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 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 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 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殷劍峰,吳建偉,王增武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8

商品介绍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111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788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字數:233000
正文語種:中文

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 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內容簡介

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分析,旨在從銀行同業和銀行理財、證券資管業務、保險資管業務、證券投資基金以及信托計劃等維度分析研究其資金流嚮、流嚮機製以及資金流嚮的規範渠道和機製等,兼顧資管監管亂象和監管曆程、現階段資管市場分業監管以及資管市場監管趨勢分析等。本書的創新之處或主要貢獻在於從資産管理的視角研究分析其資金流嚮和機製,探求現有市場發展中的相關問題,並給齣進一步發展的市場展望或政策建議等。

作者簡介

殷劍峰,男,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金融産品中心主任,中國金融學會理事,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金融學專業碩士導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公共管理碩士導師,多所大學特聘教授。研究領域:金融市場與産品,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理論,貨幣政策。

吳建偉,浙商銀行副行長。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曾任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信息科技部應用開發一科副科長、門市開發科科長、部主任助理,數據運行中心副主任,電子銀行處副處長(主持工作)、電子銀行處處長,電子銀行部總經理,中國農業銀行溫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中國農業銀行內濛古自治區分行黨委委員、行長助理,浙商銀行行長助理。

王增武,理學博士,2007 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數學與係統科學研究院,現為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員、國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曾在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金融評論》和《經濟社會體製比較》等期刊上發錶學術文章多篇,參與編寫《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係列叢書。

目錄

前言 關於“錢”的三個問題/Ⅰ
第一章 銀行理財資金流嚮及機製分析/001
一、資金流嚮分析:非標占主導/003
二、資金流嚮機製:演進中創新/010
三、未來展望:誰是下一個?/017
附錄1 保本& 非保本理財資金流嚮數據/020
附錄2 銀行理財市場發展概覽(2004 ~2017 年)/021
第二章 銀行同業業務與委外投資/027
一、銀行資金的來源與投嚮/029
二、銀行同業業務的發展迴顧/033
三、銀行委外規模測算/036
四、銀行委外的風險分析及建議/041
第三章 信托市場資金流嚮及機製分析/043
一、信托資金的來源與去嚮/045
二、信托資金投資機製/052
三、結論與展望/060
第四章 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及機製分析/063
一、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拆解“其他項”/065
二、另類投資模式:非標與同業/071
三、另類投資發展:閤法化/081
第五章 證券資管資金流嚮及其機製分析/083
一、券商資管的資金來源與運用/085
二、募集資金及投資機製分析/090
三、本章小結/097
第六章 基金業資金流嚮及其機製分析/099
一、2013 ~2016 年基金行業概況/101
二、資金來源與流嚮/104
三、資金流嚮機製分析/109
四、行業展望及政策建議/122
第七章 資管市場監管政策迴顧與展望/125
一、資管亂象與監管曆程/127
二、現階段資管市場分業監管/132
三、資管市場監管趨勢/138
四、總結:市場需要什麼樣的監管/140

精彩書摘

  《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 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
  隨著券商、期貨、基金係資管的發展,一些機構以“資管”之名行“信貸、投行或經紀業務”之實,例如通過結構化産品給優先級投資者提供保本安排、在産品內部間接配資加杠杆等。針對這些司題,證監會於2015年3月發布實施《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落實資産管理業務“八條底綫”禁止行為細則》,並在2016年頒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産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新八條底綫”),最終形成證監會的規範性文件,提高瞭法律效力、增強瞭機構約束力。“新八條底綫”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納入監管體係,強調穿透核查原則、降低杠杆倍數、鼓勵主動管理、規範銷售管理等方麵;“新八條底綫”嚴控結構化資管計劃杠杆率至2倍,並分類約束;重申禁止資金池業務,不允許不同資管計劃混同操作;針對同一資産管理人設立多個同類型資管計劃投嚮同一標的,實行穿透核查並計算投資者人數;從賬戶實名製、賬戶控製權、外接交易係統、設立傘型資管産品等方麵禁止資管計劃違法從事證券期貨業務;嚴格控製投顧模式;為做好新日規則銜接,“新八條底綫”還對結構化産品等依照“新老劃斷”原則進行過渡安排,存續産品在閤同到期前不得提高杠杆倍數、不得新增優先級份額淨申購規模,到期後予以清盤、不得續期。2017年5月19日,證監會在發布會上首次提及全麵禁止通道業務、不得讓渡管理責任,覆蓋瞭券商資管、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的通道業務,督促資管機構“去通道化”、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

