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日本學者古代中國研究叢刊:中國古代的聚落與地方行政》匯集瞭池田雄一先生數十年間有關先秦秦漢聚落與地方行政研究的*重要成果。全書結閤傳世史料和考古學成果,厘清瞭新石器時期至漢代處於社會生活末端的聚落麵貌,否定瞭自古以來城郭都市普遍化或曾齣現過居民“集住”化之類的觀點,指齣除瞭政治性功能高的居住地之外,普通民眾的居住環境許多都保持瞭自然村的形態。在探討聚落變遷的同時,《日本學者古代中國研究叢刊:中國古代的聚落與地方行政》探討瞭從殷周至戰國、秦漢時期國傢對居民的掌控及地方行政的發展,從縣、鄉、裏、亭、社、伍等諸多方麵細緻剖析瞭秦漢帝國的基層構造,是早期中國基層行政研究的典範之作。
作者簡介
池田雄一,1937年生。日本中央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東洋史學博士課程修瞭。曆任亞洲經濟研究所專門員、中央大學文學部教授、日本秦漢史學會會長、日本曆史學協會監事、財團法人東方學會監事。現為日本中央大學名譽教授、公益財團法人東洋文庫研究員。
鄭威,曆史學博士,武漢大學曆史學院副教授,珞珈青年學者。主要從事中國曆史地理及古代史研究,已齣版專(譯)著4部,在《曆史研究》《考古》《曆史地理》《中國曆史地理論叢》等期刊發錶論文三十餘篇。
目錄
【總論】
中國古代聚落的發展
前言
一、秦漢帝國的構造
二、聚落的建立條件
三、聚落的形態
四、聚落的分化與派生:自然村
五、聚落的構成
六、聚落與公權力
七、聚落與公權力中再生産之間的關係
結語
【聚落編】
第一章 石器時代的聚落
前言:戰國、秦漢時代的聚落
一、聚落的選址條件:所謂的“降丘居野
二、聚落的結構
三、房屋建築
結語
第二章 中國古代的聚落形態
前言
一、落
“落”的性質
“落”的形成
二、聚、鄉、邑
聚
鄉
邑
三、廬
四、先秦地方行政組織之諸形態
結語
第三章 中國古代的“都市”與農村
前言
一、道路網與縣域
二、生活圈的變遷
三、封國、祿邑製
四、方百裏的來源
五、“都市”與農村
結語:過所
第四章 漢代的裏與自然村
前言
一、行政村與裏
二、裏魁與父老
三、裏的組建
四、自然村的規模
五、什伍與自然村
六、閭左與謫
……
【地方行政編】
【附錄】
後記
譯後記
編者後記
精彩書摘
《日本學者古代中國研究叢刊:中國古代的聚落與地方行政》:
六、聚落與公權力
接下來討論的問題是,在以自然村為主體的地域社會中,殷周的分權製度經春鞦戰國過渡到秦漢的集權體製,究竟有著怎樣的契機。關於這個問題,《日本學者古代中國研究叢刊:中國古代的聚落與地方行政》開頭在介紹西嶋定生氏的初縣(他律性的秩序)形成論與木村正雄氏的第二次農耕地論時已經涉及。而好並隆司氏提齣這一轉變與皇權專製以及秦人具有北方遊牧社會特徵,即所謂的王權神授說相關,關於這一點,筆者雖然已有論述(拙稿:《書評好並隆司著秦漠帝國史研究》,《曆史學研究》479,1980年,收入《日本學者古代中國研究叢刊:中國古代的聚落與地方行政》),但從史料的角度來看,還有需要探討的地方。
需要探討的是增淵龍夫氏提齣的王室通過圈圍山林藪澤來擴大自身傢産的問題。西漢時期,存在著淩駕於國傢財政之上的帝室財政,這是考察君主性格的一個重要視角。
那麼,為什麼王室傢産的增加對於君主來說是必要的呢?一個重要的外在原因是以周王室為核心的封建體製的弱化而帶來的諸侯間抗爭的激化。但是,從聚落的發展這一方麵考慮的話,隨著聚落的分化與派生,王室會更加關注對領域內的全麵統治,這是不可否認的。另外,在聚落方麵,“鄰邑相望”,聚落之間的相互關係、聯係、一體化不斷增強,在新舊居民混雜的地域社會中,需要公權力的介入,如廣布罔罟進行控製等,而對王室的內政來說也需要具備強有力的體製保障。
可以說,王室為瞭在采邑廣泛存續的情況下建立能夠維持國內統一,並對外保持優勢的體製,與新的地域社會建立聯係,除瞭完善地方行政製度、引進縣製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
從史料上看,縣製的實施早在春鞦時期的秦國就已經齣現,不過春鞦時期縣的組織形態還不明晰。《通典·職官》記載:“春鞦時,列國相滅,多以其地為縣。”可知在列國的抗爭中,新獲得的領地往往置縣,很多時候起到瞭邊境防備的作用。《春鞦左氏傳》成公七年(前587年)記載,位於楚國北方前綫的申縣,“是以為賦,以禦北方”,具有強烈的軍事性質。
當然,僅以申縣為例來推論春鞦時期所有的縣是十分危險的。不過,《國語·齊語》和《管子·小匡》亦載:“作內政,而寄(寓)軍令”,說明在春鞦時期以強兵為目的而推行的新內政,所引入的縣製的實施範圍不限於邊境地區,而是與軍製相結閤的一體化的製度。
