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安魂曲》是加缪笔下的现代悲剧,在紧张的冲突与对话中揭示人类对命运的无奈抗争以及自我救赎的渴望与勇气。
《修女安魂曲》是加缪改编戏剧作品集,其中包括《闹鬼》、《信奉十字架》、《医院风波》、《奥尔梅多骑士》、《修女安魂曲》和《群魔》共六部作品。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
加缪在作品中深刻揭示了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
1957 年他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代表作品有《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神话》等。
加缪在20世纪顶住了历史潮流,独自继承着源远流长的醒世文学,他怀着顽强、严格、纯洁、肃穆、热情的人道主义,向当今时代的种种粗俗丑陋发起了胜负难卜的宣战。 ——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
他(加缪)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基本的问题。
——瑞典文学院授予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辞
闹鬼 原著:皮埃尔?德?拉里维
信奉十字架 原著:彼德罗?卡尔德隆?拉?巴尔卡
医院风波 原著:蒂诺?布扎蒂
奥尔梅多骑士 原著:洛贝?德?维加
修女安魂曲 原著:威廉?福克纳
群魔 原著:陀斯妥耶夫斯基
第一场景
〔法庭。11月13日17时30分。
〔幕布还拉着,灯光渐明。
一个男人的声音 (在幕后)被告,您起立!
〔幕布拉起,与此同时,被告在隔离间也起立。只见法庭的一部分显现出来。
〔法庭没有占据整个舞台,仅仅位于左侧后半部分;另一半以及近台部分则处于黑暗中。因此,可见的布景不仅由照明灯光界定,而且还比舞台略高出一截。
〔观众只能看见一部分旁听席:旁听席前的栏杆以及法官、执达吏、出庭双方的律师、陪审团。被告律师盖文?史蒂文斯,是个年龄约四十岁的男子。
〔被告站立,她是个黑人女子,约三十岁,也就是说,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可以随便估摸。她脸上神情平静,不动声色,若有所思。
〔她个头儿显得很高,高出全场一头。所有人目光都投向她,而她却不看任何人。她就好像独自一人,眼睛高高抬起,盯着听众席另一端远处一个点。
〔大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观察被告。
法官 南茜?曼尼戈,法庭宣判之前,您为自己辩护,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南茜不应声,也不动弹,就好像连听也没有听。
法官 我要提醒您,宣判之后,您再发言,法律就不准许了。我不能容忍发生任何意外情况。您若是有什么话要讲,现在就说吧。(南茜仍然默不做声)史蒂文斯先生,我刚才讲的话,请您对您的当事人重复一遍好吗?我希望您认真做一做。刚开庭的时候,您宣布您将辩护无罪,而您的当事人却回答说她申辩有罪,这就已经制造了混乱。看来您没有向她讲清楚她应当如何回答。但愿这次做得好些,她能领会您的意思,在宣判之后能保持常态。
史蒂文斯 南茜,法庭提醒您,在宣读判决书之后,您就一句话也不应该讲了。以什么方式都不能说话。您有什么事情要声明,必须现在讲。(南茜仍然默不做声)想一想吧,南茜,法庭有它的法律。我知道您为什么回答“有罪”,而我曾一再向您强调必须回答“无罪”。我知道您想说什么,不过现在,案子审完了。过一会儿,您在牢房里,想什么,说什么都随便了,您心中的一切,我知道,也理解。可是在这里,宣读完了判决书,您就应当保持沉默了。您想讲话,现在就讲吧。我的话您听明白了吗?
〔南茜注视他,沉默不语。
法官 (不耐烦地)她明白了吗?
史蒂文斯 她明白了,阁下。一颗痛苦和自信的灵魂对于所受的打击,也就只能明白到这个程度了。
法官 那好,我就要宣读判决书了。鉴于您,南茜?曼尼戈,于九月的第十三天,在杰斐逊城,故意并有预谋地杀害了戈旺?史蒂文斯夫妇的幼儿,本法庭判决如下:您将被押回州首府监狱,到三月的第十三天,您将被处以绞刑,直至死亡。愿上帝可怜您的灵魂。
南茜 (非常平静,一动不动,在寂静中忽然开口讲话,声音洪亮,但又不单独对任何人)是的,大人。谢谢,大人!
