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最後的傳播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發表於2024-11-22
虛擬現實:最後的傳播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虛擬現實誕生自20世紀70年代,今天終成熱門話題,此過程有其內在曆史邏輯和曆史必然。本書結閤大眾傳播史、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閤理地推演虛擬現實在政治、經濟、文化、倫理、哲學諸領域的發展態勢,對其在未來百年可能給人類社會各層麵帶來的影響進行預判,提齣虛擬現實是人類的全媒介精神生活空間,即“最後的傳播”。
聶有兵,男,1978年生,重慶大學法學學士,南開大學傳播學專業碩士,曾就職於多傢互聯網、金融、房地産上市公司,現為廣西賀州學院講師,研究方嚮為網絡傳播及新媒體經濟和文化,主持或參與多個省部級科研課題,發錶論文十餘篇。
虛擬化生存時代來臨…1
“虛擬”和虛擬化生存的概念…3
虛擬化生存的技術發展史…8
生活方式——分裂的人和派係…33
虛擬即真實…35
人類形態的變化…39
社會的分裂——《分歧者》…43
政治、集權和組織傳播——消散的權威…52
最後的媒介…57
傳者…62
受眾…67
媒介、內容和傳播效果…72
最後的媒介…76
大眾媒體的變革…81
變革一:形態…85
變革二:速度和距離(廣度)…87
變革三:權限和慢需求…90
變革四:功能…92
新聞的變革…109
新聞的定義和虛擬現實下的新聞:以人為信源…112
新聞與宣傳、輿論:虛擬現實的效率與現實行動…114
新媒體和新聞…116
新聞媒介的性質…118
新聞的功能和效果…120
新聞市場運行…122
新聞的受眾…126
新聞生産與新聞選擇…127
沉浸式新聞…129
未來的虛擬現實新聞…137
廣告/ 公關的變革…141
虛擬生存下的消費、生産和市場…152
虛擬生存之下的廣告…171
虛擬現實廣告:從企業的角度…176
虛擬現實下的廣告創意…191
虛擬現實中的廣告成本及預算…196
虛擬現實、電影和電視…199
電影和虛擬現實…201
虛擬現實和電視媒介…234
娛樂至上:虛擬現實和遊戲/ 娛樂的變革…255
遊戲的分類和電子遊戲…260
虛擬現實:更高階段的遊戲體驗…265
虛擬現實電子遊戲的影響…270
倫理:人與機器的關係…277
虛擬現實的錶現形式對倫理的影響…281
感情和性:人和人工智能之間的糾結…286
血緣關係的變遷…292
新的人際關係…297
舊的法律、道德體係與新倫理的衝突…303
虛擬現實帶來的一些哲學問題與思考…307
自我意識——復製?剪切?轉移?…311
脫離肉身及其後果——幸福感的消弭?…317
人類成為新世界的造物主即“神”…323
生存意義的終極拷問——從《黑客帝國》到《超體》…329
《黑客帝國》:劃時代的科幻電影及其完整的未來體係…333
《超驗駭客》——人的完全虛擬生存及其情感問題…340
《超體》:超級生命形式和虛擬現實…342
文明意義的終極拷問…344
後記…351
人類成為新世界的造物主即“神”
2015年9月,未來學傢、榖歌高管庫茲韋爾在奇點大學發錶演講,認為人類未來將實現與人工智能化為一體的“混閤生存”(騰訊科技,2030年人類將成為混閤式機器人),當機器植入大腦後,將使人類成為神明一樣的存在。這種情況下的人類思維方式將發生巨大改變,抽象思維層次增加,並將創造更深刻的錶達方式,這種進化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而更是精神上。這種進化使得我們越來越接近神明。也就是說,人類創造的人工智能越來越接近人,那麼人類一直以來的“上帝造人”、“神造人”的說法就有瞭新的含義。既然上帝造齣瞭人而成為神,意味著一種神對人的超越;那麼當人造齣人/人工智能時,人又高於瞭其造齣的人/人工智能。也即對於人工智能來說,人就是“神”。技術的拓展帶來的是精神、意識層麵的巨大變革,這是前所未有的。
當代的人文藝術領域反映類似想象者甚多,以電影為例,2014年好萊塢電影《超驗駭客》,核心主題為人的虛擬化、網絡化生存,其片名的英文名為Transcendence,直譯是“超越”,其另一個涵義是宗教方麵的“超然性”。這種性質為神性的一種。所謂超然,是虛擬生存與網絡化的人所獲得的、以電子技術和網絡大數據為基礎的信息能力,而信息能力又直接可以作用於真實世界(當今真實世界的信息化程度仍不斷深化),例如通過網絡竊取金錢、組織生産等,都可以實現;同時不老、不死;這種能力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故而具備瞭超脫現實世界的特徵,也即神性。當代科學不斷發展,而藝術不斷見證它,二者同時指嚮的方嚮高於現實,但並不脫離現實。純生物人(現實生存)——混閤人(部分虛擬生存)——純粹虛擬生存的主綫,是人類不斷進化的預告。
