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大众创业时代之股权设计与激励!种下股权的种子,搭起创业公司基业长青的阶梯!
??重点讲解创业公司之初股权设计的原则、方法、程序以及风险与防范;股权分配、股权激励以及股权融资方法与实操????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股权,围绕创业之初的股权设置、股权激励、股权融资、股权控制等展开,以通俗易懂的解读与案例来辅助说明,为创业者、创业公司、投资人、创业服务机构和研究者等展开了一条广阔的创业公司成长之路,揭示股权设置在公司成长各个阶段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郭勤贵,著名律师 ,投资人 ,财经作家,金融与资本专家,新经济学者。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著有《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架构》、《互联网新商业模式》、《股权众筹》等多本著作。现为某大型金融投资集团董事,合伙人。
耿小武,股权律师,合伙股权设计专家,小武合伙股权团队联合发起人,国家律师学员律师学专家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股权研究中心主任,安阳师范学院法学院兼职教授,知名语音栏目《小武聊股权》总策划。目前担任多家企业股权顾问。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1章 公司股权结构,让我欢喜让我忧// 001
大众创业:股权是企业的根// 002
股权时代:中国新一代的创富机会// 005
股权激励:创业公司成功的秘籍// 006
股权融资:创业公司的吸金大法// 009
股权结构:创业公司必须面对的难题// 010
第2章 股权设计:为公司搭起基业长青的阶梯// 017
股权设计:公司最重要的内部商业模式// 018
股权结构:是人力资源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021
股权激励:资本爱上人才// 024
第3章 股权背后的秘密,和你想的不一样// 029
股权的本质:法律视野下的股权定位// 030
股权的内容:身份权与财产权// 036
股权的责任:有限还是无限// 041
股权的权利:股权比例背后的秘密// 045
第4章 创业公司股权设计的基本原理// 058
公司股权设计的阶段和类型// 059
创业公司股权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 065
创业公司股权设计的基本方法// 069
创业公司股权设计的程序// 080
第5章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设计// 086
股权分配要点// 087
股权分配是技术也是艺术// 091
第6章 创业公司股权激励设计// 094
股权激励设计要点// 095
股权激励弹药库里的装备// 098
股权激励的设计要素// 104
第7章 创业公司股权融资设计// 109
股权融资是把双刃剑// 110
股权融资中的特殊条款// 118
股权融资架构设计// 129
第8章 创业公司股权控制设计// 140
公司股权过于分散的后果// 141
夫妻店与土豆条款// 143
控制公司的方式与方法// 146
股权控制与反稀释// 151
公司并购中的股权设计// 159
第9章 创业公司股权设计的风险与防范// 164
股权设计常见的法律问题// 165
股权设计常见的税务问题// 183
股权设计其他常见问题// 194
结语 股权创富风口,让我们一起飞!// 204
前言/序言
序 一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公司的组织方式。随着连接的时间与空间维度进一步拓宽,知识与信息不对称性逐渐降低,个体对平台的依赖逐步弱化,无组织的组织化出现,U盘式生存方式涌现。科技与管理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一方面“资本的力量”在减弱,而另一方面“智本的力量”在增加。资本与智本的结合将成为未来公司的主要形态,从而使得传统的“公司+雇员”模式向“平台+合伙人”模式转换。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模式的转换在以TMT(科技、媒体、通信)为代表的新经济中表现得极为明显,那些依靠数十年奋斗发展起来的传统家长式、家族式企业,在新型的合伙人公司面前“不堪一击”!在连接能力不足的时代,传统企业凭借地缘优势、信息不对称优势、物流不发达和社会关系优势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每个行业都有成千上万的企业生存着。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这一生态正在被打破。在连接能力越来越强的互联网时代,垄断性越来越明显。一个平台在去除传统线下一个个分散的平台与环节后,便能迅速构建起一个更为庞大的新平台,而新平台具有垄断入口的能力,一旦崛起则导致行业“寸草不生”,这便是消费互联网的典型“老大文化”。虽然移动互联网的出现造就了产业互联网,使产业互联网的机会更多,但是与传统经济相比,其竞争也激烈甚至残酷得多,不可能再出现传统商业时代那种藩镇割据、群雄逐鹿的场面。即便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谁拥有了极强的行业资源,谁就可能利用“互联网+”或“+互联网”而胜出。而这一切凭借的是“智本的力量”,也就是一个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创业团队。因此,从某种角度说,新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场人才争夺的战争已经拉开序幕!
