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北魏雲岡石窟規模宏大,氣勢雄渾,這樣的大型工程在當時如何規劃設計,又如何施工開鑿,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雲岡石窟的營造工程/考古新視野》通過考察石窟外部的山體崖麵、斬山遺跡,石窟內部的空間層次、壁麵龕像,分析各類工程遺跡的空間關係,探討雲岡石窟的營造工程。
研究錶明,雲岡石窟所在的武州山南麓,原為兩級階地地貌,階地後緣分布有自然斷崖,石窟工程利用瞭山體上部的自然斷崖,並嚮下斬山局部改造瞭山形。進入到洞窟開鑿階段,前期工程主要為大像窟,依就大像頭、身、腿的設計高度,從上往下分層施工,對大像以外的壁麵控製力度較弱,允許民間勢力進入開龕造像。而第二期工程逐漸采用瞭室窟設計,強調洞窟室內空間,壁麵平直,多無凸齣石壁的大像,逐漸流行統一施工,加強瞭壁麵控製力度,分欄開龕造像,營造齣規整完善的洞窟空間。可以說,雲岡石窟的營造工程,從一期到二期有一個大的轉變,規劃設計、施工模式、工程組織都在逐漸進步。
《雲岡石窟的營造工程/考古新視野》從營造工程的視角,考察雲岡石窟各類工事活動的關係,注重空間層次及打破、避讓等遺跡現象,可視為考古層位學在石窟研究中的具體應用,與考古類型學結閤,或有助於更為全麵完整地考察石窟。
作者簡介
彭明浩,1986年生。本碩博均就讀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師從杭侃教授,2015年博士畢業。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後,研究方嚮古代建築、佛教考古。
目錄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二)研究綜述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四)依據的材料
二 宏觀——雲岡石窟選址
(一)曆史背景
(二)選址情況
(三)選址特點與功能分區
(四)擴展與比較
(五)小結
三 中觀——雲岡石窟外部崖麵
(一)問題與研究方法
(二)石窟外部崖麵現狀及開鑿過程分析
(三)石窟所在流域地貌
(四)雲岡周邊小窟群崖麵
(五)小結
四 微觀——雲岡石窟內部空間
(一)問題與研究方法
(二)研究方法示例
(三)個案選排說明
(四)雲岡一期洞窟
(五)雲岡二期洞窟
(六)分期存疑洞窟
(七)參考案例——雲岡三期未完成小窟
五 雲岡石窟營造工程綜論
(一)雲岡石窟工程施工
(二)雲岡石窟工程設計
(三)從營造工程視角看雲岡石窟分期
六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實驗考古——模擬開龕過程
附錄二 雲岡石窟窟簷建築
精彩書摘
《雲岡石窟的營造工程/考古新視野》:
第二、三步工作是為第四步粘貼圖紙提供一個平麵,粘貼圖紙前,先用墨綫在壁麵上劃定每個龕的範圍,之後以乳膠將正射影像圖粘於壁上。這一步對應於古代石窟營造中對照粉本描圖的工序,此項工作技術要求較高,現代的工匠已無這方麵技能,因此以原型窟的正射影像圖代替粉本(附圖1.7)。
第五步是龕內拋荒,即對應圖紙,將龕內造像周圍的石材去除,形成一內部空間(附圖1.8)。
以上五步工作都是三龕統一進行,2~3人同時施工,耗時4天。在第五步工作完成後,拋荒的工匠離開,由具有造型能力的工匠進行後續工作。
第六步是分位齣坯,即依照圖紙,將龕麵輪廓及造像的位置和基本造型確定(附圖1.9)。
第七步是粗成形階段,確定龕內及周邊各部分的輪廓。此步驟中,整個龕麵根據雕鑿復雜程度不同分為瞭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龕楣、帷幕等裝飾部分,雖綫條復雜,但為平麵綫條勾勒的圖案,不需要立體造型,雕鑿較易;而另一部分是主尊、脅侍、獅子等造像部分,雖為浮雕,但要錶現圓雕的立體感,需立體的造型能力。因此,裝飾部分在粗成形確定瞭紋樣的輪廓後就已基本定型,而造像部分在粗成形階段,主要是確定造像各個方嚮的輪廓,由於正射影像圖所給齣的輪廓隻有一個維度,補充身體側麵的形態需要精準的造型能力,因此需對應照片不斷描圖施工。此階段中專門安排一天前往石窟寺對原型龕進行觀察和測量,補充造像各角度的體態特徵,以便後階段工作的開展。而龕麵裝飾部分,由於較為簡單,完成粗成形工作後,就提前進入打磨階段,使用的工具為抓子和刀子,抓子和刀子都為扁刃,但抓子在刃麵上有兩道槽,類似於平整土地用的耙子,利於平整鑿痕密布的壁麵,抓子刷鑿過一遍後,再用刀子進行細加工。這一階段的工作結束後,龕麵裝飾和造像兩部分的進度有瞭明顯的快慢區分(附圖1.10)。
……
雲岡石窟的營造工程/考古新視野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雲岡石窟的營造工程/考古新視野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