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传统文学史的书写主要着眼于文学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作家生活的具体境遇、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等方面,这种书写方式具有线性的特征,比较直观和简洁,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全景式地展示文学的生态。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展开,传统的文学史可以从纵向的时间方面考察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地域文学可以从横向的空间来考察文学的横向分布与演变,对二者结合的研究使文学史的研究步入一个崭新的研究阶。
《中华文化传承学术丛书 终南文化书院:明清时期关中士人生存境遇与文学生态》对明清关中士人的生存状态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进而全景式地展示明清关中文学的演变轨迹,较为全面反映明清关中文学的地域特色。通过研究,为方兴未艾的关中地域文化的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提供新视野和新思路。
作者简介
常新,1971年出生,甘肃靖远人,历史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文化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伦理学研究》、《孔子研究》、《人文杂志》等高级别刊物发表文章近50余篇,数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全文转载,独立完成专著3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文学实力的消长与文学的地域性
第一节 明清关中文学版图
一 明清关中的经济与文运
二 文学力量的倾斜
三 文学流派中的关中诗派
第二节 地域性与文学风格
一 文学地域性的文化学考察
二 关中士人文学的地域意识
三 汉唐气象的遗韵
第三节 明清关中文学生态
一 本地文学环境的封闭性
二 文学的风气与接受
三 文学体裁的传统性
四 “秦风”与“婉丽清雅”
第四节 “西北之音”与“东南之音”
一 复古运动中的“南北”问题
二 东南文人的地域优越感
三 服膺“西北之音”的东南文人
四 “西北之音”与东南文学的论争
第五节 “西北之文”与河洛文学的互动
一 明清关中与河洛文学的同质性
二 复古运动中的关中士人与河洛士人
三 李梦阳与何景明的论争
四 李梦阳家居时与河洛的文学团体
第二章 地域文学发展的文化土壤
第一节 科举与文学风气
一 科举与士人的身份
二 关中士人的科举状态
三 八股文与文学
第二节 基层书院与文学
一 明清关中地区书院的复兴
二 书院的学术
三 书院与科举
四 书院与文人之风气
第三节 刻书、藏书与文学
一 经济、阅读与刻书的宏观考察
二 明清关中的刻书状况
三 官宦士人与民间士人作品的刊刻形式
四 刻书与文学作品的传播
第四节 商业活动与文学
一 明清关中的商业与民俗状况
二 士人对待商业的态度
三 士人与商人的交往
四 作品的种类、风格与商业的关系
第五节 文学领袖对士人的奖掖
一 明清与关中士人相关的文学领袖
二 关中士人与文学领袖的交往
三 文学领袖对关中文人的延誉与奖掖
第六节 地方官员与文学
一 振兴文学的自觉意识
二 文学人才的发掘与培养
三 地方官员与地方士人的交往
第三章 士人活动的空间与文学
第一节 结社与文学
一 明清的文学结社
二 关中士人京城结社与文学活动
三 明清关中的结社考察
四 寓居江南关中士人的结社
第二节 宴集与文学
一 士人宴集的社会背景
二 宴集与文学创作的契机
三 宴集与文学创作形式
四 宴集文学作品的内容与价值
第三节 流寓与文学
一 关中士人的流寓类型
二 关中士人流寓的心境
三 流寓过程的文学活动
第四节 逆旅与文学
一 逆旅中的经济与居住问题
二 逆旅中的孤寂与贫病
三 逆旅中的文学意象
四 逆旅中的现实主义文学
第四章 士人的身份与文学
第一节 明清关中士人家世与文学
一 明清关中文学家家世分布
二 明清关中的文学家族-
三 境遇的变迁与文学
第二节 致仕之后的境况与文学
一 致仕后的文学活动
二 黜落官员的心态与诗文
三 致仕后的山水与村居文学
四 归田文人的交游
第三节 游幕与文学
一 清初关中文人游幕的背景
二 游幕文人的境遇
三 幕府中的文学活动
第四节 遗民与文学
一 易代之际关中遗民的出处
二 遗民文学作品的历史意识
三 遗民文学作品的逃世思想
四 遗民与山水田园文学
第五章 公共事件与文学
第一节 历史的际会与文学力量的崛起
一 文学复古运动前夕的文学
二 关中士人的性格与担当意识
三 “复古运动”中关中士人及其后继者
第二节 “刘瑾事件”与关中文学的命运
一 刘瑾与李东阳的关系
二 关中士人与刘瑾的关系
三 “刘瑾事件”的实质
四 政治生命与文学生命
第三节 博学鸿词科与文学
一 清初的文治政策与士风、文风的转变
二 被征召中的关中士人及其态度
三 士人在京城的文学活动
四 对关中士风、文学声誉的影响
第六章 与文学相关的其他文化形式
第一节 关中理学与文学
一 传统关学学者的文学态度
二 亦理亦文的士人传统
三 文与道、文与情
四 对士风与文风的批判与反思
第二节 明代关中修志与文学
一 明清关中的修史之风
二 地方志的文学色彩
三 地方志中的人物志与艺文志
四 明代关中士人修志的社会影响
第三节 明清关中的戏曲与演剧
一 演剧的土壤与条件
二 明代关中演剧的地位
三 关中演剧的形式
四 关中曲家与南派曲家的比较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华文化传承学术丛书 终南文化书院:明清时期关中士人生存境遇与文学生态》:
经世致用,是我国史家的优良传统。史家写史都是想从历史的成败得失、荣辱兴衰中了解并吸取经验教训,这就是史家以史为鉴的目的。在各卷“人物”条目下,他都要为杰出之士立传,以旌昭仁贤、显善惩恶,我国历代史志文献中,人物传、人物志、人物卷向来占有重要地位,显示出重要作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就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全书130篇,人物列传70篇,加上记载帝王的“本纪”12篇,记载贵族王侯的“世家”30篇,约占全书篇幅的86%。艺文志是历代地方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方志记载艺文内容的历史来看,最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如汉章氏的《三秦记》、《秦地图》,应劭的《地理风俗记》等,一为记地,一为记人,记载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晋挚虞的《畿服经》,不仅志书体例有重大突破,而且增加了社会和人文方面的内容。北齐、北周间人宋孝王的《关东风俗传》中专置《坟籍志》,“其所录皆邺下文儒之士,雠校之司,所列书名,唯取当时撰者”,开后世地方志系统记载艺文的先河。地方志首用“艺文志”者当推《太平寰宇记》,历代方志必将艺文视为重要内容。
……
中华文化传承学术丛书 终南文化书院:明清时期关中士人生存境遇与文学生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华文化传承学术丛书 终南文化书院:明清时期关中士人生存境遇与文学生态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