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16年國務院公布瞭《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建設國傢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形成土壤環境監測能力,並定期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
為規範土壤環境監測技術,保證數據質量和可比性,根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監測項目及相關要求,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全國15個省級和2個地市級環境監測機構等單位,在總結多年土壤環境監測工作經驗和網絡建設實踐的基礎上,梳理和總結瞭點位布設、樣品采集和製備的技術要點,並就4個理化指標、8個重金屬元素和兩類有機物測試項目的14個標準方法文本進行技術分析,在不改變標準方法原文的條件下,以標注的方式,對監測過程中的關鍵性內容進行瞭全麵解讀。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要點分析》可供土壤環境監測人員和質量管理人員在監測工作中參照使用,也可供其他土壤環境監測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目錄
第一篇 點位布設和采樣製樣
土壤環境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要點分析
土壤樣品采集技術要點分析
土壤環境樣品製備流轉與保存技術要點分析
第二篇 理化性質測定
pH測定《土壤檢測第2部分:土壤pH的測定》(NY/T1121.2-2006)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陽離子交換量測定《森林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測定》(LY/T1243-1999)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有機質測定《土壤檢測第6部分:土壤有機質的測定》(NY/T1121.6-2006)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乾物質和水分測定《土壤乾物質和水分的測定重量法》(HJ613-2011)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第三篇 無機元素含量測定
第一部分 火焰原子吸收法
鎳的測定《土壤質量鎳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9-1997)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銅、鋅的測定《土壤質量銅、鋅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總鉻的測定《土壤總鉻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09)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第二部分 石墨爐原子吸收法
鉛、鎘的測定《土壤質量鉛、鎘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第三部分 原子熒光法
總汞的測定《土壤質量總汞、總砷、總鉛的測定原子熒光法第1部分:土壤中總汞的測定》(GB/22105.1-2008)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總砷的測定《土壤質量總汞、總砷、總鉛的測定原子熒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總砷的測定》(GB/22105.2-2008)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汞、砷、硒、鉍、銻的測定《土壤和沉積物汞、砷、硒、鉍、銻的測定微波消解/原子熒光法》(I-U680-2013)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第四篇 有機項目測定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測定《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測定的氣相色譜法》(GB/T14550-2003)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多環芳烴的測定《土壤和沉積物多環芳烴的測定氣相色譜一質譜法》(HJ805-2016)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多環芳烴的測定《土壤和沉積物多環芳烴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HJ784-2016)技術和質量控製要點
附錄 參加本書編寫的單位及人員
精彩書摘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要點分析》:
2.1 風乾
風乾是將采集到的新鮮土壤樣品置於陰涼乾燥處,使土壤中的水分自然揮發的過程。從野外采集的土壤樣品運到實驗室後,為避免受微生物的作用引起發黴變質,應立即將全部樣品倒在鋪墊有墊紙(如牛皮紙)的風乾盤中進行風乾,並將樣品標簽附於風乾盤中或粘貼在墊紙上。
將土壤樣品攤成2~3cm的薄層,除去土壤中混雜的磚瓦石塊、石灰結核和根莖動植物殘體等。一般自然風乾時間在10~15天。風乾過程中要經常翻拌土壤樣品,間斷地將大塊土壤樣品壓碎,並將樣品裏麵的樹枝和雜草等撿除。在翻拌土壤樣品的過程中應注意小心翻動,防止樣品間交叉汙染,必要時將風乾盤轉移至桌麵上進行翻拌。對於黏性土壤,在土壤樣品半乾時,須將大塊土捏碎或用木(竹)鏟切碎,以免完全乾後結成硬塊,難以磨細。
2.2 粗磨
粗磨是將風乾的土壤樣品研磨至全部通過2mm篩網的過程。
2.2.1 研磨
將風乾的樣品倒在無色聚乙烯膜或有機玻璃闆上,用木槌敲打或用木棒或有機玻璃棒壓碎。為保證分析指標的準確性,應采用逐級研磨、邊磨邊篩的研磨方式,切不可為使樣品全部過篩而一次性將樣品研磨至過小粒徑,以免達不到粒徑分級標準。對於本身較鬆散的土壤樣品,可直接將風乾後的樣品過篩;對於黏度較大的土壤樣品,可先將風乾樣逐步磨碎後再過篩。全部土壤樣品過孔徑2mm尼龍篩,去除2mm以上的砂粒,大於2mm的土團繼續研磨、過篩,直至全部通過2mm篩。研磨過程中不可隨意遺棄樣品,避免影響樣品的代錶性。應及時填寫樣品製備原始記錄錶,注意記錄過篩前後的土壤樣品質量。為保持土壤樣品的特性,粗磨過程不建議采用機械研磨手段。
2.2.2 混勻
混勻是取樣前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驟,為瞭獲得均勻的樣品,取樣前需要仔細混勻,必須保證充分混勻後再進行分裝。應將過2mm篩的樣品全部置於有機玻璃闆或無色聚乙烯膜上,充分攪拌、混閤直至均勻。可采用但不限於以下3種方式:
(1)翻拌法:用鏟子進行對角翻拌,重復10次以上;
(2)提拉法:輪換提取方形聚乙烯膜的對角一上一下提拉,重復10次以上;
(3)堆錐法:將土壤樣品均勻地從頂端傾倒,堆成一個圓錐體,重復5次以上。
2.2.3 棄取
樣品混勻後,采用四分法進行棄取和分裝。保留的樣品量需滿足分析測試、細磨、永久性留存和質量抽測所需的樣品量,其中,留作細磨的樣品量至少為目標樣品量的150%以保證樣品的代錶性。按照工作目的,分彆留取樣品,對其進行稱重、分裝,及時填寫樣品製備原始記錄錶。剩餘樣品可以稱重並記錄後丟棄。對於砂石和植物根莖等較多的樣品,須同時填寫特殊樣品製備記錄錶,記錄棄去雜質的重量。
2.3 細磨
細磨是將土壤粒徑小於2mm的土壤樣品研磨至全部通過指定網目篩網的過程。采用與粗磨相同的方法進行過篩、研磨、混勻和棄取。需要進一步細磨的樣品可以重復相應步驟。
……
前言/序言
2016年國務院公布瞭《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建設國傢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形成土壤環境監測能力,並定期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
為規範土壤環境監測技術,保證數據質量和可比性,根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監測項目及相關要求,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全國15個省級和2個地市級環境監測機構等單位,在總結多年土壤環境監測工作經驗和網絡建設實踐的基礎上,梳理和總結瞭點位布設、樣品采集和製備的技術要點,並就4個理化指標、8個重金屬元素和兩類有機物測試項目的14個標準方法文本進行技術分析,在不改變標準方法原文的條件下,以標注的方式,對監測過程中的關鍵性內容進行瞭全麵解讀。
本書可供土壤環境監測人員和質量管理人員在監測工作中參照使用,也可供其他土壤環境監測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由於時間匆忙和水平有限,書中疏漏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要點分析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要點分析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