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ies in Depth]

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ies in Dept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达 著
图书标签:
  • 计算机网络
  • 网络原理
  • TCP/IP
  • 数据通信
  • 网络协议
  • 网络安全
  • 网络技术
  • 计算机科学
  • 通信工程
  • 网络编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4506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621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ies in Depth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68
字数:97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王达老师巨作
  享誉国内的网络实战专家、多届国内IT图书Zui佳原创作者、“网管师”认证教材指定作者王达老师倾心编写
  ●系统、专业、深入
  本书对体系结构中各层主要功能的实现原理和主要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都进行了示例化的细致剖析
  ●化繁为简,通俗易懂
  为大量晦涩的技术原理配备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形象比喻。讲解生动,示例详细,图表直观,让复杂的原理变得通俗易懂。
  ●超值
  构买本书的读者可专享王达老师配套课程视频2折优惠
  ●丰富的教学/自学资源

内容简介

  《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由国内网络技术专家、知名IT图书作家、全国网管技能水平考试认证专家王达老师撰写。
  《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上一版上市三年多来一再重印(7次印刷),好评不断,被许多高校选作教材,同时被许多读者认为是国内*通俗易懂、*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原理类图书,甚至被一些读者赞誉为“国内原创、更加通俗的《TCP/IP详解》”。
  本版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的全面重写,不仅新增了大量内容,而且结合新技术和笔者获得的新经验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改,使《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内容无论在专业性、经验性还是实用性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地增强。在内容方面,与上一版一样,《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仍以TCP/IP、OSI/RM体系结构为主线,结合当前新的LAN(如2.5G和SG以太网等)和WLAN技术(如802.llac和802.llad等),以类比的方式全面、系统、深入地剖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各主要知识点、各层主要功能和通信协议的实现原理:在可读性方面,书中处处体现了作者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经验,通过许许多多生动的比喻、568幅图表和大量的讲解示例使许多原本复杂的技术原理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简单,化枯燥于无形,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计算机网络原理方面,《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可使你真正“一本在手,别无所求”。
  《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既适合想全面、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们,又适合高等院校的老师和学生们用作系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材。为了让各位很好地掌握《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所讲的内容,《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为高校老师免费提供配套的PPT,所有读者均可优惠购买配套的视频课程(60多小时),另外提供了492道自测题并在书后附有参考答案,方便读者自己检验学习效果。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数制基础和机器数运算 /1
1.1 数制概述 /2
1.1.1 常见数制类型及表示方法 /2
1.1.2 不同数制之间的对应关系 /4
1.2 不同数制间的相互转换 /5
1.2.1 非十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5
1.2.2 十进制数转换成非十进制数 /6
1.2.3 非十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10
1.3 机器数基础 /11
1.3.1 机器数的真值 /12
1.3.2 机器数的字长 /12
1.4 机器数的编码形式 /13
1.4.1 原码 /13
1.4.2 补码 /14
1.4.3 反码 /15
