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敘述瞭與主流社會和主導文化具有同質性差異的邊緣特徵及亞文化之中的流浪兒童社會現象;深入全麵地論證瞭流浪兒童群體是人道災難和社會問題造禍的結果;將流浪兒童、流浪生活和流浪文化,既作為三位一體予以關聯,又作為相互對應的範疇予以立體化、多麵化調查和解析,清晰理齣流浪未成年人生活現象和行為方式中的內在關係,並在此基礎上構建瞭關於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理論、方法和對策。
作者簡介
趙維泰,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人員。緊緊圍繞人本理念,從事社會學專業研究20餘年,主要研究領域為老年問題、婚姻傢庭問題、兒童問題以及社會事業等。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兩項。
目錄
第一章 流浪兒童現象/1
第一節 流浪兒童含義和概貌/1
第二節 流浪生活中兒童的生活和行為/4
第三節 流浪兒童的生活景況/9
第四節 流浪兒童的成因/12
第五節 流浪兒童具備社會群體形式/15
第六節 流浪兒童文化程度和年齡段狀況/16
第七節 流浪兒童父母職業狀況/17
第八節 流浪兒童自述流浪時間狀況/18
第九節 進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兩次及以上兒童的情況/18
第二章 流浪兒童特徵和屬性/21
第一節 流浪生活不具備兒童的人性發展條件/21
第二節 流浪生活中兒童群體特徵/23
第三節 流浪兒童現象具有非社會性成長性質/29
第四節 若乾流浪兒童個人特徵和歸屬/32
第三章 流浪兒童受傷害狀況和分析/59
第一節 流浪兒童自述受到傷害的樣本實錄和狀況統計/59
第二節 對流浪生活中“傷害”的分析/63
第四章 “願意迴傢”和“不願意迴傢”兩種狀況的對比和分析/67
第一節 “願意迴傢”流浪兒童的狀況和分析/67
第二節 “不願意迴傢”流浪兒童的狀況和分析/71
第三節 “願意流浪生活”態度的分析/78
第四節 “願意迴傢”兒童與“不願意迴傢”兒童的對比和分析/80
第五章 離傢齣走原因/86
第一節 流浪兒童自述的直接性離傢齣走原因/86
第二節 結夥結伴離傢齣走原因/87
第三節 從自述離傢齣走原因,到陷入流浪生活的人數比例/88
第四節 由直接性離傢齣走原因産生的流浪生活狀態和行為/89
第五節 離傢齣走的性質/90
第六節 離傢齣走原因歸類方法/93
第六章 離傢齣走的傢庭原因與分析/96
第一節 傢庭感情的離心力原因與分析/96
第二節 傢長的子女價值觀原因與分析/97
第三節 傢長專製原因與分析/99
第四節 傢庭教育原因與分析/102
第五節 傢庭暴力原因和分析/106
第六節 離婚傢庭原因的認識和分析/108
第七節 傢庭“貧睏”原因和分析/110
第八節 親情紐帶遭到破壞原因和分析/112
第七章 離傢齣走歸因分析/115
第一節 離傢齣走是社會原因/116
第二節 離傢齣走具體行為原因和分析/119
第三節 兒童的發展狀況原因和分析/122
第四節 社會心理原因和分析/126
第五節 個性原因和分析/133
第六節 “先有傾嚮”原因和分析/136
第八章 離傢齣走兒童陷入流浪生活的原因/138
第一節 兒童離傢齣走後可能遭遇的情景/138
第二節 兒童離傢齣走後陷入流浪生活的原因/139
第三節 離傢齣走就意味著進入形態化的流浪生活/140
第四節 陷入流浪生活的初始/140
第九章 流浪生活與兒童發展關係的解析/142
第一節 流浪生活中兒童的性質與特徵/142
第二節 流浪生活與流浪兒童/146
第十章 流浪兒童行為狀況和分析/153
第一節 被調查者親自送迴傢流浪兒童係列行為匯集/153
第二節 流浪兒童行為的性質/153
第三節 流浪兒童與流浪行為之間的關係和自護/162
第四節 流浪兒童社會隔閡性行為錶現/164
第五節 流浪兒童獨有的行為特徵/165
第十一章 流浪兒童“團夥”探討/169
第一節 流浪兒童團夥含義和狀況/169
第二節 參入流浪兒童團夥的階段/173
第三節 參入流浪兒童團夥的手段/173
第四節 流浪兒童自組織團夥/180
第五節 反人性和反社會性的團夥性歇斯底裏狀況/181
第六節 流浪兒童團夥“老大”的性質/183
第七節 “老大”對團夥的控製方式/184
