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体系及其影响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体系及其影响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艳华,贺永泰 著
图书标签:
  • 马克思主义
  • 恩格斯主义
  • 现代性
  • 思想史
  • 哲学史
  • 文化研究
  • 社会理论
  • 西方马克思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
  • 德国古典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601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405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马克思主义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第二十九辑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7
字数:4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本书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研究做了新的探索和尝试,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了他们是伟大的现代性理论家。同时努力探寻马克思恩格斯两位思想家究竟为人类留下了怎样的思想遗产,以及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哪些影响,在今天有何种价值。

内容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性思想体系及其影响研究》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3章。上篇主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理论渊源、形成过程等,其核心内容是从现代性批判、新现代性的探索等六个方面构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性思想体系。下篇通过梳理卢森堡、布哈林、哈贝马斯、吉登斯、詹姆逊、福柯、鲍德里亚、利奥塔、弗兰克、阿明、沃勒斯坦、伊格尔顿、赫勒这13位现代化或现代性理论家的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的关联,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刻影响力。本书最后探讨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性构建和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影响。

作者简介

杜艳华,1957年3月生,吉林农安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出版《二十世纪中国思想转变的缩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研究》、《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流史鉴》等学术专著;编著《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史》、主编《正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史鉴》等;在《中共党史研究》、《复旦学报》、《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10余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等学术类奖项。
  
贺永泰,1967年8月生,陕西清涧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2008-2011年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杜艳华教授,完成了中共中央西北局(1941-1954年)历史研究的博士论文。目前正致力于中共中央(分)局制度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在《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史林》、《党的文献》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荣获2015年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导论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现代性思想家…………………………… 1

上篇 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体系研究

第一章 现代性与现代性概述………………………………………… 19
第一节 什么是现代性…………………………………………… 19
第二节 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 26
第三节 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30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体系的形成………………………34
第一节 历史条件………………………………………………… 35
第二节 理论渊源…………………………………………………46
第三节 形成过程………………………………………………… 57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性起源的回答………………………… 73
第一节 揭示现代性的内涵……………………………………… 73
第二节 回答现代化起源:揭示先发国家获取现代性的条件与途径…………………………………………78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性的批判……………………………… 90
第一节 对现代性的充分肯定…………………………………… 90
第二节 对现代性的批判………………………………………… 94

第五章 现代性的“宏大叙事”的另一种续写:共产主义………… 143
第一节 共产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 143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全面克服资本主义现代性弊病的产物…… 148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宏大叙事…………………………………………………………… 153

第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性超越途径的探索…………………… 164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与和平过渡………………… 164
第二节 后发国家获取现代性的道路…………………………… 178

第七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现代性的具体叙事……………………… 189
第一节 正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叙事的灵魂………………189
第二节 正义规约下的现代性的具体叙事……………………… 201

上篇结束语:“没有马克思,也就没有将来” ……………………… 227

下篇 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影响的研究

第一章 经典不发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 235
第一节 卢森堡:“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打开了’马克思主义”……………………………………………235
第二节 布哈林:“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远停滞不前,那就未免奇怪了”………………………………………248

第二章 现代性理论家与马克思的对话……………………………… 265
第一节 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的哲学对话……………………… 265
第二节 吉登斯:与马克思的社会学对话……………………… 279
第三节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必将重现人间…………………… 290

第三章 后现代性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 307
第一节 福柯:对马克思的颠覆与承接………………………… 307
第二节 利奥塔:追随马克思、漂离马克思……………………… 318
第三节 鲍德里亚:与马克思分道扬镳………………………… 327

第四章 依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依附”………………………… 345
第一节 弗兰克:“回到马克思”………………………………… 345
第二节 阿明:“马克思是无法绕开的”………………………… 354

第五章 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 374
第一节 沃勒斯坦:与马克思的源流关系……………………… 375
第二节 伊格尔顿:马克思依然“在场”………………………… 383
第三节 赫勒:马克思遗产的挑战……………………………… 397

第六章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的现代性………………………… 409
第一节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方法论意义………… 409
第二节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现实意义与中国叙事…………… 415
第三节 现代性的普遍性、多元性及其中国样态……………… 421