1.4.4 阶码 /16
1.4.5 移码 /16
1.5 机器数的分类 /17
1.5.1 定点数 /18
1.5.2 浮点数 /19
1.5.3 IEEE 754浮点数的分类 /20
1.5.4 IEEE 754浮点数的计算 /21
1.5.5 浮点数表示形式的转换 /22
1.6 二进制数的运算 /23
1.6.1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23
1.6.2 补码的加/减法运算 /26
1.6.3 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 /28
1.7 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 /30
1.7.1 对阶 /30
1.7.2 尾数运算 /31
1.7.3 规格化处理 /31
1.7.4 舍入处理 /32
1.7.5 溢出处理 /33
1.8 信息编码 /33
1.8.1 西文编码 /34
1.8.2 中文编码 /35
1.9 课后自测题 /36
1.9.1 填空题 /36
1.9.2 选择题(可多选) /37
1.9.3 计算题 /38
第2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40
2.1 计算机网络综述 /40
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1
2.3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59
2.4 课后自测题 /79
2.4.1 填空题 /79
2.4.2 选择题(可多选) /80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83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发展历程 /83
3.2 OSI/RM体系结构 /87
3.3 TCP/IP协议体系结构 /89
3.4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考虑 /94
3.5 例说体系结构各层主要用途 /98
3.6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 /102
3.7 网络体系结构中的通信协议 /107
3.8 课后自测题 /109
第4章 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 /113
4.1 数据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113
4.2 信号传输系统分类 /114
4.3 数据传输分类 /118
4.4 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 /125
4.5 矩形脉冲数字信号基本波形 /129
4.6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码 /133
4.7 信号调制与解调 /140
4.8 课后自测题 /157
4.8.1 填空题 /157
4.8.2 选择题(可多选) /157
4.8.3 综合分析题 /161
第5章 物理层 /162
5.1 物理层基础 /162
5.2 双绞线 /171
5.3 光缆 /175
5.4 串行电缆及连接器 /184
5.5 信道多路复用技术 /195
5.6 主要WLAN物理层规范 /201
5.7 课后自测题 /211
第6章 数据链路层 /215
6.1 数据链路层基础 /216
6.2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及实现原理 /221
6.3 差错控制方案 /232
6.4 海明纠错码 /243
6.5 流量控制 /247
6.6 面向字符的BSC同步传输协议 /251
6.7 面向比特的SDLC和HDLC同步传输协议 /254
6.8 面向字符的PPP同步传输协议 /261
6.9 数据链路层设备及二层交换原理 /268
6.10 课后自测题 /278
第7章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284
7.1 MAC子层基础 /285
7.2 CSMA介质访问控制原理 /288
7.3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原理 /292
7.4 局域网标准及以太网帧格式 /297
7.5 标准以太网规范及体系结构 /309
7.6 快速以太网规范及体系结构 /312
7.7 千兆以太网规范及体系结构 /318
7.8 万兆以太网规范及体系结构 /324
7.9 WLAN网络架构及帧格式 /329
7.10 课后自测题 /339
第8章 网络层 /344
8.1 网络层概述 /345
8.2 网络层数据交换及相关技术 /348
8.3 IPv4和IPv6协议 /357
8.4 ARP协议 /374
8.5 ICMP协议 /383
8.6 IPv6协议簇中的其他协议 /388
8.7 路由和路由算法 /390
8.8 主要路由算法解析 /405
8.9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和原理 /418
8.10 三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 /423
8.11 课后自测题 /429
第9章 IP地址和子网 /434
9.1 IPv4地址 /434
9.1.1 IPv4地址基本格式 /435
9.1.2 几个重要概念 /436
9.1.3 IPv4地址分类 /437
9.1.4 IPv4地址前缀表示形式 /441
9.1.5 公网/私网IPv4地址 /442
9.1.6 同种特殊的IPv4地址 /443
9.2 IPv4子网划分与聚合 /444
9.2.1 IPv4子网划分的意义 /444
9.2.2 VLSM子网划分的基本思想 /447
9.2.3 “全0子网”与“全1子网” /448
9.2.4 广播地址的分类 /449
9.2.5 VLSM子网划分方法 /450
