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互联网领域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大形势下,企业一边忙着建立自己的护城河,防守后院;一边忙着攻城掠地,唯恐落后。马云,本是教师出身,凭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信念,让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电商的领导者。马化腾,科班出身的IT精英,带来了适合中国互联网的社交基因,使腾讯成为即时通信领域zui大的赢家。这两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兄弟”,为了扩大和锁住用户,正在进行着互联网竞争zui激烈也是zui残酷的战役。
当马云遇上马化腾,网络世界烽烟四起,充满悬念。本书全景式地展现了“二马”从井水不犯河水到为了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不得不迈入对方地盘的过程,详细阐述了两大巨头的经营思维和管理理念。马云与马化腾的互联网江湖将改变互联网未来格局,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与生活习惯。
作者简介
周希奇,实战管理干部培养专家,企业大学运营体系构建专家,学导共创机构董事长。曾在大型企业担任销售经理、培训经理、产品总监、人力资源经理等中高层管理职位,在电子商务领域和互联网企业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帮助企业用互联网思维的团队共创方法,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变化与挑战,已成功为美的、TCL、丰田、中信银行、银河证券、中国移动、深圳地铁等大型企业提供培训和辅导。他与惠普商学院、西门子管理学院、腾讯学院、联想学院等ding尖的企业大学,保持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往来,长期跟踪研究阿里巴巴和腾讯,对这两大互联网巨头的发展思路及发展历程有着独到的见解。
精彩书评
“没有人注意到池塘的第1朵荷花什么时候开。然而,一旦开出,很快荷花就会遍布池塘。”全面战争中,任何一点优势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这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惊险也是精彩之处。 ——《中国西部》综合版
银泰牵手阿里巴巴,王府井与微信达成战略合作,目前购物中心牵手互联网大鳄的合作方式也并不少见。
——搜狐网
在传统行业会有资金密集型扭转的机会,但移动互联网基本不太可能,因为这个市场不是拼钱,也不是拼买流量,更多是拼团队。
——马化腾
竞争让自己更强大,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能够走的更远,走的更好。让竞争带来乐趣,而不是消灭对手。
——马云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短兵相接:互联网霸主之争
春节红包大战
巨额补贴:打车软件会战
抢滩登陆O2O:“土豪式”布局
阿里、腾讯展开连环封杀
第二章 闭门修炼,祭出“杀手锏”
阿里巴巴美国上市
马云再写“万能信”,传播正能量
强强联合:胖企鹅嫁给京东
腾讯的重磅武器——微信
第三章 棋逢对手龙虎斗
互联网大潮前的平行时期
拍拍网挑战淘宝网
挑战微信,“来往”靠谱吗?
腾讯“偷袭珍珠港”,红色炸弹侵入阿里后方
第四章 破茧成蝶的成长历程
因缘际会,首次触电互联网
勤奋的技术员“小马”
不懂技术,但清楚自己的命门
QQ不是工作,是兴趣
淘宝与eBay狭路相逢:宁可战死也不吓死
坚持理想最重要的要素是激情
“专注”成就腾讯骄人业绩
第五章 个性鲜明且睿智的掌门人
做事不妨像阿甘一样傻坚持
抓小虾米也能成大事
第三代QQ:要坚持平台开放
企鹅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愿意做1%的成功疯子
沉静如水才是马化腾的制胜之道
第六章 责任心决定格局
要有使命感,做人们梦想的支撑
不要沉浸在当下的成功里,而要做百年企业
从“腾讯数量”转变成“腾讯质量”
不盲目烧钱,对产品负责任
第七章 互联网大潮下的经营之道
帮助客户赚钱,和客户共同成长
淘宝网提供“免费的午餐”,只为抢占入口
马化腾:互联网首席产品经理
一起感受“大回响,大影响”
第八章 学习力、行动力决定创新力
“动起来”让QQ脱颖而出
Q-Learning成就腾讯“励志保安”
