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唐朝的历史脉络为纲,以相应的人物故事和唐诗为纬,深入浅出地为读者重点介绍一些经过历史长河筛选的好诗和好故事。诗和史是传统文化的一双瑰宝,更是两朵盛开在文化之树上的阆苑仙葩,这本书会让你看到诗歌旁的历史,会让你听到历史畔的诗歌。左手诗词,右手历史,张开双手,就是诗情画意的美丽人生。
王子龙,大学语文教师,传统文化推广人。教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诗词、国学特聘教授。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2017)季军、“万词王”,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2015)六期擂主,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2016)周冠军、月冠军。雅好文学,略通经史,时刻以诗词文化激励自己成长,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
他是不忘初心的传统文化推广人,他是能让课堂场场爆满的大学老师,他是三十多所大专院校和机构的特聘教授,他是把诗词讲座从岭南一直开到辽东的知名讲师,他是全国二十余所图书馆聘请的阅读推广大使,他是在《中国诗词大会》舞台展示诗词魅力,彰显诗意从容,被北师大文学院康震教授誉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师表的王子龙。
子龙老师满腹诗书、为人诚朴,他在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上闪耀的才华和风采,使他就像是少林寺藏经阁走出的书僧,于低调、谦逊和不经意间降服众生,全国的图书馆人都为子龙老师的精彩表现感到自豪和骄傲。《你若幸福,必有诗香》此书散发的博雅气息、大唐风度一定会感染你我,让我们至少在阅读的那一刻,超脱于俗物凡事,栖息于诗意的世界。
——王波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
子龙兄是文人当中温文尔雅的典范。他的性格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与他交往,如登春台,如沐春风。有才华而又能如此谦逊低调,在同辈人中不可多见。他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深湛的功底和透辟的理解。《你若幸福,必有诗香》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旁搜远绍,趣味横生,既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他与古人交流、与读者对话的一次成功尝试。
——彭敏央视《中国成语大会》总冠军、《中国诗词大会》亚军、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编辑
这本著作体现了子龙先生一贯的博学与风趣,其中对于诗人、诗作深入浅出的解读尤其吸引我。翻阅着一页页文字,仿佛能chaoyue时空去触摸那些孤独又骄傲的灵魂,终于为他们所感动。在我的印象中,子龙先生一直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辛勤付出,相信这本书的问世会让诗词文化更加为大众所熟知,化作萦绕在我们心底的一缕馨香。
——青年诗人、素笛轩轩主楚凌岚
循着书香,细嗅大唐;叩击一点,回声四方。以虔诚匠心弘扬传统文化,用幽默故事窥见传奇巨匠。子龙老师一直在路上。
——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八期擂主畅欣
序言
第一卷:初唐钟声
大运河的涛声送走了隋朝——序曲
无情最是帝王家——唐太宗玄武门之变
至尊红颜的时代——武则天与上官婉儿
王杨卢骆当时体——初唐四杰
文采风流天下扬——沈佺期、宋之问
第二卷:盛唐华章
一代女皇的石榴裙——武媚娘
女皇的儿子不好当——李贤
全唐第一炒作大师——陈子昂
生花妙笔,救人救己——王维
山水田园是我心——孟浩然
不胜人生一场醉——贺知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李白
令诗仙搁笔的高人——崔颢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
由盛转衰的悲歌——白居易一曲《长恨歌》
第三卷:中唐流韵
草根诗人终封侯——高适
探骊得珠惊四座——刘禹锡
桃花依旧,人面难寻——崔护
无情不似多情苦——元稹
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
寸草春晖——孟郊
苦吟诗人——贾岛
傲睨天下的一代文宗——韩愈
郁闷的诗鬼——李贺
第四卷:晚唐夕阳
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
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
强盗劫诗不劫财——李涉
难得有心郎——鱼玄机
秋江上的芙蓉——高蟾
我未成名君未嫁——罗隐
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
第五卷:唐诗禅意
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大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赵州禅师
本来无一物——六祖慧能
附:诗意人生——参加诗词节目趣谈
后记: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杨卢骆当时体——“初唐四杰”
至此,历史进入了盛唐篇章。介绍了上层的宫闱斗争,民间的诗词文化如何呢?盛唐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但并不是说初唐的诗歌就不如盛唐,初唐的诗歌,已经为盛唐诗歌做了充足的准备。初唐诗歌,大家了解这几个人物就差不多了,即“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上官仪和他的孙女上官婉儿,还有石破天惊、大开盛唐诗歌气象的陈子昂。
沈宋横驰翰墨场,
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
合着黄金铸子昂。
——《论诗三十首·其八》
这首诗,是金代最著名的诗人元好问写的论诗绝句,也是元好问针对初唐的诗歌而做的总评。他用绝句的形式,对历代诗歌创作做了精当的点评,后代文学评论都以此为依据。
“沈宋横驰翰墨场”,说的是沈佺期、宋之问在初唐诗坛上的地位,他们二人都是宫廷御用诗人,地位崇高,所作诗歌大多是酬唱、应和的作品,思想内容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文采斐然,对唐诗的格律定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元好问夸赞他们“横驰翰墨场”。但他们的风格,却还是南朝宋齐梁陈宫廷诗歌的风格延续,那就是华丽、奢靡、绵软的诗风。如果一直是这种南朝诗风的延续,不会产生大唐的鼎盛诗歌。是谁给大唐诗歌开创了崭新一页呢?
