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互聯網時代的“紙書遺民”
一個讀書狂人的激揚文字
鹽酸一樣的溶解力,鐳一樣的放射力
著名作傢與學者野夫、鄢烈山、張求會鼎力推薦
新版內容大幅修訂
內容簡介
作者博覽群書,視域廣闊,秉承宋儒“格物”的精神,對於上天入地各種事物,無不喜歡拿來一“格”。本書論述舉凡文學、思想、曆史、電影、美食、運動、遊戲、性彆等等,看似汗漫無歸、洋洋大觀,實則都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文學感發,“問題意識”更是一以貫之,此即“個體自由主義”。
作者簡介
鄺海炎,1982年生,湖南郴州人。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曆史係,曾供職於南方都市報評論部,在多傢媒體開有專欄。吃貨一枚,性喜宋儒格物之法,文章獨尊周氏兄弟。
精彩書評
海炎兄是真正的讀書人,每於文叢字縫中有所發現與發明,是任何作者都渴望遇著的那種相知。故而其讀書文史隨筆,真正沉重且飽含信息量。單刀解牛,嚴絲閤縫。又如高手過招,一指點穴,實乃辣筆書生也。
——野夫(作傢)
看過這本書,感覺他的閱讀麵非常廣,見解獨到。他心中是沒有任何禁忌的,對一些名傢的評點很到位,三言兩語,就把這些大傢的長處短處都說齣來瞭,很有眼光。他是我們廣州真正的讀書種子之一。
——鄢烈山(雜文傢)
文字之刀鋒利過人,似乎源於海炎的雄霸之氣:他有博覽群書的嗜好,又有格物緻知的追求。
——張求會(學者)
目錄
李文凱序:孤獨者上路
自序:互聯網時代的“紙書遺民”
第一輯? 韆古文章有孤憤
“魯迅風”的傳統淵源
“掉書袋”與周作人文章的“澀味”
悼陳忠實:以“情欲”推動史詩的作傢
巫風楚雨再招魂
“冒藍火”的陳丹青
文學“性描寫”琅琊榜
左手馮唐,右手餘秀華
鼕季在廣州看梵高
《紅樓夢》的“正典效應”
初讀蕭紅
無法調教的“性感”
王強的讀書樂
第二輯? 讀史早知今日事
老來波俏辛德勇
茅海建的“玄鐵劍”
清季北京難吃到活魚嗎?
周輔成何時知道陳寅恪研究柳如是?
證史與釋史
史學的“下裏巴人麯綫”
“一般的道德”,不一般的抵抗
成也族群,憂也族群
俄國知識分子的“罪”與“罰”
雄霸的馬幼垣
富人信教為哪般?
舌尖上的權貴
給“小清新”的民國降降溫
第三輯 ?自由共道文人筆
明星與名人的“罵人”魅惑
保健品忽悠的社會心理密碼
需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曆史專業嗎?
如何有格調地反對彆人吃狗肉?
“文藝男”與“理工男”之爭
十年一覺讀經夢,錯把人參當飯吃
給女兒“喂”幾口唐詩宋詞?
誰殺死瞭“見字如麵”?
海德格爾會愛上共享單車嗎?
給“懷舊的環保主義”看看病
轉基因爭論睏局中的信任問題
第四輯 ?吾儕所學關天意
張小龍比馬雲更具“産品哲學傢”氣質
“跑步瘦身”風潮與“身體自治”的悖謬
中國“綠色–科學話語”的興起
規勸與反噬:粉絲文化省思
網絡錶情與世界的“萌化”
“醜星”的現代興起
中國“男神”:從高倉健到“池海東”
“錢鍾書式記憶”還有用嗎?
私密關係與紙書的未來
附?錄
緣分之書100部
初版後記
增訂版後記
精彩書摘
海德格爾會愛上共享單車嗎?
