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作为2011年出版的《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的续集,基本沿用了原书的风格。所谓“亦步亦趋”,一则为忠实仲景原意,践行“方证对应”的意思;一则为师徒合作,师亦步、徒亦步的意思。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以介绍黄仕沛老师的54则经方验案为主,并载录了黄师的经方医话,以及外出查房的记录。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通过临床的事实,诠释“方证对应”之理,不尚空谈,是此书的特点。此续集有别于前一部的地方在于,在师父的讲解之后,作为徒弟发表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形成一种良性的反馈,诚为中医师承方式的有益探索。
作者简介
黄仕沛,1945年出生,广东南海县人,祖辈五世业医,其父黄继祖为广州市名老中医,精于温病。黄仕沛20世纪60年代就读于广州市中医学徒班,并随父侍诊学医。1965年获得中医医师资格。1983年起连任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副院长、院长。2000年被广州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名中医”。2004年调任至广州市越秀区政协,任专职副主席。20世纪90年代起“觉今是而昨非”,转而专攻仲景之学。临床上独尊经方,推崇“方证对应”,以大剂著称。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多个经方论坛授课,深受学员的欢迎。
目录
第一部分 黄仕沛经方医话
一、“伤寒论”不能读作“寒伤论”
(一)外感必见“恶寒”,治法不离一个“汗”字——恶寒高热骨节痛案
(二)经验教训:汗出透彻,方能邪从汗解——皮疹高热身肿痛案
(三)恶寒发热皆当用麻桂乎——恶寒发热口糜案
(四)“双峰热”是“往来寒热”的又一表现——登革热余话
(五)瘥后劳复有专方——持续发热一月余案
(六)寒温统一,温病源于伤寒——高热伤阴案
(七)从黄煌教授“人工证”引发的联想——肾上腺恶性肿瘤发热不退案
(八)细辨独处藏奸,经方顿起沉疴,妙哉——高热不退三月一剂知案
(九)方与证相应,便可处方——高热黄疸案
(十)蓄血证病位并不一定都在膀胱——泌尿系感染高热案
二、桂枝不用作解表,依然很精彩
(一)复脉非桂枝不可——炙甘草汤医案四则
(二)“奔豚”与心悸相类似,又有所不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胸闷痛、气上冲案
(三)夫失精家,未必源于肾虚——不寐、滑精案
三、不会用麻黄,不算是一个好医生
(一)还魂汤乃起死回生之神剂——安眠药过量昏迷案
(二)振奋沉阳,麻黄又一妙用——续命汤治疗小便失禁案
(三)再次验证,麻黄确能振奋沉阳——老年妇女漏尿案
(四)西医束手,经方彰显奇效——外展神经炎案
(五)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又当活看——三叉神经痛案
(六)心悸心慌,未必没有用麻黄的机会——高山反应嗜睡心悸案
(七)再次验证:心悸汗出也可用麻黄——病窦综合征心悸脉迟而涩案
(八)经方使用切不可墨守成规——长期失眠治验案
(九)经方神效,再度验证——类天疱疮案
(十)止痛不离麻黄,仲景用药之不二法门——全身关节疼痛案
……
第二部分 黄仕沛访谈、查房实录
第三部分 黄仕沛经方医话
第四部分 “亦步亦趋”随想
精彩书摘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
仲景还会反复提到要去滓,去滓后的药液才易于入口,不致因细小的药物残渣影响口感,或造成对口咽黏膜的刺激,可见他对煎煮的每个步骤都是很仔细的。