说干就干,才能创新
QQ秀:拷贝加创新成就的“吸金之王”
创新应该让产品越来越好用
第九章 以客户为中心——未来互联网的方向
口碑滚雪球造就千万商户
解决诚信问题,才能留住商户
产品设计要重视用户的体验
腾讯搭建大平台,实现网络生活化
第十章 管理智慧:“马大侠”VS“很粉很年轻”的领导者
独孤九剑,料定先机
“六脉神剑”,阿里巴巴的用人标准
潜行的巨龙——年轻而睿智的“小马哥”
腾讯管理层“双打”搭配,干活不累
第十一章 永不放弃:坚持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困难的时候用左手温暖右手
可以输,但不可以放弃
模仿也是学习力
从ICQ到QQ,坚守中的机遇
让一万个人相信,信仰就形成了
马云:心中无敌,才能无敌于天下
精彩书摘
第三章 棋逢对手龙虎斗
互联网大潮前的平行时期
论打仗,一个将军有一个将军的打法,这其中蕴含了将军对“天时地利人和”道理的充分调用,因而有了“出奇招,胜险仗”的说法。
在如战场一般的商场上,马云马化腾也有着自己独到的战略。想想那些年,马云靠西湖论剑借势而起,马化腾则是靠翻版国外的ICQ发家的。之后的种种场合,马云都会“现身说话”,就困难就造势解决;腾讯的款款产品,都能找到其“原版”在哪,学不会的技术就集中攻克。
大致做一番总结,可以得出马云擅长“以势借势,无势造势”的策略。每年整理马云在各个场合的各种讲话,洋洋洒洒少则数万言,多则数十万言。只要有人讨论,就在无形中对马云和他的企业做了实际的宣传。马云这种“借势营销”的手段可谓是非常精明,效果达到了,钱也省下了。相比之下,马化腾的思维则是“务实派”的代表,做事风格更贴近“见沟填沟、逢山开山”一类,遇到困难多半选择自己消化自己扛。所以腾讯的市场不是靠理念打下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的“用户体验”。
棋逢对手才能久战不酣,这么多年以来,二马之间也没真正分出个胜负。与其判个微弱的输赢,不如学习二者的战术打法,后者可能获益更多。
1999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代。它不仅是世纪末年,更是新时代的曙光之年,因为在这一年里,轰动世界的阿里巴巴与QQ与世人相见了,而且直到今天,它们都拥有着业内“无法逾越”的地位。谁也没有想到,包括它们的创始人——马云,马化腾。
这两个如今打得火热的男人,最初的交集也许就是“姓马”而已。马云从学校辞职下海创业,马化腾从学校毕业干起了本行。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慢慢普及,人们渐渐知道了网络上有个阿里巴巴,生活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用着QQ。这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
他们俩最初是不认识的,一个在风景秀美的杭州,一个在南国宝地深圳,两地隔着上千公里。随着各自的事业渐入佳境,马化腾的名字传到了马云的耳朵里,马云也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叫马化腾的人。但两个人的性格不同,业务方向也不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就像两个平行世界里的人物一样,没有交集。
互联网的风暴袭来,扰乱了现有世界的格局。马云马化腾各自的平行世界也发生了变动,两个人也因此开始了业务上的交锋,第一次有影响力的交锋应该是当“淘宝”遇上了“拍拍”。这一年是2006年,淘宝3岁,拍拍2岁。这次的较量中,性格温和的马化腾居然也拉下面子与他人争吵了起来,这在当时算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但和如今的态势相比,不过也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一般的玩闹而已。
有了淘宝拍拍之争之后,马云和马化腾的明争暗斗就渐渐多了起来。粗略盘点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二马之争可谓是各个领域全面开花。撇去电商平台的淘宝拍拍之争外,还有支付端口的“支付宝·财付通”之争,理财工具的“余额宝·理财通”之争。有些产品之间并没有擦出激烈的竞争火花,但它们面市的任务就是从对手的同类产品中分得一杯羹。比如阿里推出的阿里旺旺就是要模仿QQ,比如腾讯的“易迅”对阿里的“手机淘宝”。
斯斯文文的架干了这么多年,双方都变得更为强大了。在公开场合上,二马都表现得非常大度,认为适当的竞争有益市场的发展,但实际中却都铆足了劲儿,拼尽全力地守护自己的市场蛋糕。再这么斯斯文文地闹下去,还能不能愉快地干架了?