就公共問題發言,嚮來分為“痛派”、“癢派”,以及“不痛不癢派”。
如果說近日的中國“痛派”一號是高喊“中國製造業成本高、稅收重”的企業傢曹德旺先生,那近日最風光的“癢派”就是搞跨年演講的羅振宇瞭。
羅胖搔到瞭時代的哪個癢處?網絡流傳最廣的一段話是——“未來有兩種生意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大:一是幫助用戶省時間;二是把省下來的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在我看來,具備這兩要素的標杆産品已經冒齣,那就是共享單車。
1955年,德國哲人海德格爾在《技術的追問》演講中說,技術是一種看待自然的方式,是讓所有本質上的東西“自我揭示”(去蔽),成為人類可以加以利用的潛在能源。技術本身沒問題,但現代人對技術的態度有問題。古代技術作為“去蔽”是poiesis意義上的“帶齣”,而現代技術是惹是生非的“挑起”(Herausfordern)。舉例說吧,古人利用風能碾榖,是直接聽任風的吹拂,沒把風能固定貯存起來,風能在風車那裏保持著“當場發生性”。現代技術則逼迫自然提供能夠被貯存的能量,在場的關聯結構被打破。比如,蒸汽機、內燃機的發明就是利用瞭熱能轉化為動能的原理,從此煤和石油被大量開采儲存,並源源不斷賣到遠方,當地人與煤、石油的生態關係被破壞。(見吳國盛《海德格爾的技術之思》)
作為人類最常見的代步工具之一,單車的齣行效率確實不如汽車。但汽車這種技術産品正是海德格爾所說“惹是生非的挑起”,單車則是“自然的帶齣”,也就與人親。
物與人親,首先錶現為“時間的切己感”,即符閤人的自然節律。鬍蘭成說,古人“在勞動時對事物總有一種親,好比女孩刺綉,看著綉的花從自己手裏一朵朵生長齣來,有歡喜”。(《山河歲月》)這“親”裏就有“時間的切己感”,今日流水綫上的女工被市場主義生産時間催促著,對針織品斷不會有這種情愫瞭。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中國首富王健林的“工作時間錶”,其中有“4點起床,4點15到5點健身,5點早餐”,網友紛紛贊嘆“比你有錢還比你努力”,我卻同情這類個體時間被“功利目標”切割得七零八落的“忙人”。誠然,人們開汽車上班,節約瞭齣行時間,下班後再把節約齣的時間用在“美好的事情”上——健身房健身。可這不擰巴嗎?騎單車齣行便可兼顧“節約時間”和“把節約的時間用在美好事情上”兩個目的。說白瞭,開汽車給人時間的異己感,騎單車卻讓齣行和健身閤二為一,就像農民下地乾活一樣自然。
物與人親,還因為做事往往具有社交性。比如,古人河邊洗衣,很多村裏的消息就閑聊瞭齣來,唐詩說“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那是丈夫齣徵在外,留守婦女的牽腸掛肚化入陣陣搗衣聲中。現在洗衣機解放瞭雙手,卻也失去瞭交流信息、排遣心理的社交功能。
顯而易見,騎單車也具有社交性。陳奕迅有一首歌叫《單車》,大意是說,爸爸很嚴格,他最溫暖的記憶就是在單車後座抱著爸爸的腰。汽車則是流動的私有空間,社交性比較弱。小女上幼兒園,總要我走路送她,而不許開車,因為她不喜歡一個人被冷冷地落在後排座位上。
從錶麵上看,共享單車隻是通過互聯網掃碼和支付解決瞭停靠和被盜難題,這技術沒什麼瞭不起,但它實質上錶徵瞭一種具有“海德格爾省思”的現代技術産品的誕生。它不是個人私産,你隻是租用,不用擔心被盜,還可像機器貓那樣對它“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騎單車的切己感和社交性就大大加強。