所確立的兵農一體的製度,如《周禮·小司徒》所言,“凡起徒役毋過傢一人”,兵卒(個人)與戶之間相互對應,可見當時的內政仍然是以戶(指戶籍上的戶,與實際的傢庭不同)為基礎。
現在仍不清楚初期的縣製在多大程度上意識到瞭聚落內存在的自律性秩序。從戰車戰過渡到步兵戰、集團戰,春鞦戰國時期的戰爭轉變為消耗戰之後,將兵役範圍擴大到平民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采用兵農一體的製度也是理所當然的。由於軍製是以兵團一元化統率為前提的,所以將軍製運用到內政中之後,內政也開始朝著一元化的方嚮發展。
到瞭戰國時期,就秦國來說,經過瞭商鞅的改革,縣製推行於全國,齣現瞭令丞、有秩史等官製。而在睡虎地齣土竹簡記載的縣組織中,嗇夫名下包含瞭從縣令、縣中諸曹到亭吏的各種吏名。嗇夫之外還有令史,其職掌包括治獄、司馬等。秦代的吏名中,門下、捨人職掌相同,但到瞭漢代,行政組織得到瞭完善,吏的職掌分工細化,原本沒有特定職責限製的嗇夫、令史等,名稱雖然繼續留存.但已演變為職務未分化的下級行政單位的吏名。
戰國時期的縣組織還處於未分化的狀態。經曆瞭統一的秦朝進入漢代之後,依據漢律可知,在漢初的地方行政製度中,郡組織也隻包括瞭太守、都尉、史(丞)、卒吏、書佐等共計二十餘名人員。在尹灣齣土的西漢末年的漢簡中,記載的東海郡的吏員也隻有二十七人,相較而言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而到瞭東漢時期,就郡組織而言,十二萬戶數的會稽郡郡府之中就有五百多名掾史。由此看來,與東漢時期的地方行政相比,西漢時期的地方行政在製度完善方麵並沒有太多的推進。
……
前言/序言
本書全麵考察瞭中國古代聚落的變遷,時段涵蓋瞭新石器時期至漢代。通過分析可知,政治性高的聚落人口也較為密集,且常為交通要道,具備防禦用的城牆和城壕;其他性質的居民較多的聚落,分布於水利、耕地富饒之處,由少數傢族組成規模相對較小的聚落,這種聚落的居民之間人際關係密切,共同維持日常的生活。
運用傳世的諸版本史料難以看清位於社會生活最末端的聚落的麵貌,不過隨著考古學成果的增多,中國古代聚落的實態得以逐漸明晰。
在中國古代聚落史的研究中,既有觀點認為,自古以來居民的居住環境都呈現齣城郭都市的形態,直至魏晉南北朝的混亂之世纔開始散村化;或又認為在戰國時期中央集權化的推進過程中,地方行政製度得以完善,並通過徙民來實現居民的“集住”化,進而形成城郭都市;等等。關於漢代的聚落,多種錯綜復雜的見解並存。本書指齣,除瞭政治性高的居住地之外,一般居民的居住環境很多都保持瞭自然村的形態,所謂自古以來城郭都市即已普遍化或曾齣現過居民“集住”化之類的觀點,無論是從史料上還是從考古學成果上,都是無法得到證實的。
殷周時期,以居民的居住環境為基礎形成的地方分權較為強大穩定,王權對居民的一元控製並不十分深化,但到瞭中央集權強大的戰國秦漢時期,王權、皇權滲透至基層社會,對居民的控製不斷強化。
本書在探討聚落變遷的同時,著重分析瞭從殷周至戰國秦漢時期國傢對居民的掌控以及地方行政的發展,從裏耶秦簡這一具體反映瞭秦代地方行政的文書來看,承擔最基層聚落裏中職務的裏典的任免,由位於地方行政核心地位的縣之勅任官掌管(Tl⑧157,8-157)。可見最近新齣土的史料對中央集權化的實態有著更為明晰的反映。自本書刊行之後的2003年開始,裏耶秦簡這一新齣土史料漸次公布。拙稿《關於裏耶秦簡中的鄉裏吏問題》(收入《史林揮麈——紀念方詩銘先生學術論文集》,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以裏耶秦簡為中心,對秦代的地方行政製度進行瞭整理。
本書刊行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的考古學成果也越來越多。拙稿《有關先秦時期居住形態的考古學成果》(收入拙著《中國古代的律令與社會》,汲古書院,2008年)對以前的解釋進行瞭檢查,以確認是否存在遺漏,不過通過檢查尚未發現有能夠改變本書觀點的新動嚮。
本書能夠列入復旦大學曆史係“日本學者古代中國研究叢刊”,並翻譯為中文,備感榮幸。承擔中文翻譯的武漢大學曆史學院鄭威先生曾齣版《楚國封君研究》(湖北教育齣版社,2012年)等不少論著,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史的專傢。
在本書中文版刊行之際,謹嚮復旦大學曆史係及鄭威先生緻以衷心的感謝。
日本學者古代中國研究叢刊:中國古代的聚落與地方行政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本學者古代中國研究叢刊:中國古代的聚落與地方行政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