〔从看不见的旁听席传来抑制的感叹声。他们又愕然又气愤,认为这种违反规则的行为闻所未闻。场上开始萌生一种气氛,可以称之为惊愕,甚至骚乱,而南茜本人身在其中,或者身居其上,始终无动于衷。法官用槌击打桌子,执达吏急忙站起来,幕布也开始匆忙落下,但是下降时一抖一颤,就好像法官、法警乃至整个法庭都狠命往下拉幕布,以掩人耳目,压下这种令人气愤的事件。从看不见的旁听席中间,又升起一个女人的声音,听似呻吟,又似哀叹,或许是抽泣。
法官 肃静!肃静!让旁听者都退出去。
〔一阵刺耳的铃声响起,幕布急速落下,表明这一场景结束。
第二场景
〔11月13日18时。幕布轻轻拉起,场上是史蒂文斯青年夫妇的起居室。正中摆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桌子上放着一盏台灯。在侧远台摆了一张长沙发、一盏落地灯,还有壁灯;左侧一扇门通门厅;里端一道对开的房门通餐厅;右侧有一个烧煤气的壁炉,里面架的劈柴是仿造的。室内洋溢着一种精美的、现代的气氛;然而,房间本身又似乎属于另一个时代。从天棚的高度、装饰以及一套家具来判断,它倒像一座老式住宅的房间。
〔只听一阵脚步声,继而,电灯点亮了,就好像人要进来,拧了开关。左侧的房门打开了。坦普尔先露头,接着她丈夫戈旺、辩护律师盖文?史蒂文斯先后进屋。坦普尔是位少妇,二十五岁左右,衣着讲究,打扮得非常漂亮,敞怀穿着一件皮大衣,戴着帽子和手套,拿着手提包。她显得焦灼不安,但是极力控制自己。她脸上没有表情,走到屋中央的桌子前站住。戈旺比她大三四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南方有许多他这种人:独生子,家境富裕,生活有保障,住在大城市的带家具的公寓套房,进南方和东部最好的大学读书,还是最重要的体育俱乐部的会员。如今,他们结了婚,成家立业,不用求职就有职位,非常体面地养家糊口。一般来说,他们关注金融问题:棉花行情、有价证券。然而,这个人的脸却略显不同,能看出有点什么遭遇——一个悲惨的事件,是戈旺没有预防,也没有准备面对的某种事,然而又是他认了,并且试图摆脱出来的某种事:他这次努力是由衷的,实实在在的,毫无一己的私念(也许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完全符合他的道德准则。戈旺和史蒂文斯穿着外套,手上拿着帽子。史蒂文斯一进屋便站住了。戈旺顺手将帽子扔在长沙发上,走向坦普尔;坦普尔则站在桌子旁边,脱下一只手套。
《不存在的审判》让我对加缪的哲学思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它所探讨的议题却极其宏大和深刻。在书中,加缪对人类理性、道德以及信仰的局限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认为,在现代社会,面对意义的缺失和价值的崩塌,我们往往陷入一种“审判”的困境,但这种审判本身却可能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缺乏一个普遍认同的衡量标准。这种对虚无的直面,让我感到一丝不安,但也迫使我思考,如何在没有绝对真理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加缪并不回避这种困境,他鼓励人们在荒诞中寻找自由,在自由中承担责任。他的文字,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剖析着人类存在的根本困惑。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感到一种智识上的挑战,仿佛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刻的辩论。它没有给我安慰,但它给予了我一种勇气,一种去面对和理解生命不确定性的勇气。
评分加缪的《鼠疫》给我的震撼,至今仍未消退。当西班牙流感肆虐的奥兰城被封锁,当人们不得不面对集体的恐惧与隔离,我看到了人性中最原始的挣扎与升华。塔鲁的“圣徒”理想,拉姆贝尔医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护生命的职责,以及记者卡尔迪的旁观与记录,他们每个人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以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抗争。加缪没有给出任何简单的答案,他只是呈现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那些微小的善举,那些绝望中的希望,都让我深思。我曾经在疫情期间重读这本书,那种仿佛身临其境的压迫感,与现实世界的隔离和恐惧交织在一起,让我对“团结”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些被围困的人们,虽然身体被隔离开来,但他们的精神却在共同的苦难中被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羁绊。加缪笔下的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人类社会在面对共同威胁时的脆弱与坚韧,象征着即使身处黑暗,也依然存在着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