友人打趣,騎著紅色笨重的摩拜單車儼然有老子騎牛齣關的感覺。海德格爾關注過東方思想,特彆是中國道傢思想。他為瞭踐行對現代技術的批判,自己不開汽車,隻是憂思蹙眉地坐在老婆開的車上。如果一代哲人活到今天,就無需糾結瞭,他騎著摩拜單車,定會與道傢始祖老子神交晤笑。
悼陳忠實:以“情欲”推動史詩敘事的作傢
也許有人會覺得,陳忠實寫情欲的文字還不如賈平凹。確實,陳忠實跟老實巴交的農民一樣,寫性愛就感覺都是在吃麵,比如寫親吻“他現在急切地尋找她的嘴唇,急切地要重新品嘗她的舌頭。……她噢喲一聲呻喚,就趴在他的身上扭動起來呻吟起來,她又把另一隻奶子遞到他的嘴裏讓他吮咂,更加歡快地扭動著呻喚著。”
再看看人傢賈平凹寫的:“藉瞭月光,見一對熱烘烘的奶子如白兔般脫跳而齣,便一頭紮下,噙著乳頭嗚咂起來。”“一會兒,隻見莊之蝶跪坐瞭,胳膊挽瞭唐宛兒雙腿,開始輕輕淺淺的齣入,似乎有瞭小貓舔水的聲音。”怎麼看賈平凹都像文士,而陳忠實隻是老農。
但老農也有神來之筆,“她的嘴唇像蚯蚓翻耕土層一樣吻遍他的身體”就是。這個比喻好在哪裏?所謂比喻,通常看作是從一個“概念域”(或源喻)到另一個概念喻(或靶喻)的語義映射,藉此來達到對後者的認識和理解。比如,在“時間就是金錢”這個比喻裏,“金錢”是“源喻”,“時間”是“靶喻”,我們是用金錢來說明時間的價值。所以,比喻成功的關鍵是,“源喻”要引發人的通感,像趙樹理在《小二黑結婚》裏寫一個女人四十五歲瞭,還塗脂抹粉老來俏,“看起來好像驢糞蛋上下瞭霜”,這在城裏人看來有些無感,可在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來看,簡直拍案叫絕。
同理,“蚯蚓翻耕土層”在城裏人看來“髒”、“惡心”,可在對土地、莊稼有感情的農村人看來,這個感覺是很美好的,用來形容“吻遍他的身體”也是妙極。相比起來,賈平凹的描寫太套路瞭,之前張愛玲也用過類似比喻(“他講幾句話又心不在焉的彆過頭來吻她一下,像隻小獸在溪邊顧盼著,時而低下頭去啜口水”),文學水準反而就不如陳忠實。
木心說“《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齣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這話是很精妙的,但一般人隻理解為“紅樓夢中的詩不夠好”,卻忽略瞭另一層意思“紅樓夢的結構太好瞭”。同理,陳忠實的性愛描寫若從結構上欣賞,就彆有風緻瞭。如果說,賈平凹的性描寫有文人的自戀,以及“破罐破摔”的頹廢感,那陳忠實的性描寫就像蜜蜂幫花朵交配,蚯蚓給土地鬆土,以及黃牛犁黑地一樣自然親切。
緣分之書100部
都說“書單就是讀書人的精神內衣”,我以前開過兩份書單:一份是“啓濛書單”,偏重思想和社會批判,公知味濃鬱,跟運動內衣一樣綳緊;另一份是“傢庭人文書單”,偏重人文知識的普及,像睡衣一樣鬆垮。而這份書單則是要脫下讀書人呆闆的外套,在陽光和沙灘中,秀齣鬆緊適度、性感撩人的情趣內衣。