下篇结束语: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马克思将始终“在场”……444

主要参考文献…………………………………………………………… 446

前言/序言

现代性虽然是一把双刃剑,但当下中国的一切奋斗目标都与之关联。现代性在世界的展开尽管已暴露出种种弊病,而且先发国家也早已进入现代化的反思阶段,然而纵观当今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现代性非但没有终结,却依然主导着时代精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客观趋势。总之,只要人类今天及未来都无法倒退回到传统社会,现代性问题就不可回避。事实上,当今各个国家依然在为获取现代性而努力,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现代性的确是一项远“未完成的计划”。不论是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在于现代性的发展和积累。近40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对于现代性,我们只能以积极的辩证的态度加以对待。当然,由于我们处于一个现代性反思与发展共存的时代,现代性的获取,既面临诸多挑战和考验,又有许多可选择的优势。如何既获取现代性,又不被其所困?这是我们现代化道路上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需要思想和智慧,特别是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应该说,在现代性困境面前,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给我们以信心和可行的道路。为此,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正如德里达所说:我们“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就现代性思想与智慧而言,在学术思想史上还没有谁能够超越马克思。尽管马克思没有直接使用过“现代性”这个词,但他对以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深刻洞察,无不蕴含着对现代性的诊断。所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现代性思想家。正如本书作者所指出的,“10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以及《资本论》的问世和东方社会理论的提出,已使马克思恩格斯成为了具有先见之明的伟大的现代性思想家,并奠定了他们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后的世界现代化历史及理论的发展又验证了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出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现代性问题并没有充分暴露。但他们却敏锐地洞察到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问题。特别是他们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本质和资本运行的内在逻辑,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以其罕有的犀利笔触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诊断与批判,并努力构建新的现代性,以消解资本主义现代性弊病,为人类永续发展指明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出发,真正把握了现代性的本质属性和历史趋势。他们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预见性、实践性。研究现代性问题,构建新的现代性,需要认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性思想。正如本书所言,“如果对于人类,对于世界来说,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的话,那么,马克思将始终‘在场’”。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是我们获取现代性的唯一途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突破传统社会主义和借鉴现代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现代性积累。所以,在中国现代性的理论与实践场域,都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
本书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研究付出了辛勤努力,做了新的探索和尝试,有自己独到之处:作者以高度的敬畏之心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著作,在此基础上,首先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了他们是伟大的现代性理论家。同时,努力探寻马克思恩格斯两位思想家究竟为人类留下了怎样的思想遗产,以及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哪些影响,在今天有何种价值?
多年来,人们往往从哲学的视角集中于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研究,而本书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性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和历史特色,因此,在研究中,除了哲学的研究视角外,更多的从世界历史的视角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现了方法论上的新意。就内容看,本书的特色是:一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两人思想的共性及恩格斯在这一思想体系形成中的贡献,把恩格斯的思想纳入这个体系之中,称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性思想,这在学界尚不多见;二是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性思想是多层次的,它涉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对现实问题的聚焦,也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建,还包含解决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的方案。所以,将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加以研究,并且从七个方面构建了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体系,使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三是以大量的文本资料为依据,厘清各个流派的现代性和现代化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的联系,深刻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的生命力和深刻影响力。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肯定。
总之,本书力求创新,不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观点上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许多观点能给人以启发。更为可贵的是,阅读本书可以使人感知作者的精心和大量投入,以及对于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敬畏。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海江


