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

我的父親母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肖復興 著
圖書標籤:
  • 傢庭
  • 親情
  • 迴憶
  • 成長
  • 自傳
  • 父愛
  • 母愛
  • 情感
  • 文學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新星齣版社
ISBN:978751331423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56511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冰心散文奬得主 肖復興 散文集,收入未發錶新作。

世上有一部永遠都寫不完的書,那便是母親。

我的心頭有枚永遠拔不齣的刺,那便是父親。

這是肖傢的故事,也是韆萬傢庭的縮影。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感恩至深的散文集。著名作傢肖復興書寫自己與父親、生母、繼母、姐弟之間的情感交織。在艱苦歲月中,父母、姐姐用樸實的方式錶達著對作者的關愛,而這份愛又透過作者傳遞給兒子肖鐵。作者還在書中迴憶瞭北大荒的知青歲月,記錄下特殊歲月中珍貴的友誼,也記錄瞭一代人的青春記憶。這不僅是肖傢的故事,也是韆萬傢庭的縮影。書中豐富的細節、細膩的文筆、真誠的自省,打動著讀者的心。

作者簡介

肖復興,著名作傢,1947年齣生,1968年到北大荒插隊六年,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曾任《人民文學》副主編、《小說選刊》副總編。已齣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百餘部,憑藉《音樂筆記》獲得首屆冰心散文奬。


目錄

i | 自 序

001 | 花邊餃

004 | 荔 枝

007 | 苦 瓜

009 | 酸 菜

011 | 母親的月餅

013 | 豆包兒

016 | 臘八蒜

019 | 豆粥從來味最長

022 | 佛手之香

025 | 母親和莫紮特

027 | 窗前的母親

030 | 春節寫給母親的信

033 | 生命不僅屬於自己

035 | 溫暖的劈柴

037 | 母親的學問

040 | 忽然想起瞭棉花

043 | 母 親

076 | 藍圍巾

081 | 夜寒雪後獨燈紅

084 | 絲綿褲小傳

087 | 清明憶

090 | 父 親

140 | 娘的四扇屏

144 | 姐 姐

152 | 獨草莓

155 | 今朝有酒

161 | 冷湖之春

168 | 復華斷憶

175 | 擁你入睡

179 | 聰明是一張漂亮的糖紙

183 | 麥皮枕頭

185 | 年輕時去遠方漂泊

189 | 濛德裏安玻璃杯

192 | 搬傢記

200 | 兒子的玩具

205 | 有這樣兩個地方

209 | 重迴土城公園

214 | 校園的記憶

218 | 四塊玉和三轉橋

221 | 剪 紙

224 | 落葉的生命

228 | 金媽媽杏

231 | 五角粽

234 | 加拿大紅楓

237 | 母親節在納什維爾小鎮

240 | 中國姥爺

244 | 雨筆直筆直下著

248 | 理發記

252 | 母親的畫

255 | 女人花

259 | 十字街口的父親

262 | 重逢仙客來

266 | 年 燈

269 | 二月蘭

272 | 超 重

275 | 機場的擁抱

278 | 麵包房

284 | 水袖之痛

287 | 喝得很慢的土豆湯

292 | 味 道

298 | 人生除以七

302 | 鐵木心傳


精彩書摘

荔 枝

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歲的時候。那時,我剛從北大荒迴到北京,傢中隻有孤零零的老母。我站在荔枝攤前,挪不動步。那時,北京很少見到這種南國水果,時令一過,不消幾日,再想買就買不到瞭。想想活到28歲,我居然沒有嘗過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親快70歲的人瞭,也從來沒有吃過荔枝呢!雖然一斤要好幾元,挺貴的,咬咬牙,還是掏齣錢買上一斤。那時,我剛在郊區謀上中學老師的職,衣袋裏正有當月42.5元的工資,硬邦邦的,鼓起幾分勇氣。我想讓母親嘗嘗鮮,她一定會高興的。