“情趣”者何?明末文人推崇之性靈癖好也,袁枚說:“餘觀世上語言無味麵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若真有所癖,將沉湎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錢奴宦賈之事。”張岱也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癡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張潮《幽夢影》又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颱上玩月。”這窺月、望月、玩月,固然有趣,但都在月之外,難免美中不足。隻有“享月”是“在月之中,與月起興、共舞”,恰如冒闢疆筆下的董小宛:“姬最愛月,每以身隨升沉為去住。夏納涼小苑,與幼兒誦唐人詠月及流螢紈扇詩,半榻小幾,恒屢移以領月之四麵。”情趣書單者,供你“享月”之用也。
1.《魯迅全集》
推薦理由:有些作者適閤晨讀,比如梁啓超陳獨秀,讀者慕其朝氣活力;有些作者適閤上午讀,比如黑格爾硃子,讀者取其勇猛精進;有些作者適閤下午讀,比如知堂董橋,讀者學其閑適風雅;而有些作者則隻適閤夜讀,比如魯迅卡夫卡,夜總與孤獨死亡相關。
夜是巫鬼、狐仙、精靈、男盜女娼與一切神秘、幻想、禁忌的發源地。如果說白天是儒法的世界,夜晚就是老莊的天下;白天是政經法商,夜晚是玄思、詩與藝術;白天是梁啓超的朝氣、鬍適的微笑、陳獨秀的敞亮,黑夜就是魯迅的陰冷、卡夫卡的荒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拷問。魯迅是中國作傢裏死亡意識和孤獨感最強烈的,因此其作品也最具有現代性深度。
27.鬍蘭成《今生今世》
推薦理由:我開始隻是欣賞鬍蘭成的見識,比如,他在《山河歲月》說“秦朝起於私情,卻亡於不許天下人私情”,魚在荷葉間東遊西蕩,居然被他解釋為“魚有魚路,蝦有蝦路,是謂可以群”,曆史洞察力和文化想象力都可謂豐沃肥美矣!
後來,我覺得他的文學觀也挺可取的,比如他說,宇宙洪荒,在一片沒有之中我們有瞭詩情,這就是“興”,就像數學的“0”裏長齣瞭“1”;也像是“賦”,直道本事;還有“比”,事物的繁會。因為有瞭賦比興的關係,整個的人間事物的連鎖就生長開來。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被他三言兩語就惟妙惟肖地說破瞭。像“這時有人吹橫笛,直吹得溪山月色與屋瓦皆變成笛聲,而笛聲亦即是溪山月色屋瓦,那嘹亮悠揚,把一切都打開瞭”,多漂亮的句子啊,人生有瞭興發,萬事萬物纔變得可感可親。
37.孔飛力《叫魂》
推薦理由:“心態史”認為,曆史態勢中的人,麵對混雜信息,其行為決策並非全是理性設計,反有不少是心理在支配。叫魂恐懼為什麼會演變成這樣醜惡的社會歇斯底裏?讀該書我們可以看到,在近代中國的前夜,整個社會充滿瞭一股戾氣,在這個人口過度增長,人均資源比例惡化,並受社會道德不斷墮落所睏擾的社會,人們懷疑他們可以通過辛勤工作來改善他們的境況。這種情況“由於腐敗而不負責任的司法製度而變得更令人無法容忍,沒有一個平民百姓會指望從這個製度中得到公平的補償。”於是,人們會不擇手段地抓住任何趨利避害的機會,並不惜犧牲他人,特彆是弱者,來保護和增進自己的利益。妖術和妖術恐懼恰好觸到瞭民間社會的這根神經。而官府發動的清剿則把作為一種潛在威脅的妖術恐懼變成瞭一種實在的生存鬥爭,把廣泛彌漫社會的冤冤相報的相互敵視變成瞭實實在在的相互攻擊。
40.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推薦理由:近代史當然是茅海建第一,桑兵太陋,羅誌田太滑,楊念群太巧。颱灣王汎森得餘英時真傳,可惜偏內緣解釋,對社會轉型的解釋力有限。在這本書裏,作者就以深厚功力揭示瞭“中國必須現代化”的鐵的邏輯。
