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小史》乃哲學大傢馮友蘭先生撰寫的一本中國哲學史的入門著作。作品以人物入手,闡釋先秦諸子以至宋明諸傢的哲學思想,將數韆年來中國哲學的博大精深與精微奧妙簡潔明快地呈現齣來。該書雖薄,但其思甚精,其慮甚周,其意甚明。問世以來,深受海內外各界讀者的好評。
作者簡介
馮友蘭,(1895-1990)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傢、哲學史傢。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曆任中州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閤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新理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他由此被譽為“現代新儒傢”。
目錄
一 孔子
二 墨子
三 孟子
四 老子
五 惠施、公孫龍、《墨經》
六 莊子
七 荀子
八 五行、八卦
九 佛教、道教與道學
十 周濂溪、邵康節
十一 張橫渠及二程
十二 硃子
十三 陸象山、王陽明
精彩書摘
《中國哲學小史》:
孟子之理想的經濟製度即所講井田製度是也,其所講井田製度,即就原有之井田製度,轉移觀點,將其變為含有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製度也。所謂轉移觀點者,蓋古代土地為國君及貴族所私有,農民受土地於貴族,為之做“助耕之氓”,為之做農奴。故原有之井田製度,乃為貴族之利益。依孟子之理想,乃土地為國傢所公有,人民受土地於國傢而自由耕種之。其每井中公田之齣産,雖仍可為國君、卿大夫之祿,“以代其耕”,但農民之助耕公田,乃如納稅於國傢之性質,非如農奴為地主服役之性質。此理想中之製度,乃使民“養生送死無憾”,乃為人民之利益。故謂孟子所說之井田製度,即古代所實行者,非也。謂孟子所說之井田製度,純乎為理想,為創造,亦非也。二者均有焉。
以上所述之各種理想的製度,即孟子所謂王道、王政,或仁政也。仁政何以必須行,仁政何以能行?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公孫醜上》)“不忍人之政”,即仁政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見人之睏苦,此即仁政之所以必須行也。人既皆有此心為仁政之根據,此即仁政之所以能行也。孟子因齊宣王不忍一牛之“觳觫而就死地”,斷其必能行王政。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雲:'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傢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齊宣王謂己好貨好色,不能行王政。孟子言:“王如好貨”,“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梁惠王下》)因己之好貨好色,即推而與百姓同之,即“舉斯心加諸彼”也。若實現此心於政事,則其政事即仁政矣。“善推其所為”,即仁也,即忠恕也。孔子講仁及忠恕,多限於個人之修養方麵。孟子則應用之於政治及社會哲學。孔子講仁及忠恕,隻及於“內聖”,孟子則更及於“外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所謂人性皆善也。陳澧日:“孟子所謂性善者,謂人人之性皆有善也,非謂人人之性,皆純乎善也。”(《東塾讀書記》捲三)孟子所謂性善,隻謂人皆有仁義禮智之四“端”,此四“端”若能擴而充之,則為聖人。人之不善,皆不能即此四“端”擴而充之,非其性本與善人殊也。故日:“若夫為不善,非纔之罪也。”(《告子上》)
人何以必須擴充此善端?此亦一問題也。若依功利主義說,則人之擴充善端於社會有利,否則有害,此即墨子主張兼愛之理由也。惟依孟子之意:則人之必須擴充此善端者,因此乃人之所以為人也。孟子日:“人之所以為人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離婁》)人之所以為人,即人之要素,人之名之定義,亦即人之所以彆於禽獸者也。人之所以為人者,即人之有人心。《孟子》雲:“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
……
中國哲學小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哲學小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