评分《夏日集》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清新而深刻的洗礼。加缪在这里,将他对旅行、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化作一篇篇散文,字里行间流淌着地中海的阳光和海风。他笔下的希腊,古老而宁静,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只留下永恒的雕塑和斑驳的遗迹。读他的文字,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赤脚走在灼热土地上的触感,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橄榄树和迷迭香的味道。他对于“幸福”的定义,并非来自物质的丰裕,而是源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源于对生活瞬间的感知和把握。那种“不快乐的日子总是在想着明天,快乐的日子总是在想着昨天”的提醒,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节奏,开始更加珍惜当下。加缪的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所蕴含的力量却更加直接和内敛,它像一首隽永的诗,在阅读后依然在心中回味。他对于“存在”的思考,在这些轻松的笔触下,显得更加通透和自然,仿佛是他对生命最真诚的告白。
评分我非常喜欢加缪的《反抗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思想中最为激进和充满活力的一面。他在这里探讨了“反抗”这一概念,并将它置于历史、哲学和社会变革的宏大背景下。他认为,反抗并非简单的破坏,而是一种对既定秩序的否定,一种对被压迫者尊严的维护,一种在荒诞世界中追求正义的努力。加缪对历史上的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看到了革命过程中所出现的暴行和失控,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反抗的肯定。他强调,真正的反抗,必须建立在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之上,否则就可能滑向新的压迫。这本书的论证逻辑严谨,思想深刻,让我对“自由”与“秩序”、“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有了全新的理解。加缪在这里展现了他作为思想家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他对于人类解放的渴望,以及对潜在暴政的警惕,都让我深感震撼。
评分读到加缪的《流亡与王国》时,我总会想起他那些看似疏离却又直指人心的观察。《客人》中的莫尔索,在酷热的阳光下,用一种近乎麻木的冷静面对死亡的审判,那种对生命荒诞性的全然接受,让我一度在夜深人静时反复咀嚼。“认识到生活的荒诞,并不意味着放弃生命;相反,它可能是一种自由的开始。”这句话在我心中回响,伴随着我度过许多迷茫的时刻。加缪的文字,不带一丝矫揉造作,就像海边的岩石,坚硬,沉默,却蕴含着千年的故事。他笔下的阿尔及利亚,炎热、尘土飞扬,却也孕育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力。那些人物,看似平凡,却在不经意间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我尤其喜欢《海的旁边》中描绘的那个被大海包围的男人,他面对无垠的海水,感受到的不是渺小,而是一种与宇宙融为一体的辽阔。这种宏大叙事中的个人孤独,是加缪作品中最让我着迷的部分。每一次翻开他的书,都像是在和一位老友对话,他不多言,却总能一针见血地戳中我内心深处的疑问,引我思考生命本身的意义,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也能找到一丝坚韧的力量。
评分很是不错,闲着没事的时候可以看
评分价格优惠,包装很好,推荐购买!
评分很好很不错男神棒棒哒
评分《修女安魂曲》是加缪笔下的现代悲剧,在紧张的冲突与对话中揭示人类对命运的无奈抗争以及自我救赎的渴望与勇气。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不喜欢上海译文版 终于等到译林版 非常不错 据说海天出版社还会出一版全集 边读边等吧
评分经典书籍,应该买齐,质量很好,翻译很精采
评分加缪老师的剧作看看,了解一下。
评分质优价廉,值得购买,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