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韓康信人類學文選》選選錄作者的一部分人類學論文,其中有河南、山東、江蘇、福建、甘肅、青海等地新石器、銅器及鐵器時代墓地齣土人類遺骸的骨骼人類學研究報告,幾篇綜述分析論文。研究重點是用生物測量學方法評估中國古代居民的種族類型,探索中國不同曆史時期人群之間的種族關係及曆史背景,還包括古墓地人口的性彆及死亡年齡分布特點,骨骼的病理創傷和某些特殊風俗的考察記錄。
目錄
我的人類學學術生涯(自序)
中國新石器時代居民種係研究 1
中國夏、商、周時期人骨種族特徵之研究 37
中國境內考古發現的西方人種成分 59
仰韶新石器時代人類學材料種係特徵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85
安陽殷墟中小墓人骨的研究 102
殷墟祭祀坑人頭骨的種係 133
藏族體質人類學特徵及其種族源 155
中國考古遺址中發現的拔牙習俗研究 166
中國和日本古代儀式拔牙的比較研究 181
青海民和陽山墓地人骨 199
龍虯莊遺址新石器時代人骨的研究 215
金壇三星村新石器時代人骨研究 237
江蘇邳縣大墩子新石器時代人骨的研究 247
青海循化阿哈特拉山古墓地人骨研究 267
陝西鳳翔南郊唐代墓葬人骨的鑒定與研究 290
西鄉縣何傢灣仰韶文化居民頭骨 304
李傢崖墓葬齣土人骨鑒定報告 314
陝西神木新華古代墓地人骨的鑒定 329
陝西神木大保當漢墓人骨鑒定報告 345
北周孝陵人骨的鑒定 377
甘肅永昌沙井文化人骨種屬研究 385
大同雁北師院北魏墓群人骨鑒定 402
山東兗州王因新石器時代人骨的鑒定報告 419
廣饒古墓地齣土人類學材料的觀察與研究 440
山東臨淄周-漢代人骨體質特徵研究及與西日本彌生時代人骨比較概報 455
主要學術成果 475
精彩書摘
《韓康信人類學文選/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著作》:
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傢。從人類種族衍生的角度來看,十三億人口中除少數邊緣省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具有某些非濛古人種成分的因素外,絕大多數屬於濛古人種支係的不同地域變異類型。這種情況究竟是怎樣形成的?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如何?他們各自在形成近代概念的中國人的起源和組成中占有何種地位?這些問題實際上是繼人類起源問題之後的另一個問題的一部分,即近代種族的起源和發展研究。本來,這些問題並不單指某個國傢或某個有限地區的,種族(人種)的發生和演變是屬於世界性的現象。但要闡明這個問題,又必須依靠不同國傢或不同地區的學者對各自國傢和地區的人類學材料進行不懈的研究。在某種程度上,這個問題的研究比早期人類起源問題更為復雜和睏難。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相比,中國有其特殊的條件,即有豐富的從地下齣土的人類學材料。從時代的連續性來講,除瞭已經發現體質發展上處在不同階段的古人類化石外,還在不同地區考古發掘齣成批的新石器時代及曆史時期的人骨材料,對這些材料的研究越來越說明,亞洲大陸尤其是中國大陸是濛古人種發祥和演變的重要地區。因此,在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和發展的同時,解決中國境內的種族特彆是濛古人種的起源和分化及其後來的擴張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深入研究新石器時代人類遺骸是探索和證明這個問題最重要和直接的環節。
關於中國舊石器時代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與研究,將在《中國考古學·舊石器時代捲》裏敘述。在本章中,隻就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齣土人骨資料的研究作扼要的記述和討論。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錶明,中國境內新石器時代居民的種族與這個地區的舊石器時代人類之間存在著種族係統學上的聯係,尤其在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材料中,已經齣現某些可以感知的、程度不等的人類種族分化的趨勢。因此有必要從種族形態學方麵首先記述和討論這些資料。
第一節中國境內發現的與濛古人種起源
有關的早晚期智人化石的研究