42.高陽《慈禧全傳》
推薦理由:高陽對晚清的曆史場域有著驚人準確的直覺,比如,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因為行賄買鄉試關節,刑部批罪充軍,而德宗批示斬監候,一反擬罪較重,俟硃筆輕減,以示恩齣自上的慣例,這是什麼緣由?高陽就推測說,清朝的衙門有“封印”之製,自臘月下旬至次年正月中旬,為時約一月,但宮中的新年假期,約隻十日。定製,凡年內需瞭結的案件,截至十二月二十五日止,必須奏清裁決;所以,這一天須皇帝批示的奏章,常達兩三百件之多。此案結於十二月二十五日,待批奏摺過多,影響皇帝情緒,故而有近乎遷怒的處置。再有,針對翁同龢推薦康有為的說法,高陽也目光如炬,翁同龢是醇謹之士,與康有為氣味本不相投,無可交往;且翁氏居官,素持明哲保身之道,故翁不可能“薦康”,薦康的隻有張蔭桓。然則,翁同龢“薦康”之說何來?有兩點原因:“一則是後黨如榮祿等人,有意散播流言,因康有為與張蔭桓同鄉交密,而翁倚張為左右手,故此種流言,易為人所信。再則康有為刻意攀附翁同龢以自高身價,其《自編年譜》中,虛構與翁交往的情形,實不值一哂。”
66.羅蘭·巴爾特《戀人絮語》
推薦理由:世間萬物都蘊含著理,宋儒靠靜心格物得理,而巴爾特卻把世間萬物都當成錶意符碼,用結構主義方法闡述,精彩紛呈。比如,他認為廢話並非沒有意義,戀人間的廢話就很有趣。“戀愛成不成功,就看情侶對廢話藝術的領悟能力,很多符號錶意,並不是為瞭錶達意義,而是為瞭占著錶意的媒介渠道,與接受者保持接觸。”“錶白之意並不在於吐露愛情,而在乎戀愛關係的形式,即被反反復復,沒完沒瞭地議論著的形式。”“我用自己的辭藻將對方裹住,撫摸她,竭盡全力延續這類對戀愛關係的議論。”
81.托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推薦理由:美國民主的原型其實就是鄉鎮自治。鄉鎮是一個人日常生活所能夠到的物理空間,也是熟人社會,它踩實瞭個人利益,能滌蕩空洞的群眾、人民、國傢等大詞的蠱惑。所以,鄉鎮自由纔會有健全的個人主義,由鄉鎮自治往上發展到縣、市、省、國民主,纔是美國的立國思路。美國人施堅雅認為,中國農民生活在一個自給自足的區域社會中,這個社會不是村莊,而是基層市場社區,就是集市,等於現在的鄉鎮。他能洞見這點,估計是其美國鄉鎮生活經驗所緻。這也說明中國傳統治理著眼於鄉,其實是受瞭血緣宗法的束縛,這也算保守性。但以現在互聯網和城市化的發展,我覺得鄉鎮單位可以上移到縣區,甚至是市。
95.陳誌武《金融的邏輯》
推薦理由:不愧是美國名牌大學的金融學教授,給金融下的定義就很犀利:“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但他主張法治金融來解決養老問題,我則將信將疑。雖然社會學者郭於華對河北農村養老的分析也證實,由於社會經濟結構變遷和意識形態對底層的控製,傳統養老中的天理邏輯被公平邏輯取代,這似乎呼應瞭陳“金融養老”的必然性,但我總覺得這一思路缺乏社群視角,需要大力改進。至於他近些年搞的量化曆史研究,則有些扯淡瞭,因為何炳棣早指齣,用社會科學方法治史,很難獲得堅實可靠的數據標本。
……
前言/序言
序言:孤獨者上路
李文凱
海炎邀我為他的文集寫序,我頓感壓力。作為天生就是要說話發言的評論部評論員,既然無法將滿腹熱情與錦綉付諸公共錶達,那可以想象,他會有多少時間用來閱讀和思考。我離開文字工作已經多年,對於如此積纍而成的作品,還能有什麼指點評價呢?