《思想的熔炉:现代性困境与智慧的出路》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旨在梳理某一特定学派或个体的思想谱系,而是聚焦于“现代性”这一宏大而又充斥矛盾的概念本身,试图拨开层层迷雾,展现其生成、演变及其所引发的深刻挑战。我们将深入探讨现代性如何重塑人类社会结构、个体生存状态,以及由此滋生的种种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审视人类文明在应对这些困境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可能的发展路径。全书力求以一种开放而批判的视角,超越简单的历史叙事,挖掘现代性背后更为本质的哲学、社会和文化张力,为理解我们身处的时代提供一个多维度的思考框架。 内容梗概: 第一章:现代性的黎明:启蒙的火光与理性的审判 本章追溯现代性的源头,将目光投向欧洲启蒙运动。我们不再局限于歌颂其理性、科学、进步的光辉,而是深入剖析其内在的二元张力。理性如何从解放者变为潜在的控制者?科学的进步又如何孕育出新的权力结构和技术异化?我们将审视启蒙思想家们在憧憬一个理性主导的未来时,所埋下的种子——对传统权威的颠覆,对个人自由的强调,对社会契约的构建,以及对国家权力的合法性辩护。然而,理性主义的锋芒,在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情感的压抑、精神的贫瘠,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工具性看法。本章将通过对启蒙核心理念的批判性梳理,揭示现代性最初的“破晓”时刻,并非全然光明,而是充满了复杂性的萌芽。 第二章:工业的巨轮与社会的重构:资本的逻辑与阶级的叙事 工业革命是现代性最直接、最剧烈的催化剂。本章将聚焦于工业化进程对社会结构的颠覆性影响。蒸汽机的轰鸣,工厂的烟囱,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深刻地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再将资本主义视为一个简单的经济体制,而是深入探究其内在的逻辑:价值的增殖、劳动的异化、商品拜物教的泛滥。在此过程中,社会阶级的分化与对立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本章将探讨工业化如何催生出全新的社会群体,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冲突。从城市化的涌动到传统乡村社会的瓦解,从工人阶级的崛起与抗争到资产阶级的扩张与统治,我们将描绘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图景。更重要的是,本章将反思工业文明在带来物质富足的同时,如何可能加剧贫富差距,制造新的社会不公,并引发个体在流水线上的迷失感。 第三章:民族国家的崛起与帝国的扩张:权力、边界与认同的焦虑 现代性与民族国家的兴起密不可分。本章将考察民族主义如何成为一种强大的意识形态,它既凝聚了共同体,也劃定了界限,并为帝国主义的扩张提供了合法性基础。我们将分析民族国家在构建统一文化、语言、法律体系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其内部存在的少数族裔问题和边缘群体的不平等。同时,本章也将深入剖析西方列强凭借技术和军事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殖民主义的历史进程。帝国主义的逻辑如何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相互呼应?殖民地的资源如何被攫取?被殖民者的文化如何遭受冲击?我们将揭示现代性在向世界蔓延的过程中,所伴随的暴力、剥削与被压迫的阴影。在此过程中,个体身份的认同也变得愈发复杂和焦虑,在民族、国家、文化等多重身份的叠加下,寻求确定的自我成为一项挑战。 第四章:个体自由的宣言与存在的困境:主体性的迷失与意义的追寻 现代性将个体置于前所未有的中心位置,强调自由、自主和自我实现。然而,这种个体解放的叙事,在现实中却常常伴随着深刻的存在性困境。本章将深入探讨现代人如何在这种“自由”中感到迷失,消费主义的洪流如何裹挟着个体,使之成为欲望的奴隶;大众传媒的泛滥如何塑造着看似自主的选择,实则可能暗藏着被操纵的痕迹;技术进步如何一方面赋予个体强大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乃至个体与自身情感的隔阂。我们将审视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如异化、焦虑、空虚感,以及个体在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规范之间所面临的张力。本章试图揭示,当个体被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后,如何才能真正确立自身的独立性,并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第五章:现代性的危机与反思:批判的视域与变革的可能 面对现代性所带来的种种困境,人类文明并非止步不前,而是不断进行着自我反思与批判。本章将聚焦于各种对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的思想流派和思潮,例如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等。我们不再满足于对问题的揭示,而是要探索解决之道。批判理论如何揭露权力运作的隐秘机制?后现代主义如何解构宏大叙事,关注边缘声音?本章还将考察各种形式的抵抗与变革的尝试,从社会运动到文化创新,从对技术伦理的探讨到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唤。我们将分析不同文化在面对现代性冲击时所展现出的独特智慧与应对策略,强调跨文化对话与借鉴的重要性。最终,本章将引导读者超越对现代性的简单否定或肯定,而是以一种更为辩证的眼光,审视其内在的矛盾与张力,并思考人类如何在继承现代性遗产的同时,超越其局限,探索一条更为公正、可持续、富有意义的未来发展之路。 第六章:未来的回响:在挑战与希望之间 本书的最后一章并非为现代性画上句号,而是尝试展望其未来的演变与可能。在全球化加速、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当下,现代性依然在不断地被重新定义和挑战。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气候变化等新问题,对人类的生存模式、伦理观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本章将对这些前沿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反思我们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继续思考和应对现代性的挑战。我们将强调,理解现代性的复杂性,并非要陷入悲观或虚无,而是要激发出更深刻的责任感和创造力。本书希望通过对现代性深层逻辑的剖析,为读者提供一套有力的思想工具,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并为塑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 总结: 《思想的熔炉:现代性困境与智慧的出路》是一次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深刻叩问。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邀请读者一同走进思想的迷宫,去探索现代性那令人着迷又充满挑战的各个面向。通过对历史的梳理、现实的剖析和未来的展望,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批判性的思维框架,理解现代性所带来的机遇与危机,并在此基础上,汲取古今中外的智慧,共同寻觅人类文明走向更光明未来的可能路径。这本书适合所有对人类社会发展、个体生存意义以及时代变迁有着强烈思考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体系及其影响研究》这个标题,让我瞬间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现代性”这个词,它总是伴随着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的涌动。我一直认为,要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特别是那些宏观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逻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对他们理论的简单罗列,而是着力于构建一个关于“现代性”的思想体系,这让我很好奇他们是如何将经济分析、哲学思考和社会批判融为一体的。我设想,书中会深入探讨资本主义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是如何重塑社会关系,以及这种“现代性”本身所包含的积极与消极的双重面向。而“影响研究”部分,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凡。我非常想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如何被不同时代的社会实践所吸收、所转化,又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理论分支和政治运动。它是否会梳理出这些思想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它们带来的长远而复杂的影响?甚至,它是否会揭示出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但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深层联系?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感受到这本书的厚重感和学术深度,它似乎是一把能够打开理解现代世界之锁的钥匙。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体系及其影响研究》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很多关于那个时代和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我一直对宏大叙事和思想史的脉络很感兴趣,尤其是在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如何一步步演变成现在这样的时候,总觉得需要回溯到那些奠基性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们的理论不仅塑造了近代的政治格局,更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经济、社会结构、阶级关系乃至于人性的理解。想到“现代性”这个概念,就让人不禁想到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浪潮、城市化的扩张,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和张力。这本书似乎是在试图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把握这些历史潮流,又是如何构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来解释和批判现代性的。我好奇的是,他们是如何将抽象的哲学理念与具体的社会经济分析结合起来的?他们的思想体系究竟包含了哪些核心要素,又有哪些内在的逻辑联系?并且,这本书的“影响研究”部分更是勾起了我的兴趣,我想了解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解读、被接受、被改造,甚至是被反对的?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是否带来了我们今天依然在面对的某些困境,或者提供了某些尚未被充分认识的解决方案?总而言之,仅仅从书名就能感受到这本书内容的厚度和广度,它似乎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现代世界根源的窗口,也提供了一个审视过去、洞察未来的视角,这让我充满了阅读的期待。

