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海岳文集》集存中洲海岳禅师存世作品,共集有《黄山木莲花百咏》《绿萝菴诗》《黄山赋》(万山拜下堂稿)三本诗文集。《黄山木莲花百咏》,以黄山慈光寺的古木莲花为题。此书底本现藏于台湾“国立图书馆”,为海内外孤本。《绿萝菴诗》则是其诗集,内容包罗万象,可见作者生平。《黄山赋》更是一鸣惊人,此赋洋洋万言,全赋一千四千七百句,三十八节,全部集句而成,引用典籍达九百部之多。全赋上取六经,下及百家,句句有典,渊博富丽。此次整理,对原书进行了点校和注释。《中洲海岳文集》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点校注释本,下册为原书影印。
上册(校注本)
总序
黄山木莲花百咏
序
题识
题词
题识
黄山木莲花诗题辞
黄山木莲花百咏
绿萝庵诗
绿萝庵诗序
绿萝庵诗序
绿萝庵诗卷上
绿萝庵诗卷下
黄山赋
黄山赋序
序
序
黄山赋
下册(影印本》
黄山木莲花百咏
绿萝庵诗
黄山赋
后记
我必须称赞这套书的注释和校对工作,这是真正体现出版方专业水准的地方。对于一些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历史背景,编者提供了详尽而又精炼的注释,它们被巧妙地放置在页眉或页脚,既不打断主要的阅读流畅性,又能在需要时提供及时的背景支持。更重要的是,我几乎没有发现印刷或排版上的错误,这对于如此浩瀚的文集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我习惯在阅读古籍时,总会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寻找可能的讹误,但在这套书上,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小。这意味着我可以心无旁骛地沉浸在文本的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才情与学识,而不用被那些低级的错误分神。如此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良的制作工艺,使得这套文集不仅是可读的,更是可信赖的、值得世代流传的典范之作。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读完第一册,这绝不是因为内容枯燥,恰恰相反,是内容的密度和广度让我不得不放慢脚步,细细品味。作者的文笔老辣而又细腻,尤其在描绘山川景物时,那种笔触之细腻,简直能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能闻到岭南地区特有的湿润气息,感受到岳麓山间松涛阵阵的声音。他叙事的方式并非直来直去,而是采用了大量的典故和隐喻,初读时可能会略感晦涩,但当你停下来,查阅一下那些被引用的典故后,你会发现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作者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关于他对地方风俗的记录,那真是活灵活现,充满了人情味,远比教科书上的描述要生动得多。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口述史,记录了一个时代士人的心路历程和对家乡山河的深沉热爱,读起来需要耐心,但回报是丰厚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评分坦白说,刚开始接触这类文集时,我还有些担心会过于学术化,甚至带有一些陈旧的腔调,毕竟是前人留下的文字。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部文集的思想内核出奇地具有现代性。作者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对官场沉浮的清醒认知,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珍视,这些主题在今天读来,依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他批判的那些弊端,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从未真正消失过,只是换了副面孔。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文学本身。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审视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和我们正在经历的困境。阅读它,就像是找到了一位智慧的长者,他不会直接给出答案,但他会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启发我们如何去更好地提问和面对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虽然是文集,但似乎遵循着一条内在的时间线索或者情感递进的路子。从初期的热情洋溢、对山水的赞美,逐渐过渡到中年后的沉郁顿挫、对世事的反思,最后回归到一种近乎超然的淡泊与豁达。这种内在的脉络感,使得即便章节之间主题不尽相同,整体读起来也毫不松散,反而形成了一种宏大的叙事感。我特别留意了那些书信体裁的文章,它们展现了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与友人的交往和思想碰撞,那些私密的交流,反而比那些正式的赋文更能透露出他真实的思想挣扎与智慧光芒。这种文体的穿插使用,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感,让读者在宏观的文学审美与微观的人格探索之间自由切换,体验非常丰富。它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快餐式阅读,而是需要你在不同的情绪和思绪间往复穿梭,去构建完整的作者形象。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是太让人惊喜了,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封面设计得非常典雅,古朴中透着一股书卷气,色彩搭配上选择了沉稳的大地色系,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部有分量的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内页的印刷质量高得惊人,字迹清晰锐利,间距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章节标题的字体选择,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易读性。翻开第一页,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的墨香,简直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书房之中,与古人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装帧不仅仅是保护内容,更是对作者心血的一种尊重,这套书显然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对于珍藏者来说,这样的品质绝对是加分项,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件值得陈列的艺术品。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舍得开始真正阅读,因为我怕破坏了这份初见的完美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