9.2.6 CIDR子网聚合的基本思想 /453
9.2.7 子网聚合方法及示例 /455
9.2.8 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考虑 /457
9.3 IPv6地址基础 /458
9.3.1 IPv6地址表示形式 /458
9.3.2 IPv6地址中的二进制与十六进制转换 /460
9.3.3 IPv6地址类型 /461
9.3.4 IPv6地址前缀表示形式 /461
9.4 IPv6单播地址 /462
9.4.1 IPv6全球单播地址 /462
9.4.2 IPv6本地单播地址 /464
9.4.3 内嵌IPv4地址的IPv6单播地址 /465
9.4.4 两种特殊的IPv6单播地址 /466
9.5 IPv6组播地址和任播地址 /466
9.5.1 IPv6组播地址 /466
9.5.2 IPv6任播地址 /467
9.5.3 IPv6主机和路由器地址 /468
9.6 课后自测题 /469
9.6.1 填空题 /469
9.6.2 选择题(可多选) /469
第10章 传输层 /476
10.1 传输层基础 /477
10.1.1 划分传输层的必要性 /477
10.1.2 传输层的端到端传输服务 /479
10.1.3 传输层服务 /480
10.1.4 TSAP和TPDU /482
10.1.5 传输连接建立阶段的主要TPDU /485
10.1.6 数据传输阶段的主要TPDU /487
10.1.7 传输连接释放阶段的TPDU /490
10.1.8 传输服务原语 /491
10.2 传输层服务功能 /495
10.2.1 传输层寻址方案 /495
10.2.2 传输连接建立 /498
10.2.3 重复传输连接的解决方法 /499
10.2.4 数据传输 /502
10.2.5 传输连接释放 /502
10.2.6 流量控制 /504
10.2.7 多路复用 /507
10.2.8 崩溃恢复 /508
10.3 TCP协议基础 /508
10.3.1 TCP主要特性 /509
10.3.2 TCP数据段格式 /510
10.3.3 TCP套接字 /513
10.3.4 TCP端口 /516
10.3.5 TCP连接的有限状态机 /518
10.3.6 TCP传输连接的建立 /521
10.3.7 TCP传输连接的释放 /525
10.4 TCP的可靠传输机制 /527
10.4.1 TCP字节编号机制 /527
10.4.2 TCP正确接收确认机制 /528
10.4.3 TCP超时重传机制 /529
10.4.4 TCP选择确认机制 /531
10.5 TCP的流量控制 /532
10.5.1 TCP流量控制 /533
10.5.2 传输效率的考虑 /534
10.6 TCP的拥塞控制 /535
10.6.1 TCP拥塞控制概述 /536
10.6.2 TCP拥塞控制的慢启动方案 /538
10.6.3 TCP拥塞控制的拥塞避免方案 /539
10.6.4 TCP拥塞控制的快速重传/快速恢复方案 /540
10.7 UDP协议 /541
10.7.1 UDP协议概述 /542
10.7.2 UDP数据报头部格式 /542
10.8 课后自测题 /544
10.8.1 填空题 /544
10.8.2 选择题(可多选) /545
第11章 应用层 /550
11.1 应用层概述 /551
11.1.1 应用层组件及典型应用服务 /551
11.1.2 应用层C/S服务模型 /552
11.2 Web服务基础 /553
11.2.1 Web服务模型 /553
11.2.2 万维网的全球统一标识 /554
11.2.3 万维网文档标记 /556
11.2.4 HTML文档类型 /558
11.2.5 HTML文档的“三超属性” /559
11.2.6 HTTP服务访问基本流程 /560
11.2.7 HTTP的主要特性 /561
11.2.8 HTTP请求报文格式 /562
11.2.9 HTTP响应报文格式 /565
11.3 DNS服务 /567
11.3.1 DNS技术的引入背景 /567
11.3.2 DNS命名方案的设计思想 /569
11.3.3 DNS名称空间 /571
11.3.4 DNS名称服务器 /573
11.3.5 DNS报文格式 /577
11.3.6 DNS数据传输方式 /581
11.3.7 DNS递归解析原理 /582
11.3.8 DNS迭代解析原理 /585
11.4 DHCP服务 /587
11.4.1 BOOTP和DHCP简介 /587
11.4.2 DHCP服务的主要功能及应用环境 /588
11.4.3 DHCP报文及其格式 /590
11.4.4 DHCP服务IP地址自动分配原理 /593
11.4.5 DHCP服务IP地址租约更新原理 /600
11.4.6 DHCP中继代理服务 /600
11.5 电子邮件服务 /604
11.5.1 电子邮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604
11.5.2 电子邮件消息格式 /606
11.5.3 SMTP请求命令和应答消息 /608
11.5.4 SMTP服务工作原理 /613
11.5.5 POP3请求命令及应答消息 /615
11.5.6 POP3服务工作原理 /618
11.5.7 IMAP4协议简介 /620
11.6 FTP服务 /621
11.6.1 FTP服务体系结构及传输方式 /621
11.6.2 FTP的两种工作模式 /622
11.6.3 FTP协议数据类型 /628
11.6.4 FTP协议格式控制 /630
11.6.5 FTP协议数据结构 /630
11.6.6 FTP协议传输模式 /631
11.6.7 FTP协议操作命令 /633
11.6.8 FTP协议响应码 /635
11.6.9 FTP协议身份验证 /637
11.7 SNMP服务 /638
11.7.1 SNMP协议的主要版本 /638
11.7.2 SNMP协议管理模型 /640
11.7.3 SNMPv1报文格式 /642
11.7.4 SNMPv2c报文格式 /645
11.7.5 SNMPv3报文格式 /647
11.7.6 SNMPv1和SNMPv2c实现机制 /649
11.7.7 SNMPv3实现机制 /651
11.8 课后自测题 /652
11.8.1 填空题 /652
11.8.2 选择题(可多选) /653
附录 各章课后自测题参考答案 /659