是陈子昂,陈子昂一扫宫廷贵族诗人的奢靡诗风,笔力雄健、苍茫,讴歌现实,直接为后边的李白之浪漫、杜甫之现实,打造了先声。所以元好问说,如果依照春秋时勾践灭吴的奖励办法来论,也应该给陈子昂打造一座金身。
当年春秋时的越王勾践为了奖励灭吴的功臣,给范蠡打造了一座金身塑像,放在御座旁,表示要天天瞻仰,永远不忘功臣。当然,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勾践能够灭吴,靠的是两大功臣——范蠡和文种。勾践曾许诺能帮他灭吴,则平分天下。勾践胜利后,范蠡辞官隐退,据说拉着被吴国人痛骂,又被越王勾践鄙视的红颜祸水西施一起浪迹天涯私奔了,成为了一代跨国资本家,号称陶朱公,富甲天下。他走得快,所以勾践非常怀念,塑了一座金身,给天下人看。走得慢的文种,等着平分天下呢,结果被勾践送到了阴间。赐死文种时,勾践还说过一段名言:“先生当年给我写了《平吴十策》,非常好,我刚用了几策就灭了吴国,现在我这没事了,先王,就是我死去的爸爸,在地下又和刚被我杀的吴王夫差打起来了,先生你辛苦一趟,带着剩下的《平吴十策》,去帮帮我爸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里插叙一段吴越争霸的典故。继续说初唐。先说“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我们先看看几位的大作。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首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王勃英年早逝,但留下了这首诗和在南昌滕王阁写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把秋水、长天写绝了。人们太喜欢王勃了,不愿意相信这么有才的年轻人早逝,于是编出了很多善意的传说。明代冯梦龙编了一套非常受欢迎的小说集,叫《醒世恒言》,里边就收录了王勃的故事,题目叫《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故事中,把王勃落水,写成了被天神请去,这个传说寄托了人们的良好祝愿。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杨炯,是一个文人,也从过军。男儿渴望封侯拜相建功立业,但科举之路漫长,官场晋升又论资排辈,日渐消磨。所以弃笔从戎,立身边疆,杀敌立功,一战成名就成了热血男儿的另一种追求。这就是杨炯写的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真实写照。书生空读万卷书,如果不能当官从政,那绝对是百无一用。可百分之九十九的书生,难以有机会从政当官,只能百无一用守着万卷诗书受穷,所以杨炯喊出了千古读书人的长叹:宁可当个小兵头,管个百十来人,也有机会施展抱负,比一个书生要有用得多啊。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卢照邻《元日述怀》
卢照邻,一辈子沉郁下僚,还体弱多病。但他的诗歌中,已经有了盛唐才有的雍容气象:“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花随风摆动,但舞的是大唐的春天。这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骆宾王是“四杰”中最有名的,有名是因为他写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已经成了幼儿园必读诗歌。骆宾王在“四杰”中当过官,不算太小,最起码是个能上朝见到皇帝的京官。但耿直清高,不适合讲究同流合污的官场,所以被诬陷下狱,在狱中写了这首诗,用蝉的高洁来自比。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把蝉的遭遇形象地暗示成狱了,等到大将徐敬业举兵讨伐武则天,要恢复李唐天下时,骆宾王果断地投到徐敬业麾下,为徐敬业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檄文》: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这一段说武则天嫁给父子两代皇帝,起家于乱伦,然后淫乱后宫。)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这一句说武则天害死了高中的正宫皇后,让皇帝处于乱伦的境地,这是事实,高宗李治娶的是他爸爸太宗李世民的女人,没冤枉她。)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这几句是介绍武则天残害兄弟姐妹豺狼成性,残害忠良。)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这几句说武则天豺狼成自己被奸臣陷害的遭遇,是非常完美的一句。后来骆宾王出性淫乱后宫也就算了,还想当皇帝,这话虽骂得难听,但没冤枉武则天,她就是想当皇帝,害了王皇后,还敢对亲儿子下手。)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这一部分,全力渲染徐敬业的英明神武。徐敬业是大唐开国功臣徐茂公的孙子,徐茂公又名李,封英国公。徐敬业世袭公爵,不满武则天乱政,发动军事叛乱。可惜他的志向很好但才能比他爷爷差太多,叛乱很快被镇压。这要是徐茂公来领导这次叛乱,武则天就危险了,所以说决定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还是人才。)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古代皇帝给功臣封侯时,都会对天发誓: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这四句是说,诸侯国世代忠于皇恩,就算黄河变成衣带,泰山变成磨刀石,我们诸侯也不造反,皇帝您也要让我们世代享受荣光。)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这一部分号召天下立刻和武则天划清界限,赶紧投靠徐敬业,非常有煽动性和号召力。)
这篇檄文,从武则天先跟李世民、后跟李治这个最说不清的乱伦事件骂起,把武则天暗害王皇后、毒害亲儿子等祸行添油加醋地用排比及对偶的手法渲染出来,押着韵,读之使人群情激奋。然后第二段大肆渲染徐敬业的丰功伟绩,第三段,写出了“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千古一问。这篇檄文传遍天下,武则天看了后爱不释手,不断叹息,叹息骆宾王这么高的文采,怎么就不能为我所用呢?
当然,历史是无情的,不以文采论输赢。徐敬业的军事叛乱很快被武则天镇压,徐敬业兵败自杀。骆宾王下落不明,据说遁入空门了。武则天并没有深追骆宾王的下落,一代奇才就这么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有生年,无卒年,成为一件悬案。
……