前言/序言

序言一 信用最重要
國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
殷劍峰博士及其研究團隊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工作,完成瞭這部名為《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的專著。這部專著提供瞭一個分析全社會信用總量的框架,並據以對我國全社會信用總量進行瞭統計和估計。根據研究計劃,今後,國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將依據這個理論框架,定期統計並公布我國信用總量、結構及其變化,用之分析我國的宏觀金融問題。
一、一項有價值的工作
這項工程浩大的理論研究可以追溯到十餘年前的一項課題。那時,如今被稱作“影子銀行”的諸種信用創造活動,剛剛開始在我國正規金融體係的邊緣以“銀行理財産品”的名義生長。那時,政策的氛圍同目前截然不同—如今,監管當局正緻力於將“錶外”“場外”“綫上”的所有金融活動拉迴錶內、場內和綫下,並施以統一的嚴格監管;而十餘年前,大力發展錶外、場外和綫上金融活動,成為所有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實施戰略轉型的主要方嚮,在政策層麵,這些活動在彼時得到的是如同今天“雙創”那樣的鼓勵。
當時我們就敏感地認識到,中國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可能就在這些變革中醞釀。於是,2005 年,我們成立瞭中國社會科學院“理財研究中心”,專事於此類研究。後來,幾經變化,這一中心最終定型為如今的“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稱“財富中心”),成為國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支柱之一。
最初的工作是對各銀行金融機構提供到市場上的理財産品進行評估,並以評價報告的形式嚮社會公布。記得那時,劍峰和增武經常同我提到,他們解構瞭當時幾乎所有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且發現甚多,其中令人擔憂的發現就是,那些自詡為“創新”的理財産品,其實大都是“高息攬存”的變種,且有虛假陳述的問題,尤其是這些産品允諾的高收益,更是難以兌現。另外,這些理財産品的條款復雜且陷阱重重,使得投資者很難保護自己的權益。
財富中心的工作很快就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從事相關業務的各類金融機構、廣大投資者和研究界逐漸將財富中心的定期成果作為開展業務、進行投資決策和理論研究的重要參考,貨幣當局和監管當局的主要領導也發現瞭此項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價值,並要求財富中心定期嚮他們報送研究材料。
接著就爆發瞭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自然地,影子銀行,作為引發危機的“禍水”,也引起瞭國人的關注。
最初,人們沿著慣性的思維路徑,拿這個新近“舶來”的概念“套”中國的實踐。然而,經過深入研究後發現,影子銀行,作為以發達資本市場為基礎的金融創新和金融自由化的産物,在我們這裏並沒有非常良好的生長環境。因此,那些以影子銀行之名推嚮市場的各類新産品,多數隻是披著新衣的傳統銀行和傳統金融活動。質言之,如果說在美國,影子銀行的發展是“ 脫媒” 趨勢的續篇, 其所引導的資金流動是“ 從銀行中來, 到資本市場上去”,那麼,在中國,理財産品雲雲,多數隻是傳統金融活動的變種,其所引導的資金流動則是“從銀行中來,迴到銀行中去”。
認識及此, 財富管理中心圍繞我國的影子銀行以及相關的最新發展, 開展瞭一項意義重大的研究工作,並於2013 年形成瞭由殷劍峰和王增武博士領銜的專著《影子銀行與銀行的影子》(以下稱“影子”)。
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影子”都可圈可點。其主要貢獻,一是以“銀行的影子”這一極具衝擊力的概念,揭示瞭我國大量“金融創新”實際上仍在從事傳統銀行業務的本質;二是確認瞭信用研究在目前和今後金融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作者在這兩方麵的探討,為我們分析當前及未來高度復雜且越來越復雜的金融現象提供瞭有價值的分析框架。
關於中國影子銀行的發展,“影子”尖銳地指齣:當下中國各種“金融創新”,多數隻是“新瓶裝舊酒”。事實上,最近幾年風生水起的“互聯網金融”等,多數也不脫此窠臼。隻要看一看那些自稱的“新金融”們,凡有機會便試圖“建立資金池”、發放貸款或變相發行各類證券的事實便知,所有這些活動,其主要動力和目的都是“監管套利”。因而它們除瞭將我國的金融上層建築越搞越復雜,越搞越膨脹,並不斷推高利率水平、增加純粹流通費用和交易成本之外,還有意無意地引導瞭一個金融“脫實嚮虛”的進程。
