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弦乐中国 中国百年小提琴作品精选(1):1920-1947》收录了《行路难》《摇篮曲》《史诗》《牧歌》《幻想曲》《夜景》等小提琴作品。
作者简介
赵薇,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五十周年杰出贡献奖”、文化部“区永熙音乐教育奖”等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少儿小提琴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少儿小提琴教育学会会长;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小提琴学科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少儿小提琴比赛评委会副主任;多次应加拿大晨兴音乐桥国际音乐节邀请,担任小提琴评委,2004年1月应邀赴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任客座教授;多次担任美国、韩国等国举办的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多次在国内外举办音乐会和教学讲座。
重视中国小提琴作品的研究、创作、推广和教学工作: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介绍中国小提琴作品创作的讲座;主办纪念马思聪诞辰一百周年的中国作品教学研讨会;在国家大剧院、中央音乐学院、加拿大中国大使馆举办中国小提琴作品音乐会;创作并出版十余首广为流传的中国小提琴作品;鼓励并帮助学生创作并演奏中国小提琴作品,其学生多次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艺术院校小提琴比赛中获中国作品演奏***与中国小提琴作品创作奖等殊荣。
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五十年期间,其学生高翔、张艺、赵坤宇、程立、俞晨、陈曦、袁泉、薛颖、汤杰明、龚雨露、苏雅菁、王进宇等五十余人在国内外小提琴专业比赛中获奖并成长为音乐界翘楚。
出版著作有《学琴之路——小提琴综合教程》、《儿童与小提琴》、《小提琴指法研探》、《小提琴作品十首》、《阶梯》、《小提琴基本功口诀60条》等十余部;录制出版教学辅导VCD有《学琴之路——小提琴综合教程》、《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小提琴演奏(业余)考级标准教材》(第1至10级)、《沃尔法特练习曲集》、《顿特练习曲集》(op.38)、《亨德尔奏鸣曲集》、《塞茨协奏曲集》、《小提琴常用音乐术语》、《小提琴作品十首》、《小提琴中国作品表演集》、《小提琴考级辅导大全》、《节日探戈》、《小提琴二重奏——维尼亚夫斯基随想曲全集》(Op.18)等;录制出版DVD有《激情与随想》(系列音乐会)、《小提琴换把技术》、《小提琴名曲讲解与示范》、《帕格尼尼随想曲24首全集》、《小提琴练习曲教学》等。所著系统教材《学琴之路——小提琴综合教程》自1989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以来,已重印二十多次,成为受欢迎的少儿音乐教材之一。自2012年起,《新学琴之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陆续出版,
内页插图
目录
1.行路难(1920)
2.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1934)
3.摇篮曲(1935)
4.史诗(《内蒙组曲》之一)(1937)
5.思乡曲(《内蒙组曲》之二)(1937)
6.塞外舞曲(《内蒙组曲》之三)(1937)
7.第一回旋曲(1937)
8.《西藏音诗》之一(1941)
9.《西藏音诗》之二(1941)
10.《西藏音诗》之三(1941)
11.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43)
12.卡兹尔·比戴(1944)
13.牧歌(1944)
14.幻想曲(1947)
15.夜景(1947)
前言/序言
一百年前,一位刚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地质专业的年轻人,掀开了中国小提琴作品创作历史的第一页。他就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的奠基人、为中国科技发展腾飞作出卓越贡献的功臣——李四光。在祖国积贫积弱、受尽列强凌辱的危难时刻,他接受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聘,决心以科技救国。在归国途中,他用心爱的小提琴抒发情感,以乐言志,写下《行路难》这首小提琴曲。这也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