我必须承认,在拿到《你若幸福,必有诗香:温习最美唐诗》这本书之前,我对“温习”唐诗并没有太大的概念。在我看来,无非就是重读一遍,回忆一下背过的句子。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它不仅仅是“温习”,更是一种“重塑”我对唐诗的认知。作者用一种极其温和而又充满洞察力的方式,将那些曾经熟悉或者陌生的唐诗,重新赋予了生命。他不是简单地堆砌名家名作,而是将每一首诗,都当成一个独立的故事,一个情感的载体,去细致地剖析和解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解读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壮丽景色的描绘上,而是深入探讨了诗人置身边塞的孤寂、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种解读,让我不再是将这些诗歌视为静态的画面,而是感受到了其中流淌的血脉和温度。而且,书中对于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历史事件的穿插介绍,都做得恰到好处,不喧宾夺主,却能极大地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我感觉,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他带着我穿梭于唐朝的各个角落,让我近距离地接触到诗人们的生活,听到他们的心声。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相对冷门的诗歌,这些诗歌同样饱含深情,在作者的妙笔下,它们也散发出了独特的光彩,让我领略到了唐诗的广度和深度。阅读这本书,我感觉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温柔的按摩,让我对唐诗的喜爱,从一种简单的欣赏,升华为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古典文学有着莫名的情结的人,尤其偏爱唐诗,但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对唐诗的认知可能停留在课本上的几首名篇,或者是一些零散的记忆片段。直到我偶然接触到《你若幸福,必有诗香:温习最美唐诗》,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温故而知新”。这本书的编排和解读方式,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生硬地罗列诗歌,而是通过一种非常自然、流畅的方式,将读者带入唐诗的意境之中。作者对每一首诗的理解都充满了独到的见解,而且解读的过程并不只是对字词的解释,更多的是对诗歌背后的情感、历史背景以及诗人当时心境的深入挖掘。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总能找到新的角度去解读,让我发现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和韵味。例如,在解读某首关于离别的诗歌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伤感,而是深入剖析了离别背后所蕴含的社会背景、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甚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让这首诗一下子变得立体而饱满。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不少被低估的优秀唐诗,这些诗歌同样充满了生命力,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像“静夜思”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样广为流传。作者用他充满热情的笔触,让这些“遗珠”也得以闪耀光芒,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收获。捧着这本书,仿佛有一位资深的导游,带着我悠闲地漫步在唐朝的长安街头,听他讲述诗人们的故事,品味他们笔下的悲欢离合。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唐诗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感受到了诗歌带来的平静和力量,让我觉得生活因为有了诗意而更加美好。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你若幸福,必有诗香:温习最美唐诗》之前,对于“温习”唐诗,其实是抱着一种“重在参与”的心态。总觉得,无非就是把课本上的那些诗再读一遍,然后回忆一下作者是谁,写了什么。但是,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温习”,是让唐诗重新走进你的生命,成为你感受世界、理解人生的方式。作者以一种极其温和而又充满洞察力的方式,解读每一首诗。他不仅仅是在解释诗歌的字面意思,更是深入到诗歌背后那个鲜活的时代,那个有血有肉的诗人,以及那些穿越时空的普世情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诗歌创作背景的讲解,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以及诗人的人生际遇,娓娓道来。这让每一首诗都充满了生命力,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灵魂。我记得有一首描写思妇的诗,我之前读的时候,只觉得是简单的哀怨,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那背后蕴含的是一个时代的女性困境,是人性的脆弱与坚韧。这种解读,让我对唐诗产生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而且,书中对于一些虽然广为流传,但却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的挖掘,更是让我惊叹不已。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而又温柔的智者,它用最美的语言,为我呈现了唐诗的魅力,让我觉得,生活因为有了诗意,而变得更加丰盈和有意义。
评分这本书,《你若幸福,必有诗香:温习最美唐诗》,就像是我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到的一处宁静的港湾。我一直觉得唐诗是中华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但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让我常常觉得与这些古老的韵律有些疏远。直到我翻开这本书,那种距离感瞬间消失了。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却又充满力量的笔触,将那些曾经熟悉又似乎有些遥远的唐诗,重新拉近了我的生活。他不是简单地进行学术性的解读,而是更侧重于诗歌的情感内核,以及诗歌与我们当下生活的情感共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诗歌的“生活化”解读,比如,在解读一些描绘离别、相思的诗歌时,作者会引导我们去回想自己生活中的那些时刻,从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那些普世的情感。这种解读方式,让每一首诗都变得鲜活而真实,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回响。而且,书中对于唐朝社会风貌、文化习俗的恰当引入,也让我对诗歌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我感觉,作者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他不仅带我欣赏了唐诗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他让我听到了诗人们的心声,感受到了他们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喜怒哀乐。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让我更加珍视生活中的美好,也更加热爱这片孕育了如此灿烂文化的土地。