做瞭如此“穿透”式分析之後,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我國的金融亂象,仍然是典型的體製現象。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就金融發展狀況而論,在於我國的金融市場尚不發達;就體製機製而言,在於我國金融管製仍相當僵硬,以及監管框架的不協調。瞭解瞭中國影子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後者中的很多活動也可被視為影子銀行)這一復雜特點以及深藏其後的體製機製弊端後,我們也不難理解,自2015 年7 月開始的十部委聯閤展開的互聯網金融整頓,為何至今仍未結束;同樣我們也不難理解,2017 年4 月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維護國傢金融安全為主題的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會上, 習主席為什麼把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我國金融監管的重點置於金融市場和互聯網金融上。
“影子”的另一重要貢獻,就是用21 世紀以來全球以及中國金融結構變動的事實,凸顯瞭信用在金融運行中的重要地位。作者不僅對一個過去人們很少使用的概念—信用進行瞭界說, 定義瞭“ 信用總量” 的統計分析概念, 而且運用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 對十餘年來全球以及我國宏觀金融的運行,給齣瞭令人信服的新解釋。
二、信用與貨幣
研究信用,首先要辨析信用和貨幣的關係。
關於信用和貨幣、信用創造和貨幣供給之間的關係,曆來就有兩種邏輯不同的分析思路—信用的貨幣理論(monetary theory of credit)和貨幣的信用理論(credit theory of money)。
信用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先於信用而存在,因此,定義貨幣是分析信用的前提。其分析邏輯,首先是給齣貨幣的適當定義,考察經濟交易過程中商品流和貨幣流的關係,然後從中提煉齣貨幣、準貨幣直至信用的定義並厘清它們之間的區彆和聯係。作為一種貨幣分析框架, 信用的貨幣理論試圖解釋各類貨幣工具( 貨幣和準貨幣) 在交易過程和中介過程這兩個分離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相互聯係。在現實中,信用的貨幣理論曾長期主宰金融理論界, 並塑造瞭以貨幣分析為核心的理論體係和以貨幣及利率為主要調控對象的貨幣政策體係。
貨幣的信用理論則相反。它認為,在人類社會中,信用作為一種要求權(claim),早在5000 年前便已存在,而自那以後的數韆年裏,貨幣還在為尋找其固定的實現形式上下求索。事實上,最早的貨幣製度—金本位製隻是在1819 年英國通過《恢復現金支付法案》(Act for the Resumption of Cash Payments,1819)時方纔建立。因此,從曆史的和邏輯的關係上看,信用都先於貨幣。而且,信用是解釋銀行、貨幣及實體經濟之間內在聯係機製的核心概念。事實上,在現代中央銀行産生之前,如今我們熟知的環繞貨幣供求展開的理論分析框架還不存在。因此,長期以來,學術界對金融與實體經濟關係的探討,集中圍繞信用創造機製展開。在這個意義上,信用創造理論是現代貨幣供給理論的前身。古典經濟學傢如瓦爾拉斯、麥剋路德、魏剋賽爾等,以及當代最優秀的經濟學傢,如斯蒂格利茨(Stiglitz)、格林沃爾德(Greenwald)、伯南剋(Bernanke)等,都持此論。
貨幣是信用的一種,但信用並不依賴貨幣而存在,足見信用先於且相對獨立於貨幣而存在。信用對貨幣的優先關係,還可通過研究信用和貨幣相互生成的關係加以分析。現實中,存在著兩種狀況。一種狀況是,信用創造直接造成貨幣流量和存量同時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是信用創造貨幣;另一種狀況是,信用創造並不改變貨幣存量,但加速貨幣的流通,從而增加貨幣流量,在這種情況下,信用的産生並不相應地創造貨幣。這更證明瞭信用對於貨幣的優先地位。
我們之所以用一定的篇幅來討論信用和貨幣的關係,是因為本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相繼齣現瞭貨幣與信用的走勢相分離的現象。信用的變化決定著經濟的恢復及其走勢,而僅僅依托以調控貨幣為核心的傳統的貨幣政策框架,顯然難以應付因影子銀行野蠻生長所帶來的信用膨脹局麵。
三、信用創造的載體: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影子銀行
貨幣由信用驅動,而信用規模由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決定。在實踐中,理論所稱的信用創造過程,就是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支持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信用創造是經濟發展的充分條件之一。
在曆史上,有瞭商品經濟,便有瞭商業信用。銀行信用隻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在邏輯關係上,它是商業信用的延伸。但是,銀行信用一經産生,便顯示齣其優於商業信用的多方麵特徵,以至在一段時期內,幾乎所有的信用活動都集中於商業銀行並采取銀行信用的形式,反轉而來,信用創造也因而成為商業銀行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徵。
傳統的信用創造機製,是基於金融中介的信用創造機製。從運行機製上看,傳統信用創造機製是“外生驅動”的:中央銀行發行貨幣,創造信用載體,商業銀行吸收存款,同時評價貸款客體的信用級彆,對貸款進行定價和配置,創造新的信用。隨著企業或個人歸還銀行貸款,整個信用創造過程便告結束,貨幣被勾銷。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活動是對因存、貸款期限錯配而産生的資金時間價值的高度應用,隻有將存款和貸款功能集於一體,形成存款—貸款—派生存款……的循環過程,信用創造功能方能充分發揮。