这一百年,中华民族之路,从生死存亡的“最危险的时候”,经过亿万民众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斗,走到扬眉吐气、繁荣富强的今天。
这一百年,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创作之路,也从零开始,历经几代音乐家的艰难探索、西学中用、古为今用、开拓创新,取得丰硕的成果。
本丛书《弦乐中国——中国百年小提琴作品精选》,即是对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发展之路的记录。因此,本丛书采用了按年代编集的方式,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集出版,并将以录制CD和举办音乐会的方式进一步向公众推介。
面对几百份各个时期的小提琴作品的乐谱,思绪在时空中穿越,感叹在心中翻滚,珍重和敬意油然而生!为了使这套曲集能对我国小提琴音乐文化起到推广弘扬、呼吁传承、给人启迪、激人奋进的社会作用,编者是这样工作的:
1.为每部作品编写注释文字,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并对作品的特点给予简要的分析和说明。当然,最权威的诠释应该是作者本人,所以编者尽可能同作者联系,征询他们的意见。比如,选用王震亚创作的《幻想曲》时,通过多方联系,找到93岁高龄的王震亚先生,由他口述关于本曲的介绍,并审阅记录文稿。曲中的弓、指法也是在得到其授权后,由编者添加的。
2.在作者已故或无法联系的情况下,对其作品曲谱考证和分析,有的甚至需补写钢琴伴奏谱。比如李四光创作的《行路难》,原稿没有钢琴伴奏谱,且仅有模糊不清的小提琴分谱。2009年,我曾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一次讲座上介绍过这部作品。当时经初步整理,请曲大卫补配钢琴伴奏谱,由我的学生谢灵杰任小提琴独奏,在讲座上公演。现在,需正式出版这首乐曲,为了学术的严肃性,2015年5月,我专程去上海音乐学院档案室拜阅了李四光的手稿原件,看到手稿上有三种不同的笔迹。因手稿系陈聆群从萧友梅遗物中发现,故推测这些不同笔迹应是李四光向师友请教时留下的记录。三种笔迹重叠,意见相左处有十几处,另疑为记谱笔误、笔漏处也有多处。究竟如何取舍、修正才最符合李四光的本意、最体现他的精神?编者反复推敲,再次整理,又请曲大卫重新配写钢琴伴奏谱。在出版新整理方案的同时,附上手稿复印件,供读者选用。
3.为弘扬音乐学家们已做的研究成果,编者在引用已发表的文章时,注明其出处,同时对其内容进一步了解并核实。如,关于马思聪《西藏音诗》的创作背景,在张静蔚著的《马思聪年谱》一书中已阐明了1940年马思聪“为影片《西藏巡礼》配音乐……后来选择其中的三段改写成小提琴曲《西藏音诗》”这一事实。编者在编写注释文字时,通过查找历史文字、影像资料,详细研究并核实了《西藏巡礼》中相关人物绕道缅甸、印度进藏的历史事件,对马思聪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含义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注释文字”的编写内容,其中就包括消除这部作品为什么会带有印度风格音乐的疑问的内容(《西藏寺院》的旋律是一首具有极大的特性的西藏民歌,印度的影响是当然的。——引自马思聪《经验》)。
4.为核对曲谱,编者听辨原作录音,需要时亲自演奏,把有可能是印刷错误的疑点挑出来,向作者求答。在联系不到作者或找不到手稿时,编者写出修正方案标在乐谱下方,或加括号以示区别。如马思聪的《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编者标出这样的修正方案有11处,供商榷参考。
5.有不同版本的作品,尽量征询原作者的意见来选择版本。若作者已故,则由编者研究选定。比如,冼星海的《卡兹尔·比戴》是以一首同名哈萨克民歌旋律创作的。这首作品曾有过《卡兹尔·比戴》、《郭治尔·比戴》、《红麦子》这三种曲名。编者选用《卡兹尔·比戴》这个曲名的理由是:虽然哈萨克语的直译是“红色的麦粒”,但同名民歌歌词是形容一位美丽的姑娘的。因此,采用音译作为曲名也许更含蓄些,且更接近原文的发音。当然这仅是一家之见。
编订这套曲集,对编者来说,深感是一次学习研究的过程,也是心灵净化的过程。
本文以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结束语。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还很长,中国小提琴作品发展之路也还很长,能为这条路添一砖一瓦,就是我们中国小提琴工作者的心愿。
弦乐中国 中国百年小提琴作品精选(1):1920-1947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弦乐中国 中国百年小提琴作品精选(1):1920-1947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