前言/序言

  ●《深入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的写作动机
  本书上一版上市三年多来一再重印(7次印刷),好评不断,被许多高校选作教材,同时被许多读者认为是国内zui通俗易懂、zui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原理类图书,甚至被一些读者赞誉为“国内原创、更加通俗的《TCP/IP详解》”。在此借这个机会向广大读者朋友表示我zui真诚的感谢。
  三年多来,不仅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革新,笔者这几年在新书创作和视频课程录制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新的宝贵经验。另外,在这几年中,也有许多读者朋友对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特别是一些高校的老师,希望我的这本书能更贴近高校教学实际。为了能使这本书更专业、更实用、更贴近高校教学实际,帮助更多读者和高校学生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笔者决定对本书上一版进行改版。
  本次改版绝不是简单的修订,而是真正的全面改写,在删除上一版中与计算机网络原理关系不是特别密切的各种交换机和路由器技术原理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大量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浮点数的运算、802.11ac、802.11ad、FTP和SNMP协议工作原理等。同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订,新增大量贴切、生动的比喻,使其描述更专业、更通俗易懂、更贴近实际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工程工作。
  ●《深入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的主要特色
  本书虽然与市场上其他众多计算机网络原理类图书在主题和总体架构上是类似的,都是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主线而展开,但是本书却与同类图书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这也是本书上一版上市后就立即得到众多读者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得到许多高校师生的欢迎,并且一直保持领先的根本原因。本书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专业、深入。
  这绝对不是口号,而是几乎所有看过本书上一版的朋友的共识。有许多读者购买本书之前通过查看目录感觉主要的知识点与其他同类图书类似,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我的这本书的篇幅却厚如此之多,几乎是它们的两倍。但在他们真正看了书中的内容后终于明白,无论在内容的系统性、通俗性,还是在专业性和深入性方面,本书远非其他同类书可比。也正因为如此,本书上一版被许许多多读者给予了极高评价,这点大家可以在当当网、京东网等网店中查看。
  说实话,这类图书其实是zui难写的,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很难写好的。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同类教材,要么似是什么都写到了,但基本上都停留在概念描述的层次,相当于网上“百科”,读者不可能从中得到深入的学习;要么只写了一些作者掌握的少数主要内容,读者根本无法从中进行系统的学习。
  在内容系统性方面,本书几乎包括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有方面的主要知识点,从zui基本的数制、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数据通信原理,再到从zui低的物理层到zui高的应用层各项功能原理、主要通信协议工作原理等无所不包,zui后还介绍了当前zui新的技术,如2.5G和5G以太网、802.11ac和802.11ad WLAN技术等;在深入性方面,本书对体系结构中各层主要功能的实现原理和主要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都进行细致的示例化剖析,这是从其他同类图书中极难获得的。
  至于专业性方面那就更是困难了。有许多读者经常问我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那都是他们从其他图书或者课程中看到的,专业人士一看就知道是错误的。其实这类现象笔者也在一些老师的课程中看到过许多,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作者或老师对整个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或者一些技术原理的理解不正确、不深入。笔者这二十多年来专注的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计算机网络。而且在这二十多年来不断学习,也出版了许多这方面的图书,对整个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有着深入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独家经验,这些都是我zui宝贵的财富。
  (2)化繁为简,通俗易懂。
  对于一本主要介绍技术原理类的图书,如何实现通俗易懂的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多数读者是处于初级水平,甚至是零基础,如果不通俗地进行阐述读者们是无法接受的。但是要对这些复杂的技术原理一一进行通俗化的阐述也是极不容易做到的,必须建立在非常专业的基础之上,否则因为比喻不合适就可能造成读者的错误理解。
  笔者写本书上一版时花了整整一年的专职时间,本版改写又花了几个月时间,尽管我以前也写过许多本同类图书。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时间就是用在为各种技术原理思考合适的比喻、讲解示例和图表描述上,其目的当然是想让复杂的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本版图书有近百个以现实生活事件为例的比喻、568幅图表、30多个讲解示例,这应该都是国内同类图书所无法比拟的。
  (3)丰富的教学/自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帮助高校老师教学,笔者为本书编制了新版教学PPT(比上一版的内容更全面、更实用),凭本书学生教材采购单复印件就可免费获取。另外,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朋友自学直接在各章后面附上了新编写的大量自测题(共492道)并在书后附有参考答案。如果你还觉得学习效率不够高,笔者还为大家准备了本书配套的视频课程(60多小时),可凭本书携带的“学习码”以2折(仅150元,原价750元)购买下载版,加入后面为大家提供的读者QQ群、本人微信windanet咨询。
  ●《深入计算机网络(第二版)》适用的读者对象
  本书的内容非常系统、通俗、专业和深入,适合各层次的读者,具体如下:
  各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
  想从事各种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的朋友
  还没有系统、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朋友
  看不懂一些同类图书的朋友
  对原来购买的同类图书或者学校教材失望的朋友们
  工作了好几年,技能水平却一直无法提高的朋友
  想让自己的职业和技能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的朋友
  整天抱怨工资太低,却不清楚自己当前技能水平的朋友
  ●《深入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的服务资源
  本书读者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并享受相关服务:
  (1)多个专家博客和认证微博。
  (2)视频课程中心。
  备注:凭本书学习码加入本人微信后可以2折(折后价150元,原价750元)购买本书配套视频课程,共计60多小时。
  (3)每年还将举办两期左右的华为、Cisco或H3C的各类认证网上直播视频培训
  (4)QQ群:读者QQ读群;视频课程学员QQ群。
  (5)微信号,读者微信公众号。