其次,仲景在对单味药材的处理中,也是相当有针对性的,最特别的莫过于柴胡、地黄,这个后面会讲到。而对于其他药,仲景也是精心处理的,如麻黄是去节,先煮一二沸,后去上沫,为的是减少麻黄碱的副反应;生姜是切片;附子是去皮,破八片;大枣、栀子是擘,为的是把药材弄碎后煮的时候有效成分更好释出;水蛭、虻虫、牡蛎、葶苈子、杏仁、巴豆、芫花是熬,熬是用水久煎的意思,这些药物都比较坚硬,需要久煮软化;大黄是去皮,清酒洗,和芒硝一样,都是等其他药物先煮去滓后,再纳入煮沸,因为这两味药都不能久煎。
仲景用石膏是生用,但是要打碎、绵裹,打碎为了和水充分接触,为什么要绵裹?其实就和我们煮咖啡要用滤纸一个道理,为了减少药液里面的沉淀,可见仲景还是很细致的。除了石膏,像辛夷花这样有毛的,葶苈子之类颗粒细小的,也可以选择包煎。又如吴茱萸汤用吴茱萸一升,折合现代200mL,约70克,吴茱萸是一味苦而且燥的药,因为用大量吴茱萸,所以仲景用12枚大枣消除苦味,而且吴茱萸是要洗,这里的洗可以理解成我们现在的“飞水”,也就是用热水先烫一下,去掉腥臊的味道。
仲景用石膏是生用的,不似后世医家恐石膏寒凉,非煅不可。第一,如《神农本草经》所说石膏的药性是微寒,非大寒。第二,如张锡纯所说:“石膏经煅与石灰相近,益见煅石膏之不可内服也。”煅石膏其实已经药性全无厂。
仲景用药往往不会过度炮制,如地黄、龙骨、牡蛎、石膏等,他都是生用的,半夏也只是洗后就用,甘草所谓炙,只是蒸一下而已。要说仲景用药都不炮制,附子他却又往往用炮附子,只有急救回阳才用生附子,可见如何炮制和药性有着莫大关系,仲景是深谙此道的。
再次,仲景组方往往不离甘草、大枣,用甘草的超过70方,用大枣的超过40方,大枣与甘草同用《伤寒论》是35方,《金匮要略》是36方。其用意主要在于调节其他药物的辛燥之性,使药液容易下咽。续命汤在大队辛温之品中加用石膏,也是为了防止药物过于温热,温经汤中的麦冬也是此意。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此方一派温药,故组方原意可能就是借寒润以制温燥。《伤寒论》是源于伊尹的《汤液经》,伊尹本是厨师,厨师重调味,所以注意到这些细节,以大枣、甘草调药,不足为怪。
还有,对于作用于咽喉的药物,仲景还提出含咽,如苦酒汤、半夏散都是含咽的。因为药物通过口冈喉的过程,会对口冈喉有所刺激而取效。所以我治疗咽喉炎,一般建议病人一口一口慢慢喝,保证药液与咽喉部黏膜充分接触。
又如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连只用一两,大黄用二两,大黄是不能久煎的,否则具泻下作用的成分就会被破坏。为了减少煎煮对药物的破坏,保持良好的清热效果,仲景此方是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时间很短,可能10分钟左右),绞去滓,分温再服(分2次温服)。
……
前言/序言
《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出版至今已经6年,当年的青涩与激扬早已随时光流逝而渐行渐远。犹记得当年的耳提面命,“仲景书必跳出旁门方可读,犹乎段师琵琶,须不近乐器十年乃可授”。首先,要学好“方证对应”,便不能被固有思维所囿;其次,虽说“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但要学好“方证对应”,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因为“方证对应”是辨证的“尖端”,所以要学好更需耐得住寂寞,下得起功夫,这就像国医大师邓铁涛所说:“一个中医没有十年的‘默默无闻’是成不了气候的。”
作为一个从正规院校走出来的中医,也作为师承学习的受益者,感慨良多。要做到“仲景步亦步,仲景趋亦趋”,诚如经方大师刘渡舟所说,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叫继承,首先要记住张仲景的原话,做到脱口而出,背诵如流。第二步叫灵活应用。”要做到“灵活应用”,则需要在临床反复磨炼,没有捷径。
师徒结缘近十载,在我毕业之后,能遇到这样一位“明师”,每当我迷茫无助的时候,总有人拉我一把,实属幸运。经过6年的沉淀和思考,重新整理黄师医案数十则,记录下求索路上的点点感悟,依旧是师徒合作,亦步亦趋。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