首先從舊石器時代古人類化石的研究提齣中國境內現代智人種起源假設的是德國學者魏敦瑞(F.Weidenreich)。他在研究瞭從北京周口店發現的中國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以後,提齣瞭由周口店的猿人演化為濛古人種的觀點。後來,美國的孔恩(C,S.Coon)也持相似的看法。他們做這種推測的根據是,在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頭骨和牙齒上發現有某些與現代濛古人種之間可能存在遺傳連續性的特徵,如猿人的下頜骨其舌麵齣現下頜圓枕,耳道上存在異常骨疣(又叫耳圓枕),上門齒舌麵呈鏟形,顱骨額、頂部正中央有矢狀脊及其兩側平凹的矢狀旁凹,頂、枕骨之間齣現鑲嵌骨,顴骨顴麵和額蝶突方嚮明顯朝前方,圓鈍的眶下緣,鼻額縫和額頜縫相連續的形狀較近水平走嚮,肱骨上的三角肌粗隆非常粗壯,股骨矢狀方嚮極為扁平等等。雖經曆瞭幾十萬年的漫長時間,這些特徵仍然一直延續到包括現代華北人在內的濛古人種之中。
但是,魏敦瑞認為從周口店發現的3具完整的山頂洞人頭骨,則分彆代錶瞭很不相同的種族類型,即第101號老年男性頭骨具有原始濛古人種兼有西方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歐羅巴人種特徵,第102和第103號兩具女性頭骨則分彆代錶瞭太平洋島嶼中的美拉尼西亞人種和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現在一般改稱因紐特)人種。這就是說,在華北的同一個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洞穴居民中,齣現瞭三大人種因素的成分。他還認為這些山頂洞人不代錶中國人的直裔祖先,他們是從外地遷移來、遭到當地土著居民的攻擊而絕滅。受魏敦瑞的影響,中外學者有一度信從其說或作某種變相說法的,如鬍頓(E.A.Hooton)的阿伊努人種說,費爾塞維斯(W.A.Fairservis)的高加索人種說。中國學者李濟持山頂洞人的尼格羅一澳大利亞人種混閤說,主張在遠古的中國居民中存在大量的美拉尼西亞一澳大利亞人種成分。蘇聯學者切博剋薩羅夫則認為山頂洞人有弱的人種分化性質而兼有明顯的多形性,並已經能夠從中發現一些時代更晚近的在東亞和南亞廣泛分布的太平洋濛古人種的特徵。
應該指齣,以上學者的各種觀點,是在並未經過對山頂洞人化石資料的深入研究後得齣的。即使魏敦瑞本人對山頂洞人化石的研究也隻是一個簡報性質的報告。直到20世紀60年代,吳新智將山頂洞人的種屬問題重新做瞭細微的核查和研究。他認為這3具山頂洞人頭骨都具有共同的濛古人種特徵而代錶原始濛古人種,與現代中國人、愛斯基摩人和美洲印第安人都比較接近,錶明當時濛古人種仍在形成之中,但還有一些形態細節尚未充分形成。趙一清則根據某些觀察和測量數據的比較研究,也提齣過兩具山頂洞人女性頭骨應屬濛古人種的看法。目前在國內對吳新智的研究還沒有提齣過異議,因而在引用山頂洞人種屬問題時一般都沿用他的看法,把山頂洞人當作華北地區原始濛古人種的代錶。
……
前言/序言
錄入本文選的論文(或報告)是體質人類學(Physical Anthropology)的研究成果。研究對象是新石器時代和曆史時期考古墓地齣土的人類骨骼,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與人骨形態學和測量學密不可分。這是一門比較冷僻的學科,但要從事這個領域的研究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長期以來這門學科並不太受到重視,但作為與田野考古密切相關的基礎研究、特彆是麵對考古遺址齣土大量古代人類遺骸的現實,這種研究絕對是不應缺少的。
對古代人骨的鑒定和研究可能提供某些重要的人類本身及社會行為方麵的信息。如對新石器及以晚時代人骨的種族形態變異方嚮的調查,可瞭解現代各民族的種族屬性及其來源;對古代(特彆是大型完整的)墓地齣土的入骨做係統的性彆年齡鑒定,則可對古代居民的壽命、死亡年齡的分布乃至婚姻以及傢族或氏族生活的某些規則和製度進行閤理的推測;對骨骼病理及營養狀況的考察不僅能提供某些重要的古代疾病及其特徵方麵的資料,而且可以推測這些疾病對古代人類健康的危害和對社會的影響;從古代居民骨骼上鑒彆齣某些異常變形和損傷,這可與史前居民某些特殊習俗聯係起來。對骨骼上常齣現的各種創傷的觀測也可瞭解史前人類緻傷的原因。
我走上這條研究道路純屬偶然。1957年中學畢業本想學醫,無意中看到一份有關人類學專業的介紹,說這個專業與醫學關係密切、又高於醫學,於是把第一誌願改成人類學。原想隻有10個名額可能考不上,結果被錄取瞭,就這樣我走進瞭上海復旦大學生物係人類學專業。其實,這個專業就是體質人類學專業。在改革開放已近四十年的今天大傢都已知道,在歐美一些國傢的綜閤性大學裏都設有人類學係,其下一般分體質人類學、考古學、民族學、語言學等專業。這些專業雖都與“人”有關,但它們各自的研究對象、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研究方法等都有所不同。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乃至更早),在我國的浙江大學和其他一些大學也曾設立有人類學係但在後來進行的院係調整中都被取消瞭。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在科學教育方麵全盤學習蘇聯,把體質人類學放到生物係、把考古學放到曆史係等做法都與此有關。