所以,二马今年都一改往日的形象,甩开膀子决心大干一场,这随即引来了业界人士的强势围观。虽说看热闹的永远不嫌事大,但话说回来,干架不就是为了赢吗?不狠又如何能赢呢?二马其实深知这一道理,不是不狠,时候未到而已。
有人说二马这场架早该打了,因为一山难容二虎。
马云和马化腾并不这么看。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战争打得并不算火热,但这场战争背后的局却铺得相当宏大。在马云和马化腾看来,狠是居于第二位的,稳才是第一位的,至于斯斯文文,纯粹是做做样子的。
作为第三方支付这个新的圈子,支付宝和财付通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最大的特点就是背后的公司平台广阔,实力雄厚,能够获得诸多直接且有效的资金技术支持。在业界人士看来,支付宝与财付通这两家公司有着“用户黏性高”“新用户转换成本低”等优势,如支付宝依靠强大的淘宝平台的支持,而财付通因为与“QQ钱包”实现了一键转换,从而巧妙地将QQ用户与财付通用户捆绑了起来。2010年,支付宝注册用户突破3亿,财付通公布的数字是1.5亿。这是业界其他公司所不敢想象的成绩。而这刚好是阿里和腾讯构造大格局迈出的最关键性的一步,没有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强大地位,就不可能抢到如今电子钱包支付入口的先机。
虽说这其中有不少运气成分,但更多依靠的是公司自身的实力。支付宝与财付通确实都“占尽先机”,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就有能够绝对领先的优势。支付宝也有运转受阻的时候。支付宝在这一年创下了3亿用户的记录,但也遭遇了用户体验欠佳的诟病。财付通虽然在用户体验上稍胜一筹,但注册用户数量上勉强够到支付宝的一半,也让公司的高层轻松不起来。
注资与技术支持永远只是让公司强大的一部分,核心的部分还是在企业运作本身。支付宝凭借着海量的用户规模已经跻身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厂商,但这并不能说明支付宝就能高枕无忧了。有着“用户体验欠佳”的前车之鉴,支付宝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强化用户黏性依旧是支付宝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为此,支付宝公司副总裁樊治铭说道:“以前科技公司都讲微软,但是雅虎出现,微软错过了互联网第一波,当初的搜索平台出现,结果雅虎没有创新,Google出来了,谁想到现在Facebook出来了,为什么新人能够迅速实现颠覆?就是因为第一创新,第二紧贴于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做得好。”
在这一基础上,支付宝与财付通都拿出了自身的应对策略,通过平台化的思路增强用户的黏性。如支付宝就是以类似“网关”的服务,提高用户账号与银行卡的兼容性的方式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而财付通则不断引入贴近用户基本需求的应用,提高用户的使用频次。在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两家类似的公司,最终却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平台,两家的竞争一直不温不火。从表面上看,支付宝与财付通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但实际上,一场世纪大战早已从此开始发酵。
“斯文”的实质是先礼后兵,就像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一刻,往往异常宁静。
拍拍网挑战淘宝网
淘宝一直都很好,甚至可以说是好到让人看不懂,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必须要说一件马化腾如今觉得最后悔的事情,那必须是放弃投资淘宝。2003年5月10日,一个在当时算是颇具颠覆性的网站——淘宝网正式上线。也正是从淘宝开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网购这个概念,并且逐渐接受这种全新的消费方式。擅长营销的马云和当时做阿里的时候一样,希望将淘宝的理念传播出去,并且顺便拉点投资,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运作起来。