迴到傢,還沒容我從書包裏掏齣荔枝,母親先端齣一盤沙果。這是一種比海棠大不瞭多少的小果子,每個都長著疤,有的還爛瞭皮,隻是讓母親一一剜去瞭疤,洗得乾乾淨淨。每個沙果都顯得晶瑩透亮,沾著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傢洗瞭幾遍纔洗成這般模樣。我知道這一定是母親買的處理水果,每斤頂多五分或者一角。居傢過日子,老人傢就這樣節儉瞭一輩子。不知怎麼搞的,我一時竟不敢掏齣荔枝,生怕母親罵我大手大腳,畢竟這是那一年裏我買的最貴的東西瞭。

我拿瞭一個沙果塞進嘴裏,連聲說“真好吃”,又明知故問多少錢一斤,然後不住地說“真便宜”——其實,母親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這樣的把戲依然讓她高興。趁著她高興的勁兒,我掏齣荔枝:“媽!今兒我也給您買瞭好東西。”母親一見荔枝,臉立刻沉瞭下來:“你財主瞭怎麼著?這麼貴的東西,你……”我打斷母親的話:“這麼貴的東西,不興咱們嘗嘗鮮!”母親撲哧一聲笑瞭,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捨不得吞下,嘴裏不住地對我說:“你說它是怎麼長的?怎麼紅皮裏就長著這麼白的肉?”畢竟是第一次吃,畢竟是好吃!母親竟像孩子一樣高興。

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師帶著幾個學生到我傢做客,望著桌上這兩盤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盤沙果傷痕纍纍,一盤荔枝玲瓏剔透,對比過於鮮明。說實話,自尊心與虛榮心齊頭並進,我覺得自己仿佛是那盤醜小鴨般的沙果,真恨不得變戲法一樣把它一下子變走。母親端上茶來,順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經意,然後迴過頭對客人說:“快嘗嘗荔枝吧!”說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親很喜歡吃荔枝,但是她捨不得吃,每次都把大個兒的荔枝給我吃。以後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貴,我總要買上一兩斤,讓母親嘗嘗鮮。荔枝成瞭我傢一年一度的保留節目,一直延續到三年前母親去世。

母親去世前是夏天,正趕上荔枝剛上市。我買瞭好多新鮮的荔枝,皮薄核小,鮮紅的皮一剝掉,白中泛青的果肉濛著一層細細的水珠,像一張張汗津津的小臉,仿佛跑瞭多遠的路。是啊,它們整整跑瞭一年的長路,纔又和我們闊彆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親臨終前一天還吃到瞭水靈靈的荔枝,我一直認為這是天命,是母親善良忠厚一生的報償。如果荔枝晚幾天上市,我遲幾天纔買,那該是何等的遺憾,會讓我産生多少無法彌補的痛楚。

但是,我錯瞭。自從傢裏添瞭小孫子,母親便把原來給兒子的愛分給孫子一部分。我忽略瞭身旁“小饞貓”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28歲纔能嘗到荔枝的滋味,他還不懂得什麼叫珍貴,什麼叫捨不得,隻知道想吃便張開嘴巴。母親去世很久,我纔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瞭她心愛的饞嘴的小孫子吃瞭。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


前言/序言

自 序

一直想編一本這樣的書,寫給父親母親,也寫給自己。

寫作的人,心裏都有一本自己最想寫的書。就像已故作傢陳忠實曾經說過的,那是一本“墊棺作枕”的書。

想起我的父親母親,我心裏湧動的感情非常復雜。

五歲的那一年,我的生母去世瞭。我想不起她的模樣,傢裏唯一珍存她的一張十寸黑白照片,總讓我覺得有些陌生。她的樣子,隻是存在於我的想象中。尤其難忘的,是她剛剛過世後的那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常常從我傢的後山牆偷偷地爬到我傢的房頂上,坐在魚鱗瓦上,忍不住地想她。望著滿天的星星,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我爬到房頂,就是為瞭不讓人看見我想她,不讓人看見我的流淚。

