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小飞侠彼得·潘》: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只有一个例外——他就是举世闻名的童话人物小飞侠彼得·潘。彼得是个淘气、会飞翔、勇敢还有些傲气的小男孩,他住在一个叫做“梦幻岛”的可爱小岛上。一天晚上,彼得带着善良的温迪,还有她的两个弟弟飞向梦幻岛,开始了新奇刺激的冒险之旅。他们遇见了美丽的美人鱼小姐、英勇的印第安战士、阴险毒辣的海盗船长霍克……后彼得和朋友们一起与霍克展开了殊死决斗,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梦幻岛上的孩子们渴望得到母爱,跟着温迪回了家,过起普通人的生活。而彼得拒绝长大,独自回了梦幻岛,并和温迪的后代继续这个美丽的童话。
作者简介
詹姆斯·巴里,1860~1937,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他自幼酷爱读书写作。1882年在爱丁堡大学毕业后,在诺丁从事新闻工作两年。1885年移居伦敦,当自由投稿的新闻记者。1919~1922年任圣安德鲁斯大学校长。1928年当选为英国作家协会主席。1930~1937年受聘为爱丁堡大学名誉校长。
内页插图
精彩书摘
《小飞侠彼得·潘》:
彼得闯入家中
达林一家住在十四号,家里有三个孩子。温迪大,是姐姐,约翰(hàn)是弟弟,他俩还有一个小弟弟叫迈克尔。孩子们的保姆,是一只叫娜娜的狗。
不要因为娜娜是狗就小瞧它哦,它可是一级棒的保姆!
它会给孩子们洗澡,把他们洗得干干净净。约翰不喜欢洗澡,每次都要逃跑。娜娜会像箭一样冲出去,钻到约翰的两腿中间,驮着他回到澡盆边。“啊——扑通!”约翰尖叫着被娜娜扔进澡盆里,没办法,就只能乖乖地洗澡了。
孩子们咳嗽(sòu)时,它像个医生,知道什么时候该给孩子们吃药,什么时候不用理会。
它的耳朵超级灵敏,晚上迈克尔和约翰踢被子了,它会立即起来帮他们把被子盖好。嗯,对的。娜娜的狗窝,就在孩子们的卧室里。
娜娜让孩子们排队去上学,谁要是不守规矩从队伍中出来,它就会把他拱回去。约翰踢球时,娜娜不会忘记他的球衣;怕下雨,娜娜总用嘴巴叼(diāo)着伞。
总之,它是一位非常称职的保姆。如果非要说它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在等孩子们放学时,其他保姆坐在凳子上,娜娜趴在地上。因为,它是一只狗。
达林太太是个好妈妈,她能看到孩子们心里的想法。每天晚上,孩子们睡熟后,她就跪在床边,把他们心里不开心的想法收拾起来,只留下美好的部分。她看到,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梦幻岛。
约翰的梦幻岛有环礁(jiāo)湖,一大群火烈鸟从湖面上飞过。“砰砰砰!”他拿着枪朝火烈鸟射击。他在梦幻岛住的房子,是一条倒扣在沙滩上的船。
迈克尔的梦幻岛里只有一只火烈鸟,在环礁湖的上空飞来飞去。他在梦幻岛住的房子,是像印第安人那样的棚屋。
温迪在梦幻岛的房子是用叶子缝(féng)制的。她还养了一只流浪的小狼当宠物。
达林太太发现约翰和迈克尔心里总是出现“彼得”,温迪的内心更是写满了“彼得”两个字。所以她不停地追问温迪:“彼得是不是非常了不起?”
果然,温迪说:“是的,他非常棒!”
“宝贝儿,他是谁?”达林太太问。
“哦,妈妈,他是彼得·潘。”
听到“彼得·潘”的名字,达林太太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记忆里,彼得·潘是和小仙子们住在一起的。现在,达林太太长大了,觉得世界上不可能有彼得·潘这个人。
于是,达林太太问:“彼得·潘现在已经长大了吧?”
温迪肯定地回答:“不!妈妈,他没有长大。就像我一样大!”
达林太太还是不相信温迪的话,去找达林先生谈论这件事。
达林先生笑着说:“一定是受娜娜影响,只有狗才会有这种糊涂的想法。不用理他们,慢慢就会忘记的。”
可没过几天,彼得·潘就吓了达林太太一大跳。
这天,达林太太在孩子们卧(wò)室的地板上发现了几片树叶。温迪看着地上的树叶说:“这肯定又是彼得干的。叶子掉地上了也不知道打扫干净!”