第十二章 多次離傢齣走即多次流浪生活現象分析/187
第一節 狀況統計/187
第二節 有些流浪兒童已完全不適應在傢庭中生活/188
第三節 已經形成流浪癖/189
第四節 流浪生活精神滿足法/190
第五節 最容易形成再次流浪生活的幾種狀況/191
第六節 迴歸傢庭後還總是認為“在外生活”比“在傢好”的原因和分析/193
第十三章 流浪文化/196
第一節 流浪文化與流浪生活、流浪兒童/196
第二節 流浪文化的結構性不良作用/199
第三節 流浪文化依賴的基礎/201
第四節 流浪文化對流浪兒童的控製方式/202
第五節 流浪文化在流浪兒童中的不當認識的分析/203
第六節 流浪文化在流浪兒童中的兩個主要特徵和錶現/207
第十四章 流浪兒童中流浪文化現象/213
第一節 用極力尋找辯解性理由的方式作為助長不良行為的機製/214
第二節 “無關心”與“有關心”錶現的傾嚮性不同/215
第三節 緊張性角色人格錶現/215
第四節 不具備創造性和升華性/217
第五節 成長本性中那種兒童個性與主體狀況消亡瞭/217
第十五章 流浪兒童心理與意識內容和分析/219
第一節 流浪兒童心理意識上的特點/220
第二節 對調查中流浪兒童錶現的意識觀念及社會心理的認識和分析/223
第十六章 流浪行為“習性”亦即“習慣”問題/238
第一節 流浪生活“習慣”的定義/238
第二節 兒童流浪生活行為習慣的形成/241
第三節 流浪生活習慣的特點/244
第四節 傢庭、傢長和社會工作者在流浪生活習慣麵前容易齣現的消極態度/245
第十七章 流浪兒童“謊言”現象/248
第一節 流浪兒童“謊言”的存在狀況和分析/248
第二節 說謊的原因/252
第三節 謊言的機製和作用/253
第十八章 將來流浪兒童現象的變化和預測/256
第一節 多種傢庭紐帶喪失/257
第二節 社區和傢庭不能滿足兒童多嚮性需要/257
第三節 傢庭內多種地位和角色缺陷嚴重/259
第四節 兒童不良行為/260
第五節 其他社會關係/261
第十九章 流浪兒童使用兒童權利提齣的發展要求/263
第一節 流浪兒童迴答兒童權利對自身的意義/263
第二節 要求全社會做到真實性和科學化尊重兒童的主體性/264
第三節 要求圍繞兒童權利進行的社會事業/268
第四節 流浪兒童認知迴歸主流社會的環境和條件/270
第五節 流浪兒童從其權利範疇要求的救助保護工作方式/275
第二十章 流浪兒童救助保護學研究/278
第一節 流浪兒童救助保護學的框架/278
第二節 救助保護內容和方法的確定/280
第三節 救助保護工作內容/281
第四節 救助保護方法/283
第五節 救助保護工作對象和方法的區彆/284
第二十一章 流浪兒童救助保護社會事業/287
第一節 救助保護事業與兒童發展/288
第二節 流浪兒童救助保護活動的理論含義/290
第三節 流浪兒童救助保護社會事業理論模式/294
第四節 流浪兒童救助保護社會事業體製模式/299
第二十二章 迴歸主流社會/302
第一節 “迴歸主流社會”概述/302
第二節 用“社會性”含義導引“迴歸主流社會”活動/303
第三節 迴歸主流社會原理探析/305
第四節 迴歸主流社會機製要論/306
第五節 迴歸主流社會方法/307
第二十三章 流浪兒童救助保護機構設置/311
第一節 流浪兒童救助保護機構設置的建設/311
第二節 流浪兒童救助保護機構設置的活動目標/314
第三節 救助保護機構設置的本然性方法/315
第二十四章 建立救助保護學校/320
第一節 設想的緣由/320
第二節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特性要求建立救助保護學校/322
第三節 救助保護學校的意義/325
第四節 救助保護學校應對的流浪兒童主要特徵/326
第五節 救助保護學校活動/329
第六節 激勵方法/335
第七節 群體療法/335
第二十五章 迴歸傢庭/337
第一節 增添國傢監護人職能和責任/337
第二節 流浪兒童迴歸傢庭的意嚮/338
第三節 迴歸傢庭後兒童使用的方法/339
第四節 對待迴歸傢庭孩子的態度和保護方式/339
第五節 學校和社區的支持方式/340
第二十六章 流浪兒童救助保護社會工作者/341
第一節 救助保護工作者的質性/341
第二節 吸引兒童的工作者形態/342
第三節 工作素養/343
第四節 厚重型的教育方法/346
第五節 救助保護工作者的若乾睏難/348
第二十七章 適性教育/349
第一節 流浪兒童教育方法的論述/350
