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以民国时期政治和社会变迁进程为主要论述线索,按照清末—民国史的阶段性进程,建构大的纵向论述框架,以体现本课题历史学的学科本位;在各时段则以留学生群体的演变、角色和作用为基本考察内容,探讨本时段留学生和民国社会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
作者简介
周棉,男,江苏沐阳人,二级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跨世纪“333学术技术带头人工程”首批入选专家。主要学术领域为以留学生与中围现代化为中心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以冯至为中心的中同现代文学研究。《冯至传》《中国留学生大辞典》《中国留学生论》等著作多次获得江苏省政府奖、国家辞书奖等,并被同外多家图书馆收藏。主持同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及其他各类项目多项。应邀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50周年校庆“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同的关系”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多次。兼任国内多个学术团体理事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导论
一 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与留学生群体的主流和本质
二 关于留学生课题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
上编
第一章 留学生群体的形成与大厦将倾时的清末新政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留学生群体的形成
一 清末新政与留日大潮的涌起
二 清末新政与留学欧美的复兴
第二节 留学生群体与大厦将倾时的清末新政
一 传播西方政治文化学说,营造新政声势
二 任职清廷中央部门,参与新政
三 起草新政方案,参与和推动变革
第二章 清末民初的政治鼎革和留学生群体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第一节 留学生群体与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和清廷的覆灭
一 留学生群体与中国同盟会的创建
二 留学生群体与辛亥革命
第二节 民初政争与留学生群体救国道路的探索
一 民国的诞生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就任和辞职
二 留美总理唐绍仪与总统袁世凯权力之争的症结
三 宋教仁议会道路的探索与袁世凯专制独裁的固守
四 留学生群体与护国战争
第三章 北洋时期多元形态的留学生群体及其社会影响
第一节 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改革和留学生的任用
一 文官制度的确立及对留学生入仕的影响
二 北洋政府中归国留学生的任职构成
第二节 北洋时期的留学教育
一 北洋时期的留学政策
二 多元状态的留学教育
第三节 留学生群体与五四运动
一 留学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二 留学生与五四爱国运动
第四节 留学生群体多元的文化选择及救国道路之争
一 留学生与“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思潮
二 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共的创建
三 胡适等留学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四 留学生群体与“科玄论战”
第四章 南京政府前期的留学生群体及其社会影响
第一节 国民党中央领导层的留学背景与派系权力之争
一 留学生群体与国民党一党专政体制的确立
二 南京政府的建制与组成人员的留学背景
三 国民党中央领导层的留学背景与派系权力之争
第二节 留学生群体与南京政府抗日外交政策的确立
一 以留学生为主体的欧美使领馆人员极力呼吁
二 国内思想文化界留学生精英的积极推动
三 海外留学生的强烈促成
四 以留学生为主体的亲英美派政治势力的内部影响
五 以蒋介石为首有留日背景的国民政府政要的最终抉择
第三节 留学生群体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一 留学生群体与论战的缘起
二 留学生群体在论战中的地位
三 留学生群体引导了论战的方向
第五章 八年抗战和留学生群体的分化与影响
第一节 抗战爆发和国民政府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
一 召集知识界人士共商抗战大计
二 确立战时留学统制政策,加强统筹规划
第二节 抗战前期留学生群体的分化
一 积极抗日:留学生群体的主流
二 投降卖国:留学生群体的逆流
三 在欧美“忍耐而等待”:爱国的守望者
四 滞留日本:民族意识的淡漠者
第三节 战时高校内迁与留学生群体的文化传承和科学研究
一 留学生群体与战时高校内迁
二 留学生群体的文化传承与科学研究
第四节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执政弊端和留学生群体的宪政运动
一 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日益严重的执政危机
二 留学生群体与第一次宪政运动
三 留学生群体与第二次宪政运动
第六章 战后中国的前途和留学生群体的艰难抉择
第一节 战后的留学政策和党派社团中留学生的构成
一 战后留学政策的恢复
二 战后党派社团和国大国府中留学生的构成
第二节 战后留学生群体的政治诉求
一 国共重庆谈判代表的构成和留学生代表的政治诉求
二 政协会议代表的构成和留学生代表的主张
三 留学生群体和民主党派的民主宪政活动
第三节 国共北平和谈破裂和留学生群体的裂变
一 留学生群体与国共北平和谈
二 留学生群体的不同选择
下编
第七章 留学生群体与中国现代文化教育体系的转型和建立
第一节 留学生群体与中国现代学科的创建和学术体系的形成
一 留学生群体与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创建
二 留学生群体与中国现代自然科学学科的建立
三 留学生群体创建中国现代学科和学术体系的意义
第二节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时期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
一 留学生群体与民初的学制改革
二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教育行政体系的改革
三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时期新式教育体制的发展变化
第八章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时期的国民经济
第一节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一 现代农学留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二 农学留学生与民国农业的发展
第二节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现代工业体制的建立
一 留学生群体在民国现代工业体制建立中的地位与优势
二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工业结构的建立与调整
三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工业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
第三节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时期现代财政体制的初建
一 民国建立前后中国的财政体制
二 投身民国财政领域,推动财政改革
三 主持民国税收改革,奠定现代税制基础
四 推进民国币制改革,实现货币统一
五 参与民国金融改革,建立中央银行
第九章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时期军事和国防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时期的军事思想和国防理念
一 关于全民族战争观
二 建立现代“全体性国防”理论体系
三 探讨现代军事战略战术
第二节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时期军事制度的建立
一 主导建立现代军事组织体制
二 推动现代兵役制度的转型
第三节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时期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 促进造舰工业和技术的发展
二 促进航空工业和技术的发展
三 促进兵器工业的发展
第四节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时期军事教育的转型
一 担任军事院校的领导职务
