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彩绘插图版《宽容》,71幅房龙亲笔插图重新上色,全彩印刷,震撼呈现
★入选人教版语文课本的经典之作,助力人格成长与完善
★据1925年Boni & Liveright原版全新翻译,增加注释两百余条
★精装,完美视觉呈现,极具收藏价值
★多次再版,畅销近百年,被译成十几种文字,畅销二十多个国家
★入选新华网、香港大学 必读书单;郁达夫、白岩松、傅佩荣,推荐阅读
内容简介
《宽容》是荷裔美国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所著的一本宗教历史普及读物。《宽容》一书以基督教发展脉络为依托,用生动又智慧的笔触描述了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新事物是如何产生,如何被旧势力打压,及如何与世间的不宽容做斗争的。
《宽容》全书共三十章,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近代新篇章。每一章都以一个特定的人物或历史事件为主题,如苏格拉底之死、宗教裁判所、十字军东征等,讲述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发生过的宽容与不宽容。这是一部西方宗教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文明进化史。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房龙青年时期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著有《宽容》《全球通史》《*的故事》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Contents
序言 001
PART Ⅰ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第一章 无知的暴虐 003
第二章 希腊人 012
第三章 桎梏的开端 048
第四章 诸神的黄昏 057
第五章 囚 禁 075
PART Ⅱ 中世纪时期
第六章 生活的纯洁 089
第七章 宗教裁判所 098
第八章 求知的渴望 115
第九章 向文字宣战 125
第十章 书籍与历史 132
PART Ⅲ 文艺复兴时期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 137
第十二章 宗教改革 143
第十三章 伊拉斯谟 154
第十四章 拉伯雷 167
第十五章 新瓶装旧酒 176
第十六章 再洗礼派 194
第十七章 苏西尼叔侄 202
第十八章 蒙 田 211
第十九章 阿民念 217
第二十章 乔尔丹诺·布鲁诺 227
第二十一章 斯宾诺莎 233
PART Ⅳ 近代新篇章
第二十二章 新的天国 247
第二十三章 太阳王 260
第二十四章 腓特烈大帝 264
第二十五章 伏尔泰 267
第二十六章 百科全书 285
第二十七章 革命的偏执 292
第二十八章 莱 辛 301
第二十九章 托马斯·潘恩 314
第三十章 最后一百年 320
精彩书摘
苏格拉底之死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陈小颖 译
每当谈论起世界文明的停滞不前或希腊文明的不进反退时,人们总会以苏格拉底的不幸为例来佐证雅典人的冥顽不灵。如今,经过翔实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对苏格拉底,以及他的生前身后之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位街头演说家虽然有点招人厌烦,却才华横溢,他用追求学问的一生致敬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盛行的思想自由精神。因为当时的老百姓还相信神明的存在,于是苏格拉底便自称神的使者,能预示以何事不当为。虽然大家不能完全理解他所谓的“灵迹”,却知道他对常人视作神圣的东西嗤之以鼻,对传统习俗置之不理。最后,当政者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这位饱学之士。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雕刻匠,他子女众多却收入菲薄。因为没有办法负担两千元一节的课程,苏格拉底从小没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在年少的苏格拉底看来,追求纯粹的真理和研究无用的科学现象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培育自我的信念:不懂几何学没关系,叫不出彗星或行星的名字也不碍事,反正这些外在的东西于个人灵魂的提升无益。
这个塌鼻梁、不修边幅的小个子白天在街头巷尾与无业游民争辩,晚上回家听妻子唠叨。苏格拉底一生清贫,对谋生之事不甚在意。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他的妻子不得不帮人洗衣以帮补家计。他曾多次参加远征,也曾多次上阵杀敌;他做过雅典公民大会的议员,也是不少著名学者的老师。为了自己的信仰,他宁可慷慨赴死。
为了了解事情的起因,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在苏格拉底为人类的知识进步作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时,雅典的政治状况是什么样子的。苏格拉底被处死时已年逾七十,终其一生他都在告诫人们莫要虚度年华,浪费生命—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空洞的快乐和虚无的胜利上没有意义,为了满足短暂的虚荣和一己的私欲而挥霍神明的恩赐更是不智。他坚信人具有崇高的命运。他的理论打破了旧哲学体系的界限,甚至比普罗泰戈拉走得更远。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教导人们,“每个人心中的自我才是衡量万物的标尺,塑造命运的不是神明,而是我们自己”。