“温迪,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达林太太听不懂温迪的话。
温迪解释(jiěshì)说:“彼得有时夜里会来房间,坐在我的床边吹笛子。可惜,我没有醒。搞不清是怎么知道的,可我就是知道!”
“别胡说,宝贝儿!不开门谁能进来呀?”达林太太摇摇头,因为她进来的时候门是锁着的。
温迪指指窗户:“我想,他是从窗户进来的。”
“怎么可能?这可是三楼!”
温迪反问:“妈妈,树叶不是在窗户跟前吗?”
没错,树叶就是在离窗户很近的地板上找到的。达林太太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问温迪:“你怎么不早点儿告诉我?”
“我忘了。”温迪轻松地说,然后就跑去吃早饭了。
达林太太想,温迪准是在说梦话。
可是,树叶在这儿摆放着,而且,达林太太从来没见过这种叶子。她敢打赌,整个英国都没有长这种叶子的树。
达林太太点燃一支蜡烛,端着蜡烛在地板上爬来爬去,想找找是不是有彼得留下的脚印。她用火钳(qián)“咔咔”地捅捅烟囱,又“咚咚”地敲敲墙,但什么都没找到。然后,她从窗口垂下一根绳子到地面测量。哇!从地面到窗口,足足有三十英尺高呢!这么高,怎么可能爬得上来呢?
达林太太想:一定是温迪做梦了!
哦,不!不是温迪做梦,因为,在第二天夜里,达林太太就见到了彼得·潘。
那天晚上,娜娜有事出去了。达林太太给孩子们洗了澡,让他们躺在床上,给他们唱了好听的催眠曲。
孩子们听着歌,很快就甜甜地睡着了。达林太太缝着衣服也睡着了,在她做梦的时候,房间的窗户被风吹开,一个男孩子带着一团拳头大小的光,落到了地板上。
那团光在屋里飞来飞去,惊醒了达林太太。她睁开眼,看到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身上包着有脉络(màiluò)的叶子,向她龇(zī)了龇牙,露出一口珍珠般的小白牙。
达林太太马上想到了:他,就是彼得·潘。
……
奇遇在云端:爱尔兰精灵的神秘冒险 一本带你飞越想象力边界的奇幻故事集 适合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热爱冒险的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读者 --- 内容导览: 本书精选了五则风格迥异、充满灵性的爱尔兰民间传说和原创奇幻短篇,带领小读者们踏入一个被迷雾、古老魔法和跳跃的绿色所笼罩的世界。这不是一个关于空中飞翔的男孩的故事,而是关于大地深处、古老森林边缘以及那些只有在月光下才敢现身的生灵的记录。 第一章:迷雾中的灯塔与海怪的低语 在遥远的康尼马拉海岸边,矗立着一座由石头砌成的古老灯塔。年轻的守塔人芬恩,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孤独老人,而是一个对大海怀有无限敬畏的少年。 这一章节聚焦于一个关于“潮汐之歌”的传说。每当暴风雨来临,海平面上升到最高点时,灯塔深处会响起一种奇特的、如同鲸鱼歌唱又似远古吟诵的旋律。传说,这是被困在海底深处的巨型海怪——“卡拉肯”发出的呼唤,它渴望重见陆地上的星辰。 芬恩发现,当他用特制的铜笛吹奏出与“潮汐之歌”频率相匹配的音符时,迷雾会暂时散去,他能瞥见海面下那些闪烁着磷光的奇特生物。他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好奇心,因为过度靠近海洋的秘密,可能会被卷入永无止境的潮汐循环之中。本章探索了人与自然界宏大力量的共存之道,以及在黑暗中保持希望之光的重要性。 关键词: 海岸奇观、灯塔守护、深海传说、铜笛、气候变幻、自然敬畏。 第二章:橡树下的“泥脚”小矮人 在爱尔兰中部的蒂珀雷里郡,流传着关于“泥脚”(Púcaí na Múirín)的传说。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居住在金罐旁的精灵,而是与泥土、苔藓和腐烂的树叶紧密相连的守护者。他们个头矮小,皮肤呈现出潮湿的黑褐色,只有在露水最浓郁的清晨,才能辨认出他们的轮廓。 我们的主角,一个名叫莉拉的小女孩,偶然闯入了一片被当地人称为“永不干燥的林地”的区域。她的靴子被一种粘稠的、带着古老植物气味的泥土包裹。在那里,她遇到了泥脚的首领——“苔藓之父”。 