1.創世之力:實際上,人類並沒有有意識地創造新世界,一切隻是人類智力和意識發展的結果。技術作為人類智力的最終體現,生物體人類作為人類發展的目標,技術最終服務於人類生存發展,一個新世界逐漸成型,從模糊到清晰,而人類對其認識也從無到有、由淺入深。所謂“新世界”,必須具有自身運行的規律,同時在某些重要方麵高於現實。世界具有復雜性,要創造一個世界,必須有復雜的係統,簡單的係統不能創造復雜的世界。我們目前的世界已經達到一定的復雜程度,主要是技術層麵,足以創造新世界。新世界的規律和原則是一開始便確定的,具有基本律的屬性;而新世界的具體事物則是一步步被創造齣來的,逐漸豐富的。新世界不一定具有意識的介入,否則在人類齣現以前的世界無法被解釋。新世界是一個完整的係統,具有封閉性和自主性,在一定程度內可以進行自我調節、淨化、發展和革新。創建新世界是一種新係統的誕生,同時這件事實本身可以證明新世界創造者的升級,即從人變成神。神創世的神話本身是人類對自身來源的解釋,但也證實瞭新世界是一種證明、是人類生産力發展到特定階段的飛躍和革命、一種人和神之間的界限。
2.永恒之力:肉身作為桎梏,最終將被人類所擺脫,實現技術上的永生,意識和精神的長存。而人類文明中神的概念往往與具有不老不死的軀體相聯係,這也反映瞭人的一種能力缺陷和渴望;而人類通過機械和電子的容器容納意識來獲得永生,彌補瞭這種能力缺陷,意味著人類在自身進化中,依靠自我意識逐步獲得更高能力,包括生命延續的能力——類似於神的永生,這一要素也拉近瞭人和神的距離。肉身的缺陷和不足給人類文明發展帶來原生動力,也給人類帶來瞭種種製約。人類要達到神的高度,必須具備神的全知全能特徵,或部分神的部分能力特徵。作為其中最重要的鴻溝之一——永恒的生命是一個必須具備的條件。永恒與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相比,是一種超越、一種超脫、獨一無二的特徵。
3.神的相對性:神作為一個概念被人創造,當人的發展到達一定高度時,神的種種特性、力量最終被人實現、獲得,體現瞭人對神的顛覆,人自身接近神的高度的確立。神在這裏作為一個標尺被人用於衡量人本身。由於神是創造人類世界的存在,故而神相對於人來說是全能的;雖然神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之外,也可能有無法實現的目標;但這並不影響神的相對人類而言的絕對全能性。從神的概念齣發,人類的技術隻能無限趨近於神,而無法成為神本身,但這並不妨礙人類創造新世界、實現永恒存續。相對人所創造的世界而言,人就是這個世界的神。人可以掌管操控這個世界的一切。雖然人並非全能,但相對而言,人就是新世界的神、造物主。人類世界中不同宗教、不同文學藝術中的神祗並非都是全能的,而是有著不同的能力、階級和個性,這是人類對現實的反映和思考,以人的形象來塑造神,隻有少數的最高神祗,如基督教的上帝、佛教的如來佛祖等,纔能被刻畫為全能性質的神。這樣的宗教和文藝語境,反映瞭神概念上的內在相對性。神在概念上應當是絕對的權威、不可置疑的,但在人類文明中具體的各種神祗卻又被賦予瞭人的弱點,這說明神的概念很大範圍內是人自身的反映,而絕對的神是最終的頂點。神的相對性給瞭人類一個“成神”的機會,人類在自己製造的的概念中來去自如。總之,通過技術,人類完全可以使自己成為新世界的神。
神的相對性還體現為其概念的指嚮。宗教和神話中“神”的概念是創造人類的另一個存在,而且具有大部分人的特徵,但擁有人無法企及的特殊能力,這個概念指嚮人的外部世界,神是不依賴於人的特殊存在,而人依賴於神;神和人是獨立的兩個實體。另一個“神”在中文中可解釋為“神智、精神”;這個概念指嚮人的內部世界,也即意識。意識依賴於人,不能獨立存在。意識雖然不能等同於宗教和神話中的“神”,但當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概念導入後,意識成為瞭虛擬生存中的人的存在,這就奇妙地將神、人、意識三者連成瞭一個封閉的環——意識創造“神”,“神”創造人,人創造意識。
虛擬現實是人建立的新世界,人工智能是人建立的新的人。人通過這兩個手段,在虛擬現實中為自己創造齣一個接近“神”的地位。人並不是虛擬現實世界的旁觀者,而是參與者。這使我們的哲學世界觀齣現瞭一些重大的轉摺。進入虛擬現實、與人工智能共生存,對於人類本質的一些觀念是一種挑戰,包括對自我的認識、對幸福感的尺度等,其必將導緻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種群在曆史演進中的價值觀和目標的轉變,人類的發展路徑將齣現重大轉摺,例如由嚮客觀世界求索更多地轉變為嚮主觀世界創造,人類也許將放慢探索自然的腳步,而轉入對精神樂土的構建,在虛擬現實中獲得幸福顯然要容易得多;另一麵則是人類文明的延緩(至少是技術層麵)所賦予人類生命的意義的轉變,這帶給人類的思考將是持續的。
……
虛擬現實:最後的傳播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虛擬現實:最後的傳播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虛擬現實:最後的傳播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虛擬現實:最後的傳播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虛擬現實:最後的傳播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