马云当时找了很多人来商量投资淘宝的事宜,其中就包括马化腾。当时马云希望马化腾能够投资,并给予15%的淘宝股份。马化腾当时并不明白这其中的意义,认为淘宝的前途“只有这么大”,面对这样一个“小公司”,占15%的股份又有什么意义呢?要是50%的股份说不定还可以勉强考虑考虑。由于和马化腾没有谈妥,马云就想其他的办法去了。10年之后,也就是2013年,马云马化腾再度聚首时,马化腾心痛地表示道:“自己肠子都悔青了。”
马化腾在这件事情上虽然表现得有点后知后觉,但也绝非是在2013年说场面话的时候才真正醒悟过来。其实在2003年与马云谈过不久之后,马化腾就明白了这其中的损失,可这个时候再回过头去找马云,未免太丢份,所以马云既然搞成了淘宝,马化腾就要搞出个拍拍。没搞过怎么办,那就抄一个!除了名字叫拍拍,其他的都是淘宝。
2005年9月12日,腾讯拍拍网上线,半年之后便投入正式运营。拍拍的成长速度很快,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已经与易趣、淘宝共同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三大C2C平台。然而,拍拍并不满足于此,而是针对淘宝等竞争对手的收费策略打出了“免费”的口号,用“免费”挖走对手的墙角。比如:淘宝利用搜索技术,对商品搜索排名进行竞价收费。这原本是淘宝尝试的一个新的盈利方式,拍拍则立即推出一项类似的技术,而且完全免费。除此以外,拍拍还给自己冠了一个“中国最大免费个人交易平台”的头衔,以“免费”的噱头博市场。在拍拍的强劲攻势下,很多淘宝的用户纷纷转投拍拍,这让当时的马云连着好几天都没有睡着觉。
好在淘宝并没有放弃。截至2013年,淘宝网的注册用户数量超过5亿,日均固定访问量超过6000万,每天平均在线商品数量超过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的商品数量达到了4.8万件。如今的淘宝业绩喜人,它的成功已经不仅仅表现在一连串漂亮的数据上,更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亲”这个字平时一般是不单用的,但有了淘宝之后,“亲”可以单独用来打招呼了。换言之,淘宝不再仅仅是一个商品售卖的平台,“淘宝”二字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影响力。
然而,拍拍也不甘示弱,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之后,如今已与京东整合,电商第一梯队的态势因此重新发生了转变。淘宝与“新拍拍”之间的竞争也将重新开始。
马云早就不在乎拍拍是不是抄出来的了,他更在乎的是,这个仿制品给正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回看2006年的淘宝拍拍之争,拍拍完全复制淘宝的模式,用免费的政策打压淘宝,并且从淘宝内部大量挖人……这种步步相逼的方式让当时的淘宝网总裁孙彤宇十分恼火,并且与马化腾吵得不可开交,场面激烈到连马云出面,让网易创始人丁磊出面调解都无济于事。最终淘宝以牙还牙,用同样免费的模式强行将拍拍的势头给打压下去,这才让淘宝拍拍之争告一段落。
时代总归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电商平台一役,马云可以说是完胜,但无线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来,马云和马化腾都不想落于时代之后,因此再度争了起来。二马在2014的上半年像买菜一样地四处收购,为的就是广撒网,先占位,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在这场大并购中,马云马化腾双方也都保持着高度克己的理智,一方面表现在各取所需,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抛弃累赘。“一直在模仿”是腾讯的一大优势,但模仿并不是搬一个模式,在电商的实际运作方面,马化腾跟马云相比,的确还是差了些许火候。不成熟的事物不能变熟,就只能变成成熟路上的绊脚石。所以,面对抄出来的拍拍,马化腾则联手京东,玩起了大清理,丢掉负担,将回转得来的资金放在更有把握的领域,全力备战移动互联网。
相信在多年来腾讯“从未被超越”的精神支持下,马化腾会找到一个新的角度,带着“拍拍”或是其他的新事物卷土重来。此刻的马云更加不能大意,拍拍虽然是暂时退居二线了,但“新拍拍网3-5年内都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口号却不能不提防。与其相信这是一个示威,不如将其看做另一个预警的信号——马化腾仍旧是最具威胁性的对手,但马云的对手绝对不只是马化腾一个了。
挑战微信,“来往”靠谱吗?