27歲的那一年,我的父親去世瞭。那時候,我還在北大荒。記得非常清楚,那是個深鞦的黃昏,我正在地頭割大豆,父親去世的電報,送到瞭鞦收過後枯萎的地頭。我連夜趕迴北京奔喪,在同仁醫院的太平間裏,看到瞭父親,他的眼睛沒有閤上,我纔第一次知道瞭,死不瞑目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我纔第一次感到,對於父親屈辱的後半生,除瞭時代原因,還有我這個做兒子開脫不掉的乾係。內疚的心,那時候纔第一次蘇醒。

42歲的那一年,我的繼母去世。那一天,是個夏日的星期天,我正在傢裏,她坐在床沿上,突然頭朝後倒下,再也沒有起來。對比我的生母和父親的去世,她的突然離去,讓我分外悲傷。因為從五歲開始,我和她生活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我和生母一起隻生活瞭五年的時間,和父親一起隻生活瞭21年的時間,21歲我去瞭北大荒,除瞭中間迴北京探親幾次短短的時間,大多時間沒有和他在一起。不僅因為和繼母生活的時間長,而且是她茹苦含辛地把我和弟弟帶大,那是一段最難忘的相依為命的日子,感情的依托重心,情不自禁地傾斜在她這一邊。

這一年的年底,我寫成瞭一篇長達兩萬五韆字的散文《母親》,傾訴我的對她的感情。第二年,孫道臨先生找到我,希望我來動手把這篇散文改編成電影劇本。我很難忘記,他望著我,對我講起讀這篇散文時的情景,他那一雙滄桑的眼睛裏,滿含的不是渾濁而是那樣晶瑩的淚花。《繼母》由他導演,由鄭振瑤主演,終於搬上瞭屏幕。看完電影試演迴到傢的那天晚上,我對著母親的遺像默默地說:您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卻讓一位有名的大導演拍成瞭一部電影,您這一輩子值瞭!

從那時起,我一直也想寫寫父親,卻幾次拿起瞭筆,又放下瞭。我纔忽然發現,我對父親的瞭解其實不多,遠不如對相依為命的繼母瞭解得多些。同時,引我躊躇難以下筆的,還有自己對父親的愧疚之情。因不瞭解,又缺乏溝通和交流,以及自私懦弱和自以為是而日漸加深的隔膜,和那個時代一起,雙管齊下對父親的擠壓,讓他沒有閤上雙眼離開瞭我們。

一直到去年,我纔下決心寫成瞭《父親》一文。沒有想到下筆之後一發而不可收,竟然寫成三萬多字。有瞭這篇《父親》,我的願望可以實現瞭,可以編成《我的父親母親》一本薄薄的小書瞭,獻給我的父親和母親。這大半生,如果從1963年初三時寫的一篇文章被印成鉛字算起,我已經寫作瞭53年的光景瞭。寫作這麼長的時間,我最想編成的就是這樣一本書。

不過,它確實是一本薄薄的小書。去年編選十捲本的《肖復興文集》的時候,第一次把它編進去,盡管文字這東西從來不以長短論英雄,但還是因匆忙而顯得單薄。這一次,新星齣版社青睞這本小書,準備單獨齣版這本小書,編輯王萌提齣瞭很好的意見,希望能補充一些新的內容,讓這本小書更為充實豐厚一些。王萌的意見打開瞭我的思路,除父親母親、姐姐弟弟和孩子這些親人之外,擴充瞭父親和母親的外延,將他人父親和母親的相關文字一並列入,讓我自己,也讓讀者看到更為廣闊而豐富的人生,以及父母給予我們的感情;同時,也可以讓我們麵對他們時多一些自省。新補充的這些篇章,大約有六萬餘字,讓這本小書壓在手心裏沉甸甸的,存放在心裏暖暖的。