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與貨幣供給緊密相關。在現代社會,貨幣供給增加的最主要渠道,就是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鑒於此,現代中央銀行和金融市場監管者設計瞭有效的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工具來管理銀行體係的信用創造過程,包括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流動性比率、杠杆率、預付比率、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
然而,隨著金融創新和金融自由化的深入,不僅資産管理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戰略中占據瞭主導地位,其負債管理業務也已逐漸掙脫瞭被動存款的束縛:商業銀行不再“坐等”存款上門,而是主動根據經濟目標和資金流動性需要,隨時在國內或者其他金融市場上發行信用憑證來為其貸款籌資。並且,隨著可轉讓存單和大量的其他融資工具的發展,商業銀行事實上變成瞭連接資金供求雙方的經紀人。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可上市交易的金融工具並不為中央銀行直接控製,這使得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的依賴性趨嚮縮小。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控製程度也逐漸弱化,進一步加強瞭貨幣的內生性。
隨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信用創造的載體開始超越商業銀行。首先是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逐漸參與到信用創造的隊伍中來。它們通過簽發初始信用工具、發行對自己的要求權,便可在不觸動貨幣供應存量的條件下,發動信用創造過程,滿足實體經濟部門的資金需求。然後,金融市場自身通過不斷開發新的交易和提升市場的流動性,通過幾乎無限製地對現有金融産品和服務的“再構造”,也逐漸具備瞭信用創造的功能。這樣一些發展,逐漸匯聚為一個新的概念—影子銀行。
就功能與影響而論,影子銀行體係同傳統金融業存在巨大差異。傳統銀行業創造信用,主要依靠的是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創造貨幣;而影子銀行體係則主要通過開發交易活動和提升金融市場的流動性, 來提高傳統金融産品的流通速度, 或者通過對傳統金融産品和服務“再構造”,來嚮經濟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信用。
簡言之,影子銀行創造信用,對於貨幣當局緊緊盯住的貨幣存量並不産生顯著影響。如今,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以市場交易為基本渠道的互聯網金融和影子銀行體係,形成瞭一種遊離於傳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貨幣供給機製之外的信用創造機製,並日益侵蝕著它們的傳統領地。這些發展,再次證實瞭哈耶剋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曾做齣的信用創造機製多元性的論斷。
四、影子銀行:創新的源泉、監管的重點
人們都將2007 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歸咎於影子銀行的野蠻生長。然而,深入研究影子銀行的産生、發展、功能、作用及其影響,大傢逐漸認識到:一方麵,影子銀行體係(當然不是那些“銀行的影子”)是應籌資者和投資者的多樣化需求而産生,並依托現代信息業和其他高新科技的發展而發展,在這個意義上,它們代錶的正是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方嚮;另一方麵,由於影子銀行的發展啓動瞭未受監管當局有效監管的規模日益增大的信用創造活動,當今世界的各類金融風險大都有其活動的身影,在這個意義上,影子銀行又是監管的重點。簡言之,在確認影子銀行體係作為金融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源泉的同時,如何以創新的精神探討對之施以有效監管,是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金融監管部門麵臨的真正挑戰。
雖然影子銀行隻是在2007 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纔被世人關注,其發展曆史其實已經長達30 餘年。
迄今為止,理論界對影子銀行尚無統一定義。在實踐中,很多機構,例如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和美聯儲(FED)等,傾嚮於使用資金流量錶中的“其他金融中介”的數據來估算影子銀行體係的信用規模。這一統計框架暗含著一個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即它們是正規銀行體係之外的信用中介實體或信用創造活動。簡單地說,影子銀行就是非銀行的信用中介。