负责审判苏格拉底的是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他们大多是苏格拉底的政敌们精心安排的人选,其中还包括不少学者。面对这些居心叵测的法官,苏格拉底发表了一席通俗易懂又鼓舞人心的演讲。
他说:“世人无权随意左右或强行夺去他人信仰的自由和思考的权利。人只要坚守善本,即使没有朋友的认同,没有家庭或物质的支持,也足以俯仰无悔于天地。然善本乃世之大道,只能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才能悟明,因此世人应拥有自由讨论所有问题的权利,且不受政府或权威的干预。”
遗憾的是,这是在最不合适的场合上发表的最不合时宜的言论。早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战争爆发之初,雅典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主仆关系也有些剑拔弩张。苏格拉底作为一个“温和分子”,既看到了双方各自的利弊,又尝试着找到折衷的方案让大部分理智的民众满意,这自然得不到任何一方的好感,不过当时争吵的双方势均力敌,一时间也腾不出手来对付他。
到了公元前403年,贵族失势,民主派控制了希腊全境,苏格拉底便大难临头了。他的朋友预见到了他的结局,纷纷劝他尽早逃离。苏格拉底平生树敌众多,同时也交友广阔。在大半个世纪里,他以丰富的学识针砭时弊。对于那些自认为是社会支柱的,苏格拉底热衷于撕下他们的伪装,并将其思想骗术公诸于世。久而久之,他的名字在希腊家喻户晓,甚至于他在上午才说到的一些趣事,晚上就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还有人把他的经历编成了戏剧。直至他被捕入狱,关于他的一切全希腊上下已是无人不知。那些在审判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例如那个不识字却因为通晓神意而卖力叫嚣的粮油贩子—深信他们是在为社会尽职,为城市除掉一个只会教给奴隶懒惰、罪孽和不满的“学术界”的危险分子。
颇为有趣的是,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苏格拉底仍满怀激情地舌战群儒,让大部分法官越听越想放他一马,但前提是,他得改掉那喜欢争辩和说教的坏毛病,并承诺此后不再干涉别人享乐或无休止地给人提问题。
苏格拉底拒绝了。
“恕难从命!”他回答道:“只要我的良知还在敦促我向前,只要那微弱的心声还在提醒我把理智之道展现于人前,我便会继续提问、说教、争辩,把一切倾囊相授,无惧人言。”
至此,法庭已别无他法,只好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按雅典法律规定,每年一度前往提洛岛朝拜的圣船还没返航前不能行刑,于是苏格拉底被缓刑三十天。整整一个月里,苏格拉底没表现出丝毫焦虑,只一心钻研改进他的逻辑体系。他本有机会逃跑,但最终还是选择笑着留下。他说他已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含辛茹苦;现在他累了,只想静静地等待属于他的归宿。临刑时,他还在和友人交谈,教导他们分明是非,劝诫他们莫要沉迷于物质享受,要重视精神修养。
接着他饮下鸩毒,躺在床上,让一切争辩伴随着他最后一口呼吸,尘埃落定。
苏格拉底之死让他的学生们心有余悸,他们一度离开过去的活动场所默默度日;而在风波稍有平息后,他们又回到了老地方,继续公开讲学。正因为他们的努力,在苏格拉底死后的十多年里,他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前言/序言
序言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快乐地生活在宁静的无知山谷中。
山谷的东南西北皆被永恒的山脉包围着,只有一道智慧之源,自古老的西山而来,流经狭长的深沟,最后注入未知的东江。她不若大河澎湃,却能满足山谷里村民们的基本需要。
每到夜里,村民们都会在智慧之源边上汲水,饮牲口,然后把村里的长老们扶出来,坐在一起谈天说地。长老们平日总爱待在阴凉的角落里,捧着远古部落之人所撰写的书籍,思考其中的玄机。有时,他们也会向儿孙们念叨起书里那些奇特的文字;但对于贪玩的小孩而言,晦涩难懂的词汇还不如一颗从远方捎来的鹅卵石来得新奇。
无知山谷里的村民向来敬重历史遗物,古书的地位也因此变得神圣且不可亵渎。谁要是胆敢质疑祖先的教诲,定会遭到其他村民的冷漠以对。表面上山谷里一团和气,但村民心里的不安总是挥之不去:自给自足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他们日后该如何生活?于是一声声低语开始在小镇的窄巷间穿梭,讲述着昔日那些勇于挑战权威的年轻人的传说。他们有些人头也不回地往前冲,最后不见所踪;有些人试图翻越那遮天蔽日的悬崖,却只落得个尸骨散落无人收的下场。
岁月周而复始,来而复往,人们在无知山谷中的生活一如寻常。直至……
一个游子撕裂黑暗从远方蹒跚归来。
他双手的指甲尽已磨破,双脚上缠满了染血的布条,无声地诉说着长途跋涉的苦难。他跌跌撞撞地敲响了村口小屋的门,没等到回应,便不醒人事。村民们就着微弱的烛光,战战兢兢地把他抬到简陋的小床上。
第二天,太阳刚露脸,“他回来了”的消息就已在整个村落传遍。
村民们站在他的床边,叹惜着摇头。他们知道,他始终难逃一劫。屈服和失败是祖先给予那些胆敢离开村落的人的唯一结局。在村子的一角,长老们甚至已经在低声演练审判的程序。实在不是村民们狠毒,只是祖宗规矩摆在那里——如有违者,必遭严惩。一旦伤愈,他就不得不面临这注定的悲剧。长老们也想过对他宽大一二,尤其是每每记起他母亲那双充满哀求之意的眼眸之时,每每回想起他那30年前就迷失在茫茫沙漠的父亲之时……可是,律法自有律法的尊严,惩恶扬善,应无一例外。而长老们,就是它忠诚的执行者。
终于,游子被带到市集。在那里,村民们早已站成一圈,鸦雀无声地等待着。
考虑到他因饥渴身体还很虚弱,长老们特地允许他就坐。
但他拒绝了。
无视长老们让他噤声的命令,他背过身去,一边用炽热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那些曾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边恳求道:“听我说!”