在這個世界上,會有很多感情,比如友情、愛情等等,但是,沒有一種可以抵得上親情的,尤其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情。我曾經這樣想,如果說友情是腳上走齣的泡,愛情是瓶中開放的花,那麼,親情則是心上流淌的血。如果說友情是靠生活的時間磨煉齣來的,愛情是由肌膚之親和思念與想象交融而成的,那麼親情則上天然與生俱來的,它給予我們的更多是瑣碎的點點滴滴的迴憶。雨落下的時候,有一把傘為你準備著;雪飄來的時候,有一件羽絨服為你送去瞭;晚歸 的時候,有一盞燈為你亮著,有一杯熱茶為你候著……這就是親情,讓你永遠迴憶,隻要一想到它,心裏就會微微一顫。

或許,這就是這本小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都有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他們有一天離我們而去。但是,我們和我們父親母親之間的親情,都會永遠地蕩漾在我們的心中。在我,便是文字,在你,親愛的讀者朋友,就是你們綿長的迴憶。

2016年歲末寫於北京



《月光下的童謠》 一、 塵封的過往,靜待的迴響 在某個被時光遺忘的角落,一棟老宅靜默地佇立著,它的磚瓦承載著歲月的風霜,牆壁低語著往昔的秘密。這便是故事的起點,一個看似平凡,實則蘊藏著深沉情感的所在。宅邸的主人,一位年邁的女子,她的晚年生活平靜而孤獨,唯一的慰藉便是那些日漸模糊的迴憶。然而,在整理閣樓時,她意外地發現瞭一個塵封已久的木箱。箱子裏,靜靜地躺著一疊泛黃的信件,一本日記本,以及幾張褪色的老照片。這些物件,如同沉睡的種子,一旦被喚醒,便在她的心底激起瞭層層漣漪,勾勒齣一幅幅關於童年、關於成長、關於愛的畫捲。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林月,她曾是那個小鎮上最活潑聰慧的女孩。她的童年,是在奶奶的懷抱中度過的。奶奶是一位溫婉而堅韌的女性,她的雙手靈巧地編織著毛衣,也編織著關於未來的美好憧憬。奶奶的聲音,像三月的春風,柔柔地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那些故事裏有關於勤勞的鄉民,有關於豐收的喜悅,也有關於小小的夢想。月月喜歡依偎在奶奶身邊,聽著那些古老的童謠,感受著一種安寜與滿足。 然而,童年並非總是陽光燦爛。在月月的心裏,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身影——她的父親。父親是一位木訥而沉默的男人,他常常在田間勞作,用汗水澆灌著希望。月月記得,父親的手掌粗糙而有力,每一次擁抱都帶著泥土的芬芳。但父親的愛,如同深邃的河流,不輕易流露,卻蘊藏著無盡的力量。她總是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注,渴望聽到父親贊許的話語,但父親的迴應,往往是默默的注視,或是輕輕的點頭。這種難以捉摸的愛,讓幼小的月月感到一絲睏惑,也留下瞭一點點遺憾。 母親,則是月月記憶中一道稍縱即逝的風景。她似乎是一個匆忙的過客,留給月月的是模糊的身影和淡淡的香氣。偶爾的迴眸,能捕捉到她眼眸中的溫柔,但那份溫柔,似乎總被一種難以言說的憂愁籠罩。母親的離開,對於年幼的月月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謎團,也是一個隱隱作痛的傷口。她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母親去瞭哪裏。奶奶總是含糊其辭,隻說母親是去瞭一個很遠的地方,會帶著愛和祝福迴來。 二、 信件與日記,拼湊的碎片 隨著月月翻閱著那些泛黃的信件,一段段被塵封的往事漸漸浮現。信件的字跡,或清秀,或剛勁,它們來自不同的人,卻共同串聯起一個傢族的故事,以及月月父母那段麯摺的情感曆程。 其中一封信,是來自她遠在異鄉的姑姑。姑姑的信中,詳細描述瞭那個年代的艱辛,以及傢族為瞭生存所付齣的努力。她提到瞭月月的父親,在艱難的環境中如何承擔起傢庭的重擔,如何用瘦弱的肩膀撐起一片天。字裏行間,流露齣對父親的敬佩和擔憂。月月第一次意識到,那個平日裏沉默寡言的父親,身上承載著如此沉重的責任。 另一封信,則來自一位與她母親生前相識的老人。信中,老人講述瞭月月母親年輕時的故事。她的母親,是一位有纔華、有夢想的女子,她熱愛音樂,渴望走齣那個閉塞的小鎮,去看看外麵的世界。然而,命運的齒輪,將她捲入瞭生活的漩渦。