非銀行信用中介仍然是非常籠統的概念,在實踐中它們可能有多種形式。鑒於美國的影子銀行體係相對發達,我們不妨以美國的實踐為藍本,對其做進一步辨析。在美國,影子銀行的主要構成有五:其一,由多種機構參與的資産證券化安排,其中,類如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聯邦政府發起設立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機構,發揮著最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各類私人機構發起的證券化安排中,投資銀行發揮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二,市場型金融公司,如貨幣市場基金、對衝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獨立金融公司、各類私人信用貸款機構等;其三,結構化投資實體、房地産投資信托、資産支持商業票據管道等,它們多由商業銀行或金融控股公司發起,並構成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四,經紀人和做市商所從事的融資、融券活動;其五,銀行之外的各類支付、結算和清算便利,如第三方支付等。
根據金融穩定委員會(FSB,2012,2013,2017)對全球25 個司法轄區和歐盟地區資金流量錶中“其他金融中介”的統計,2002 年,影子銀行的規模已達27 萬億美元;2007 年升至60 萬億美元;2008 年危機爆發,其規模稍減,但仍有56 萬億美元之巨;2011 年,危機稍有紓緩,便重拾增勢,躍升至67 萬億美元;2015 年,隨著全球金融形勢趨穩,其規模又躍增至92 萬億美元。2015 年,影子銀行的信用規模相當於該25 個司法轄區當年國內生産總值的150%。就金融體係自身比較,影子銀行體係創造齣的信用規模約達金融體係總規模的30%,直追傳統銀行體係近40% 的規模比例。
在過去的30 餘年中,影子銀行機構一直沒有資格獲得最後貸款人的流動性支持,它們無法直接與中央銀行進行交易,反轉而來,央行嚴密控製的基礎貨幣的規模,也無法反映影子銀行體係對高能貨幣的需求。因此,人們無法直接觀察到影子銀行體係的信用創造對貨幣供應乃至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但是,2007 年次貸危機中,美聯儲直接在貨幣市場上大批購買影子銀行機構的各種批發性證券資産,從而增加瞭基礎貨幣,擴張瞭美聯儲的資産負債錶,使影子銀行機構的信用創造潛力有瞭公開釋放和錶現的途徑和平颱。這錶明,經由影子銀行體係進行的信用創造,對貨幣市場和貨幣政策的影響,已經達到瞭不可忽視的程度。
五、簡短的結語
隨著現代高新科技同金融業日益密切結閤,非銀行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的信用創造開始脫離商業銀行而獨立存在,其規模已直追傳統的商業銀行。然而,這種信用創造活動,並未體現在各國央行統計的貨幣總量指標中,卻切實影響著各國實體經濟發展。顯然,非銀行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的信用創造活動,對各國的金融穩定和宏觀調控提齣瞭嚴峻的挑戰。
作為改善金融宏觀調控的必要條件,我們需要將自身金融宏觀調控的重點,由以貨幣供給為核心的負債麵轉移到以各類信用為主體的資産麵。這就需要定義一個能涵蓋全部信用在內的新的宏觀金融統計指標,用以準確地、及時地刻畫和追蹤宏觀金融和宏觀經濟的變動趨勢。就此而論,殷劍峰博士領銜的這部新著,值得嚮業界、學術界和監管部門推薦。
序言二
劉曉春 浙商銀行行長
《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這篇報告是國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閤作的研究成果, 該報告分析瞭大資管時代各

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 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 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 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 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 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還是非常不錯的,比較有價值。

評分

一份報告齣一本書,內容遠達不到心理預期,分析和講解太膚淺,價值十元錢不能再多

評分

書不錯,京東送貨也快,今年買瞭不少瞭,囤著慢慢看。

評分

一本好書

評分

用數據錶明灰犀牛以及未來建議配閤@建設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一起看

評分

評分

想發財,可是看不懂!

評分

還沒看,看起來不錯

評分

GOOD

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 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錢去哪瞭: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嚮和機製 中國理財産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