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从城市动态的角度研究城市安全,即城市运行安全,探索城市运行中涉及的安全要素,明确城市运行要素与城市安全性的关系。然后通过城市运行指标监测和数据分析,以及城市运行安全仿真,为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提供依据。最后通过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模,形成了基于领域维度和基于影响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通过对典型城市数据的收集和应用,结合专家咨询、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等方式,形成分别面向城市管理部门和面向社会公众的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系统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推进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市工作提供有效管理工具和评价依据。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城市安全的重要性
1.2 安全保障型城市的提出
1.3 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的必要性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城市安全评价研究与实践
2.1 国内外各种类型城市评价
2.1.1 宜居城市
2.1.2 城市生态安全
2.1.3 文明城市
2.1.4 安全城市
2.2 安全城市单领域评价进展
2.2.1 自然灾害
2.2.2 事故灾难
2.2.3 公共卫生事件
2.2.4 社会安全事件
参考文献
第3章 城市运行安全
3.1 城市运行
3.1.1 概念界定
3.1.2 系统特征
3.1.3 系统划分
3.1.4 影响因素分析
3.2 城市运行系统动力学分析
3.2.1 分析框架
3.2.2 城市运行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3.2.3 模拟结果应用分析
3.3 城市运行安全模型与指标
3.3.1 城市运行安全模型
3.3.2 城市运行安全指标
参考文献
第4章 城市运行监测与分析
4.1 城市运行数据采集
4.1.1 信息分类
4.1.2 采集方法
4.2 城市运行指标提取
4.2.1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指标提取
4.2.2 城市环境指标提取
4.2.3 城市公共服务指标提取
4.2.4 城市市场经营指标提取
4.2.5 城市公共安全指标提取
4.3 城市运行监测数据分析方法
4.3.1 单一指标特征分析
4.3.2 指标相互影响分析
4.3.3 城市运行指标预测
4.4 数据分析案例 燃气供应量预测
4.4.1 无偏灰色模型
4.4.2 改进无偏灰色模型
4.4.3 燃气供气量预测
4.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城市运行安全仿真
5.1 城市运行安全仿真模型框架
5.2 城市基础设施单一网络模拟
5.2.1 灾害蔓延动力学模型
5.2.2 网络拓扑结构
5.2.3 模拟结果与讨论
5.3 基础设施网络间相互影响建模
5.3.1 研究方法综述
5.3.2 相互影响类型分析
5.3.3 相互影响建模
5.4 智能主体层建模
5.4.1 方法选择
5.4.2 模型构建
5.4.3 城市运行主体元素
5.4.4 城市区域划分
参考文献
第6章 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模型
6.1 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模
6.1.1 领域维度
6.1.2 影响维度
6.1.3 时间维度
6.2 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6.2.1 领域维度的内容
6.2.2 影响维度的内容
6.2.3 时间维度
6.3 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指标评判标准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基于领域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7.1 评价指标构成分析
7.2 自然灾害评价指标建模
7.2.1 理论模型
7.2.2 评价指标分析
7.3 事故灾难评价指标建模
7.3.1 理论模型
7.3.2 评价指标分析
7.4 公共卫生评价指标建模
7.4.1 理论模型
7.4.2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7.5 社会安全评价指标建模
7.5.1 理论模型
7.5.2 社会安全子系统关系辨析
7.5.3 评价指标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 面向城市管理部门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8.1 评价指标体系建模
8.1.1 公共安全体系三角形模型
8.1.2 基于影响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模
8.2 基于影响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8.2.1 致灾因子
8.2.2 承受能力
8.2.3 防控管理
8.2.4 后果现状
8.3 面向城市管理部门的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8.4 面向城市管理部门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8.4.1 各项指标评判标准
8.4.2 安全保障型城市综合评价
8.5 典型城市评价实证分析与综合评判标准
参考文献
第9章 面向社会公众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9.1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精简方法
9.2 评价指标体系
9.3 基于问卷调查的核心指标筛选
9.4 评价方法
9.5 典型城市评价实证分析与综合评判标准
参考文献
第10章 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10.1 系统需求分析
10.1.1 系统需求特点分析
10.1.2 系统功能需求
10.2 系统功能设计
10.2.1 系统总体设计
10.2.2 运行监测
10.2.3 运行仿真
10.2.4 运行评估
10.2.5 安全评价
10.3 系统实现
10.3.1 系统访问
10.3.2 运行监测
10.3.3 运行仿真
10.3.4 运行评估
10.3.5 安全评价
10.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安全保障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系统》:
根据致灾因子的孕育环境种类不同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生态卫生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反映了自然异动,生产环境反映了城市生产过程中技术异动、人为异动等,生态卫生环境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影响并反馈到社会之中,影响人的健康,引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社会经济环境则反映了社会经济异动,从而引发刑事犯罪等社会安全事件,这四大环境与四大类突发事件形成对应关系,反映城市的直观的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2.承受能力
承受能力包括承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人、物或系统的脆弱性、物理暴露性、易损性。承受能力是承受各类灾害和扰动的人、物或系统自身固有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抗各类灾害和扰动,另外由于自身不足,也会加大各类灾害和扰动的强度。
……
安全保障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系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全保障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系统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