?还有关于“头发”的健康,脱发、白发,是不是也和身体的某个系统有关联?这本书如果能把这些问题都解释清楚,并且给出一些实用的调理建议,那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种更全面的健康观,不再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能够从身体整体去调理,找到健康真正的根源。

评分

我一直非常欣赏曲黎敏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她将这些智慧融入到健康养生当中的能力。这本书《从头到脚说健康》光是名字就充满了吸引力,让我立刻联想到一个由内而外、由上至下的全面健康指导。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讲解症状和治疗方法,更会深入到我们身体的能量运行、经络的畅通与否,甚至是我们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睡眠”的解读,失眠真的是困扰很多人的一大问题,希望能从曲老师那里学到一些中医独到的见解和调理方法。同时,我也很想了解书中关于“消化系统”的讲解,我们常说“病从口入”,吃进去的东西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想必会有非常精彩的阐述。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健康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的哲学书,它会引导我们去倾听身体的声音,去理解身体的信号,从而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健康。

评分

好的吧我的吧我的吧我的吧我的吧

评分

第二次购买,送家人看的。

评分

包装精美,内容很不错,值得拥有

评分

喜欢曲黎敏的这套书,之前读过电子版的,还是想买纸书收藏

评分

最近迷恋上曲老师 买了全套 京东太给力了 满200减100 真心是土豪 下次还凑推买 小哥很热情 现在能送上门的只有京东和某某了

评分

收到,不知道是正品吗?期待

评分

东西收到了,还可以哦!!!!嘿嘿,下次再来买

评分

质量特别好,孩子非常喜欢。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