二 担任军事院校的教师
三 编译军事书籍
第十章 留学生群体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一节 留学生群体与中国近代国际观的确立
一 用《春秋》比附国际法,搭建接受近代国际观的桥梁
二 引进西方外交观念,促使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三 深刻反省义和团运动,推动近代中国加速融入国际社会
四 大量翻译国际法著作,为确立近代新型国际观奠定基础
第二节 留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建立
一 留学生群体与“中华民族”族称的形成
二 留学生群体与民族主义潮流的兴起
三 留学生群体对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四 留学生群体与近代民族国家——中华民国的构建
第三节 留学生群体与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建立
一 留学生群体与中国近代外交队伍构成的变化
二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外交体制的建立
三 留学生群体与近代外交——以收回关税自主权为主的讨论
综论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现代化
一 留学生群体介入民国社会的动机和方式
二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社会的互动关系
三 留学生群体作用于民国社会的优势
四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现代化
征引文献
索引
后记
精彩书摘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
宪政期成会还负责对“五五宪草”进行修改工作,在征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修正草案》。鉴于“五五宪草”中规定的国民大会成员过多,每六年才开会一次,而且会期又短,治权属于行政院、政权属于国民大会的原则难以实现,该修正草案中增加了“国民大会议政会”一章,提出在国民大会闭会期间成立国民大会议政会这一常设机构,执行国民大会之职权,形式类似于西方民主国家的议会。这是第一次宪政运动以西方民主制度改革中国现行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方案。如果能获实现,势必削弱国民党的绝对统治地位,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前进一大步。“五五宪草”修正草案的蓝本是由在昆明的国民参政员罗隆基、罗文干、陶孟和、周炳琳、傅斯年、张奚若、杨振声、任鸿隽、钱端升共同拟订的。这9名参政员全都是具有留学教育背景的大学教授,其中罗隆基、罗文干、陶孟和、周炳琳、傅斯年、钱端升是宪政期成会委员。
……
前言/序言
周棉教授的大著《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即将由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推出,是学术出版界的一个好消息。在送旧迎新、鸡年即将到来之际,周教授告知我这个好消息,请我为他的大著写几句话。我与周教授联系有年,对他的索序,不好推脱。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封建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到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确立”,中国国家地位更降到“谷底”。东西方列强更是磨刀霍霍,疯狂地要把中国豆剖瓜分,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但是,优秀的中华儿女并没有奴颜屈服,没有跪倒在东西方列强的铁蹄下呻吟,而是发愤为雄,存亡继绝,立志振兴中华。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发生和留学生群体的演变,就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挣脱列强奴役,捍卫国家主权,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百余年的留学史就是‘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按照我的理论,近代中国历史度过了“谷底”之后,慢慢呈现“上升”趋势,留学生在这个时候出现,总体来说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上升”趋势表现形式之一。
最先走出国门的是容闳和他倡导的留美幼童。作为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先驱,容闳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倡导、促成了中国官派留美运动,开中国近代留学运动之先河,更在于他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试图用当时先进的西方文化改造封建落后的中国。《西学东渐记》言:“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就是他爱国思想和兴国远见的集中概括。他带出去的学生虽然数量不多:四批幼童120人,但是大都学有所成,在清末民初的历史上,为国家的体制转型和社会的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如唐绍仪,曾任民国首任国务总理,在邮传部、外务部任上,他就为国家利益同列强反复争衡;在辛亥革命后的南北议和中,作为北方代表而趋同于南方主张,力主清帝逊位,实行共和;出任总理以后,为坚持《临时约法》而不惜与老上司袁世凯翻脸直至挂冠而去。至于詹天佑修筑铁路的事迹,在今天的中国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其实,需要强调的是,在留美幼童和随后的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中,还有一批在马尾海战和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其中在马尾海战中牺牲的幼童是“扬武”号枪炮官六品军功杨兆楠、“扬武”号枪炮官六品军功薛有福、“扬武”号枪炮官七品军功黄季良、“振威”舰二副六品军功邝咏钟。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是幼童陈金揆和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刘步蟾、林泰曾等一批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的海军军官。他们都是近代中国最早站在反对外来侵略第一线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也就是从他们开始,中国留学生爱国主义的主流和本质得到彰显和发展,并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部分。
甲午战争之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了第一批官派学生到日本留学。甲午惨败,中国学生要到日本去看看到底是何原因,日俄战争,日本取胜,中国国内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的留学运动进入了波澜壮阔的新阶段,清末留日大潮是一个明显标志。1905年底,留日学生人数约8600人,达到了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的顶峰,1906年大约也有8000人。从1896年中国官派留日开始至1937年,留日学生大约有十万人之谱。从此,中国留日学生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脱亚人欧,成为亚洲唯一的初步现代化的强国,介绍西方各种科学知识、理论学说的出版物比比皆是。在这里,留日学生接触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学到了许多在国内封建专制的禁网下不可能学到的新知识,包括经日本人翻译、删节或改写的西学理论,并通过创办的各种刊物如《浙江潮》《游学译编》等,向国内广泛传播。他们研究各式各样的思想、学说和治国方案,增强了国家兴亡的危机感和现代的民族、国家观,并形成了多种政治派别。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 [Study Abroad Returne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 [Study Abroad Returne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 [Study Abroad Returne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 [Study Abroad Returne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