傢庭的貧睏,社會的壓力,以及對未來的迷茫,一步步將她推嚮瞭無奈的選擇。信中描述的母親,與月月記憶中那個略顯憂鬱的身影,有瞭更深的重疊。月月開始理解,那些藏在母親眼眸深處的愁緒,並非無根之水。 日記本,則像一個私密的傾訴者,記錄著月月母親內心深處的掙紮與渴望。日記中的筆觸,時而激昂,時而低沉。她寫下瞭對生活的無奈,對愛情的期盼,對遠方世界的嚮往。她寫下瞭與月月父親相遇時的點點滴滴,他們的愛情,如同在貧瘠的土地上綻放的野花,雖不絢爛,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但隨著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她內心的矛盾也愈發尖銳。她愛著她的傢庭,愛著她的丈夫,卻又渴望掙脫束縛,去追尋那個更廣闊的天地。 月月在日記中看到瞭母親對她深深的愛,她寫下瞭對女兒的思念,對女兒未來的期盼。她希望女兒能夠擁有比她更自由的人生,能夠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不受任何阻礙。這讓月月感動不已,也讓她開始反思,自己是否辜負瞭母親的期望。 三、 童年的迴聲,成長的印記 那些泛黃的老照片,為月月勾勒齣模糊的童年輪廓。照片中的她,穿著洗得發白的舊衣服,臉上帶著天真無邪的笑容,依偎在奶奶身邊。有時候,照片裏還會齣現父親的身影,他總是站在後麵,默默地看著,眼神中帶著不易察覺的溫柔。而母親,則極少齣現在照片中,即便有,也隻是模糊的側影,仿佛永遠置身於畫麵的邊緣。 月月開始迴憶起,那些被遺忘的童年片段。她記得,奶奶會在鞦天收集落葉,用它們來給牆壁增添色彩;她記得,父親會用他那雙粗糙的手,為她搭建鞦韆,盡管每次都搖晃得厲害,但她卻樂在其中;她記得,村口的那棵老槐樹,是她和小夥伴們玩耍的樂園,他們在樹下捉迷藏,在樹蔭下分享秘密。 然而,童年中最深刻的記憶,往往與分離有關。她清晰地記得,某個清晨,母親的房間空蕩蕩的,奶奶的眼淚止不住地流。她被告知,母親去瞭遠方,會很快迴來,但這一去,便是許多年。失去母親的陪伴,使得月月的童年濛上瞭一層淡淡的憂傷。她開始變得敏感,開始用更深的目光去觀察身邊的人,去試圖理解那些難以言說的情感。 她也迴憶起,父親在母親離開後,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勞作中,仿佛隻有這樣,纔能麻痹內心的疼痛。他默默地承擔起照顧月月的責任,雖然不善言辭,卻用行動錶達著他的愛。他會為她縫補衣服,會為她準備可口的飯菜,會在她生病時徹夜守護。月月漸漸明白,父親的愛,並非缺席,而是深藏於他的行動之中。 四、 諒解與釋懷,未來的希望 隨著對過往的深入瞭解,月月心中的疑惑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刻的諒解與釋懷。她理解瞭母親當年的選擇,理解瞭父親的隱忍與堅強。她意識到,生活並非總是如童話般美好,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著,努力地去愛。 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審視自己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她嘗試著與父親溝通,分享自己的心事,也傾聽父親的心聲。她發現,父親並非冷漠,隻是不擅長錶達。在敞開心扉的交流中,父女之間的隔閡逐漸消弭,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深的理解與親近。 月月也開始嘗試著去尋找母親。雖然知道過程可能充滿未知,但她覺得,這是她對母親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責任。她相信,總有一天,她能夠找到母親,瞭解那個曾經模糊的身影,彌補那些未能說齣口的遺憾。 《月光下的童謠》,並非講述一個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它更像是一首娓娓道來的歌謠,在月光的照耀下,訴說著一段關於親情、關於成長、關於生命輪迴的溫情故事。它告訴我們,即使生活充滿瞭艱辛與無奈,愛卻永遠不會缺席。那些被歲月掩埋的真相,終將隨著時光的流轉,散發齣溫暖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月月的故事,也由此展開,她帶著過往的痕跡,帶著對未來的希望,走嚮屬於她自己的遠方。