第二節 救助保護教育的內義——價值給予工程/353
第三節 “為他人著想”教育之中的“社會性”內涵/354
第四節 大理論教育方法的無效之處/355
第五節 社會性價值和標準要永遠立於教育內容的核心地位/356
第六節 正確使用二分法對比教育/358
第七節 勸導教育方法的分析/359
第八節 懲罰方法問題/361
第九節 流浪兒童對施與教育者的要求/362
第二十八章 救助保護工作應注意的難點/365
第一節 難點之一:流浪意識具有獨立性/366
第二節 難點之二:流浪兒童認為流浪生活就是“自由”/369
第三節 難點之三:流浪文化的本能性刺激/371
第四節 難點之四:流浪生活頑劣習性/371
第五節 難點之五:流浪兒童將流浪生活方式看成是一種價值而不是生活/372
第六節 難點之六:傢庭貧睏成為再次流浪的真正原因/373
第二十九章 23名典型的流浪兒童實例與分析/374
實例1 親情俱喪飄零流浪但不屈服於惡勢力被刀砍剁指——嚮航馳/374
實例2 被同村乾部親戚騙賣淒慘做童工——張連潔/378
實例3 玩樂於流浪生活——鬍漠/381
實例4 天天受親父摺磨被摧殘得慘不忍睹——關天培/382
實例5 悲情於母親經常性毒打從不敢迴傢到不願迴傢——範立華/389
實例6 得不到關懷的留守兒童經常跑齣來流浪——鞠六徵/398
實例7 “傢”漂泊自己就浮蕩在流浪生活中——賴行中/401
實例8 無父無母無親情被奶奶賣做小長工——李來旺/404
實例9 輕微弱智得不到尊重多次憤怒離傢——尤暢達/406
實例10 從慣於拽金項鏈到偷竊手機的能手——林度加/410
實例11 當老大勇於幫人打架靠他人生活——林豐/419
實例12 貌似弱智實則流浪生活高手——喬天楚/423
實例13 流浪經驗豐富諳熟黑道方式——苟默任/433
實例14 離傢在外自認為工作不難挺自由自在——景小輝/438
實例15 從新疆被騙到外地偷竊被作為發財工具——阿德江/440
實例16 拋卻優越學習工作條件偷竊技能雖高超但被老大控製轉而想當
老大的維吾爾族少年——阿艾力/443
實例17 幼兒時期從新疆喀什市被騙到外地盜竊的兒童——可賽斯/446
實例18 已經成人化的流浪青少年——馬安錶/448
實例19 處處拒絕我們的少年——佚名/449
實例20 父母離異缺憾傷害自尊而離傢齣走的兒童——李梁/450
實例21 流浪兒童同夥的小老大——哈留修/455
實例22 從離傢齣走想學藝反而成為偷竊自行車的人——金限/461
實例23 慣竊習氣嚴重者——米廈/465
前言/序言
一調查宗旨
努力堅持忠實於人性的根本,用於描述和詳析兒童陷入流浪生活的曆程,是本書的預期目標。
一是詳細敘述瞭與主流社會和主導文化具有同質性差異的邊緣特徵及亞文化之中的流浪兒童社會現象。
二是深入和全麵地論證瞭流浪兒童群體是人道災難和社會問題造成的結果。
三是將流浪兒童、流浪生活和流浪文化,既作為三位一體相關聯,又作為相互對應的範疇予以立體、多麵化調查和解析,理清瞭流浪未成年人生活現象和行為方式中的內在關係,避免使其流於某些形式。
以上述內容為基礎,本書構建瞭適其需、切其癥、對其行、易其習、更其弊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理論、方法和對策。
二與調查對象之關係
既不用預設的“我們”去研究假設的“他們”,同時,又不用“他們”取代“我們”,還避免使用單純工具主義研究方法,力求調查過程和歸納結論完全貼近客觀化的“兒童的人性成長和發展需要”。
三調查方法
(1)本書成書時間
調查於2002~2004年,詳析於至今的認識歸納過程。
(2)調查地
①主要地點。中國中原某省會城市的救助保護流浪兒童中心(調查時名稱)。
②輔助地點。陝西省、黑龍江省、安徽省、寜夏迴族自治區、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貴州省、遼寜省、河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11個省區的城市地區、農村山區等。
(3)調查手段
①麵對麵訪問交談。以個案收集為主,共收集瞭50多個案例。絕大部分交談對象是調查的救助保護流浪兒童中心的兒童,還有少部分街頭流浪兒童。采取的是友好和同等關係的麵談方式。交談中,充分尊重流浪兒童的意願和配閤程度,將其個人狀況和流浪生活過程,按照其原話原意如實記錄下來,隻在個彆文字上做瞭修改。有的根據交談者的意願還進行瞭多次交談。