创业公司如何寻找合伙人?如何打造创业团队?如果采用传统的“公司+雇员”模式,能否将公司的长期发展利益与员工利益绑定?在新的公司组织中,能否采用“阿米巴”“索尼”等传统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员工的积极能动性?在资本追逐人才及新经济人才抢夺战中,如何以新的模式凝聚人才、汇聚智慧?这都是当下创业公司不得不思考与抉择的问题。
我在从事商业律师、战略咨询、创业辅导及股权投资等工作中接触了大量活生生的案例。常看到一些创业公司因为股权设计不合理,使得“创业尚未成功,团队已分崩离析”;也时常看到因为缺少退出机制,中途退出的股东继续持有创业公司大量股权,使仍在苦苦坚守的股东心理极其不平衡,从而不得不考虑另起炉灶。这样就很可能错过了宝贵的创业时机。数次代表国内企业与美国凯雷投资集团等国际投行鏖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公司融资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若为了融资而轻易对赌,则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笔者近年来从事早期项目的创业投资,为数百家创业公司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咨询。可能是咨询者考虑到我是律师出身的缘故,他们的问题集中于股权设计、股权激励等。鉴于此,我时常想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有关创业公司股权设计、股权激励和股权融资结构等方面的心得整理汇编成册,以供更多的创业者或公司参考。但因工作繁忙始终未能动笔,一直到我邂逅来自于郑州的合伙股权设计律师耿小武。耿律师在律师工作中对合伙股权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市场上众多的股权设计培训班进行考察。感觉这些非法律专业人士开办的股权设计大多是概念,缺乏实操。于是,他开始放下传统的律师业务专注于股权研究,并由此走上了股权律师之路。看过他的众多短文及行程满满的股权设计讲座后,我深知本书可以动笔了。于是,就有了我们合作的这本书。
我是这本书的“架构师”与“设计师”,用了近20天时间反复修改本书的框架与目录,先后修改了20余次才最终得以成型。而耿律师则是本书的“工程师”,每章每节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由他的心血铸就。正如本书所述,股权设计是公司的内部商业模式,也是最重要的商业模式;股权设计是技术,也是艺术。仁智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理解都可能有所不同。我们立足于股权,围绕创业之初的股权设计、股权激励、股权融资、股权控制等展开,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解读与案例来辅助说明,为创业者、创业公司、投资人、创业服务机构和研究者等展开了一条广阔的创业公司成长之路,揭示股权设计在公司成长各个阶段的重要性与背后的秘密!
本书在梳理过程中参考与援引了在各类媒体中公开报道的案例或数据,在此对这些作者表示衷心感谢。本书还有很多不足,也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郭勤贵序 二写书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初接到郭勤贵律师的邀请,让我写一本股权方面的法律专业书籍,确实压力不小,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毕竟这么多年一直从事律师实务,而没有好好梳理过股权理论体系。
我依然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一是出于对郭律师的信任和尊重,二是我一直喜欢挑战,这又是人生的一个新挑战。
想把这本书写得既有专业性又有通俗性,既有趣、有料又可落地实操,确实要下一番功夫。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当今时代因知识而创富或实现个人梦想的机会多了起来。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变得越来越值钱,大而全的“万金油”律师在慢慢与时代告别。
马云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乔布斯说,活着就要改变世界;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说什么呢?让更多的企业家掌握股权专业知识,让股权成为企业家创富的工具,不因不懂股权而走弯路。
