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影印蜀刻本《孟浩然詩集》上下捲,係以國傢圖書館藏海內孤本為底本。該本為現存孟浩然詩集的古刻本,半頁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字體渾厚,刀法穩健不滯,墨色精純。原為元代翰林院舊藏,書前有黃丕烈識語。
孟浩然(689—740),襄陽人,盛唐詩人。擅長五言詩,山水田園詩派代錶。
孟浩然詩作由宜城王士源於天寶四載(七四五)裒輯編次,彆爲七類,析成三捲,其後經韋滔繕寫訂補。又有孟浩然之弟洗然編集之三捲本,未分類彆。後屢經傳寫編刻,又齣現批點本、活字本等版本,而捲次、分類已有差異。現存最早者爲宋蜀刻本,即今影印之底本。
蜀刻本《孟浩然詩集》,分上中下三捲,未標類目。書前有黃丕烈題識,捲首有王士源序,次韋滔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版式、風格與蜀刻《李長吉文集》同。避諱不甚謹嚴,《中國版刻圖録》雲驚、恒二字闕筆,並據字體、刀法定爲南宋中期刻本。鈐“翰林國史院官書”、“復翁”、“汪印士鍾”、“文登於氏小謨殤館藏本”、“以增私印”、“協卿讀過”、“李印盛鐸”等印鑒,當原爲元代官署舊藏。清嘉慶間黃丕烈購於書肆,手書識語盡述得書經過,並取元本校勘,更知此本之善。此後又先後爲汪氏藝蕓書捨、於氏小謨殤館、楊氏海源閣弆藏。楊紹和曾題識語於副葉,述祖孫書緣舊事,惜副葉已不存,今據《楹書隅録》所載迻録附於捲末。民國時海源閣藏書散齣,此本先歸李氏木犀軒,再歸潘氏寶禮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潘氏捐齣,今藏國傢圖書館。此本爲孟集宋刻孤本,捲帙完整,幾爲全璧,堪稱瑰寶。
印刷得很好,
評分最早版本的孟浩然詩集,看看舒服
評分唐詩為何成為古典詩歌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時隔韆年,唐詩為何仍然親切感人?初讀唐詩應該從何處入門?昨天,央視《百傢講壇》著名主講人莫礪鋒,新中國第一位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帶領觀眾一起暢遊唐詩這座高峰。本報今特輯錄現場錄音,以饗讀者。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最早版本的孟浩然詩集,看看舒服
評分若夫艷歌婉孌,怨詩訣絕,淫辭在麯,正響焉生?然俗聽飛馳,職競新異,雅詠溫恭,必欠伸魚睨;奇辭切至,則拊髀雀躍;詩聲俱鄭,自此階矣!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聲來被辭,辭繁難節。故陳思稱“左延年閑於增損古辭,多者則宜減之”,明貴約也。觀高祖之詠《大風》,孝武之嘆《來遲》,歌童被聲,莫敢不協。子建士衡,鹹有佳篇,並無詔伶人,故事謝絲管,俗稱乖調,蓋未思也。
評分繁體竪排,印刷清晰,紙張也好,值得擁有!
評分印刷得很好,
評分十分喜歡的孟浩然詩集,京東的服務就是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