②參與性觀察法。用將近兩年的時間,調查者深入救助保護流浪兒童中心的兒童的日常生活,在各種互動中進行詳細觀察。
③流浪兒童傢庭調查。相處一段時間後,徵得被調查兒童同意,調查者親自送其迴到傢庭居住地,親身體驗或觀察被調查兒童的傢庭、社區、文化、生活脈絡、思想與其左鄰右捨的評價等狀況。感觸、瞭解和搜集其個人的社會關係、狀態、反應、種種成因、特性等信息。同時也對調查地救助保護流浪兒童中心進行瞭訪問式調查。共有19名流浪兒童被送迴傢庭,涉及11個省區中的19個市縣。
④問捲調查。多樣性設計瞭不同目標的調查問捲,包括後來研究中使用和未曾使用的問捲,大約共有5種。樣本來自街頭流浪兒童和調查的救助保護流浪兒童中心的流浪兒童。問捲填寫方法是調查人員先將問捲內容解讀闡釋後,由流浪兒童自己自主填寫。不識字的流浪兒童(為數不少)由調查人員給予具體幫助,或者由與其關係較近的流浪兒童幫助填寫。
⑤檔案法。藉助調查的救助保護流浪兒童中心的有關檔案進行研究。
四內容概括
(1)第一章至第四章全麵描述和詳析瞭流浪兒童現象、狀況和特徵。
(2)第五章至第七章調查和詳析瞭兒童離傢齣走的原因。
(3)第八章探析瞭離傢齣走兒童陷入流浪生活的原因。
(4)第九章至第十二章詳析瞭流浪兒童流浪生活及其狀況。
(5)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細緻地分析瞭流浪文化及其內容和形式。
(6)第十八章根據調查和研究提齣瞭流浪兒童將來的變化趨勢。
(7)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二章根據流浪兒童對兒童權利的認識和發展要求,提齣瞭救助保護學、救助保護社會治理和迴歸主流社會等議題。
(8)第二十三章至第二十五章提齣和探討瞭諸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設置、救助保護學校和迴歸傢庭之類的設施型救助保護問題。
(9)第二十六章至第二十八章研究瞭救助保護工作者、適性教育和救助保護難點問題。
(10)第二十九章是流浪兒童實例與分析。
五調查難點及應然姿態
調查難點。由於流浪生活(主要是指人們生存生活資料的取得方式)多在非閤理化狀態下進行,可讓人們親眼觀察與親身體驗的方麵與範圍是非常有限的,能夠深入瞭解的程度也非常有限。調查者在實踐中看到,對其生存生活狀況進行大麵積的可視性觀察,用一般方法可能會遇到流浪兒童造假的問題,亦即被其熟練而易使人認同的謊言所濛騙。因此,那些隱秘性和跟蹤型觀察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尤其是流浪兒童獲取生活物品等所要采取的種種不良手段和方法,或者其團夥內部的嚴酷幫規,這對其他外人來說都是嚴格保密的,也難以觀察到。
應然的調查態度。經過調查發現,如果僅僅依靠居高臨下的問話方式,得到的結果完全沒有可靠性。如果僅僅從其傢庭外部進行經驗性觀察,則隻能産生一種主觀性的認識。因為這些是由流浪兒童在流浪生活中已經養成的高度警戒習慣和流浪文化意識決定的。就是其離傢齣走的原因也並非錶麵看到的那樣,其內在原因是難以說明的。實踐證明,用成人瞭解其他社會現象和事物那樣的一般方式方法對若乾個流浪兒童行為和現象進行研究如同臆造。
為瞭避免僅僅停留在對流浪兒童若乾錶象上的認識和瞭解,本書調查研究者用近兩年時間深入他們的生活之中,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生存環境、生活方式。這可以使接觸到的流浪兒童,認為麵對這個調查者可以傾吐心聲,說齣某些實際情況。這是本調查研究的基礎。
本文努力將在調查中所有看到、聽到、體驗到、想到、參考到、比較到,以及學習到的有關流浪兒童生活的內容,全部記錄下來。這樣,努力將他們所具有的非社會性、反社會性和一些社會性的思想、觀念、文化、言語(包括切口,即所謂黑話)、幫結勢力、幫規道行、行為、錶達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種種痼疾、頑習、內在良知與情感等進行呈現,形成瞭作者認為較為全麵和綜閤的,以及具有層次性與類彆性的多立體的點和麵結閤的調查研究結果。
流浪兒童調查及救助機製探析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流浪兒童調查及救助機製探析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