當時復旦大學生物係的係主任是著名的遺傳學傢談傢禎先生,人類學教研室主任是堪稱中國體質人類學開山泰鬥的吳定良先生,他留學英國和瑞士獲得人類學和統計學博士學位,於1935年迴國,先後在一些大學任教,抗日戰爭時期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所,吳汝康和顔閹都曾在其手下工作過。1946年在浙江大學創建瞭人類學係和人類學研究所,並在1948年當選為原中央研究院院士。
在校期間除學習理科的基礎課程外,也學習瞭人體解剖學、古人類學、人種學、人體形態學、人體測量學、統計學、民族誌學和第四紀地質學等,期間還到杭州和北京周口店做地質和田野發掘實習。1962年畢業,與其他三位同窗被分配到北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當時我所在的古人類研究室的主任是聞名中外的、北京猿人第一個頭蓋骨發現者裴文中先生,具體指導和管理我們的是研究室副主任吳汝康先生。吳先生194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生物係,先後在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所、貴州大學從事人類學的科研與教學工作。1946至1949年赴美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學習,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49年迴國先在大連醫學院任教,1956年正式調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他對新進所的年輕人要求很嚴,一方麵抓外語(當時我們都學俄語)學習,給我們指定俄語專業書進行翻譯訓練,還要求自學英語。此外要求識彆各種動物化石、學習化石修理技術和製作資料卡片等。這一階段的培訓、特彆是俄語專業書籍的翻譯對我後來研究新疆的人骨材料助益匪淺。
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十一年間,雖經曆瞭“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失去瞭不少寶貴的時光,但在科研方麵還是做瞭一些工作、有一定的收獲。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1970~1973年三次赴湖北西部山區考察,追蹤並找到瞭廣西以外的巨猿化石産地,摸清瞭它們生存的地質時代並找到瞭與其共生的早期人類化石;二是1968年在當時號召“抓革命、促生産‘’的形勢下,所革委會指令我負責1966年發現的北京猿人頭骨的研究。化石是在裴文中主持發掘下發現的,包括1件幾乎完整的額骨,連有部分頂骨、左側蝶骨大翼的上緣以及鼻根部和1件顱骨由枕麟的右半及與其相連的部分頂骨所組成。兩件頭骨骨片齣自同一自然層,相距不到1m,從其大小和粗壯程度看二者應該同屬一個個體。因為曆史原因,當時裴文中已被剝奪瞭研究權,但他提示我們去找20世紀30年代與這2件頭骨骨片相距不遠同一層位發現的2塊稱作5號頭骨的骨片,結果證明這4件頭骨骨片同屬一個個體,將它們拼接在一起這纔有瞭我們今天的北京猿人第6個頭蓋骨。
1972年國傢文物局在故宮武英殿舉辦瞭全國”文化大革命“期間齣土的文物展,這個展覽實際上是後來齣國展的一個預展。當時古脊椎所派我去參展,參展的主要文物就是上述北京猿人的第6個頭蓋骨。參加這個展覽的人員大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古和文博單位,他們對舊石器考古和古人類方麵的情況都比較陌生,要我介紹一些有關方麵的知識。在我做瞭一些介紹後,他們都說以後發現瞭人骨就找我,這為我後來的研究擴展瞭材料的來源,特彆是西北地區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來自考古所以外的單位。在此迴顧我的研究生涯之際,我要對考古所野外工作的同誌以及其他支持和幫助過我的單位和個人錶達深深的敬意和感謝!
韓康信人類學文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韓康信人類學文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