网络世界的基石:从比特到服务的全景透视 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网络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的社交媒体互动,到复杂的金融交易,再到全球化的工业生产,无一不依赖于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然而,隐藏在流畅体验背后的,是错综复杂的技术体系和精妙绝伦的设计原理。这本书,并非是对某一特定网络技术或设备的深入剖析,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网络知识框架,带领大家穿越比特的海洋,理解信息如何在地球的两端瞬息传递,以及支撑这一切的底层逻辑。 一、 网络的起源与演进:从简陋节点到庞大互联 网络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人类对信息共享和高效协作需求的必然产物。早期,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仅仅是为了实现有限的数据交换,如科研机构内部的点对点连接。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需求的爆炸式增长,这种零散的连接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各种网络标准、协议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有序的互联体系。 本书将带领读者回顾网络的早期探索,了解ARPANET的诞生及其对现代网络架构的深远影响。我们将追溯TCP/IP协议族的演进历程,理解它如何从一个相对简单的传输协议,发展成为支撑全球互联网的基石。从早期拨号上网的低效,到宽带接入的普及,再到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深刻地改变了网络的形态和能力。我们将探讨不同网络技术(如以太网、Wi-Fi、蜂窝网络)的发展,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二、 网络协议的精妙设计:信息传递的通用语言 如果说网络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那么网络协议就是这个基础设施的“交通规则”和“通信语言”。没有统一的协议,不同厂商、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将如同鸡同鸭讲,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本书将深入剖析网络协议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重点关注那些构建起现代互联网的“骨骼”——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我们将从最底层的物理层开始,理解比特流如何通过电缆、光纤或无线信号进行传输,探讨各种传输介质的特性和编码技术。随后,我们将进入数据链路层,理解MAC地址、帧的构成以及冲突检测与避免机制,例如以太网的CSMA/CD。接着,我们将深入到网络层,理解IP地址的分配与路由选择的奥秘,掌握路由器如何根据IP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网络。 特别地,我们将花费大量篇幅探讨传输层协议——TCP和UDP。理解TCP如何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实现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包括序列号、确认应答、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机制。同时,也将阐释UDP的无连接、不可靠但高效的特性,以及它在DNS、DHCP等应用中的作用。 最后,我们将触及应用层,了解HTTP、FTP、SMTP、DNS等常用协议的工作原理,理解客户端与服务器如何通过这些协议进行交互,完成信息获取、文件传输、邮件发送等操作。本书将通过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案例,将抽象的协议概念具象化,帮助读者理解数据包在网络中流转的每一个环节。 三、 网络设备与基础设施:连接世界的实体 构成网络的不仅仅是无形的协议,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设备和基础设施。从家庭中的路由器,到数据中心里的服务器,再到连接各大洲的海底光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本书将介绍构成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设备及其功能。 我们将了解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不同作用,理解它们如何实现数据的转发和隔离,以及它们在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中的部署。我们将探讨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的关键角色,以及NAT(网络地址转换)如何解决IPv4地址枯竭的问题。 同时,本书也将简要介绍无线接入点(AP)、无线网卡、光纤收发器等无线和有线接入设备。我们将探讨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构建覆盖范围从家庭到企业,再到城市级别的无线网络。此外,我们还将触及一些更宏观的网络基础设施,如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CDN(内容分发网络)等,理解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为全球用户提供流畅的网络体验。 四、 网络性能与优化:追求极致的速度与稳定性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用户对网络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延迟、丢包率、带宽限制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本书将深入探讨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并介绍常见的网络优化技术。 我们将分析延迟的产生原因,包括传播延迟、处理延迟、排队延迟和传输延迟,并探讨如何通过路由优化、流量工程等手段降低延迟。同时,我们将研究丢包的原因,如网络拥塞、硬件故障等,以及TCP的重传机制如何应对丢包。 对于带宽的争夺,我们将探讨带宽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链路聚合、QoS(服务质量)等技术,在有限的带宽资源下,为关键应用提供优先保障。我们还将介绍一些网络诊断工具(如ping、traceroute、netstat),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分析网络问题,并为优化提供依据。 五、 网络安全:守护信息世界的盾牌 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发严峻。