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小史》乃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撰写的一本中国哲学史的入门著作。作品以人物入手,阐释先秦诸子以至宋明诸家的哲学思想,将数千年来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与精微奥妙简洁明快地呈现出来。该书虽薄,但其思甚精,其虑甚周,其意甚明。问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各界读者的好评。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新理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他由此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目录
一 孔子
二 墨子
三 孟子
四 老子
五 惠施、公孙龙、《墨经》
六 庄子
七 荀子
八 五行、八卦
九 佛教、道教与道学
十 周濂溪、邵康节
十一 张横渠及二程
十二 朱子
十三 陆象山、王阳明
精彩书摘
《中国哲学小史》:
孟子之理想的经济制度即所讲井田制度是也,其所讲井田制度,即就原有之井田制度,转移观点,将其变为含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制度也。所谓转移观点者,盖古代土地为国君及贵族所私有,农民受土地于贵族,为之做“助耕之氓”,为之做农奴。故原有之井田制度,乃为贵族之利益。依孟子之理想,乃土地为国家所公有,人民受土地于国家而自由耕种之。其每井中公田之出产,虽仍可为国君、卿大夫之禄,“以代其耕”,但农民之助耕公田,乃如纳税于国家之性质,非如农奴为地主服役之性质。此理想中之制度,乃使民“养生送死无憾”,乃为人民之利益。故谓孟子所说之井田制度,即古代所实行者,非也。谓孟子所说之井田制度,纯乎为理想,为创造,亦非也。二者均有焉。
以上所述之各种理想的制度,即孟子所谓王道、王政,或仁政也。仁政何以必须行,仁政何以能行?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公孙丑上》)“不忍人之政”,即仁政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见人之困苦,此即仁政之所以必须行也。人既皆有此心为仁政之根据,此即仁政之所以能行也。孟子因齐宣王不忍一牛之“觳觫而就死地”,断其必能行王政。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谓己好货好色,不能行王政。孟子言:“王如好货”,“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梁惠王下》)因己之好货好色,即推而与百姓同之,即“举斯心加诸彼”也。若实现此心于政事,则其政事即仁政矣。“善推其所为”,即仁也,即忠恕也。孔子讲仁及忠恕,多限于个人之修养方面。孟子则应用之于政治及社会哲学。孔子讲仁及忠恕,只及于“内圣”,孟子则更及于“外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所谓人性皆善也。陈澧日:“孟子所谓性善者,谓人人之性皆有善也,非谓人人之性,皆纯乎善也。”(《东塾读书记》卷三)孟子所谓性善,只谓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四“端”,此四“端”若能扩而充之,则为圣人。人之不善,皆不能即此四“端”扩而充之,非其性本与善人殊也。故日:“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告子上》)
人何以必须扩充此善端?此亦一问题也。若依功利主义说,则人之扩充善端于社会有利,否则有害,此即墨子主张兼爱之理由也。惟依孟子之意:则人之必须扩充此善端者,因此乃人之所以为人也。孟子日:“人之所以为人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要素,人之名之定义,亦即人之所以别于禽兽者也。人之所以为人者,即人之有人心。《孟子》云:“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
中国哲学小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哲学小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