评分在我阅读《你若幸福,必有诗香:温习最美唐诗》之前,我对唐诗的理解,更像是在一个陈列馆里欣赏展品,知道它们很珍贵,很有名,但总觉得与我自己的生活有些距离。而这本书,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唐诗内心世界的大门。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却又不失学术严谨的方式,解读了这些千古名篇。他不是简单地讲解诗歌的含义,而是深入到诗歌的情感源头,去挖掘诗人们在创作时的真实心境,以及诗歌所折射出的时代印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的重新审视,作者总能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揭示出诗句背后更丰富的内涵。例如,在解读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我之前只感受到一种凄凉,但通过作者的解读,我才深刻体会到,诗人在目睹国家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同时,对自然景色的冷眼旁观所产生的强烈对比,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悲悯。这种层层递进的解读,让我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而且,书中对唐朝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的巧妙融入,也让我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恢弘的时代,亲身感受诗人们的悲欢离合。这本书就像一位知心好友,她不仅和我分享了最美的唐诗,还引导我思考诗歌与人生、与情感的联系,让我觉得生活因为有了诗意而更加饱满和有力量。
评分我必须要说,《你若幸福,必有诗香:温习最美唐诗》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以往对唐诗学习的认知。我之前总觉得,要“温习”唐诗,无非就是背诵、理解字面意思,最多再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但这本书完全不是这样。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用一种充满智慧和温度的方式,带领我重新认识唐诗,发现唐诗中隐藏的无限魅力。作者对于每一首诗的解读,都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而是深入到了诗歌的情感内核、文化背景、历史脉络,甚至是诗人创作时的心境。我举个例子,在解读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时,作者会从诗人的视角出发,细致地描绘出他所见的风、光、雨、露,然后引导读者去感受诗人通过这些景物所抒发的情感,是宁静致远,还是壮阔豪情。这种解读方式,让每一首诗都活了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而且,作者在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唐朝社会风貌、文化习俗的介绍,这些内容就像一个个生动的注脚,让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诗歌背后的时代背景,也更能体会诗人们的喜怒哀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虽然有名但鲜为人知的诗句的深入挖掘,作者总是能找到其中的精妙之处,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句诗还能这样理解!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但一点也不显得臃肿,反而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读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位饱读诗书的老朋友聊天,他用他独到的眼光,为我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唐诗世界的大门。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熏陶,让我觉得自己的内心也因为这些诗句而变得更加丰富和柔软。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经典,就像是在与古人对话,而《你若幸福,必有诗香:温习最美唐诗》这本书,则是我近期与唐朝诗人们进行的一次最愉快的对话。它没有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学术腔调,反而用一种极其亲切、温润的笔触,引领我重新走近那些曾经熟悉又似乎有些陌生的唐诗。作者对每一首诗的解读,都充满了智慧和情感。他不仅仅是解释字面意思,更是深入诗歌的灵魂,去捕捉诗人创作时的那一刻心绪,去感受诗歌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的“重读”方式,他能够从独特的角度,挖掘出诗句中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含义,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诗还可以这样理解!比如,在解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时,作者不仅仅描绘了诗中的景物,更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物外。而且,书中对于唐朝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的穿插介绍,也做得非常自然,它们就像是诗歌的最佳注脚,帮助我更立体地理解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们的情感抒发。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充满魅力的向导,他不仅带我欣赏了唐诗的美景,还给我讲述了诗人们的动人故事,让我对唐诗的理解,从一种表面的认识,上升到了对诗歌内在生命力的感悟。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被洗涤了一般,变得更加宁静和辽阔。