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病毒传播等威胁无处不在。本书将提供对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的全面概述,帮助读者理解网络面临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我们将介绍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如DoS/DDoS攻击、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等,理解它们的攻击原理和危害。同时,我们将探讨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以及SSL/TLS协议在保护通信安全中的作用。 此外,本书还将介绍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等安全设备的基本原理,以及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安全策略的应用。我们将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网络活动中应注意的防护细节。 结语 本书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透彻的网络世界观。我们并非旨在培养一名网络工程师,而是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摆脱“黑箱”的困扰,理解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网络是如何运作的,掌握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基本思路。从最基础的比特传输,到支撑起复杂应用的各种协议和设备,再到保障网络稳定运行的优化与安全措施,我们将以严谨的态度,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大家一步步揭开网络的面纱。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您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更能为理解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真的没得说,摸起来手感就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封面上的书名设计也很有艺术感,那种英文副标题[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ies in Depth]和中文主标题《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的搭配,既显得专业又不失现代感,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本书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深度探索的。我个人对网络这块一直都抱着极大的好奇心,总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体系,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协议,而这本书的名字正好戳中了我的痒点。我希望它能用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网络概念解释清楚,最好能配上一些图示或者流程图,这样我这种初学者也能更容易理解。我尤其关注网络性能优化和故障排查方面的内容,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问题经常会遇到,如果能从这本书里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将非常有帮助。我还在琢磨,这本书会不会讲到一些网络编程的相关技术,比如Socket编程,或者一些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内容,例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等。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着实让我惊喜,沉甸甸的感觉,一看就是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封面设计也很有格调,那种深邃的蓝色搭配简洁的字体,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理解了它,才能更好地理解整个IT世界的运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网络概念,比如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每一层分别负责哪些功能。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各种网络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以及在实际网络构建中如何发挥作用。而且,我还在琢磨,这本书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网络故障排除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通过ping、traceroute等命令来诊断网络问题,或者如何分析抓包数据来定位故障根源。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绝了!那是一种科技感爆棚的蓝色调,上面点缀着细密的线条和光点,仿佛描绘了一个浩瀚的数字宇宙。中间的书名《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和英文[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ies in Depth]都显得十分醒目,而且我特别喜欢英文副标题中“in Depth”这个词,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真正能够带我深入挖掘计算机网络技术核心的。我猜这本书会包含很多关于网络协议的详细介绍,从最基础的以太网帧格式,到TCP/UDP的报文结构,再到HTTP的请求和响应,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被深入剖析。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路由选择算法的解释,比如Dijkstra算法或者Bellman-Ford算法,它们是如何在复杂的网络中找到最优路径的。另外,这本书会不会也讲到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比如加密算法、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等,这些都是保障网络安全至关重要的环节。