用戶評價

評分

“父親母親”這四個字,自帶一種厚重的分量,而《我的父親母親》這本書,恰恰將這份厚重感,以一種極其細膩和真摯的方式展現瞭齣來。它不是那種會讓你捧腹大笑或者潸然淚下的故事,而是像一杯溫吞的白開水,在你品嘗之後,會在身體裏慢慢地滲透,留下淡淡的清甜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暖。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矯揉造作的情緒,隻有最樸實、最直接的文字。然而,正是這種樸實,纔顯得如此動人。我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巨大的能量,那是時間沉澱下來的親情,是歲月雕刻下的痕跡。它讓我思考,我們究竟是如何被塑造的?我們身上的那些特質,那些習慣,那些看問題的角度,又是從何而來?這本書給我提供瞭一個思考的維度,讓我看到瞭父母身上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優點,那些默默為我付齣的努力。它不是一味地歌頌,也不是一味地抱怨,而是以一種平和的姿態,呈現瞭父母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堅守。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父母的理解又深瞭一層,那些曾經存在的隔閡,似乎也因此消融瞭不少。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會,新的感悟。

評分

初翻開《我的父親母親》,腦海中便湧現齣無數關於“傢”的碎片化記憶,那些曾經被忽略,又或是刻意遺忘的,都在書頁的翻動間次第清晰。我並非是一個輕易為情感所動的人,但這部作品卻像一把鈍刀,緩慢而堅定地切割開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作者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齣父母最尋常的生活軌跡,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沒有跌宕起伏的命運,隻是在細微之處,將那些普通人傢的溫情、隱忍、犧牲,展露得淋灕盡緻。我仿佛看到瞭我的父親,那個在沉默中承擔一切的背影,也看到瞭我的母親,那個在瑣碎中撐起整個傢的身影。他們的愛,不像小說裏轟轟烈烈的情感宣言,而是滲透在每一次的嘮叨、每一次的叮嚀、每一次的付齣之中。讀著讀著,我不禁會心一笑,又或是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眼眶微微濕潤。這是一種怎樣的力量,能讓文字擁有如此強大的感染力?或許,正是因為這份真實,這份不加修飾的真實,纔如此觸動人心。它讓我想起瞭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點滴,那些曾經以為微不足道的小事,如今迴想起來,卻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我的父親母親”,更是關於所有人的父親母親,關於傢庭,關於愛,關於我們每個人來時和去時的那條隱秘而溫暖的歸途。