评分

这本《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体系及其影响研究》光听名字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感,以及对一个宏大主题的深刻探索。我一直觉得,要理解我们今天的社会,尤其是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充满争议的结构性问题,绕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提出的关于资本、阶级、异化等概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这本书的“现代性思想体系”部分,我猜测会深入剖析他们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如何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巨变,以及他们对于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这可能涉及到他们对历史辩证法的运用,对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批判。而“影响研究”这个副标题,则让我更加好奇。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梳理,更重要的是探讨这些理论是如何落地生根,又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催生出各种各样的实践和运动。我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阐述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制下的变异和演化?它又如何解释那些曾经声势浩大的革命浪潮,以及它们最终走向的各自不同的结局?是否会触及到一些关于意识形态的复杂斗争,以及学界内部的各种解读和争鸣?对我而言,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两位思想家的理论,更是一部关于现代社会如何形成的、充满曲折和反思的历史画卷。

评分

读到《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体系及其影响研究》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于那个充满变革与思辨的时代的强烈好奇。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土壤,孕育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两位对世界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思想家?他们的“现代性思想体系”究竟是怎样勾勒出现代社会的基本轮廓,又是如何犀利地揭示出其内在的矛盾和症结?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对资本主义的扩张逻辑、工业文明带来的社会结构调整、以及在这种背景下个体命运的变迁进行细致的分析?我想象中,这部分的探讨会是严谨而深刻的,或许会从经济基础出发,层层剥茧,揭示出支配社会运作的深层法则。而“影响研究”这个部分,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更加期待。我想了解,他们的思想是如何跨越国界,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中激发出怎样的回响?这种影响是直接的理论继承,还是经过了复杂的转化和再创造?书中是否会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解读和争论?又或者,它会追溯这种影响在具体的历史事件、社会运动,乃至我们今天依然能感受到的社会制度和观念上的印记?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书名预示着一场关于现代性起源和发展的深度对话,充满了挑战和启发,让人不禁想要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评分

一看到《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体系及其影响研究》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以及两位巨匠对资本主义崛起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我一直觉得,理解我们当今世界的很多运行逻辑,都与那个时期奠定的思想基础息息相关。这本书的书名暗示着,它将不仅仅是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核心理论,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理论放置在“现代性”的宏大框架下进行考察。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他们是如何理解现代性的起源、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例如资本主义的扩张性、科技进步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阶级分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冲击。我想象中的“思想体系”部分,会是条理清晰地展现他们是如何将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而富有批判性的分析工具。而“影响研究”这个副标题,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现实意义充满了期待。我好奇的是,这本书会如何描绘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演变?它会关注哪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或社会运动,来证明这些思想的深远影响力?是否会探讨不同学派、不同国家对这些思想的解读差异,以及这些解读又如何反过来塑造了现实世界?总而言之,这本书名所透露出的信息,让我感觉到它是一部试图深入挖掘现代社会根源、理解历史脉络,并洞察思想力量如何改变世界的重要学术著作,充满了阅读的吸引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