评分

这本书的光盘封面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流动的电路图和若隐若现的服务器图标,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计算机网络的神秘世界。我拿到书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感受一下里面到底藏着多少精彩的技术细节。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看目录,就觉得内容相当丰富,从TCP/IP协议族的基础讲起,到各种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再到高级的网络安全和性能优化,似乎涵盖了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一个大型网站是如何构建其网络架构的,或者在面对海量用户访问时,如何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全面,而且很有“分量”,感觉读完之后,我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我猜它里面一定有不少关于网络协议栈的详细解释,特别是TCP和UDP,还有HTTP、DNS等应用层协议,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我还在想,这本书会不会介绍一些路由和交换技术的原理,比如OSPF、BGP这些路由协议,以及VLAN、STP这些二层技术。想到这些,我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了。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新版)》给我的感觉就是内容非常扎实,一看就是那种能让人学到真本领的书。虽然我还没打开阅读,但从书名和它所承诺的“深度”来看,我预测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精彩。我一直对网络通信的底层原理非常感兴趣,比如数据包是如何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中间会经过哪些设备,又会经历哪些处理过程。这本书会不会详细讲解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这些基础概念,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我猜它一定会深入剖析TCP/IP协议族的各个层次,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层层递进,揭示网络通信的奥秘。我尤其期待它能解释清楚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完,以及TCP的拥塞控制机制,这些都是理解网络可靠传输的关键。此外,我还在想,这本书会不会介绍一些现代网络技术,比如云计算、SDN(软件定义网络)、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等,这些都是当前非常热门的领域,如果能在这本书里有所涉及,那就太棒了。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不错,买来学习一下

评分

书很好,关注很久了,好好学习下。

评分

速度快,质量好,非常棒!!!

评分

自己看吧,京东就是这样辜负我的信任的

评分

速度快,质量好,非常棒!!!

评分

寒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书发货很快,趁着这次打折买的,非常实惠,希望以后多搞搞类似的活动,鼓励大家多学习

评分

还没怎么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