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是中国佛教中具神秘性的宗派,以“三密加持”“即身成佛”为主要特色,被认为是佛教修行的迅疾法门。密宗在唐朝曾盛极一时,宋代以后实现转型,继续以咒语、手印以及复杂神奇的造像等相互联系的样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信仰与生活。本书以密宗的源流与核心意涵为主要内容,以密宗的祖师以及其他各类传播密宗文化的人物为线索,以密宗祖庭为基点,在走进神秘的密宗世界的同时,让现代人全方位了解密宗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现状,深刻领会密宗文化对社会人生的特别观察与奇妙的应对之法。
一、印度渊源 001
(一) 从大日如来到金刚手 004
1. 西天初祖大日如来 004
2. 西天二祖金刚手 007
(二) 两部传承 009
1. 胎藏界祖师 009
2. 金刚界祖师 010
二、中土流传 015
(一) 陀罗尼密教的流传 017
1. 竺律炎 017
2. 支谦 019
3. 竺法护 020
4. 佛图澄 022
5. 帛尸梨蜜多罗 024
6. 佛陀跋陀罗 025
7. 鸠摩罗什 027
8. 昙无谶 029
9. 菩提流支 032
(二) 持明密教的流传 034
1. 那连提黎耶舍 035
2. 阇那崛多 039
3. 达摩笈多 043
4. 智通 048
5. 那提 049
6. 玄奘 049
7. 阿地瞿多 050
三、开宗创派 051
(一) 开元三大士 053
1. 善无畏 053
2. 金刚智 058
3. 不空 065
(二) 本土祖师 079
1. 一行 079
2. 惠果 082
四、历代传承 085
(一) 中土传承 087
1. 善无畏诸弟子 087
2. 金刚智诸弟子 089
3. 不空诸弟子 090
4. 惠果诸弟子 094
5. 法全诸弟子 095
6. 智慧轮 095
7. 唐以后密宗文化的流传 096
8. 民国密宗 098
(二) 海外传承 101
1. 真言宗祖师空海传承 101
2. 台密祖师最澄传承 102
3. 东密与台密的比较 105
五、祖庭沿革 111
(一) 西安大兴善寺 115
1. 隋代的大兴善寺 115
2. 唐代的辉煌 117
3. 唐以后的大兴善寺 120
(二) 西安青龙寺 122
1. 青龙寺的创建与早期发展 122
2. 密宗兴起后青龙寺的繁荣 123
3. 青龙寺的文化底蕴 129
(三) 大荐福寺 136
1. 唐朝时期的大荐福寺与小雁塔 136
2. 宋元时期的大荐福寺 137
3. 明代的大荐福寺 138
4. 清代的大荐福寺 139
5. 民国时期的大荐福寺 140
(四) 洛阳广化寺 141
1. 唐代的广化寺 141
2.唐代以后的广化寺 142
(五) 大福先寺 144
1. 唐代的大福先寺 144
2. 唐代以后的大福先寺 147
六、祖庭现状 149
(一) 大兴善寺的复兴 15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兴善寺的发展 151
2. 大兴善寺的密宗文化元素 153
(二) 青龙寺的恢复 157
1. 青龙寺的发现与恢复 157
2. 青龙寺的密教文化活动 159
(三) 其他密宗寺院的现状 162
1.大荐福寺的沉寂 162
2.洛阳广化寺现状 163
3.大福先寺现状 164
(四) 当代密宗僧人风采 165
1. 悟光法师 165
2. 宽旭法师 167
3. 仁如法师 180
4. 金珂玄雷法师 183
5. 智及法师 183
后记 184
这本《金胎合曼 密宗及其祖庭》无疑是一部深度挖掘佛教密宗源流与核心思想的力作。作者以扎实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又极具哲学深度的世界。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了密宗从印度发轫,经由丝绸之路传播至雪域高原,乃至东土大唐的漫长而辉煌的历程。书中对密宗教义,尤其是“金刚乘”的阐释,细致入微,条理清晰,即便是初涉此道的读者也能从中领悟到其独特的修持方法和宇宙观。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并未停留在对经典文本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的描摹,使得那些晦涩难懂的咒语、手印和曼荼罗,都变得鲜活起来,具有了生命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宗教史籍,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探索的百科全书,让人在了解密宗的同时,也反思自身与世界的联系。那种探寻古老智慧的激动,贯穿了阅读始终。
评分坦白说,我对密宗的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表层的阶段,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神秘仪式和复杂仪轨的领域,难以触及。然而,这本《金胎合曼 密宗及其祖庭》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平易近人,他用一种近乎“导游”的热情,引导我们一步步解开那些层层叠叠的符号和象征。比如,书中对“坛城”的结构解析,不仅说明了其几何意义,更深入探讨了其在心性转化中的功能,这种由外在具象到内在抽象的过渡,处理得极其自然流畅。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中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深沉的尊重,没有夸大其神秘性,也没有一味地进行批判或过度美化,而是以一种近乎科学的严谨性去剖析其内在逻辑。这种平衡的视角,让我能够以更开放、更理性的态度去接纳和审视这个古老的知识体系。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密”并非是隐瞒,而是需要特定钥匙才能开启的深度智慧。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密宗历史与道场的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祖庭”这一概念上的着墨,极其精妙且富有洞察力。他似乎不仅仅是在描绘地理上的特定地点,更是在追溯一种精神信仰的“根源之地”。无论是对桑耶寺的初期建立,还是对拉萨大昭小昭寺的兴衰演变,描述都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风雪交加的雪域高原,感受着信仰的力量如何塑造了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书中对于不同传承祖师的生平事迹梳理得尤为详尽,那些传奇色彩浓厚的修行故事,读起来引人入胜,远超一般学术著作的枯燥感。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尘封的历史碎片重新整合,构建出一个宏大而完整的精神版图。这使得我对密宗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抽象的教义,而是与具体的地域、人物和历史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深厚的代入感和敬意。
评分这本关于“金胎合曼”的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密宗的“金刚乘”理论与“胎藏界”的曼荼罗结构进行深度融合阐释——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作者在文本构建上,似乎有意地模仿了密宗修习的层进式结构,从外在的史实铺陈,逐渐过渡到内在的仪轨解析,最后触及到本尊的体性。我个人认为,本书最成功的方面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沟通古代文本与现代读者的桥梁。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密宗哲学体系,但又苦于缺乏系统引导的求知者来说,这简直是一份难得的指南。阅读体验是极其充实的,它不仅满足了我对知识的好奇心,更在某种程度上,对我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触动和校准。这绝非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阅”的书籍,它需要沉浸式的阅读和反复的咀嚼,方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功力与智慧光芒。
评分这本书在文献考据上的功夫,实在令人叹服。可以看到作者花费了巨大的心力去比对、核实那些散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记载和口述传承。尤其是在追溯某些关键仪轨的传入路径时,所引用的旁证资料非常丰富,使得论证过程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与市面上许多泛泛而谈的“密宗概览”不同,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倾向于“本体论”的探究,即密宗如何看待“存在”本身,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法门去实现“本体的觉醒”。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报身佛”与“法身佛”的辩证关系有了一层新的认识,这超越了简单的二元对立,指向了一种更圆融的实践智慧。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些关键论述,因为它们触及了哲学上最深层的命题。这本书的厚重感,正来源于这种对根源性问题的执着追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