不知不觉人到中年,我一直在思考:我现在身在何处,要去向何方?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虽然一直战斗在追梦的路上,但梦又是什么?《道德经》有云,“智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又讲,“少则得,多则惑”。那么我就精简、聚焦,集中精力做好股权业务这一领域,心无旁骛,持续发力。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现在信息爆炸甚至泛滥成灾,每个人都很疲惫,人们缺的不再是知识,而是有专业知识并能帮助企业将知识落地的专家。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我不做股权知识的搬运工,而要做股权知识的深加工。
如果你在经营中有以下困惑:
(1)一个人打拼太累,却找不到梦想合伙人;(2)合伙人内耗不断,却找不到解决办法;(3)合伙人争权夺利,大股东束手无策;(4)老板拼命工作,员工却干劲不足;(5)企业培养多年的员工变为竞争对手;(6)企业想融资,却不懂企业估值,不敢拿资本的钱;(7)企业想投资,投资却总是打水漂;(8)企业想富过三代,却找不到传承途径;(9)股权法律风险总是出现,老板焦头烂额;(10)股权没有通往资本市场的道路,老板很迷茫。
……如果你想解决企业经营中的股权问题:
(1)向《西游记》学习,找到你的梦想合伙人,同心同德,一起打拼,加速企业成长;(2)设计适合自己企业的合伙股权结构,让合伙人队伍稳如磐石,坚不可摧;(3)设计完善的合伙退出机制,和平分手,股权不留后遗症;(4)设计适合自己的股权激励方案,让员工出钱、出力、出心;(5)有恒产者有恒心,让员工和老板众志成城,一起打拼;(6)让你的企业估值多个“0”,加速财富梦想实现,并牢牢控制企业发展轨迹;(7)设计企业成长的金台阶,使企业具备富过三代的股权基因;(8)设计好你的股权结构,从此高枕无忧。
……请打开此书,本书将给出一切答案!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感谢小武股权律师团队成员李栋、黄萍、常占国、樊勇、牛豫宁、孙健州、李耀宗、余金慧、王熙慧、龚志勇的通力协作及辛勤付出,在此一并致谢。
耿小武
创业的基石:企业法律架构与合规运营实务 面向快速成长的中小型企业、初创公司创始人、以及企业法务与财务人员的深度实战指南 在波谲云诡的商业战场中,一个清晰、稳健且具备前瞻性的企业法律与运营架构,是决定一家公司能否穿越“死亡之谷”、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生命线。本书并非聚焦于股权的分配与稀释,而是从更宏观、更基础的法律实体构建、日常运营合规、风险防控、以及融资前准备等多个维度,为中国本土的成长型企业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实务操作手册。 本书将企业法律架构的构建视为一个动态的、需要持续维护的“生命系统”,而非一次性完成的静态文件。内容深度扎根于中国现行的《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及相关监管要求,辅以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司法判例和行业最佳实践,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个既能有效激励团队,又能抵御外部法律风险的坚实底座。 --- 第一部分:企业实体的生命周期——从设立到组织架构的优化 本部分是企业法律基石的构建过程,强调“合法设立”与“有效治理”的平衡。 第一章:实体选择的战略考量与设立精要 1.1 有限责任公司 vs. 其他组织形式的深入剖析: 不仅仅是注册资本和股东人数的差异,重点探讨在税收筹划、法律责任隔离、未来融资需求匹配度(特别是VIE架构的初步概念引入)上的优劣势对比。 1.2 设立文件与章程的“战术性”起草: 详解公司章程中“非标准条款”的设计,如:关键事项的决议门槛设置、股权转让的限制与优先购买权(Right of First Refusal, ROFR)的实操文本,如何利用章程将股东会决策权下放或集中。 1.3 注册资本的实缴与抽逃风险: 详述认缴制下的法律责任边界、不同行业对注册资本的特殊要求(如特定许可的资金门槛),以及如何构建内部流程防止潜在的抽逃行为被追责。 第二章:高效且合规的组织架构设计 2.1 “一股独大”与“权力分散”的平衡术: 探讨创始人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如设立特殊表决权条款、关键岗位否决权)得以固化,同时避免被认定为“绝对控股”带来的滥用权力风险。 2.2 董事会与管理层的权责边界界定: 如何通过《公司章程》和《董事会议事规则》,清晰划分战略决策(董事会)与日常经营(管理层)的权限,避免权责不清导致的内耗与法律纠纷。 2.3 设立分支机构、办事处的法律后果: 探讨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如分公司)在法律责任上与总公司的连带风险,以及在跨区域经营中对税务和劳动合规的影响。 --- 第二部分:合同与交易的安全网——运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控制 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基于合同关系。本部分聚焦于如何构建一套“防守严密”的合同管理体系。 第三章:核心商业合同的“免疫力”构建 3.1 供应商与采购合同的风险逆转: 重点解析如何设置严格的质量验收标准、延迟交货的违约金阶梯式设定,以及核心技术交付物的知识产权归属条款。 3.2 销售与服务合同中的“陷阱”条款识别: 针对B2B与SaaS服务的特点,深入剖析保密义务的范围界定、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性、以及争议解决方式(仲裁与诉讼地点的选择)。 3.3 关联交易的合规与定价策略: 在未进行复杂股权设计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公司与创始人控制的其他实体之间的交易(如资产购买、服务外包)定价公允,避免被税务机关认定为不合理的关联交易。 第四章: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营 4.1 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的“三重保护”策略: 不仅是申请流程,更侧重于如何在《保密协议》(NDA)和《员工/顾问协议》中嵌入知识产权的“自然归属条款”,确保职务成果归属于公司。 4.2 商业秘密的界定与泄露的法律救济: 如何通过物理隔离、权限管理、书面告知等方式,将被视为“商业秘密”的信息进行法律上的有效锁定,以及遭遇泄密时的证据收集与禁令申请实务。 --- 第三部分:人力资源与劳动法的合规基石 在快速扩张期,人力资源法律风险往往是企业面临的首要外部挑战。 第五章:用工模式的法律选择与风险隔离 5.1 雇佣关系、劳务关系与外包关系的精准界定: 结合最新的司法解释,明确区分“雇员”与“非雇员”的法律后果,尤其是在高薪技术人员和兼职顾问中的应用。 5.2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与解除机制: 深入讲解试用期管理、竞业限制协议(重点是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与支付标准)、服务期约定的实操细节。 5.3 薪酬福利体系的合规性审查: 聚焦于社保、公积金的基数认定,以及非货币性福利(如购房补贴、交通补贴)的税务与法律风险处理。 第六章:组织变动中的员工关系处理 6.1 裁员的法定程序与成本控制: 系统梳理经济性裁员的法定条件、通知程序、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避免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6.2 内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 建立有效的内部申诉机制(Grievance Procedure),减少劳动仲裁案件的发生率,并提供庭前调解的成功案例分析。 --- 第四部分:融资与合规的“体检”准备 本部分旨在帮助企业在引入外部资本或进行重大交易前,完成必要的内部法律“体检”(Legal Due Diligence, LDD)准备。 第七章:为融资做准备——基础尽职调查清单 7.1 公司主体资格的持续合规: 审查历次工商变更的及时性、印章管理制度的健全性、以及是否存在未决的重大行政处罚。 7.2 资产权属的清晰化: 重点审查核心资产(房产、车辆、关键设备)的权属是否清晰,是否存在抵押或查封,并确保所有重要合同的权利义务已合法转移至公司名下。 7.3 关键人员的法律承诺审查: 核查核心高管和技术人员的竞业禁止、知识产权归属协议是否完善且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八章:公司治理的透明化与内控建设 8.1 财务与税务合规的基础要求: 介绍在融资前需要完成的关键税务清理工作,如历史遗留的账外收入、虚开发票的风险排查。 8.2 决策记录的规范化: 强调董事会和股东会的会议记录、决议签署的流程规范,这些是外部投资者审查公司治理健康度的核心证据。 8.3 建立反腐败与合规文化: 引入基本的内部举报制度和利益冲突申报机制,为企业后续的长期发展奠定诚信基调。 --- 总结: 本书立足于中国本土企业的实际痛点,避开复杂的金融工具和股权架构设计,专注于构建一个“合法、稳定、可预测”的运营环境。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融资变现”的工具书,而是一本确保你“不因法律疏忽而倒闭”的生存手册。通过系统学习,企业管理者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中的“隐性法律风险支出”,为未来任何形式的资本运作或战略扩张打下不可动摇的法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