那就先來說說我所認識的鄺海炎吧。初相識時,我們都喚他作“礦工”,具體緣由並不可考,海炎也並沒有一副白牙黑臉兼筋骨體格。但反正碼字為生者,也無異於在礦井裏摸黑賣力。倒是後來,大傢風流雲散,鄺海炎卻依然還能守住一方書桌,常有數晝夜狂讀的紀錄。盡管已經不再在報章上看他署名“狂飛”的專欄,但朋友圈裏總是會被他寥寥數語的犀利文字所吸引。漸漸地,“礦工”的稱謂變成瞭“鄺公”——他的博聞與筆力不僅讓他自得,也為我們這些朋友所喜。
海炎是曆史係科班齣身,他對於曆史有著天然的喜愛。關於這段情結,在他《需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曆史專業嗎?》一文中有很有趣的自陳。同時他又對公共言說飽有熱望。這讓我想起基佐的一段話:
“哲學學派的優點是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承認權利的原則,並將之作為判斷事實的不可更改的法則。其錯誤在於它對事實的認識是微不足道的、不完全的和輕率的;在於它不承認事實所擁有的不可分割的力量以及它們永遠具有的某種程度的閤法性。曆史學派對事實的瞭解更多一些,也能夠更加平等地來認識它們的起因和結果,對其元素的分析更可靠,對某種權利的認識更準確,以及對可行性改革的估價更公正。但總的來說它缺乏固定的原則,它的判斷變動不已;因此它幾乎總是不願下結論,從未能滿足人的願望。相反,哲學學派冒著誤入歧途的危險,在這方麵總是引人注目。”
這個論斷,對於我自己是相當有解剖力的。但以我所接觸過的師友而論,卻又相當不確。事實上,我以為對於當下中國的現狀最有解釋力、最有評價原則、最敢於下結論的,往往就是有著深厚曆史功底的學者,如秦暉、硃學勤。抑或這是因為他們作為曆史學傢而又願意麵對中國的現狀問題並麵嚮公眾發言?海炎的路子,大抵也是如此。因而讀者可以在這本集子裏讀到論證綿密的《“魯迅風”的傳統淵源》、《“掉書袋”與周作人文章的“澀味”》,也能感受到手起刀落大快朵頤的《自由與閑暇》、《“醜星”的現代興起》。
海炎與我同事之前,是在天涯網站。在那個BBS最能抒懷議事的年代,天涯的經曆也是他一筆寶貴的財富。這使得他下筆行文,常能帶有草根的視野與互聯網精神。前者,使得他相信啓濛但也質疑啓濛的姿態;後者,更令他深諳互聯互通的傳播價值。這些要素,在他的這本集子裏比比皆是,這是他後浪推前浪,比之其前輩而能行之更遠的一條綫索。
記得他曾經論說,電子書必定將會在簡單的閱讀功能之外,衍生齣諸多模擬紙質書特質的功能來,例如墨香,例如摩擦感。這真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2015年我離開報社東去杭州,將滿書櫃的藏書悉數贈人。如今的這部書稿,也是我用手機斷斷續續看完的。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次難得的重溫。時間過去得並不久遠,那時候我們還可以歡呼“不再孤獨的喧囂”;現今四周依然“喧囂”,卻不再“不再孤獨”。
按說好的文字總是稀缺的,但似乎好的文字並不再被那麼需要。這也許是因為注意力經濟使然,也許是因為娛樂化文本使然。但我們還不得不承認一點,文字,作為內容的載體,不再唯一,不再壟斷,甚至不再有優勢。自古文以載道成為傳統,但作為形式與內容的關係,文與道之間發生過多次的分離,對於國人來說,書法成為藝術是一次。書法不再與載道之文構成靈肉之閤,而是在現代書寫技術的發展之下,漸漸變成少數人掌握的技能與小眾能夠欣賞的對象。
如今,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文字更被淹沒。因為錶達內容、錶達一種態度和意嚮,影像明顯更具有張力。連微信溝通都懶得打字瞭,直接語音過去瞭事,這是便捷性選擇;以“羅輯思維”為代錶的說書節目乃至說書軟件大行其道,這是生活場景的變化;視頻隨處可見、電影市場火爆、美劇甚至可以成為“21世紀的長篇小說”(陳丹青語),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錶達形式的行業變遷。
快刀文章可下酒(增訂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快刀文章可下酒(增訂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