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内容简介
《大家小书》思想类(精装)包括《经典常谈》、《语言与文化》、《习坎庸言校正》、《古代汉语常识》、《国学概论新编》、《文言尺牍入门》、《敦煌学概论》、《训诂简论》、《常识》、《文言津逮》、《中国字典史略》和《古典目录学浅说》共计12本。该套箱装收录了12本语言文化类的大家小书,该套装将会以新的装帧、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一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对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精深,并兼擅诗文、翻译。著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学》、《诗词格律概要》、《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龙虫并雕斋琐语》等。
罗常培(1899—1958),字莘田,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市人,满族。历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1949年后,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di一任所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一生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研究。著有《唐五代西北方音》、《汉语音韵学导论》、《语言与文化》等。
目录
《经典常谈》
《语言与文化》
《习坎庸言校正》
《古代汉语常识》
《国学概论新编》
《文言尺牍入门》
《敦煌学概论》
《训诂简论》
《常识》
《文言津逮》
《中国字典史略》
《古典目录学浅说》
精彩书摘
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
周有光
一、什么是文化和传统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传统文化是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每一个民族都有长期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由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同,传统文化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别。又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传统文化很少是单纯的。不同的文化混合成一种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经常现象。传统文化不可能一成不变。一个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传统文化,这也是经常现象。奴隶时代产生奴隶文化,封建时代产生封建文化,历史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大家知道,英国的传统文化,在古代是盎格鲁和撒克逊两种早期文化的混合;后来引进欧洲大陆文化,那是罗马加上希腊,再加上东方(西亚)的基督教,从而形成一种东西合璧的混合文化;最后英国人自己加上民主制度和工业化。美国的传统文化是以英国文化为基础,多方吸收,积极更新,使工业化向新技术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非洲殖民地一个个独立之后,非洲的众多土著文化也曝光了,其中不少比所谓的中世纪文化还原始,无以名之,名之曰部族文化。今天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传统文化并存:部族文化、神学文化、玄学文化、科学文化,真是五光十色。
二、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中心,吸收诸子百家以及印度和其他外来文化,从而形成的综合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世俗性强、宗教性弱。“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这里隐含着无神论思想。二千五百年前就能对鬼神迷信做出如此开明的表态,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了不起的先知先觉。中国宪法写进信教自由,一点也没有遇到困难,这在宗教专制的国家里是难于想象的。中国虽然也引进并发展宗教,但是宗教的信念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比较淡薄。跟印度比一比,他们的宗教矛盾闹得多么严重;再跟那些政教合一的国家比一比,他们的宗教负担是多么沉重;这就可以明白“世俗性强”这个传统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2)兼容性强、排他性弱。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这是学术兼容的伟大开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这时候的儒家大都熟读百家著作,形成融合百家而以儒学为中心的综合哲学。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儒家在一度尝试抵制而失败之后,转过身来吸收印度的有用知识和先进技术,弥补儒学陈陈相因的缺点。于是,佛教中国化,变成中国佛教;而儒学宗教化,变成儒教。儒、释、道三圣和平共处,竟然供奉于同一个庙宇之中,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思议的。
(3)保守性强、进取性弱。“知足常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天下万物皆备于我”。“百忍堂”。这些是保守性的传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满招损,谦受益”。“孔子,圣之时者也”。这些是进取性的传统。可叹的是,保守性远远大于进取性。华夏文化两千年来一直是东方的高峰,产生夜郎自大情绪是可以理解的。由此,日本在明治维新(1868)之后一步步成功,中国在戊戌政变(1898)之后一步步失败。100年来,中国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机遇,终于坠入di三世界。
三、什么是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动的概念,不是一个静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概念,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历史在延长,现代在推移。今天的现代就是明天的古代。因此,现代社会必须有两个特性:国际性和进步性。
国际性:现代社会是国际大家庭的成员,不是独立于国际之外的世外桃源。为了实现国际性,需要开通跟世界各国往来的渠道,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渠道,也就是所谓跟国际接轨,不设置人为的关卡。
进步性:现代社会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基本上都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社会,而且不断前进,避免落后。为了不断前进,现代社会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永恒的教条,在优胜劣汰中奋斗,在精益求精中发展。现代社会是永远走向未来的社会。
文化包含三个主要方面:哲学、科学和艺术。古代文化以哲学为主导,现代文化以科学为主导。古代只有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现代形成了国际文化,也就是国际性的现代文化。这是以科技为核心,兼收并蓄各种民族文化的精华,由世界各国的精英共同创造的新文化。现代社会是积极参与国际现代文化的社会。
我国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开放是实现国际性的前提,改革是实现进步性的条件。积极改革开放,中国就能逐步成为具有国际性和进步性的现代社会。
四、怎样利用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现代化?
建设现代社会,可以抛开传统,又可以利用传统。传统薄弱的国家不妨走前一条路;传统丰厚的国家最好走后一条路。利用传统的好处是,行远自迩、驾轻就熟,符合习惯、事半功倍。
传统属于古代。传统两字跟现代两字不是矛盾的吗?是矛盾的,但是又可以统一。没有古代,就没有现代,现代是从古代来的。古代文化不一定到了现代就完全没有用处。在古代文化中,有的具体做法已经失效,但是基本原理仍旧有用。有的基本原理已经失效,但是失效的原理可以给人启发,从而引出新的原理。有时,古人只有设想、无法实现,今人利用新的科学和技术能够实现古人的设想。没有永恒的真理,可是有跨越历史阶段的长期真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存其原理、改其具体;古的设想、今的创造;学习原始、引出现代。这些就是利用传统文化创造现代社会的方针。当然,建设现代社会主要依靠现代的科学和技术,不是古代的玄学。
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述而不作”,“删史书、定礼乐”。这是把前人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加工提炼,推陈出新,从传统文化中发展出当时的现代文化。孔子是善于利用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楷模。
可是,利用传统文化,必须警惕食古不化、以古害今。一提到传统文化就情不自禁地一个跟头坠入国粹主义的泥坑里,那是危险的文化倒退。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后,不久就掀起一股文言读经逆流。诸如此类的历史教训不可忘记。虽然历史的总方向是前进,可是忽热忽冷、忽进忽退,使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慎思明辨,事必有成。
1994年11月15日
(原载《群言》1995年di1期)
……
前言/序言
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大家小书语言文化类(套装共12种)(精装)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家小书语言文化类(套装共12种)(精装)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