评分这本《你若幸福,必有诗香:温习最美唐诗》简直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盛唐的古韵之门!我一直都觉得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但总觉得有些疏远,像是隔着一层薄雾。直到我翻开这本书,那种感觉瞬间烟消云散。作者用一种极其温和而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将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重新呈现在我眼前,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唐朝的风骨,每一句都流淌着千年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诗歌背景和诗人故事的解读,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娓娓道来的历史画卷。读着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我仿佛能感受到庐山的磅礴气势;读着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沉痛,我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悲悯与无奈。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一些“冷门”佳作,也因为作者的细致梳理而变得鲜活起来。那些关于离愁别绪、闺阁相思、边塞风光,甚至是咏物小诗,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作者的文笔也非常细腻,不是那种辞藻堆砌的华丽,而是恰到好处的描绘,既有画面感,又不失情感的深度。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个博学又温柔的朋友聊天,他一边领着你品味那些经典的唐诗,一边又巧妙地将诗歌与生活、与人性相连接。我常常在深夜里,捧着这本书,沉浸在诗歌的海洋里,感觉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和滋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诗词鉴赏,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与古人的对话,让我重新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孕育了如此璀璨文化的土地。
评分这本书,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惊喜”。我一直对唐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典故,或者觉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有些生涩。但《你若幸福,必有诗香:温习最美唐诗》这本书,恰好解决了我的困惑。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著作,也不是简单的诗歌集,而是一本真正能够“温习”和“品味”唐诗的书。作者的解读方式非常独特,他不是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意蕴。比如,在解读一些描绘离别情景的诗歌时,作者会从诗人的视角出发,让我们感受到那种骨肉分离的痛苦,那种对亲人的思念,以及那种对未来的茫然。他还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在那个时代,离别是如此沉重。这种解读方式,让每一首诗都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我置身于那个时代,与诗人一同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的全新解读,让我发现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和妙处。比如,对李白的“将进酒”,我之前只是觉得豪迈奔放,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其中蕴含的对人生际遇的无奈,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而且,书中还收录了不少被我们忽视的优秀唐诗,这些诗歌同样充满了智慧和情感,在作者的解读下,它们也焕发出了耀眼的光芒。阅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与古代的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感受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这本书让我对唐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的内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对唐诗怀有敬意,却又觉得难以真正亲近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你若幸福,必有诗香:温习最美唐诗》的作者,用一种极其真挚和动人的方式,将那些曾经被奉为经典的唐诗,重新带回到了我的生活之中。我喜欢它不拘泥于传统的解读方式,而是更注重诗歌与人心的连接。作者在解读每一首诗时,都会深入到诗歌的情感内核,去挖掘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去体察诗歌所传递的那些普世的情感——无论是离愁别绪,还是家国情怀,抑或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那些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的解读,作者不仅仅是描绘出诗中的山水,更让我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对话时所产生的超然与和谐,让我觉得,原来读诗,也可以是一种与自然的连接。而且,书中对于唐朝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也做得非常巧妙,这些背景知识就像是诗歌的土壤,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诗歌的生长环境,也更能体会诗人们创作时的独特情怀。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不少被我们忽略的优秀唐诗,这些诗歌同样充满了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在作者的妙笔下,它们也重新焕发了生机。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温习”唐诗,更是在与一群才华横溢的灵魂进行一场深刻的交流,让我对生活有了更丰富、更细腻的感受。
评分我喜欢古诗词,王老师的作品不容错过。
评分过后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阿姐你去哪
评分赞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阿姐你去哪
评分过后
评分孩子用还可以
评分孩子用还可以
评分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