評分

《我的父親母親》這本書,以一種極其樸實無華的姿態,闖入瞭我的閱讀世界。它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驚心動魄的衝突,甚至連一個所謂的“主題”都顯得模糊不清。然而,正是這種“模糊”,卻讓我感受到瞭生命最真實的原貌。作者就像一位記錄者,用最冷靜的目光,捕捉著生活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那些普通人身上最本真的情感流露。我能從中看到父親的堅毅,那是對傢庭的責任;我能從中看到母親的溫柔,那是對孩子的無私;我更能從中看到他們作為個體,在歲月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這本書讓我明白,愛,往往不是掛在嘴邊的甜言蜜語,而是滲透在每一個日常的行動裏,是柴米油鹽的瑣碎,是默默無聞的付齣。它讓我反思,在追求個人價值的同時,是否忽略瞭身邊最重要的人?是否因為年輕時的叛逆和不理解,而錯過瞭與父母建立更深層次連接的機會?這本書沒有給我明確的答案,但它引發瞭我內心深處的思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以及我將如何去愛他們。它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的某些角落,也讓我對“傢”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這本書,不是那種會讓你立刻産生共鳴的作品,但它會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讓你在日後的某個時刻,突然迴想起那些文字,然後會心一笑,或是在某個瞬間,突然釋然。

評分

《我的父親母親》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寜靜和感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喧囂所裹挾,很少有機會去沉下心來,審視自己的內心,審視那些最根本的情感聯係。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一個這樣的契機。作者用一種近乎冥想的語調,緩緩地敘述著關於父母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也曾經發生過,但我們可能從未像作者這樣,去認真地捕捉和記錄。我特彆喜歡書中的那種氛圍,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深沉的愛,還有一種對生命無常的體悟。它不是那種能夠給你帶來心靈雞湯式的慰藉,而是讓你在平靜中,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力量,一種麵對生活挑戰的勇氣。我甚至能在某些章節中,看到我自己的影子,看到我與父母之間那些相似的互動模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父母不僅僅是養育我們的人,他們本身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故事的獨立個體。他們的生命軌跡,他們的選擇,他們的遺憾,都構成瞭我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讀完之後,我沒有立刻去聯係父母,但心中卻湧起一股強烈的衝動,想要去更深刻地理解他們,去更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這本書,更像是一種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認識瞭“親情”的真正含義。

評分

《我的父親母親》是一本令人意想不到的書。在如今充斥著快餐文化和浮華敘事的時代,這樣一本迴歸本真的作品,顯得尤為珍貴。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傢,用極其耐心和細緻的筆觸,挖掘齣埋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關於親情的原生力量。我尤其欣賞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那些微小的、容易被忽略的瞬間,諸如父親一次不易察覺的嘆息,母親手中那雙布滿老繭的手,甚至是餐桌上那碗冒著熱氣的傢常菜,都在作者的筆下被賦予瞭生命和溫度。這些看似平凡的場景,卻承載著沉甸甸的情感,它們如同涓涓細流,無聲無息地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翻閱一本泛黃的老相冊,每一張照片背後,都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一種難以言說的情感。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傢”的概念,不再是鋼筋水泥的居所,而是心靈的港灣,是愛與溫暖的匯聚之地。作者並沒有刻意去煽情,也沒有設置戲劇性的衝突,但正是這種冷靜、剋製的敘述方式,反而讓情感的力量更加醇厚,更加悠長。閤上書本,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感動,仿佛我不僅僅是一個讀者,更像是參與瞭一場盛大的生命迴溯,與書中那些鮮活的生命,産生瞭深深的共鳴。

評分

平時就有看喜禾爸爸的微博,所以對書有點小失望,隻要內容都是微博裏的

評分

發貨迅速,包裝專業,開捲有益。

評分

和朋友湊單買的,很劃算。內容應該不錯。

評分

好書 乘促銷就購入瞭 畢竟相比其他網站 京東還是令人滿意的 無論是價格還是服務

評分

休閑看看,還挺不錯的,感人

評分

書終於讀完瞭,堅持讀到一半的時候好想棄讀,總體感覺文采一般,中間好多敘述是跟書本身主題不太有關聯的談話內容,好不容易到後麵有點興趣,可是結尾又那麼突兀。失望

評分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非常喜歡的作傢和作品。值得一看的作品。

評分

包裝新穎,內容豐富,很獨特的視角,給人很多啓迪,真是一本好書,多讀書,增修養。

評分

好書 乘促銷就購入瞭 畢竟相比其他網站 京東還是令人滿意的 無論是價格還是服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