他的声音虚弱却坚定。
“当年我离开了村庄,如今我成功地回来了。在山的那边,我的脚踏上了崭新的土地,我的手拥抱了异族的善意,我的眼看到了不一样的壮丽。
“从前,我的世界便是这山谷中的一切。打我记事起,就只看见永恒的山脉在东南西北无尽地绵延。每当我问起山的另一边,父辈们马上就不住地摇头,噤口不言。偏偏我就爱刨根问底,于是他们把我带到悬崖上,让我目睹那胆敢违逆神祇之人尸骨无存的下场。
“可我不相信。当年的我大喊:‘骗人!神明明喜欢勇于冒险的人!’长老们见我冥顽不灵,便祭出祖宗遗留下来的古书。他们说,律法中已列明了神对天地万物的旨意。这片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掌管,山谷中的动物、花草、果实、鱼虾任我们取用。但山的另一边是神的领域,我们无权窥探,直至时间的尽头。
“长老们在撒谎。就像欺骗了当年的我一样,他们也欺骗了如今的你们。
“山的另一边不但有丰沃的草原牧场,还有和我们一样的男女老少,以及他们用千年辛劳积累起来的辉煌城邦。
“在跋涉中,我找到了更美好的家园,找到了更令人向往的应许之地。跟着我,让我带你们踏上那条康庄大道,去见证神明无处不在的微笑。”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便爆发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惊吼。“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长老们失声大叫,“他疯了,竟敢嘲弄这千年来的律法!他罪有应得!他死有余辜!”
于是,村民们捡起一块块沉重的石头,砸向游子,让他在痛苦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他的尸体被抛下悬崖,成了最有力的警示——祖宗的智慧不可质疑。
不久之后,旱灾降临。潺潺的智慧之源枯竭了,牲畜接连着干渴而死。田里的庄稼枯萎了,无知山谷中饿殍遍地。然而,长老们并不灰心。他们说古书有记,黑暗之后必是光明。况且,他们已经老了,并不需要太多的吃食。再之后,冬天来了,山谷里更显破败凋零。
半数以上的村民在绝望中死去,活着的人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到山的另一边。可律法不许,村民们该何从何去?
终于,绝望把勇气赋予了因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并促使他们向权威发起了一次最激烈的抗争。那些所谓的长老被推到一旁,他们一边抱怨着自己的命运不济,一边诅咒着后辈们的忘恩负义。只是,当最后一辆马车即将驶出山谷时,他们竟抛弃了自己的坚持,强迫车夫带着他们一同逃离。
未知的旅程,就在这一刻,开始。
由于多年前游子所说的路径已模糊不清,他们一路上忍饥挨饿,几经艰辛。直至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来的标记,才总算迎来了黑暗后的光明。
幸亏游子有先见之明,早早地在一望无际的丛林和乱石中烧出一条康庄大道,否则村民们还不知要吃多少苦头,才能找到游子口中美好的绿色家园。
面对此情此景,村民们沉默地面面相觑。
“他说的都是对的。长老们欺骗了我们。”“他的尸首还在悬崖下腐烂,长老们却坐在我们的车里,念叨着老掉牙的调子。”“他救了我们,我们却害死了他。”“如果当年我们知道真相的话,就不会……唉……”
历劫重生的人们决定在这里定居,他们解下马具,把牛羊圈进圈里,然后慢慢地建造起自己的房子,规划好自己的土地,又一次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数年以后,村民们决定把游子的遗骸迎回,并为这位勇敢的智者建墓立碑。
怀揣着这样的念想,一支肃穆的队伍再次回到了早已荒废的山谷中。可怜悬崖下白骨累累,唯独游子的尸骸遍寻不见——也许它早已被胡狼拖入了自己的洞穴。
不得已,人们只好在那座拯救了他们的石头路标上再竖起一块小石碑,以感谢游子把村民引向了新的自由,而这位敢于向未知和恐惧挑战的先驱也因此被子孙们世代追忆。
这样的故事,在过去并不罕见,如今也时有发生,但我们衷心希望,它不会再出现在我们的将来。
宽容(典藏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宽容(典藏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