苔藓之父并不友好,他认为人类的脚步会破坏土地的平衡。莉拉必须通过一系列考验,证明她理解泥土的价值,学会如何尊重每一片落叶和每一株新芽。她学会了辨认哪些蘑菇有毒,哪些草药能治愈伤口,以及如何用最轻的步伐穿过林地而不惊动沉睡的根系。 这一章以一种非常贴近地面的视角,展现了微观生态系统的复杂与美丽,教会孩子土地不仅仅是用来行走的,更是生命的基础。 关键词: 泥土精灵、生态平衡、林地秘密、轻盈脚步、植物知识、地方守护者。 第三章:云端织工与被遗忘的颜色 爱尔兰的雨水和彩虹是永恒的话题。但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关于那些负责“编织”彩虹的生物——“云端织工”(Snáthóirí na Néal)。 年轻的织工“奇兰”是一个有些笨拙的学徒。他的工作是收集天空中最纯净的水汽和阳光的碎片,将它们纺成彩虹的丝线。然而,一次意外,奇兰将一团代表“失落的色彩”——一种介于蓝色与紫色之间、但已在人类世界中消失了的颜色——不小心混入了日常的彩虹中。 当这道夹杂着“失落的色彩”的彩虹降临时,大地上的万物都开始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发生变化:红色花朵会低语,蓝色河流会发出笑声。人类开始感到一种莫名的怀旧情绪,仿佛失去了某种重要的感觉。 奇兰必须在彩虹消散前,找到一位能“看见”这种失落色彩的凡人,请她描述出这种颜色的感觉,才能将其重新归档。故事通过奇兰的冒险,探讨了“感觉”和“回忆”的价值,即使是那些我们已经无法直接感知的元素,依然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关键词: 彩虹原理、失落的情感、色彩感知、天体编织、怀旧与记忆、想象力的边界。 第四章:会唱歌的石阵与时间的陷阱 在爱尔兰西部的荒原上,矗立着一圈古老的史前石阵。当地人相信,这些石头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古代巨人的指骨。它们每隔几十年就会发出一种低沉的、有节奏的嗡鸣声,这种声音能暂时扭曲时间的感知。 故事围绕着一个好奇的考古学家学生——艾琳展开。她发现,当她站在石阵的中心,聆听那种“时间之歌”时,她可以非常缓慢地感知周围发生的一切,仿佛时间被拉长了。她看到了花朵的缓慢绽放,观察到一只蝴蝶翅膀上鳞片的精确排列。 然而,这种时间扭曲是有代价的。一旦“时间之歌”停止,她会发现自己错过了外界好几天的生活。她必须学会如何精准地计算聆听时间,并在时间之歌的间隙,补充外界的信息,以避免完全脱离现实。 本章深入探讨了“速度”与“永恒”的辩证关系,以及在快节奏的世界里,放慢脚步去观察细节的珍贵意义。 关键词: 史前遗迹、时间感知、巨石阵、慢动作观察、节奏与韵律、专注力训练。 第五章:渡鸦的契约与梦境的交换 渡鸦(Raven)在凯尔特神话中是智慧与变革的象征。本章讲述了一个关于“交换”的故事。 一个生活在偏远山谷的少年,为了拯救他生病的妹妹,与一只异常聪慧、羽毛泛着金属光泽的渡鸦签订了一个“梦境契约”。渡鸦承诺,可以用它在其他地方“收集”到的关于治愈、勇气和希望的梦境,来置换少年那些关于悲伤和恐惧的梦。 少年起初很享受那些来自异世界的奇妙梦境——梦见自己能和树木交谈,梦见自己赢得了勇敢者的比赛。但很快,他发现自己开始模糊现实和梦境的界限。他忘记了妹妹真正的笑容,只记得渡鸦描述中的“完美微笑”。 最终,渡鸦提醒他,真正的力量和治愈,必须源于他自己的经历和爱,而不是外界给予的完美幻象。他必须勇敢地面对妹妹病痛的现实,用真诚的陪伴和希望,去对抗恐惧。少年选择收回自己的“恐惧之梦”,因为它们提醒了他爱与珍惜的重量。 关键词: 渡鸦智慧、梦境交换、自我认知、勇气与恐惧、亲情的力量、现实与虚幻的界限。 --- 阅读收获: 本书旨在激发孩子对民间传说、自然生态和内心世界的探索欲。通过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孩子们将学会尊重土地、理解自然界复杂的美丽,并认识到真正的勇气和智慧,往往隐藏在最不经意或最朴素的现实之中。每一章都像一次小小的旅行,带领孩子穿越爱尔兰特有的、湿润而充满魔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