2011年1月,一款叫作微信的应用程序开始上架。早期的微信功能非常简单,不过就是换换头像,发发照片,通过QQ号来导入现有的联系人资料而已。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这样的一款软件究竟有何用处,跟手机QQ相比,微信的作用实在太弱。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身边的朋友渐渐都开始用上微信了,原来微信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有了飞速的发展。除了既有的功能之外,还增加了即时语音对讲功能。是的,笔者就是从这个时候正式开始加入微信大军的。
微信的功能在不断完善中。漂流瓶、朋友圈、视频通话等功能逐渐添加进来,让用户体验更为完善。然而,微信并不仅仅只有这些而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微信更像是一个披着聊天交友外衣的互联网信息平台,特别是当扫一扫和微信支付开通之后,微信的功能就更为强大了。
从2011年1月面市,到拥有1亿用户,微信用了433天,而当微信面市2年半的时候,它已经拥有了1亿海外用户了,“Wechat”这个英文名也火到了国外。如今,微信的日均活跃用户占到了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可以说微信是继QQ之后腾讯的又一神作。
微信的发展势头就像富氧河水中的水草,一下就长满了整条河道。这种旺盛的生命力让马云如坐针毡。一向玩电商领域的大佬也决定搞一搞网络通信事业,开发一款即时聊天软件。“来往”就是这么来的。
作为一款和微信类似的产品,先不说如何超过微信,哪怕要和微信平起平坐也要有自己的亮点,所以来往就添加了很多微信没有的“新鲜功能”。“阅后即焚”则是来往推出的一个亮点。根据来往的官方说明,使用这个功能的时候,“页面上会出现一个10秒阅后即焚的图标,点击该图标即可发送阅后即焚图片。接收方必需长按图片才能查看,为了防止截图,接收方一旦松手图片即自动焚毁。该图片最长可以查看10秒时间,只要达到10秒,即使接收方继续保持长按,仍然会被焚毁。”
除此之外,来往在推广方面也针对微信的弱点故意布局。如使用淘宝客户端购物和使用“来往”聊天将不再产生任何流量费用、500人的海量群聊、率先推出了语音转文字功能等。
有备而来的“来往”自然是“来势汹汹”,未经证实数据显示,仅仅在2013年10月21日这一天,来往就新增了524万用户。
马化腾自然看到了这一点。他有何行动呢?10天以后,也就是11月1日这天,腾讯在其微信产品中全面屏蔽了来往的动态分享。以牙还牙,这是马化腾的招式,不高调,但奏效。
微信对来往——这是一场真正的利益之争,不仅关乎现在,更关乎未来。
前面提到过,早在微信添加“扫一扫”和“微信支付”这两个功能时,马云当即宣布,在阿里内部要封锁微信的宣传。不知马化腾在开发微信这一全新的功能时具体是怎么想的,在马云看来,马化腾就是来砸场子的。原本老老实实做社交的微信现在居然打起了支付宝的主意,这可是马云电商帝国的一根顶梁柱,触及马云本质的利益了,马云当然要发火了。
现在已经很难判定马云在2013年年底强推来往,到底跟这件事情有多大关联,但可以确定的是,马云希望用“来往”给马化腾一点颜色瞧瞧。然而,马化腾可没这个耐性。10月底,来往迅速升温,但11月1日,微信就把来往给“封杀”了。
关于这件事情,马云觉得心中特别“委屈”,并且通过来往官方发表了一则声明:
今日上午,很多用户通过不同渠道向“来往”团队反映,在今日来往发放6000万红包的活动中,用户通过来往分享到微信和朋友圈的内容,普遍无法进入。通过其控制的6亿台手机和软件,腾讯微信用提示用户的手段,称“经腾讯手机管家检测,该网页可能包含恶意欺诈内容,已停止访问。”另有相当用户也向“来往”投诉反映,在被屏蔽的手机上从未安装过腾讯手机管家软件,却也被屏蔽访问。
来往经核实,被腾讯标记“恶意欺诈”的页面是一个极简淘宝登录页面,活动页面并无任何危险漏洞。
来往方面表示,没想到3Q大战给腾讯带来的最大启示就是通过软件霸权,肆意控制用户、控制电脑、控制手机,封杀用户正常访问互联网和内容的权利,以维系其垄断地位。
在这一来一往的封杀中,马
马云与马化腾的互联网江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云与马化腾的互联网江湖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